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22-10-1 21:34:15

一瞥惊鸿-迤萨姚氏宅院

一瞥惊鸿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442037ab64cf7e85.jpg

浓荫里的东门城楼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388ac2f89b627464.jpg

迤萨东门城楼



    袁说:“最近 工作不顺,感情不利,想找个地方治愈一下。”      我顺手发了一张夕阳下红河马帮古城的照片给她。      袁回道:"我就喜欢这种静坐一隅,看斜阳下岁月的感觉,真是一瞥惊鸿啊,像遮面的女子,那古韵,古蕴,古味儿,难以用语言描摹,又让人充满向往……"    “现场看更有感觉,你来马帮古城吧,我给你当导游。”我发出邀请。    袁说:"为了这张图我愿意奔赴266公里(省会昆明距红河县的距离)赴你的古城之约。"    我们走在被时间磨洗得光亮的石板路上, 穿行于宁静的巷道中,袁朗诵着聂努达的诗句"我爱的你是宁静的。"清晨古城刚从睡意中醒来,四周一片寂静。    "迤萨原来住着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族,迤萨在彝语里是干旱缺水的意思,现在的迤萨是红河县县城所在地。"      “这座远看起来像小号凯旋门一样的建筑就是照片上的 东门城楼,它建于1947年,占地168平方米,是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下层是法式斗拱城门,城墙是"金包银"——两面为青砖,中间是土坯。这也是过去进入迤萨的唯一通道,也是当年走马帮人的出发之地。”我兴致勃勃的为袁介绍。      “高低错落,坚固稳重,蓝丝绒一样的天空配着着灰蓝的墙,谨严肃静,仿佛窖藏的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确实不一般" ,袁说:“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建筑,但都和它不一样,瓦顶砖墙、雕廊画栋、青瓦飞檐不奇怪,江南的园林里比比皆是;拱门圆窗,观景台、也不奇怪,在欧洲的建筑里也很多;但怪的是他们怎么就毫无违和感的组合在了一起?"      袁惊叹在这深山里居然有这样一座城,有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惊叹在拱形城门二三楼有小窗子和对外的枪眼。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e0afdbc39e59cc82.jpg

城楼一角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c1bbb12ae10030fd.jpg

城楼一角


    我讲起关于这座城的那些过往。清朝乾隆年间,迤萨北郊发现铜矿,石屏、建水等地的汉族大量涌入,人口剧增,商贾往来,小城一片繁盛;咸丰年间,思茅、磨黑等地的商人经红河水把盐运达迤萨,再发到各地,迤萨也一度成为盐业集散地。那时,还因为繁华被称为“江外小香港”和“江外小上海”。      直到清道光末年,迤萨铜矿停产,经济萧条,干旱少水无田的迤萨人为了生计,开始“下坝子,走马帮”的生活,他们把本地产的土布、盐、铁买到了越南、老挝、泰国,再换回鹿茸和熊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沦为了殖民地,殖民者们开始了鸦片贸易,迤萨人的马背上又多了大烟和洋货。人马同行,起早贪黑,经历了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开拓与发展,先民们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的马帮商道,创造了蜚声东南的马帮文明。第一代华侨们带回了财富,也带回了见识,马帮从建水、石屏驼来砖、瓦、石头、木材,方才建成这中西合璧的城楼。据《红河县志》载,解放初期对迤萨房屋的统计:中西合璧,欧式风格的房屋有500多栋。   姚家祖宅正房为带天井的四合院,二层是四面相通的回廊,三层四层是阳台和厢房,工匠们为了契合山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让房子和东门城墙相连。因20世纪初东南亚各国沦为了殖民地,走马帮的人为了洋气和时髦,大门上借鉴了英法等国的建筑风格,门头上也装饰上了“十”字。走马帮的年代匪患横行,枪眼是为了防御土匪,为了安全一楼不开窗,二楼开小窗瞭望敌情。      迤萨原本有多座城楼,可惜除了东门外,其它城楼都被拆掉了,现在只能通过它追忆远去的时代和过去的繁华了。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947ad82e3876f6a2.jpg

布满射击孔的城楼外墙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6b18f3a35f381eaf.jpg

中西合璧的城楼上的罗马钟记录房屋竣工的时间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0429e02b3134e14c.jpg

迤萨民居之人间有味是清欢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14dd8315d12cf6d1.jpg

迤萨民居

    云挂窗为帘,素抹淡装,静静伫立的马帮城楼旁还有马帮驿馆和中西合璧的民居等十余座院落,这气势,这规模,真不愧是"马帮建筑的大观园"。    云影微破,冬天的阳光洒下来,透过小叶榕的枝叶,留下满城稀疏的日影。我和袁拜访了大气的姚氏宅院和小巧的钱氏土司二公子家的宅院,在昔日门房、马房、庭院、正房、别院、厢房、水牢里感受昔日主人一掷千金的豪华生活;在弯弯道道的迷宫里追忆昔日的繁华;在8个天井,44个房间,188道门窗里体验钱二公子的日常。“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在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中,岁月已过去百年,老屋中依然住着人,延续着旧日的生活。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da772580e6961123.jpg

门中窥景,别有洞天



//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885853-e500a7a31c981fec.jpg

怡然自得的人

    在城中闲逛的时,我们邂逅了一位94岁的小脚老人,她穿着青布斜襟袄,低头挽着中式盘扣。袁好奇的凑上去合影,老人抬头露出慈祥的微笑。得知袁远道而来,老人热情的邀请我们参观她古色古香的房屋,还为我们讲老迤萨的故事,袁兴奋得握着老人的手一个劲儿说:“谢谢!”    老人的丈夫是当年走马帮的商人,丈夫最后一次回国是1948年,老人已寡居60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卖过豆腐,做过糕点,帮人做过鞋,打过短工,帮人背过沙土,终于养大了三个儿女。最难的时候,锅里面水烧开了,却没有吃的东西可煮,三个孩子饿的哇哇直哭……    最苦的还有思念,丈夫一出门就在墙上做记号,老人边说边指墙上一道道的刻痕给我们看,"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熬着日子,祈祷他不要生病,不要遇上土匪,不要忘了我……"    听故事的袁很动情,吸着鼻翼,直叹不容易。    告别老人后,我告诉袁: "在迤萨,人们把赶马出国经商者的妻子称为“马帮红颜” 。 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县有1.5万华侨侨居在2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大多是当年走马帮没能回来的男人在国外留下的后代,也因此红河县被称为"华侨之乡"。他们在国内的妻子苦苦的撑着家,艰难抚育孩子的成长,望穿秋水等待丈夫的归来。马帮红颜瞿兰巧、杨柳坤、杨林仙、高柳仙等,每一个人都有漫长凄婉的等待和坎坷的人生。"    徜徉在红河的古建筑群中,听完马帮红颜的故事,袁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需要克服,和先辈们比起来,我的困境根本不值一提,惠风,谢谢你让我认识了这座城,认识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瞥惊鸿-迤萨姚氏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