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21-1-11 10:33:03

河南辉县姚姓原来都是因为这个大人物!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11 10:34 编辑

河南辉县姚姓原来都是因为这个大人物!这一会终于明白了!





发布时间:20-12-2814:29


https://pics1.baidu.com/feed/5243fbf2b2119313f45f0fdcebd2c2d090238db4.jpeg?token=f4d405c3fa8468b613e818ca931b4353&s=AA9225C5598A17470449AC140300E082
人文名村之姚固任军安姚固在辉县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叫南姚固,一个是叫姜姚固,均隶属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南姚固在南,姜姚固在北,这两个村的名字均来源于一个历史名人,就是元朝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姚枢。元朝建国初期,慧眼识珠的名臣杨惟中,将满腹经纶的宋朝翰林院学士姚枢,推荐给元太宗窝阔台,并深受器重。后忽必烈将姚枢召至藩府,姚枢提出很多治国之策,遂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官升至左丞相。在他担任燕京行尚书省郎中时,因其不肯与燕京行尚书省事牙刺洼赤同流合污,乃弃官携家小退隐于辉州(今河南省辉县)。姚枢来辉县隐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耶律楚材的推荐,耶律楚材在百泉附近建有梅溪别墅;二是因辉县是理学大家邵雍成长和讲学的地方,有追随先贤之意;三是辉县风景秀美,适宜文人乐山乐水。https://pics4.baidu.com/feed/0bd162d9f2d3572c5f1d2d540df9ad2060d0c3a9.jpeg?token=61ea59f062f6eea947e7404f1b9e468a&s=639B15C746E0F0EC16B508220300E059
姚枢来到辉县后,生活简朴,在云门附近(今北云门镇姜姚固)购置田地,安装两部水车,垒起泥块为墙,割起茅草覆顶为屋,以农家生活为乐。农忙耕种,农闲制版印制《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散发四方学士,教书育人,化民成才。不久,赵复、窦默也因不满官场陋习,辞官离京,来辉县投靠姚枢,种田务农。不久,三人共同商议,在百泉创建太极书院,广招生徒,教授理学。遂使辉县百泉成为北方理学渊薮。之后,许衡受姚枢之请,也移居辉县,一起讲学授徒,为国培养有用人才。如姚燧、白栋等,先后都成为国家重臣和贤达之士。他们在这里屯田育人,自给自足,遂形成村落,就名曰姚固,意思就是姚枢居住的地方。后来,从学者愈聚愈多,就散居在两个地方,偏东南的就称南姚固。一直到元宪宗二年(1252年),姚枢北世祖忽必烈召见,成为元世祖的高级幕僚,姚枢才离开了辉县姚固。因此,姚固是辉县儒学名村之一。姚枢离开姚固后,姚固逐渐人烟稀落。据说,后来一位姜姓人氏来此安家居住,遂将村名改为姜姚固至今。https://pics3.baidu.com/feed/622762d0f703918f12a1154ec0d7e89058eec430.jpeg?token=67a2322cff6951465501230fd671a9e6&s=F32A6FEBCC0376DC4E913F3A0300C054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姚枢去世。元贞二年(1296年)五月,赠谥荣录大夫少师文献公,迁葬(一说别兆)于辉州(今辉县)菊(九)山之阳(今小官庄东侧)。姚枢墓南向,墓碑上镌“翰林学士承旨姚文献公之墓” 十二大字;墓表一丈二尺,寓意高风亮节。前面神路两丈宽,石人、石马(毁于二十世纪的乱世年代)两侧列长一里有余。明嘉靖三年(1524年),河南宪使张天性、参议徐文溥来辉县巡视,问及姚文献公祠堂今在何处?当地官员回答说早已不存在了。张宪使说:“文献公乃千秋伟人,其能无祠乎?”遂令知府翟鹏督县令在姚公故里西关北阁门外,择地建屋三楹,门一楹,匾曰“姚公祠堂”。清道光年间,知县周际华重修,现已不存。根据考证,现在辉县城关镇西关、峪河镇姚屯的姚姓,即为姚枢后裔。相传,元顺帝时期,姚枢第四代孙举家犯抄。由于提前得到了消息,全家从姚固迁至现在冀屯镇的前姚村、后姚村。当时,这里是一片树林,还没有人烟。不久,又被官府知悉。于是,家人分为四支,分别逃往上海、江苏、山东聊城以及黄河南岸。明朝洪武二年至永乐十四年间,黄河南岸一支返回辉县胡赵屯,即今峪河镇姚屯。来源 共城文化研究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辉县姚姓原来都是因为这个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