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22-12-27 11:02:21

古镇张茅诗悠悠

古镇张茅诗悠悠本报记者 李博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秋去冬来,矗立在国道310边上的“姚崇故里”石碑,昭示着陕州区张茅乡历史文化的厚重,吸引着南来北往途经此处人们的目光。因为一代名相姚崇,张茅这个小乡镇在史书、诗海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其实,古镇张茅不仅有姚崇这个文化符号,它还是崤函古道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古镇张茅文化厚重,闪耀古今,这些,从古人留下来的一首首诗作中可见一斑。


    古诗中屡现“张茅”


    张茅历史文化厚重。据考证,史书记载张茅乡有多个名字。但“张茅”这个地名较早出现的诗作是金代诗人朱自牧的《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诗云:“崤山之阿渑之浒,行路萧条正艰阻。日落山空涧水哀,市门静闭防饥虎。前年张茅杀饷妇,今岁食驴断行旅。我来万里逐一官,安可不戒为汝脯。昼持弓矢夜枕戈,静匿儿童防笑语。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


    此诗为诗人自鄜州罢任而回时,路过渑池,听说此处有虎灾,因感而作。诗的大意为:崤山山凹处,渑池水塘边,很少有人走,走起来太危险。太阳落山后,涧水旁边时常发生一些悲哀的事情,为了防饥饿的老虎,门店都早早闭上,街上极度安静。渑池西边有个镇叫张茅,一送饭的女子前年就被老虎吃掉。今年听说老虎又拦路吃驴,让这条路断了行旅。跋涉万里,只为做个官,如果不防,我就会变成你的口粮。夜晚头枕戈,白天张着弓,把孩子们藏起来以防他们说笑发出声。有“白额将军”之称的大老虎,你也不要笑话人,怕你是因为如今没有能让你们害怕的那个刘琨。刘琨,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


    全诗用第一人称对崤渑之间的虎灾以及引起的百姓恐慌情况进行表述,通篇自然流畅,气韵酣畅淋漓。


    明朝时期的小说家李昌祺在行至张茅时曾留下诗作《过张茅镇见饥民》。


    明洪熙元年(1425年),任河南布政使的明代小说家李昌祺(1376年—1452年)自东向西行至北崤函古道新安县时,看到的是“垂老频逢岁薄收,秋租多欠卖耕牛。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行至张茅又作诗《过张茅镇见饥民》,诗云:“土洞深沈土坑欹,田园枯旱废耕犁。一身馁困浑无力,犹上高梯剥树皮。”


    李昌祺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为河南布政使时,河南大旱,民生艰困,他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宣德五年(1430年),河南又大旱,百姓四处逃亡。此时李昌祺丁忧离职,被明宣宗“夺丧”复职救灾。他的《过张茅镇见饥民》大约写在这一年。此诗简洁明了,用朴实的语言表现了受灾的张茅饥民的状况:住的土洞很深,一个饥民斜倚在土坑上。田里禾苗由于干旱全部死了,此时耕犁也没有什么用了。身体虽然又饥又困浑身无力,但是为了不被饿死,只得勉强登上高梯到高枝上去剥树皮。剥树皮,是用树皮填肚子充饥。为什么用高梯呢,估计低处的树皮早已被人剥掉吃了。几句诗将一个饥民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1909年,于右任先生在《过张茅》一诗中这样写道:“无以为家笑我归,投林倦鸟苦偷飞。二陵风雨双蓬鬓,两戒河山一布衣。缩地田园来咫尺,祈天日月照庭帏。梦中真个还乡乐,昨夜依稀扣板扉。”


    该诗是于右任回家自东往西行,进入张茅后,根据自己感受而写。该诗的意思是:那些无以为家的人可能在笑我想回家,林中飞累的鸟也会偷偷飞回巢里休息。路过崤山时,自己的头发蓬松疲惫不堪,作为一个布衣百姓,行走在两戒河山交会处。如果会缩地,家乡就在咫尺之间,来回行走就会很方便。可是这就像祈求日月一起照庭帏一样不可能。归途中,不断梦回家中,昨夜梦中仿佛就在轻扣家门。


