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6-2-5 13:48:00

姚配中“元”视域下“象数”与“义理”的统一

姚配中“元”视域下“象数”与“义理”的统一
2016年02月02日 09:25 来源:易学史研究 作者:吕相国
  【作者】 吕相国,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Author】 Lü Xiang-guo;Center for Zhouyi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Shandong University;
  【摘要】 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关键词】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期刊】 易学史研究 (2015年01期)
  一、姚配中生平、著作及其易学特色
  姚配中(1792-1844),字仲虞,安徽旌德人,道光间诸生。姚氏弱冠已“博览经史,旁通百家言,而尤嗜易。”①亦通晓天文、历法、音律和书法等学问,与江淮名士刘文淇、刘宝楠、包世臣及其从弟包世荣等交游切磋学问,后归乡里,教授学问不辍达二十余年,从学者众,惟弟子汪守成苦寒力学,能传姚氏学之精粹,姚氏卒于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姚配中初学张惠言《虞氏易》,后得李鼎祚《周易集解》,得观虞翻、荀爽和郑玄三家易,以为郑氏易最优,苦其简略,“意推之至形梦寐”(包世臣《清故文学旌德姚君传》,第447页),成《周易参象》十四卷,后三易其稿,终成《周易姚氏学》十六卷。又以《周易》旁通《月令》,成《周易通论月令》一卷。除此之外,目前可见的姚氏著作尚有:《易学阐元》三篇、《琴学》二卷、《书学拾遗》一卷和《一经庐文钞》。其中的涉易著作有三种:《周易姚氏学》、《易学阐元》和《周易通论月令》。而《易学阐元》乃是由张氏将《周易姚氏学》书前三篇通论即《赞元》、《释数》、《定名》辑出,并命名合刊而成。② 关于《周易姚氏学》的成书及其整体思想的研究,以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陈永琳硕士论文《姚配中〈周易姚氏学〉研究》为详备,本文的写作多借助陈文,然需要指出的是陈文虽然对“元”理论及“爻画变化”理论都有涉及,然多为文献整理,而对思想本身的分析所缺尚多,希望本文对此能有所裨益。
 《周易姚氏学》凡三易稿:姚氏学易,初宗郑氏义,参订汉魏经师旧学,撰《周易参象》十四卷,且撰通论十篇附于卷末,此时之学尚属汇集汉魏前贤旧语,少乏己意。后得观惠氏书,校定同异,约繁就简,改其体例,更名《周易疏证》,凡十六卷,“疏者,疏以己意;证者,证其所自也。”③故《周易疏证》较《周易参象》,不仅是“约繁就简”“改其体例”,还掺入姚氏“己意”。后姚氏归乡里教授不辍,继续修补《疏证》,并作了重大修改,据包世臣言:“予游旌德,去广陵别已久,君(即姚配中)出示定本,点窜原书,至什七八,删说通义之十篇为三,移冠编首,题曰:《周易姚氏学》,而《序》则仍季怀之旧,其微妙详审益非予所能测识矣。”(包世臣《清故文学旌德姚君传》,第447页)可知,此时的定稿《周易姚氏学》,较《疏证》有两个重大变化:一、相较《疏证》,《姚氏学》点窜者多“至什七八”;二、将《疏证》书末之十篇通论,约为三篇,并“移冠编首”。由此可知,至《周易姚氏学》,姚配中易学思想已臻成熟,能于汉魏诸家融会贯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易学思想。

姚波 发表于 2016-2-5 13:48:3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配中“元”视域下“象数”与“义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