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6-6-21 18:08:03

姚崇《执秤诫并序》注析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6-21 18:14 编辑

姚崇《执秤诫并序》注析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三门峡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浙江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菜园乡南县村)。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原文)执秤诫(并序)①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②,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③,在人以均万物。称物平施⑤,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⑥。
(注释)
①《执秤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诫:古文体名,规劝告诫之文。序:序言,介绍文章内容的文字。此文《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并称《五诫》,侧重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5)姚崇任紫微令时
②衡:《辞源》:“衡,平也,所以称物轻重之器也。”此文中两衡字,前一个为名词,衡器。后一个为动词,衡量。
③七政,古时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夫,句首发语词。《书·舜典》:“在璇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古代天文仪器。齐,观察以辨别七星的位置。
④《易·谦》:“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孔颖达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
⑤毫厘:古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钱。毫厘,比喻极轻的重量。
⑥持平:持守公平。《南齐书·王延之传》:“宋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宋梅尧臣《定号依韵和禹玉》:“天下持平手,毫偏不置胸。”
(原文)
圣人为衡,四方取则①。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用於天官,铨综斯得②;行於里闬,纷竞以息③。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④,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⑤。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⑥。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⑦;心能执一,政乃无失⑧。嗟尔多士,钦哉勉旃⑨。庶以观则,同夫佩弦⑩。
①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挂服捐驹,前良取则。”李善注引赵岐《三辅决录》:“长安刘氏,唯有孟公,谈者取则。”《隋书·经籍志四》:“﹝挚虞﹞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②天官:《周礼》六官,称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吏部为天官。此文中天官代吏部。铨综:选拔人才。吏部掌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略近于今之组织部与人事部。
③闬音hàn ,里门。里闬即乡里。纷竞:纠纷,争执。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在公之义替,纷竞之俗成。”《宋史·魏王恺传》:“臣恐吏民纷竞不一,徒见其扰。”
④低昂,低高,高低。意为高则低之,低则高之。称物时由秤之高低平衡达到不高不低的公平合理有境界。
⑤锱铢音zī zhū,古代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比喻极细微的数量。矫(ji o):改变。
⑥法者,天下公器:此句意为:法度是天下之人共同遵守的章法。法指法度、法则、规章。官者,庶人之师:此句意为:为官之人是平民学习、效法的榜样。庶人,平民。
⑦上之所仰:这句意为上边官员们所向往追求的。仰,仰望,向往。心苟至公:思想上如果能达到极公正的境界。苟:连词,假如,如果。至公:极公正。人将大同:人民将会进入大同世界。大同: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⑧执一:专一。《荀子·尧问》:“执一无失”。
⑨钦哉勉旃:钦佩而努力去做吧!钦,恭敬,敬重。钦哉,古代常常是帝王语尾之肯定语,相当于就如此吧。勉,努力,尽力。旃,“之焉”的合音。“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⑩庶经观则:这句话意为但愿能作为常规而鉴戒效法吧。庶,但愿,表希望;经,常规;观,鉴戒;则,效法。同夫佩弦:和佩弦一样(以此作为座右铭)来警戒自己吧。《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鉴赏)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有曰:“执秤秤天下,怀书书汉秦。”执秤者即执政者,掌握天下铨衡之权。怎样做到“为政以公”,公平合理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境界。一旦公平的规则为权力占有,就可能出现偏颇。所以姚崇高瞻远瞩,写出了《执秤诫》告诫世代为官者,无偏无党,以公灭私。文中提出法是天下公器,官是庶人之师。中国古代法制是以吏为师,所有法家都强调公正廉明,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姚崇的治国安邦的思想理论基础。实际上公平的追求是无所不在的,而真正的公平又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从心开始,最终归于心之正直。这也是那个社会姚崇无奈的归结,现在看来,真正的公平源于社会制度本身,不仅仅在于“心中有杆秤”即可。
诫作为一种文体,前面的序提示了文章的主题,诫文内容实际是对主题的演述。句子多用四字句,古朴典雅,对偶用典,近于铭。开头即入声韵,除了平仄抑扬而外,全文多处转韵,甚至往往句句入韵、两韵即转,显得有力果断。显得决绝干脆。按唐代通行的平水韵注释,则“直则得息”四字为入声十三职韵。“持厘疑欺私之师”八字为上平声四支韵。“行平”为下平声八庚韵。“仰向”为上声二十二养韵,“教效”为去声十九效韵,“公同”为上平声一东韵,“一失”为入声四质韵,“旃弦”为下平声一先韵。
来自:风云际会2009> 《古代文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崇《执秤诫并序》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