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6-1-13 10:44:41

安徽池州市刘街乡姚家村姚氏宗祠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15 10:58 编辑



拍摄于2015年3月5日安徽池州市刘街乡姚家村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16/192536gkbmpspdn2ps70dr.jpg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16/192535zqzqwwomlozs6mq2.jpg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16/192538qsvellvsaveehvwv.jpg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16/192539h22b2olw4pnqpfh3.jpg
http://www.pop-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16/192538fu0z2ruuueec42u2.jpg







《大众摄影》杂志社





姚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姚街村。明清建筑,祠为三进,面宽12.8米,进深长58.9米,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罩仍存。整体建筑为砖木抬梁架结构,梁枋雕刻较少。祭祖祠左右两侧墙体立有明朝“来龙碑记”和清朝“重修建祠实录”碑记,祠内悬挂“鳌峰目跻”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虾湖时而作的《宿虾湖》诗句碑记,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0:47:30


姚街姚氏宗祠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month_1002/1002241634c2bc94c686d46514.jpg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month_1002/10022416353e6b538014ca2066.jpg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month_1002/10022416354e789cfe3a2cce89.jpg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0:50:30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201206/08/201251zgm4gswwwe3ggqms.jpg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201206/08/201240iw8hyuhyvi7r2881.jpg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201206/08/201235zcz7wcz77x7zwo2w.jpg
http://images.chizhouren.com/forum/201206/08/2012469pvtk87ephrh6hkm.jpg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0:54:26

【安徽台】安徽池州的傩戏
2012-04-24 14:57:55  来源:华语广播网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今天为您安排的是中国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朱彪军、周妍、钱叶荫为您采写的录音专题:安徽池州的傩戏。
  听众朋友,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傩戏主要流行于九华山北麓方圆百里的刘街、姚街、梅街、清溪等村落的姜、杜、姚、刘等姓氏家族中。傩戏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形式,由于只在家族中传承,很少受到外来的艺术影响,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池州傩戏只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演出两个晚上,有的加初十、十三,唱四个晚上。
  今年的正月十四,记者来到傩戏最盛行的刘街,当地把与傩有关的活动叫做"行傩"。这里离池州城区35公里,境内山谷幽深,风景绝佳。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五凌晨三点多,记者来到刘街的姚氏宗族祠堂。
  四点多钟,刘街荡里姚的姚氏行傩队就来这里请神下架了。他们似乎要赶在现世的世界醒来之前邀请他们的祖先和各方神灵。
