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 发表于 2016-9-13 22:06:31

无锡黄土塘《姚氏宗谱》中秋节举行发谱仪式

无锡黄土塘《姚氏宗谱》中秋节举行发谱仪式
无锡光裕堂姚氏 将于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举行发谱仪式
(一)江苏无锡东北怀仁乡(陈墅)姚姓的由来
安徽南部休宁县有一姚家村,姚姓在这里聚族而居多年,自祖先寿公以下,到明朝末年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二十代左右。十九世见山公和秀山公系同胞兄弟。崇祯十五年因明、清和农民起义军三方面武装将在皖南发生战斗,百姓避祸,纷纷迁居。见山公儿子已逝,只留七岁孙子仲云公一人;秀山公和儿子也已经过世,只有四个孙子。他们分别是廷采、泰符、羽长和翰云,年龄在三十三至十一岁之间。见山公是行商,常在往来休宁和无锡之间。熟知锡东北怀仁乡离城市较远,地僻民朴,可避兵灾。随近携带孙辈来锡。将侄孙四人中三人安排在黄土塘、一人在日晖桥,以商、读、耕为生,成为该处的始迁祖。自带孙仲云继续前行约三公里,到锡澄交界处——陈墅租房安家。见山公到陈墅后不久,接到皖南抗清义士江天急召来信,星夜赶回,以后就失去联系,没有任何消息。仲云公为陈墅的始迁祖。
迁来姚姓经370年(1642—2012)的繁延生长,又已经有13—14代,最长的第9世,现仅留二、三位还健在。
现在把1923年家谱里的安徽休宁世系图开列如下:
休邑源流世系图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第四世    第五世    第六世    第七世
寿 ──  胜一
    胜二
    胜三
    胜四───该────大────泰 ─── 佺quan
       胜五                                         伸
                                                         侁shen─── 彦才─——
                          彦礼
                          思远
第七世    第八世    第九世    第十世    第十一世    第十二世
──彦才 ── 七
八 ─── 文振
文达
十五
文献───仕仪
仕龙
仕志──(嗣子)庆───常
                                  仕清                   鹤───
                                                         明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鹤 ─── 概 ──── 迟 ── 耸
                     周      嵩
                               樊───士恭 ─── 贵珍
贵隆
贵容
贵昌───
贵真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二十一世    二十二世
贵昌 ── 仁德 ── 凤 ─── 钤───子吾────文义─陈墅支始迁祖
┃      ┃                     (字仲云)
                      ︳       镒yi—— 尚时————廷采(黄土塘支始迁祖)
                     鹤                              泰符─日晖桥支始迁
羽长─此支四世后无传
凤起─黄土塘支始迁祖
(字翰云)
                                       有时(无传)
                                       尚敏(仍居休邑)

注:1家谱上所列都是名字,是在祖先前表示尊敬的意思;我们后辈称祖先为某某公,则是用号,字.这是对先祖的尊重.
2二十世钤就是见山公,镒就是秀山公,


迁无锡后生活安定,经营有方,学业有进,对曾经生活过的家乡、亲戚有所思念,要让子孙不要忘记老家,黄土塘廷采公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谱族引》告知后代老家情况,陈墅席儒公(第三代,名之珍,举乡饮宾——荣誉称号。科举考试未获功名,有博学、耆德者,知县报上级,得到批准后设筵宴请,赐予称号。)作此《陈墅支谱序》。现转载如下:

