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23-12-23 14:10:55

志学能藏用 清新又流丽——评姚华的诗

志学能藏用 清新又流丽——评姚华的诗
李建国 邓见宽
原载:《贵州作家作品研究》(贵州社会科学)—九八六年第六期(总第四十二期)
姚波收集录出,以原文为准


姚华是清末民初贵州著名的诗人。他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书画创作,研究戏曲理论、文字音韵学,著述累累,卓有成就,而跻身于我国光辉灿烂的新文学之林。就其诗歌创作而言,能博取众家之长,自铸一体,影响遍及国内外。



徐志摩为姚华译诗《五言飞鸟集》作序说:“茫父(即姚华)先生在他的诗里,如同在他的画里,都有他独辟的意境。贵阳一带山水的奇特与瑰丽,本不是我们只见到平常培塿的江南人所能想象;茫父先生下笔的胆量正如他的运思的巧妙,他可以不断的给你惊奇与讶喜。山抱着山,他还到山外去寻山,红的,兰的,青的,黄的,象是看山老人,‘醉归扶路’时的满头花。水绕着水,他还到水外去写水,帆影高接着天,芦苇在风前吹弄着音调。……”当我们鉴赏姚华的诗歌艺术时,不能不由衷地感到,这些富有感情的评论,准确而又深刻。


姚华一生处在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军阀混战的激烈动荡年代,不管他的艺术道路是多么艰难,多么曲折坎坷,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热爱并歌吟贵州山乡的一草一木,是姚华的艺术起点。热爱家乡的主题既贯穿在他年轻时期抱负不凡、热情洋溢的诗篇中,也寄寓在他以后长期流寓北京时那种游子思念慈母般的诗思之中。


姚华青少年时期在贵州学习、工作过。当他学成业立,酷爱岩壑林泉的他,御春风踏万山,经过长途跋涉。家乡山多、路狭、民族杂居、民风扑实,耳目相习的一切养成他一生中入迷、执着的山水之癖。而这段旅途中,使他年轻的心灵激荡着山川草木、风土人情,都真实地写进他一篇篇感觉新鲜、形象生动的诗里,后蒐集成《藜峨小草》一书,成为珍贵的纪念。


大自然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思文风,拿那些内容集中而单纯的小诗来说,也有充分的显现:


越岭过峡数十里,前途同趋安平城。
远路约略隐白石,高林葱笼攒天青。
倒影夕日度隙入,狂号雄风吹人行。
忽听野调唱和起,山坳人家芦笙声。


——《安平道中》


安平即今平坝县,是赴兴义县(即藜峨。据说兴义主山俗称“黑山”,县城亦名藜峨。藜是黑的意思,峨是山的意思)的第二座县城。诗人“越岭”“过峡”,沿途盘山驿路崎岖难行;所见“白石”、“高林”、“攒天青”,更显得山川秀丽,草木可爱;忘情中,不顾“狂号雄风”,也不觉夕阳西坠,而倏忽间,山坳人家芦笙悠扬,山野小调唱和,陶醉了游子的心,催快了赶路的步伐。有的移人性情的小诗,颇富哲理的意蕴:


苍崖一匹练,千里早闻声。
何处高源发,仍兼积雨成。
擘山听若裂,到地势方平。
期与群流汇,渊渊亦可惊。


——《山中一匹练题画》


才情奔突处,言发如金石。这就是,诗人表现其热爱家乡的诗情,己超乎一般的自然情感,而升华为“美学上的情感。”这种情感,诚如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所概括的:“艺术的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这样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之中解放出来,就在于这样使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当我们读到《藜峨小草》中一些诗时,能产生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共鸣。


乡情之深,乡思之苦,在姚华的诗歌创作中,被一支富有真实又微妙的灵机的笔,多角度地勾勒了出来。写风情:“昨夜东风醉流霞,一宿山城卖酒家。迭数青钱呼小妹,当门垂首坐雕花”(《竹枝辞》第四首);写小吃:“春春腊豆号桃花,盐豉一般味可嘉。乍剪青芜烹白水,一杯清酱足风华。”(《清斋》)有几首奇特的诗,特别值得一提;


古迹传闻诡夏殷,红岩一石几纷纭。
字青石赤疑天篆,藓蚀苔封学咒文。
墨拓盛时书屡缩,灰慎劫后石如焚。
夸觚考释犹勘校,旧本珍宜嗣典愤。
旧本曾藏攀古楼,金文石墨记同收
……
留节洞传石乳凝,字如蝌蚪识最能。
仙岩几处纷难数,大蒙遗文此并称。
金铁中含形外著,丹青文炳气潜蒸。
山川蟠郁多奇古,甫辟黔荒忆结绳
——《红崖古迹》