  所谓请神,就是在声声祈祷之间,将代表神灵的木质彩绘面具从一个箱子中取出,用白酒擦拭之后再放上"龙亭"。龙亭是用木头雕制的器具,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它象一个微型的宝塔状亭子,上下三层,是正月十五朝庙时专门供放傩神面具和关公面具的。据村民介绍,制作一副龙亭,需要花好几年时间。
  请神之后,一年一度的朝庙活动就开始了。今年的正月十五这里虽然下着大雨,但差不多有10支行傩队抬着龙亭,一路烧香放炮,浩浩荡荡地来到青山庙前聚会。所有的队伍井然有序,鱼贯入场。
  记者在一个行傩队中还看到一个名叫"彭成伟"的少年男孩,他是乐队成员。
  【去年开始学,一到过年就唱,平常没有时间。这些词你看都看不懂。我本来想学踩高跷的,可是一踩上去,很难很难,老要跌下来。我妈妈说踩高跷危险不许我学。台上看着他们很简单,可是你自己上去学根本就学不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朝庙活动,有很多来自外地的游客。我们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名叫陆羽清,是一位影视导演。
  【我(连续)来了六年了,我喜欢这里原生态的文化氛围。这里很多村庄都有傩戏,每年来我都要走很多小村庄,我喜欢拍照的,现在我差不多都走遍了,而且每个村庄都去了好几次的,其实我是陶醉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就是说民间自发的情绪非常饱满,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状态,我特别喜欢。】
  白天的傩仪结束,到了晚上天黑以后,傩舞和傩戏就在各家祠堂开场了。记者随着荡里姚行傩队来到姚氏祠堂。2005年5月,池州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个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之一的姚家伟就在现场。他介绍说,所有祠堂的开场节目都是傩舞《舞伞》。
  【这个伞是代表天地之间的交流,天有五彩云,人间有五色伞,它是第一个节目,它是必须的--必须要舞动的。】
  开场之后,《孟姜女》、《打赤鸟》、《五星会》、《舞回回》、《问土地》、《花关索战鲍三娘》等傩戏傩舞次第上演。所有的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他们在所有的演出中都戴着面具。他们摘下面具是普通的村民,戴上面具就是神。
  姚家伟分别在傩舞《五星会》中饰演财星、在傩戏《关公斩妖》中饰演关公。由于面具遮住了他的脸,而《关公斩妖》中的关公,既无唱腔又只有很少的台词,要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性格,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为了把握其精神世界,他一边搜集民间流传中有关关公的故事,一边向村中长辈请教他们所演"傩神"关公的"样子",终于做到形神兼备。他笑着说,天空是相连着的,于是傩神是到处飞的。2000年8月,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义安城的邀请,池州傩首次走出国门。随后,又相继赴韩国、匈牙利、德国等海外演出。 2008年11月,他们携带6个节目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二届意象艺术节,连演5场,场场爆满。
  记者在祠堂的墙壁上看到了张贴着的他们在法国演出的剧照。荡里姚的傩戏会长吴国胜介绍说:
  【这些照片就是我们在法国演出时拍的。我们在法国表演的剧目有《舞伞》啊、《打赤鸟》啊、《五星会》啊,还有《关公斩妖》,还有《刘文龙》"分别"一段。这幅照片就是我们在法国演出时的剧照。我们谢幕连谢三次幕,人都不走,从演出开始到最后他们(观众)鸦雀无声。到结束,他们鼓掌鼓得不得了,等我们谢完幕所有人离场以后鼓掌才停止。】
  祠堂内灯影摇红,鼓乐喧天。这些傩戏演员大都年事已高,在深夜的祠堂里他们的唱腔显得格外的苍凉。据传统,他们要唱到天亮。姚家伟说:
  【每年都是初七、十五演出,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不管唱得好还是坏,它主要是唱给祖宗看的,哪怕是没有观众,它也要唱。】
  这些演员都深信,那些神灵都被他们召唤了过来,满庭满院。等演完《关公斩妖》,这个"神喜人欢大团圆"的夜晚就结束了。这时,那些面具被虔诚地装箱,等着下一年的正月初七和十五。在傩舞《舞古老钱》中有几句念白是这样的:"古老钱,古老钱,里面方来外面圆,古老钱上八个字,风调雨顺太平年。"虽然世事变迁,但一个太平盛世永远地存在着。
  姚氏宗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文物始建于明末清初显示出富丽堂皇历史悠久无论古往今来均该保护,古迹复修在羊年杏月呈现着雄伟壮观记载永存尽管桑田沧海亦应传流。"
  听众朋友,刚才您收听的是安徽广播电视台为您采制的录音专题:安徽池州的傩戏。主持人甄臻感谢您的收听!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1:18:21

