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姚良官 发表于 2019-1-20 20:27:22

出入苏辛近迦陵——廊下词人姚前枢的劫余残稿

金山廊下,旧称“姚家廊下”,姚氏家族不仅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也是声名远播的文学世家。南汇文人张文虎尝云:“金山姚氏,门才之盛,为邑首望。”(《红林禽馆诗词序》)明末清初,姚廷瓒寓居平湖,结诗酒社,出语惊人;康乾之际,姚培谦寓书走币,四海交游,名噪江左。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这个家族又出了一对享有“双丁”“二陆”美誉的兄弟文人。兄长名前枢,弟弟名前机,两人都是举人姚湘之子,兄弟二人诗词合刊,名曰《金山姚氏二先生集》。
《金山姚氏二先生集》书影
弟弟姚前机(字坚香)以诗名,其诗“条鬯以植体,绮丽以立言,于古人称诗之旨诚为有得”(姚椿语),著有《井眉轩诗录》。哥哥姚前枢则擅诗古文辞,尤好填词,与张祥河、改琦等云间词友互有酬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廊下词人。
姚前枢(?—1831),字古然,诸生。嘉庆二十一年(1816)入都,随侍读学士李宗昉赴浙江、江西等地任职。道光六年(1826),归乡隐居,时作近游,躭于吟咏,工诗擅词。据姚光《金山艺文志》著录,有《红林禽馆诗》一卷,《来禽馆诗余》一卷。其子燕榖称:“先君子夙嗜吟咏,尤喜为诗余。”清代词学家丁绍仪编《清词综补》,收姚前枢词6首;
丁绍仪《清词综补》书影
近代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亦收录姚前枢诗3首。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书影


当代词学名家马兴荣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词学大辞典》中收有姚前枢的小传,其词学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中国词学大辞典》
据张文虎《红林禽馆诗词序》云:“先生诗隽快,出入苏陆。词亦在苏辛间,于国初诸家,最近迦陵。尝手自删订为四卷。”迦陵是清初阳羡词坛领袖陈维崧的号。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

陈维崧画像
工骈文,尤以词名,与朱彝尊、纳兰性德并称清初三大家。著有《湖海楼词》。



陈维崧《湖海楼词集》书影

姚前枢的词,疏隽豪迈,风格上与陈维崧一脉相承。如下面这首《解连环·感遇用湖海楼韵》:
匡竹床几。算之无不识,休夸术蚁。叹今古、词赋名家,惯射策无名,竟成狂士。白眼看人,治生业、鄙他钻李。任郊寒岛瘦,苏海韩潮,争营壁垒。    文章脱手自喜。更虫鱼眈注,无虑亥豕。书生骨相寒酸,拚牖下头童,沟中老死。落拓穷愁,甚妄想、青袍换紫。困孤寒、香消茶熟,睡犹佳耳。
唐代诗人陈子昂、张九龄都创作过一组《感遇诗》,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陈维崧词集《湖海楼词》中也有一首《解连环·感遇》词,而姚前枢的这首感遇词用的是和陈维崧词同样的词牌及韵字,所以题目叫“用湖海楼韵”,以此表达他对迦陵词的喜好和模仿。


陈维崧《解连环》词手稿
姚前枢一生未入仕途,晚境凄凉,从这首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失意落寞的人生感慨。但是,词人却用慷慨豪放的笔调,把胸中的郁闷和惆怅倾泻而出。在词人眼中,那些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论是孟郊、贾岛,还是韩愈、苏轼,都不足为道。词的上阕充斥着一种落拓不羁、疏狂放荡的豪迈之情。但是,词至下阕,一种人生的酸楚和悲凉油然而生。特别是“落拓穷愁,甚妄想、青袍换紫”一句,青袍代表未取得功名的秀才,而紫袍则代表官宦阶层,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于功名仕途的彻底失望和无限哀伤。但是,这一切在词人看来已是过眼云烟,词的结尾又归于一种旷达而平淡的超然境界。这首词是姚前枢的代表之作,不仅概括了他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而且风格豪迈,思想旷达,出入苏、辛之间,明显受到迦陵词风之熏染。
姚前枢的命运如此坎坷,而弟弟姚前机的人生也颇为不顺。他屡次应试落第,晚年又痛失三子。兄弟二人,地北天南,始终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在姚前枢的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手足之情,如以下这首《高阳台·越州客舍有忆坚香弟都下》:
萝磴涎蜗,筠廊蚀藓,暮春庭院凉生。睡鸭阑低,丝丝杨柳笼晴。轻寒不酿池塘梦,怪离音、搀入柯亭。听番番、风戛丛篁,幽怨分明。    对床同听燕南雨,记砖炉拨火,赌试曾阬。撩触琴弦,相思著甚凄清。天涯红药开将遍,只秋心、欲断还并。任尊前、酒健诗豪,难破愁城。

姚前枢《高阳台》词
这首词写于姚前枢随李宗昉出任浙江学政之时,越州即今绍兴市,而弟弟姚前机此时正客居都下。兄弟二人,经年未见,词的上阕,通过描写越州暮春时节凄凉萧条之景,引出手足离别之情。下阕起头,回忆往日兄弟团聚的温馨画面,感叹如今天各一方,两地别离,顿时一种惆怅莫名而生,想借诗酒排遣,却也挥之不去,无可奈何。全词写景细腻,感情深沉,表现了姚氏兄弟的情深意笃,心心相印。这种亲人之间的离愁别绪,再加上流落异乡的孤独寂寞,更加引起了词人的故园之思,如《城头月·偶忆江乡风景》云:“故园橘绿橙黄矣。好事从头记。绿酒亲温,香脐替擘,多感缠绵意。”又如《柳梢青》云:“柳外莺啼。红阑深院,碧草芳池。正忆江南,满天飞絮,梅子黄时。”姚前枢的旧居在廊下山塘一带,江南的水乡风情,在词人笔下化作一缕淡淡的乡愁。


廊下山塘桥
根据姚前枢子姚燕榖的记述,清道光六、七年间(1826—1827),姚前枢曾亲自删存诗三百余首,词四百余首,并以小楷缮写,分为四卷,留赠后人。道光十一年(1831),姚前枢溘然长逝,公子燕榖一直珍藏先人手泽,南船北马,不敢暂离。后来,手稿被世伯李宗昉借去,允为刊行,但迟迟未见剞劂。不久,宗昉也驾鹤西去,姚前枢的诗词手稿便不知下落。前枢子燕榖只能掇拾残剩,广征戚友,辑得先人诗词各一卷。他的四百多首歌曲乐章,如今也仅存二十七首,刊为《红林禽馆词录》。


姚前枢《红林禽馆词录》书影
词家之不幸,有如是乎?
倪春军(作者系金山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入苏辛近迦陵——廊下词人姚前枢的劫余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