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6-1-9 11:37:12

姚景良先生口述实录:我用我的剩余价值抢救闽南文化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9 11:41 编辑

姚景良先生口述实录:我用我的剩余价值抢救闽南文化
2016-01-07 08:00:53


姚景良先生口述实录:我用我的剩余价值抢救闽南文化




姚景良先生和他的宝贝们(图片第二至三张1月4日摄于姚先生家)
我今年八十周岁了。我一生四次摔伤,脑部和腰部都受过重伤,九死一生啊,曾经被医生断定为不治之症,有药吃到没药,有医生看到没医生,今天能到鹭江讲古场讲古,还有这么多粉丝,算是奇迹。我那时真的病得很重,一段时间完全没法起床,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自学八段锦,坚持不懈的长跑,三十多年了,现在我的病历卡无任何记录,什么病都好了,现在,仍然坚持每天早上跑十公里。老年人最后的时间就是剩余价值,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我将抢救与传播闽南文化作为体现自己剩余价值的最重要工作。我年轻时就开始收集闽南故事了,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我们晋江乡下,吃饭基本上没有桌子,我们端一碗饭,下面是番薯,上面是番薯叶,夹点萝卜干和咸豆豉,到榕树下听古,(吃饭配故事,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精神享受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儿时听古,引起我研究闽南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一生一世,我都在研究闽南文化,搜集闽南语故事,辨析闽南方言用词用字,1958年,我从厦门公安局去参军,在部队里还托亲友搜集老故事,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在寻找会讲民间故事的人。有一次去采访一位老先生,第一次,人还在,第二次就不在了,连他自己珍藏的“话本”都烧掉了……闽南有把东西烧给逝者的风俗习惯嘛。抢救即将流逝的闽南文化,这是和时间赛跑的事儿。我收集整理了数百个闽南近现代故事。这些故事源头多,版本也多,我搜集、整合、校对、考证,一些生僻字尽量查字典核对,比如查《辞海》、《康熙字典》。做这些事是很辛苦的,但不认真不行啊,闽南文化中很多东西,七十岁以下的人已经不懂了,这些东西再不研究整理就没了。闽南话用字很有意思,有的字词典找不到,就民间造字,有组字法,有拆分法。我在赖厝埕讲故事,涉及方言问题就一点一点解析,顺带可以谈论许多有趣的民俗问题,说一些老少咸宜的故事。电视台曾经请我去讲古,我讲过一段,但不太喜欢,我最喜欢赖厝埕这款没有拘束,自然互动的民间活动。我研究的是原汁原味的草根式内容,民间故事与俗语,原汁原味很难啊,没有深厚闽南文化积淀和持之以恒的采访与收集,坐在书斋里是做不出来的,研究这些东西要接地气啊。我退休十九年,除了锻练就是到处“采风”,回家就写作,有时说一段故事,有时编一个小品。我整理的东西乡土味很重,我个人以为“书呆子”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欣喜的是,我的粉丝们说,他们以前很难听到这样原汁原汁的闽南故事。我能利用我的“剩余价值”,从事我最喜欢闽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与热爱闽南文化的人“逗阵来讲古”,分享这份文化遗产,也是一款缘份,我活到这个年纪,还能在这里讲古是一种福气,但时间还能给我多久?我们现在是两周一次,一次一小时,就我的积累,说上十年也说不完啊,所以我每次都尽可能多说一些!我已经出了几本书,还有十来本没出版。现在在电台、报纸流行或者刊登的闽南语错误很多,用字太随意,太生硬,我个人认为,闽南语的表述,能与普通话在意思上一致的就尽量保持一致,的确无词可用才用普通中的同音字代替。否则写出来谁也看不懂啊。比如“婚陶麦卵蛋”(烟头别乱丢),这样的句子,谁听得懂啊。关于方言辨析,大家能提出不同意见更好,我们自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对,说错了,有人提出来可以更正。大家一起来探讨,研究,把这份文化财富留下来,(祖宗的遗产)不能白白让它们流失喽。做点好事可以,出风头我可不要,平淡低调做人一生快活啊,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大和小而已。我这些东西,只要你需要,都可以拿去传播,我这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如果不传播出去,那就太可惜了,闽南文脉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喽……我的价值观就是贡献自己的“剩余价值”。我教电台的人出闽南味谜语,我把自己书房的书捐给故乡的学校,《合四句》这本打印的书稿让他们放到网上去传播,就像我积极传递养生保健信息。我自己练文武结合的八锻锦,练了三十八年,一是为自己保命,静心练功事半功倍;二是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传授给别人,大家一起锻练,我高兴别人高兴,我健康别人也健康。所谓和谐社会,不就是这样嘛。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用心编了《养生保健十二讲》,到社区与街道还有一些单位去讲解并传授八段锦,效果很好。我2006年在跑步时被后面的自行车撞成重伤,那时已经七十岁了,后来,有朋友看到我还在长跑,就说,啊,你还能锻练啊,我说我到毛泽东那里报到,他的门刚好关着。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好一些,健康一些。我总结出几个字:一是看,就是读书;二是听,走到哪儿听到哪儿;记,笔头要勤;想,就是动脑筋研究问题;最后是讲,老年人不哼不哈,很容易痴呆。看听记想讲,就是这五个字。我给你送精神营养,不必吃补药,我自己是从来不吃补药的。我很高兴听到别人对我的评价:听你讲话像青年,看你体态是壮年,瞧你的脸部才是老年!我活到老,就要传播闽南文化到老;活到老,要锻练到老,传递健康的养生信息到老……




姚景良2016年1月4日-8日口述(参考网上资料整理)
泓莹注:姚景良先生学问很深,一生亦颇具传奇色彩,最令人感动是他总是无代价为社会为别人做事,他写了十几本关于闽南文化的书,虽然出版了几本,却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很希望能帮他做点什么,可惜才疏学浅,不研究闽南文化,古文字功柢差。个人力量又过于单薄。希望有识之士,特别是文化部门或出版社来做这件事。泓莹博客




yqllz 发表于 2016-2-24 10:14:42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2-24 10:19 编辑

乡贤姚景良先生,祖籍福建晋江钱仓,长期生活于厦门。先后在公安和政府机关工作,但他从年轻时就对闽南方言充满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中业余搜集了大量的闽南俗语、成语、谜语、歇后语、俏皮话以及故事、传说、民谣、掌故等。几十年间,累积了大量闽南方言材料,并极为认真刻苦地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已经先后出版了《趣味闽南话》、《趣味闽南方言词语》、《闽南歇后语》、《时间丛谭》、《闽台方言集锦》、《厦门成语》等多本“闽南方言”系列书。明至今日,先生虽然已年届八十仍孜孜不倦、日耕不掇,整理出《闽南方言顺口溜》、《闽南合四句》、《闽南风俗》等书,为抢救、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闽南合四句》是景良先生整理完成尚未出版的又一力作,经作者同意,发在网上与宗亲分享。为了方便宗亲们更好地领略闽南风俗习惯,解读闽南风俗文化,庆礼勉为其难、略尽其力,稍事注释。满心期望宗亲们共同感受,了解闽南的故有特色、景良先生的幸勤与奉献.
                        
闽南语系列丛书作者姚景良(中)、钱仓老人会长姚文款(右)、闽南合四句注释人姚庆礼相聚一起畅谈闽南风俗文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景良先生口述实录:我用我的剩余价值抢救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