族谱引
予本籍,徽州休邑人也。祖居塝下,白字一千九百零八号。二亩七分办粮。里名姚村,水曰富溪,又曰深渡。堂曰光裕。始祖寿公二十世裔孙——秀山公:讳镒,生子三。长即予父希圣公,讳尚时。生四子,予为长,次泰符,三羽长,四翰云。予兄弟四人,或居家耕读,或出外懋迁。时值崇祯十五年,张献忠破亳州。入英霍,据舒城。连陷庐州,含山,无为,六安诸州县。安徽全省戒严。予思入山图栖避,山中难以羁留。见山叔祖,素熟苏常各乡镇。告予曰:无锡之北,有怀仁乡,离城辽远,地稍幽僻,可以避烽火。予闻之,欣然偕群季奔走跋涉而来。适值黄土塘有空屋数楹,售之。令吾弟设店柜,余仍理举子业,遂卜居焉。惜乎来锡之时,行色匆匆,旧谱散佚,所存不过本支世系。其生卒年月,多阙而不详,留示子孙,以为徵信。诚恐单门旅寓,日后无从稽考,谨弁数言,后人有志修辑家谱,亦可采以相证云。
顺治十一年春三月,廷采氏谨志。
陈墅支谱序
程子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又曰:万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父。以祖父配帝天,尊至之也。至于子姓兄弟,支分派别,丁口日增。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则敬宗收族之谊,尤为子孙之急务云。吾族祖籍,系出徽州府休邑,地名塝下。祖居白字一千九百零八号。基地二亩七分办粮。始祖寿公,十九世孙时鸣公。生子二,长见山公,讳铨。次秀山公,讳镒。秀山公即黄土塘之祖。见山公,予高祖也。曾祖为志吾公,早卒。祖为仲云公,始至陈墅焉。公生于崇祯九年二月初七日,因父母早逝,见山公抚养之。当是时,徽地多盗。金佥事方团练乡勇,为守御计。会张献忠破武昌,声言将抵徽。左良玉又东遁。麾下狼兵,纷纷至徽击掠。见山公以避难故,挈其孙仲云公,以贾业来锡邑。由胶山,安镇至陈墅。遂卜居于此土。至国朝顺治二年,豫王及贝勒,统兵下江南,各州县望风臣服,而徽人江天一者,方佐金佥事拒守。见山公闻信,独自星夜回休,而留仲云公于陈墅。公克守贾业,积聚成家。常恨兵燹飘零,宗谱遗失,所存不过大略,其详莫考。未尝不抚膺太息也。夫仲云公以前,予不能悉其详矣。自仲云公生予父长仁公,予父生吾兄弟两人,日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瓜瓞渐繁,支派将分设。不及今追序其端委,图存其谱系,后代子孙,虽有水源木本之思,其孰从而徵信焉?今上自始迁祖,下及曾孙,录其世次,一一详明。至于徽州祖系照旧本录之,不敢遗佚。以备徽族之采访,后之人嗣而辑之。则本支百世庶可不坠也已。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十月之望,孙:之珍敬叙。

上海姚良官 发表于 2016-9-14 07:19:59

上海周浦嬴绪堂姚氏始迁祖也是明代从休宁迁来的,是否是一个家族?

