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6-4-14 14:21:33

2016年(丙申)清明姚氏宗祠祭祀典礼欢 迎 词各位宗亲、各位贤长,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里,我们姚氏家族择良日吉辰在复修即将完工的姚氏宗祠里隆重举行清明祭祖仪式。      首先我谨代表江东的父老乡亲,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姚氏三公后裔衣锦还乡,祭拜先祖,寻根索源,探亲访友的各位宗亲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惊回首,去年的今日,当你们第一脚踩响宗祠的残砖砾瓦、看到姚氏宗祠颓垣断壁的外貌时,你们感慨万千,个个心恢意懒,人人心如刀割。我们江东老家的宗亲父老,站在那荆棘丛生,满目荒凉的宗祠外面迎接你们时,那种心态和表情,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看今朝,祖宗德高望重,子孙财旺势强,在众宗亲的共同策划、鼎力支持、齐心协力下,人人慷慨解囊,个个添砖加瓦,历时仅九个月,损毁建筑重新拔地而起,幸存的旧容正在洗刷维修。今天,我们又在这座旧貌换新颜的姚氏宗祠再度欢聚一堂,顶礼膜拜列祖列宗,激励我们三公后裔奋发图强,紧密团结起来,振兴我姚氏望族,开发家乡资源,共同携手在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上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明天会更好!      最后,祝各位宗亲家庭温馨和睦、生活美满幸福,事业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2016年4月4日

姚波 发表于 2016-4-14 14:24:29

2016年(丙申)姚氏清明祭祖祭文惟:       公元二0一六年四月四日,岁次丙申,节属清明。是曰也,祥云缭绕,瑞光普照。举目旷野,鹂鸣花佼。盛世祀祖,天下皆晓。姚氏宗亲,圣祠聚首。虔备清醪佳馐,敬献牲果香烛之仪,致祭于始祖舜帝有虞氏暨姚公讳良德、良能、良珊诸公,告慰列祖列宗。曰:      伏维重华,吾祖舜帝。降生姚墟,病殁苍梧。伟绩播神州,英灵游九嶷。德撒人间,孝动天地。耕陶渔贩。寰宇先启,安民治邦,革故鼎新。人间传诵,天庭动情。道德文明,吾祖先行。      列宗三公,历居丰城。家兴业旺,殷实誉诚。永乐秉旨,足涉洞庭。武陵辰州,地广人稀。溯沅西挺,融身蛮民。睦邻垦殖,造福子孙。播迁鄂渝,云桂川黔。子继孙承,长绵无垠。身教言传,感地动天。历经数十代,转眼六百年。同宗不相认,共祖不言传。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短信微薄,频传人间。相邀是日,叩首祭坛。德恩孝忠,传承延绵。祖有灵兮,佑我姚裔。人寿年丰,再创业绩。复兴我族,梦园辰州。祭礼告成,伏维尚余!                  2016(丙申年)4月4日

姚波 发表于 2016-4-18 10:57:22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4-18 10:59 编辑

北京、沈阳姚氏三公后裔寻访湘西



昨日,三公总祠负责人姚本好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北京姚芷丹、姚芷罗两兄弟打来的。这兄弟俩祖籍芷江木叶溪,爷爷姚涵君,解放前在国军服役,父亲十几岁又参军到上海,父亲受爷爷之托,不知道在那年回祖籍地探望过,后才知晓自己的字派、辈份,至今没再到回芷探望。父亲为使儿女不忘记自己的祖根,特地把两个儿子名字中含有芷江的芷字。多年来,兄弟俩又分居北京、沈阳,对自己的祖根只是模糊记得来自芷江县,芷江还有哪些亲人,祖籍地到底是那个样子,在兄弟俩心里是一个长长的心节。

http://bbs.sjyszq.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18/105222p0cxfmuvipzzvid9.jpg
女的是芷丹的爱人,他俩兄弟的姐夫,芷丹在沈阳,芷罗在北京


去芷江县寻根,兄弟姐妹又没有详细资料,好在现在国内也不太远,开上车权当一次旅行,没目的地的去芷江寻觅自己久违的老家。在大海捞针般的寻访中,没方向、没目标,只晓得走芷江。在途经吉首,找了家饭馆吃饭,交流中得知店主姓姚,即刻把自己的寻根意图和姚本玉讲述,店主很快判明是三公后裔,并告之芷丹、芷罗辰溪正在修三公总祠堂,总祠负责人姚本好对芷江县姚氏较为了解,并联系上姚本好。

http://bbs.sjyszq.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18/104834ohhzcc44ahac4q9h.jpg
穿黄衣服的是弟姚芷丹,跪着的是姐夫,


http://bbs.sjyszq.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18/104924u5hvgv1dfdvvt01g.jpg
为宗祠捐款

