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5-3-13 08:54:31

桐城派后起之秀—姚门四杰


桐城派后起之秀—姚门四杰


2009年06月09日21时42分




  姚鼐几大弟子被誉为“姚门四杰”,共有五人。“姚门四杰”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和刘开,另一说认为刘开不能尽守师法,弃刘开,以姚莹代之。
  在这五个高弟中,成名最早的当推梅曾亮。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少时喜骈文,后入钟山书院从姚鼐习古文,颇得桐城派文法。梅曾亮中道光二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官位并不显赫,却以文名动京师。所作多为书序、碑文、人物传记,为世人称道,被誉为“古文宗师”。著有《柏樵山房文集》、《诗集》等。
  管同,字异之,也是江苏上元人。与梅曾亮同时在钟山书院受业于姚鼐。管同的文章简洁明畅,条理清楚,内容多提倡封建伦理道德;很得姚鼐的赏识,姚称其文有雄古之气。管同中道光五年进士,但他并不热衷于钻营官场,而是潜心著述。虽然英年早逝(47岁),却著有《固寄轩文初集》、《二集》、《补遗》和《孟子年谱》等。
  方东树,字植文,因书房名仪卫轩,后人遂称其为仪卫先生。东树父名方绩,著述颇丰。他少承家学,后师事姚鼐,刻苦攻读,鸡鸣而起,午夜方休,手不释卷。方东树对桐城派的文法理论很有建树,他主张“穷通常变”。他对方、刘、姚的桐城派古文理论作出了一番扎实的推进工作。方苞首创“义法”说,提倡“道、文”统一。方东树认为,文法体系有“义和法”和“体与辞”两部分,“义和法”对“体与辞”有所限定,即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语言运用,服从于文章的命意和表达命意的总体格局的需要,二者的关系不是材料和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文法体系的深层与表面、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方东树的理论是对方苞的“物”与“序”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标志着桐城派文法体系的日趋合理。他对桐城派文论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提出“惟文与道,其用相辅”。他著有《化民正俗对》、《劝戒食鸦片对》,揭露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又著《病榻罪言》,献抗英方略,论中国自强之策,都切中时政要害,虽未被统治者采用,然其忧民爱国之心足以震撼国人。他虽然终身不曾为官,但博学多才。
  刘开,字明东。不仅能文而且善诗。为人忠诚耿直,道光元年应聘修《亳州县志》,一夕突发疾病身亡,年仅40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等。
  姚莹,字石甫,自幼有大志,遍读曾祖姚范遗书,又得从祖(叔祖父)姚鼐的悉心教诲。为文长于议论,指陈时弊,不拘守桐城派文法,术其实用,不加修饰。专攻盛唐诸诗家,主张诗不强作。著有《东溟文集》、《后湘诗集》等。他的一生主要在仕途度过。嘉庆十三年,中进士,先后任平和等县知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英军进犯台湾时,姚莹与台湾总兵达洪阿率台湾军民英勇迎击,屡败英军,与林则徐在虎门抗英的事迹一起传播,同为国人称赞。后来,清廷屈辱求和,奸佞之人趁机诬陷姚莹虚报冒功,被下之入狱,后又贬谪至四川、西藏。咸丰皇帝登基后,姚莹沉冤始得昭雪,先后任广西、湖南等省按察使。咸丰三年死于湖南,享年68岁。他是桐城派文人中由文转武,并建功立业的佼佼者。(杨友惠)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城派后起之秀—姚门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