姚波 发表于 2016-9-18 19:27:22


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老街的姓氏现状


作者:姚正清



黄土塘老街的姓氏现状有着悠久历史的黄土塘老街姓氏群体,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史料论证,根据现有的人口资料记载,最早的也就是元朝至正年间(约1350年)时期,迁居黄土塘的蒋姓氏族,至今约650年左右。到明清年间,随着安徽休宁姚氏廷采公及周氏顾山“脱袜周”伯源头后裔的到来。古镇上的氏族逐渐增多,人口逐渐稳定下来。但少数旧氏族非但没有繁衍发展,反而萎缩,如“进士第”吴氏一族,因上祖多是在外做官,居家子孙较少而逐渐衰落,到了近代,其嫡系子孙越发减少,现有的几家吴姓,也大都是另出其支,而非吴进士一脉。据有关宗谱史料记载: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就已有蒋姓在镇东建造较有规模的宅第,取名“蒋厅”,古老的蒋厅也就作为黄土塘的一个有名地段延用到现在。到了明嘉靖年间(约1560年),顾山周姓俗称“脱袜周”的伯源公六世孙周钟,成为顾山周姓在黄土塘一脉的始祖,周钟的儿子周厚清,生两个儿子,长奉林,次敬林,由于家道衰落,兄弟俩另谋出路,分别来到黄土塘东、西街定居,长子奉林成为东街支祖,次子敬林成为西街支祖。顾山周姓迁居黄土塘后,周氏家庭很快就在黄土塘兴起,并在西街建造起五开间三进的厅堂大院,第二进起名“集庆堂”,第三进名为“垂裕堂”,在以后的400多年时间里,周姓家庭始终成为黄土塘的大家望族。明崇祯年间(约1643年),祖籍徽州休宁姚村的徽商姚廷采,读书人出身,以商贾谋生,为避兵乱,带着子侄,以经商为名,跋山涉水来到无锡地区,分别在陈墅和黄土塘落脚。姚廷采一眼就相中了黄土塘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安家落户。秉承家族“诗礼传家,耕读持世”的优良家风,后裔在黄土塘老街开店设铺,诚信商贾,声名卓著,并相继在西街靠北建造七开间三进的厅堂大院,正厅名谓“经德堂”。从此,姚氏家族的到来,为黄土塘商贸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其家族也成为黄土塘的大家望族。明末清初,清顺治九年(1652年),武进士吴虎臣奉顺治帝钦赐,在黄土塘河浜靠北岸、老街中部地段建造九开间四进带花园、荷池的“进士第”,俗称“吴家大厅”,规模空前,气势宏大,大门前竖有四根硕大的夹石旗杆,河边建有宽阔的“接官码头”,成为当时黄土塘最大的官府宅第,亦为周边市镇所少见。清雍正时期,随着黄土塘商贸经济的日益繁荣,其他姓氏的家族也纷至沓来,较有影响的有鲍姓、冯姓、何姓、汤姓、钱姓等等。这些姓氏家族在黄土塘古镇和谐共处,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黄土塘市镇建设的逐渐完善,再加上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其他姓氏的前辈们也就络续来此定居。这其中最多的一部分外来人口,还是以躲避战乱与逃难逃荒为主的,如姚氏一族就是典型的例证。当然也有前来垦荒种田的、经商的、手工艺人及世代行医的等等。还有周边市镇迁居过来的,以顾山、陈墅、港下、杨舍等地迁来的为最多,也有从黄土塘迁移出去的。新街的何姓,世代以圆作木匠为业,中街的冯姓,是从东亭过来经商的,东街的邱姓,则是从杨舍过来种田的。开铜锡器店的唐国昌一家,其祖父挑了一担从外地来到黄土塘落脚的。可以说,既有来黄土塘经商糊口,谋求生计的,也有外出寻找更大发展空间的。总之,大部分的姓氏家族都各有自己的一部家族史。但不管何种形式,大家都能在黄土塘这块土地上和谐生存,互相关怀,共同发展,为黄土塘的社会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智,作出了一定的历史性贡献。近百年来,在黄土塘社会稳定,商贸繁荣的基础上,也带来了姓氏群体的繁荣发展,居民由最初明清时期的蒋姓、姚姓、吴姓、周姓和鲍姓,逐步发展扩大到数十个之多,仅据老街居民统计,就有49个姓氏,共计355户。其中超过10户以上的有周、姚、钱、蒋、徐、吴等6个姓氏,最多的是周姓家族,共有114户人家;姚姓第二,有83户人家。需要说明的是,黄土塘全村现有户藉2087家,上面涉及的49个姓氏仅为黄土塘街镇部分,不包括周边各自然村,如若全村综合统计,恐怕要超过100个姓氏了。在老街部分,周、姚是大姓,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一些姓氏大族逐渐变成姓氏小族了。如今街上很多商业人士的后裔大都迁出去了,而老家仅有几位耄耋老人尚在守护着残存的一块领地。这就是有许姓氏仅存1~2户的原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锡黄土塘《姚氏宗谱》中秋节举行发谱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