原本以为多么复杂的寻根溯源在不经意间解决,心中不免乐滋滋的,顺着指点,直奔江东姚氏宗祠,在叩头,敬香,叙史之后。明确了这就是自己苦苦寻访的老家,建设中的总祠堂历久更新,添续锦绣。芷罗也拿出1000元表示崇宗敬祖之心拳拳,宗祠,就是这样的乡愁之根。在姚氏三公游子后裔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寻根探源意之切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姚氏三公宗祠,永远是记住乡愁的特定符号。我们姚氏三公族众能感受到丰厚直观的宗族文化,家族得以传扬的文化精髓,一代代后人得以慎终追远的乡愁,尽在这湘西辰溪宗祠中了。说什么也要在祠堂吃顿饭,以慰自己多年的思祖之情。
http://bbs.sjyszq.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4/18/104918qt7np953tppdimnu.jpg


在辰溪和族人的交谈、问候、了解使他们更加深了对姚氏三公后裔历史文化,希望总祠做个宗祠方案,等他十月退休后带全家来宗祠祭拜先祖,先祖卓越的贡献,高尚的美德,让后代子孙念念不忘,铭刻在心。在姚本好家中吃完晚饭,又踏上去故土芷江的寻访之中。分别前他们特别鼓励本好叔继续整修三公总祠,希望回到北京后能继续关注祠堂建设情况,本好也为这三兄妹送上一桶竹笋,欢迎他们常回故里祭拜先祖、投资兴业,为姚姓文化发展献计献策,为姚氏族事业繁荣增砖瓦。

姚祖龙 发表于 2016-5-20 19:07:30

姚波 发表于 2016-7-17 22:45:24


左壁上有功德碑记事:
   “吾族中有荣顺者,同子华纲,道光年间始入祠归派。惜家给而乏嗣,父子继逝,仅存纲妇雷氏。缘咸丰辛酉冬,发逆扰浦,雷氏避逆于市西之金井洞,与众殉难。赖华桂偕启清、华端、华聚等验尸安埋,修斋入祠。所有宅院壹重,水田数亩,清查契据,以存宗祠。其宅院禁族人租赁,惟招外姓。其田租税,一年所出,以助祀费。是举也,诚有助与我祖能公矣。集众公议,签云推原,俾华桂代书雷氏捐约,以垂久远。庶足见荣顺一室绝业,非华桂几入他手,荣顺数代灵魂,非华桂亦入道途。众族欣然,爰勒石以铭不朽云尔。
记存:蒋家颓丧冲宅院一重,四围墙垣俱齐。
    蚂蝗溪水田五丘鸟丝弯田三丘,走马丘田五丘
    同治十年岁次辛未清明日值年首士同立。


姚波 发表于 2016-7-17 22:46:14


姚祖龙 发表于 2016-7-21 14:05:25

祠堂又称宗祠,家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西周时期按《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没资格修建,只能路祭.民间正式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才获得了合法地位。(嘉靖15年解禁民间修宗祠,16年姚璋中解,17年中进士,明万历年间姚一龙公所撰谱序也没见提及宗祠)。

姚祖龙 发表于 2016-7-21 15:02:22

诚有(助)功与我祖能公矣

姚祖龙 发表于 2016-7-21 15:24:28

江东“姚氏宗祠”内几块石刻牌上行文在提及先祖或名讳时都留有空格。原来是表示对先祖的尊敬及清乾隆时谱禁行文规定有关。

姚波 发表于 2016-9-21 08:15:47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姚氏三公宗祠》简介


    姚氏三公(良能、良德、良珊)宗祠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九组之沅水东岸,乃族人姚璋所建。
    姚璋,明代嘉靖十七年進士第二甲第十二名。后回归故里,受圣上恩泽,于明代隆庆年间始建姚氏宗祠,距今已有近500年。史料记载,姚氏宗祠建构考究,气势雄伟,工艺精细,雕龙镂凤,金碧辉煌。
    宗祠南北朝向,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由前殿、后殿、巨型照面枋及门面组成。大门内,左右两旁各为圆门厢房,中间长廊直达前殿;长廊至前殿左右各有天井与前后殿之天井构成“品”字形,寓“佑启后人,为人尚品,求知论德,行事修为”之意。后殿设祭坛及先祖灵位坛。大门两旁雄立石狮,东墙外建饭厅茶堂。墙壁上刻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家风,左壁“功德碑记”镌义士赖华桂于我姚氏之功。   
    宗祠有“三公”后裔住守照管。长年香火不断,是人们怀念祖先、传承德孝、凝聚族心、光前裕后的见证圣地。
    为了姚氏后代的有序发展,三公嫡重孙(世龙、世虎、世清、世泰)于伏波宫新订20字派:世文思志子,添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啟,荣华复良宗。雍正年间在宗祠又合续新派: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并立“续派碑记”。赖三公护佑,后裔已有50万余。
    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姚氏宗祠整幢建筑除前后两殿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他皆毁。1988年7月28日,辰溪泸溪两县三公后裔筹集资金,检修宗祠,1999年又在族贤绍东带领下复修,于祠堂大门上方嵌入镌刻“姚氏宗祠”石匾。至此,先祖之灵得以告慰,子孙之心得以安坦。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龙卷风,又让宗祠左右墙体、前门及围墙全部坍塌。2015年清明祭祖时,各省、区宗亲来辰溪见状,于心不忍,乃决定乙未年五月廿一日(即公元2015年7月6日)在良能公裔姚本好带领下开工复修《姚氏三公宗祠》。
               姚本好撰2016年秋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喜贺姚氏三公总祠开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