    诗赞姚崇耀张茅


    唐朝名相姚崇的故居就在陕州区张茅乡西崖村,姚崇给张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引发了后人对其的研究热潮。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县(今河南陕州区)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开元九年(721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姚崇作为一代名相,引发后人的推崇和赞誉,先后有诗人留下一些诗作,以歌颂他的功绩或人品。


    明朝孙承恩在《姚梁公像赞》一诗中写道:“于惟姚公,才实经济。遇主乘时,应变成治。约束官职,修举章程。四海以安,一人仰成。”该诗盛赞了姚崇一生的卓越功绩,对其推崇备至。


    同样是明朝诗人的刘士皆以《陕州》为题,写下:“召伯棠阴翠作堆,神农祠下总蒿莱。三门砥柱今犹在,并蒂芙蓉久不开。绣岭岚光凝禹庙,锦滩春色上仙台。姚崇巳矣齐贤逝,翘首临风忆俊才。”该诗写陕州,专门提到姚崇,先贤已逝,但留给后人无尽的怀念,说明姚崇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清代张谐之以《姚相国故里》为名写下一首歌颂姚崇一生功绩的诗作:


    梁公湖海姿,经纬罗胸备。    朗鉴分水犀,逸才追风骥。    早登天后朝,兵机日荟萃。    剖决急如流,荐陟台鼎地。    时发酷吏奸,每触弄臣忌。    贝锦积谤书,州府屈循吏。    开元御极初,枚卜金瓯寄。    权戚乱天纲,去就决十事。    独坚明主心,不亏大臣器。    乾坤力斡旋,赞成贞观治。    谢病归东都,五日一入侍。    遗令辟浮图,诰诫陈大义。    惜多权谲材,难参王佐议。    瞻望石壕村,秋山横苍翠。


    这首诗作从多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姚崇的一生。


    古诗见证崤函道


    书写张茅的历史文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崤函古道。


    张茅在唐朝被称为崇孝乡,是北崤函古道的一个重要路段,既是官道、商道又是驿道,是我国驿道系统中的重要咽喉之地。


    张茅境内的崤函古道可以用“险、奇、秀、美”来描述。古道的“险”有诗为证,明朝官员赵完璧《张茅道中》这样形容:“世路应愁绝,胡为来此哉?崄巇崖畔度,窈窕壑中回。仰面青天小,低头黄雾来。艰危向衰老,不觉此心灰。”此诗是赵完璧到陕西巩昌府上任,经崤函古道张茅处有感而写。诗的大意是说,这里应该是世间最绝险的路,为什么要来这里呢?道路在险峻崎岖山崖旁过去,又从幽深的沟壑中穿过,仰面看天很小,低头黄雾漫漫。艰危之中想到自己真的走向衰老,不知不觉有点心灰意冷。


    关于“张茅古道”的“险、奇、秀、美”,清代诗人颜光敏也曾以《张茅》为名进行抒写:“驿树参差陇麦交,微茫一径是张茅。河流绕地浮三晋,山势连空结二崤。云外旌旗闲古戍,洞中烟火出危巢。岩花岸草空经眼,那得他乡有乐郊。”颜光敏(1640年—1686年)是清代诗人、书法家、康熙六年进士。该诗是在张茅所作,意思为驿路参差而出,迷茫中经过张茅,河流绕了一个大弯将三晋环抱。高高山峰与天相接,联结成了二崤。古戍显得悠闲,旌旗云外飘摇。一缕烟火从洞中飘出,山路又陡又高。山岩溪岸花草呈现眼前,十分漂亮,没想到在他乡有这样一个让人感到欢乐的地方。


    如今,北崤函古道张茅段的很多遗迹早已被滚滚历史车轮所淹没,它的“险、奇”早已不复存在,但其承载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信息还依稀留存,留给后人去探究和追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镇张茅诗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