姚波 发表于 2014-12-21 10:37:53

回归15载,服务30载,爱国初心从未变

回归15载,服务30载,爱国初心从未变街坊总会:回归第一时间挂长幅迎解放军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images/2014-12/20/A03/res14_attpic_brief.jpg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丹图/赵宝彤
  15年前的12月20日凌晨,一条20米长的欢迎解放军入驻澳门的标语悬挂在驻澳部队营房后方,引人注目。直到今天许多人对那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街坊捐建“天安门”
  “那是我们挂的。”澳门街坊总会会长姚鸿明(右图)回忆起这事仍然很兴奋。其实,盼回归的街坊总会提前一天就把那条长幅挂出了,可当时的澳葡政府称,按相关法律规定,悬挂标语必须中葡两国文字,而且要向政府申请。“再改来不及了,我们只好摘下,计划零时一过就挂出,那时候回归了。”这天凌晨,街坊总会挂出了400多条横幅,插了几千杆彩旗,准备了鲜花、彩球,组织了三四千人夹道欢迎解放军,组织了纠察队,保证解放军入澳不受阻挠。
  在那之前,街总组织街坊们自己动手搭牌楼。姚鸿明说:“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庆都搭牌楼,回归更应该,体现我们澳门人盼回归的心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牌楼就是街坊总会与国民党势力争夺民众的阵地。当年,澳门的国共阵营亦分庭抗礼,每逢庆典双方均筑起牌楼。据称,爱国人士曾于1967年在议事亭前地筑起三层楼高的跨街道牌楼,与市政厅迎头相对,日间烧万头鞭炮庆祝,晚上亮灯并有守卫保护,足见气势之巨。
  姚鸿明记得,有一年街坊会搭的牌楼是天安门的模型。“那时候,每个街区都有热心人士发动街坊捐款,搞庆祝,大家你10元,她5元,凑钱拉彩灯、聚餐。我们借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宣传祖国的建设成就,街坊会很有凝聚力。”那时,姚鸿明还是个在街坊会工作的年轻仔。当年要求加入会员的人每天都排长龙。“因为国家为体现对爱国团体的支持,凡加入爱国团体,就可以在拱北海关办回乡证。”
  现在,街坊总会交会费的会员也有3万之众。街坊会遍布全澳26个小区,设有30个服务机构,如小区服务中心、公民教育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其实,街坊会的负责人都是志愿者,不仅出力,而且出资,很得街坊信任。

  对接珠海三十年
  1985年,街坊总会设立第一个老人服务中心,这也是澳门华人团体的第一个老人服务中心。为了让老人家过好晚年生活,老人服务中心每季为老人开生日会,组织到珠海旅游。姚鸿明说,当时老人服务中心没有钱,开生日会都是大家凑钱到拱北买些豆芽、猪骨回来,因为珠海物价便宜。然后,大家一起动手,用豆芽炒面,猪骨煲粥,很开心。那时,吴福先生在珠海投资的石景山旅游中心开业不久,街总找到吴福先生,他很热心地赞助了100多位老人到石景山旅游中心游玩,并安排一顿饭。
  第二年,街总设立了青少年服务中心……澳门回归之前,街总已有11个服务中心,现在达到了30个,并建有2所小学,一所中学。有500多位受薪全职社工、医生、治疗师、护士。不过,街坊会的骨干力量仍然是义工。
  回归7年后,街坊总会兴建了新的服务大楼,为市民提供一条龙综合服务,甚至设有牙病预防中心、长者日间护理部。姚鸿明感叹:“31年前街总成立时只有一个半受薪职工,现在有500多个,在全澳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归15载,服务30载,爱国初心从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