我去乡下看傩戏<<五星会>>
转载▼安庆池州来回跑的博客


乡村的熊书记,章书记和姚书记几次打电话,说他们利用自然美景,开办了旅游业,特别是一个小时的漂流既刺激又好玩,另外还表演傩戏,一定要我带几个专家去指导指导。我说,你们演什么啊?他们说,《舞伞》和《五星会》。一听演这个五星会,我马上和几个朋友一道去贵池的刘街乡看《五星会》的表演。
五星就是“福”、“禄”、“寿”、“喜”、“财”这五个星。这五个字好象是五粒饱满的种子种在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种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历经五千年而不衰。
“福”、“禄”、“寿”三星会的演出,我过去在殷村姚家看过,知道他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又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古代统治者和儒释道三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故而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对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时代的吉祥观念,表达中国社会各阶层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而喜星和财星的演出我在刘街的荡里姚没有看过,但是在峡川村我看过,我想这两个星应该是更贴近老百姓的想法,又高兴又有钱花就行了。
演出地点就在姚街的姚氏祠堂里,这个祠堂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好。姚氏是个大家族,有九刘十三姚之称,什么荡里姚,山外姚,东边姚,西华姚,殷村姚等。这里历史上出过不少达官贵人,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代总理的姚依林就是这里人,他回家乡,我还接待过他,他很高兴的和我合影留念。大诗人李白在去九华山的途中,在这里宿过,写下了:
宿虾湖
鸡鸣发黄山    螟投虾湖宿
白雨映寒山    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    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    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    岗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    前溪伐云木
所以这里又叫虾湖。
上午十一点左右,前来旅游的客人玩过漂流,看过美景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前来观看戏剧活化石傩戏。乡民们在烧香叩头,做完傩仪后开始表演。先是舞伞,舞伞有着极为深厚的农耕文化的含义,解读了天,地,人,日月星辰,世间万物的起源,表达了人们对五谷丰登,子孙兴旺的企求。可惜表演时候没有解释,游客根本不懂,只是看看热闹。这个节目去年在江西南昌举办的国际傩文化节上与世界上30多个代表队,国内60多个代表队比拼获得金奖。接着就是表演《五星会》,表演这个节目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格外隆重,神圣。
古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星辰之神虽然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却被认为是地上万物的主宰。起初人们把天上星辰想象成恐怖的怪兽模样。道教兴起,他们也被晋升官职,统称为星官。其中有三位星官的职责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是专门赐予福气好运的福星,负责加官晋爵的禄星,保佑人们长生不老的寿星。三位合称福禄寿三星。对福禄寿三星崇拜,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五行观念的支配下,又将三星扩展为五星,增加了财神和喜神,成了福禄寿喜财五位被人格化了的神。福禄寿都有相对应的星辰,据传福神原为岁星,即木星,一说源于太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为天官赐福之说。一说福神为唐道州刺史阳城,因其有抵制进贡侏儒的善政,遂被尊为福神。禄星原为文昌宫的第六星,后附会为张仙。一说张仙为五代时在清城山得道的张远霄,一说为后蜀皇帝孟昶,即送子张仙。寿翁亦始于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中的头二宿,为列宿之长,故曰寿。另一说为南极星,在船底座,故寿星亦名南极仙翁。明清以后民间常将福禄寿三星一并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为福星执如意居中;右为禄星,作员外郎打扮,怀抱婴孩;寿星在左,广额白须,捧桃执杖。关于财神,很难说以哪颗星宿为代表,不过,求财也是很早的信仰。那么喜神又是谁呢?喜神被列为五瑞或五星,是很牵强的,所以他不像福禄寿那样在民间有约定俗成的形象。儒释道三教都有自己的喜神。喜神,既可看作百年好合的婚姻之神,也可以看作嬉戏玩耍之神。
表演开始了,由五人装扮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官,皆戴面具。唱高腔即青阳腔,其特点是无丝弦伴奏、人声伴唱、锣鼓为节。唱词为长短句曲牌体。《五星会》是元明戏曲融于民俗之遗存。傩戏《五星会》的表演形式为:在迎神的锣鼓与鞭炮声中,在香烟缭绕的气氛中,财神首先出场,在小锣的伴奏下,作衣襟兜元宝的舞蹈,四神在他的邀请下登临,反映出“财能通神”“有钱便有福”的传统观念。福禄寿喜财五神出场后,相邀去某处(演傩戏之家族)送祥瑞,各唱一段曲牌自报家门。五星唱毕,各登高位。因为五星会于一堂,故称“五星会”。
这时候,另一人扮魁星上场,戴青绿獠牙面具,一手执笔,一手执斗,作踢斗点斗舞蹈。叫《魁星点斗》,反映了唯有读书进入仕途方能鱼龙转化、富贵临门的观念。给游客表演这个节目,就是表达山民们对来客的祝福。
到山村来,游奇景,看古戏 ,回归大自然,给游客带来了快乐,给这里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确实是聪明之举。我在四年前,市政府成立活态文化保护组织并让我负责的时候就想过,我一定要让传统文化得到挖掘,保护,整理和利用,为山民带来好处,而现在这个山村的农民自己开始这样做了,我十分高兴,中午喝酒的时候,我畅饮一番,足有一斤多,哈哈,快活。



pszyyao 发表于 2023-1-23 17:00:23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1:18
我去乡下看傩戏
转载▼安庆池州来回跑的博客



“福”、“禄”、“寿”三星会的演出,我过去在殷村姚家看过,知道他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又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古代统治者和儒释道三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故而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对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时代的吉祥观念,表达中国社会各阶层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而喜星和财星的演出我在刘街的荡里姚没有看过,但是在峡川村我看过,我想这两个星应该是更贴近老百姓的想法,又高兴又有钱花就行了。
演出地点就在姚街的姚氏祠堂里,这个祠堂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好。姚氏是个大家族,有九刘十三姚之称,什么荡里姚,山外姚,东边姚,西华姚,殷村姚等。这里历史上出过不少达官贵人,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代总理的姚依林就是这里人,他回家乡,我还接待过他,他很高兴的和我合影留念。

pszyyao 发表于 2023-1-23 17:05:42

姚波 发表于 2016-1-15 11:18
我去乡下看傩戏
转载▼安庆池州来回跑的博客



这个祠堂,是荡里姚的还是其他十三姚的祠堂堂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池州市刘街乡姚家村姚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