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9-6-11 17:20:13

从陕州大地走出的一代名相 姚崇



从陕州大地走出的一代名相 姚崇


作者:雨中石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http://szb.westking.com/smxrb/images/2019-06/11/05/zous9689_b.jpg
姚崇 资料图


]    家世显赫 文韬武略]    少年时代的姚崇继承了祖辈们的尚武遗风,每日习武,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射猎。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使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姚崇20岁时,在著名相学家张憬藏的点化下潜心修文、刻苦攻读,以“文华著名”中制举而步入政坛。《新唐书·张憬藏传》有载,“姚崇,李迥秀、杜景佺从之(张憬藏)游,憬藏曰:‘三人者皆宰相,然姚崇最贵。’”如此可见,姚崇不但得到张憬藏的指导,还结交李迥秀、杜景佺等青年才俊之士,为他日后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公元675年,姚崇以荫补孝敬挽郎入仕。而后,在动荡的李唐江山皇位更迭中,姚崇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在纷乱中历经宦海沉浮,五朝为官,三居相位,多次被贬,又屡被重用。但他始终心怀天下、忠心辅政,不论是政治才能、政治节操还是政治谋略都非常人所能及。]    天授年间,武则天登上皇位,启用一批新人,姚崇作了京官。武则天为巩固其统治,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唐宗室和公卿大臣不少人被无辜杀害,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大臣每次上朝都心惊胆战。姚崇初任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后,持法公正,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为规戒时人和自己的言行,他写了一篇《口箴》作为座右铭。这篇《口箴》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大影响。]    到了武则天晚年,姚崇因刚直不阿得罪内宠张易之、张昌宗,被贬黜,出任灵武道安抚大使。临行时,武则天让姚崇推荐宰相,他从大局出发,举荐良臣张柬之。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返京,参加了以张柬之为首的逼武则天退位助太子李显继位的政变谋划,复辟了李唐江山。不久,唐中宗复位后出于孝道,率文武百官看望其母,众大臣行拜见之礼不过略尽礼数,唯独姚崇出于君臣之情,同情武氏而流涕不止,遂惹中宗不满,当日便被贬出朝廷,任亳州刺史,后又历任宋州、常州、越州等地方官。]    孰料此时的太平公主一心想效仿其母,掌握大权。姚崇和宋璟上书唐睿宗“安储三策”,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洛阳,诸王派往各州,确保东宫李隆基之位。糊涂的睿宗将这一策略转告太平公主,太平大怒。李隆基为争取主动,声言是姚崇、宋璟挑拨了姑侄关系。唐睿宗只好把姚崇贬为申州刺史。]    姚崇出任地方刺史时,由于为官清廉,执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越中杂识》记载:“姚崇,字元之……景龙中,出典越郡,治尚简肃,不树威而民化之。及去,百姓送至钱塘江干者,望崇远去,皆号泣而返。”五代人王仁裕撰写文章,记载了姚崇离职扬州时的情景:告别的那天,全城的官史、百姓都来送行,痛哭流涕地簇拥着他的马头,不让他离去。姚崇所用的马鞭和马镫被百姓留下,永作纪念。后来,“截镫留鞭”广为流传,表达百姓对离职官员的不舍之情。]    唐玄宗励精图治,一心要振兴唐朝大业,他之所以起用姚崇,不仅仅因为熟谙姚崇“吏道敏捷”“善应变成务”的杰出才干,还因为姚崇有丰富的经验,德高望重,具有远见卓识。当时,姚崇任同州刺史。玄宗为了见他,专门到渭川打猎。面对皇帝的一片赤诚,姚崇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事要说”。玄宗深受感动,一一准应。当即,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恢复了宰相职位。后来又被任命为紫微令(即中书令),作了首辅宰相,晋封为梁国公。君臣二人从此和衷共济,治理天下。]    其实,姚崇提出的这十条建议,就是他的施政纲领,是从武则天晚年以来的弊政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所以条条切中要害。姚崇拜相后,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节欲戒奢,大力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公元716年,山东地区连续发生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满朝文武也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这时,姚崇力排众议,说服玄宗下令灭蝗。他捕蝗的勇气、决心和才干,直至今天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盛赞姚崇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之一,“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毛泽东在阅读了《新唐书·姚崇传》之后,批注道:“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评价可谓高矣。]    相星陨落 流芳千古]    姚崇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清正廉洁直至生命尽头。开元九年姚崇病卒时,国家经济状况比较好,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写下《遗令戒子孙文》,劝诫子孙不要厚葬他,并严禁为他“追福”而大量挥霍糜费财物。]    《持秤诫》《弹琴诫》《持镜诫》《辞金诫》和《冰壶诫》合称《五诫》,表明了姚崇的做人、为官之道。《持秤诫》中,他要求官吏像持秤一般,为政以公,不差毫厘。《弹琴诫》中,他以弹琴喻治国,倡导“治国之道,大急小缓”。《执镜诫》中,谆谆告诫在位者要经常照照镜子,明镜在心,便可勤政廉政。《辞金诫》中,他告诫官吏贪赃受贿必将暴露,“欲人不知,莫若勿为”。《冰壶诫》中,他规劝官吏“在位禄厚官尊,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    姚崇以“藩篱”隐喻规矩和准绳,要求后人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都要崇尚气节、忠君爱国,要慎终如初,做到公平、公正、诚信。姚崇家训大致可概括为事亲至孝,不图虚名;移孝为忠,廉勤从政,以身作则;以学立家,重视对子孙教育;知止知足,不妄图富贵;不斤斤计较,预分田产;提倡薄葬,节俭持家;谨言慎行,惟德惟贤。如今,渑池县、陕州区的姚崇后裔已传到40多代,他们将姚崇家训代代相传。]    姚崇一生的实践及其家风家训不仅成为家族传承的道德规范,更成为中华经典家训的范本,启迪世人,涤荡世风。    (感谢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学谋给本文提供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陕州大地走出的一代名相 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