诗人自注:“右摩岩古刻在贵州永宁州东六十里红岩后山诸葛营旁。字大者,周尺三四尺,小者尺余,深五六寸许,行列不整。”红岩古迹又称红岩碑,历史上对此石刻碑说法不一,有说是“诸葛誓苗碑”,有说是“殷高宗伐鬼方刻石”,有说是“三危禹绩”,有说是“苗民古书”等。今天:这仍属未释的古文化奇闻。我们不必去作繁琐考证,这样的诗使人很容易觉察到,诗人十分了解家乡的故实和史料,他要象亲历其境似地去想象,并通过艺术的概括再现它的昨天和今天。由于作者充满诗情又渴望表现诗情,才能凭借在贵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强烈的乡思之情,写出这样的华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与乡情、乡思相辉映的,是他留学日本写的给人印象颇深的抒情诗。在《大森梅花》中,他讴歌那属于人生只有一回的青春年华,“云烘万树海添春”,憧憬未来,又叩紧“晨光阁上重来处,犹有梅花似故人”的意境,展现一种庄严而神奇的美。在下面的诗中,他无不以诚实的态度去拥抱年轻的生命,把握他那个时代最可珍贵的诗情:


西风何事起层阴,瘦草凄花共一林。
落木添翼有秋色,晚烟如雨起愁心。
客中游侣临时集,天外骚情去国吟,
殊俗重阳谁与问,菊开无酒未须寻。
——《重阳寒雨清风亭小集》


独自深宵踏雪归,轻花点点被深衣。
幽光寻路行来易,明气卷风吹起徵。
咏絮谁曾联句好,评梅应是故乡肥。
主人有女殷勤甚,手捧红灯为启扉。
——《雪中课了归寓道中口占》


前一首,“天外骚情去国吟”,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是力透纸背的。后一首,有一小注:“主人坂崎彬耽汉学能诗,其女日蓉。”诗中,那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房主人显得知礼好客;而诗人就读日本,“独自深宵踏雪归”,可见其勤奋学业之一斑。呼应着雪夜就读归寓,“主人有女殷勤甚,手捧红灯为启扉”,溶进青春的气息,异国的情调,又充溢着故国之思。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应当将其全部创造的意愿,去写出那个时代情感的历史。姚华那些富有浓郁诗情的作品,是与他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用以指导创作的高尚的志趣和审美的理想是不可分割的。这正象他在《凌霄柏》中所写,所谓“凌霄善攀附,得势直参天”,是因为有了“百尺尔何枝,老柏古无前”的支柱,就难怪诗人“一朝得所亲,情意相缠绵”了。高尚的志趣,浓郁的诗情,使诗人在其一生中创作出那么多富有特色的作品;而意识到自己的艺术使命,他必须这样写,只有这样写,才能卓有成效。这高尚的志趣、浓郁的诗情,也就成了他那些浑然一体的诗篇重要的艺术上的特色。

姚波 发表于 2023-12-23 15:56:12




艺术贵在独创。评价一位诗人的成就,要看其有无胜过前人之处,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来。“穷檐耽吟人,得句为勋绩”(《除夕祭画》),姚华这自嘲的诗句,可以想见他对创作诗歌何等沉醉。而他叩合生活节奏推敲出来的诗句,是同他论画之极致,其精神实质是统一的。在《弗堂类稿》诗歌附记有:“茫父论画,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胸无古人,则无藩篱;目无今人,则无瞻徇,此纯是为我之学。兴趣一来,便尽力为之。当未作画时,古今人苟有好处,凡吾所储材,皆不欲遗。一旦搦管,但自写胸臆,平时材料,听其自然奔赴而已。写此纸时,下笔极快,藩篱瞻徇,俱无由犯。我必以得失家数论之,岂不冤哉!”他提倡的“为我之学”,融为诗美,在《炼诗图》中写道:“叶叶霜红趁晚晴,西风掠鬓冷初生。山中不习匡时策,只把新诗锻炼成。”耻逐人脚跟,“更复树一帜”,他一直不断地奋力追求着。


美好的诗句充满着心灵,他在为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写的一首诗中,继续阐述他的艺术思想:“文章应是庙廊品,经术耻为章句儒”,“平生诗句见风雅,下笔万卷薄江湖。”(《郑征君画松为疏髯赋三十八韵》)姚华青年时期于贵州兴义讲学时,人们赞誉过他:“蔚然铸英才,斯可翘首企。”他从生活实践出发,关心国计民生,对于贵州,没有嫌她穷——“人无三分银”,没有嫌她苦——“地无三里平”,没有嫌她瘴疠遍地——“天无三日晴”……而是把她当作秀丽、温馨、质朴的母亲般的土地,才写出那么多情深意挚的乡思、乡情作品。终其一生,梦魂萦系贵州山乡,他去世前作的《庚午春词·御街行·送春归》抒写道:“从离乡里几多春,年岁岁,应如故。夕阳归马,开犹待我,人老谁留驻!”捧出一颗灼热的诗心,贵州的刺藜花漫山遍野开放,恨不可见。


以后,姚华的诗风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十分平坦,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八岁中进士,旋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官费留学,学成归国,又曾在清政府工部、邮传部任主事等职。这在他的《七夕三十韵》中有过批判:“少年二十时,予怀春比浩。友朋相赠言,茫茫为予号。一奋秋风翮,再捷春官极。文章无得失,总觉意气好。是时未及壮,问学自惜少。三年海东游,归来补官早……”归国以后,他很快抛弃仕途,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统治,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家难曾未宁,王室毁如扫”的现实生活教育了他,他发出“吞声杜陵人,丧乱逢天宝”的深深慨叹!当然,由于思想的局限,他也曾误称辛亥革命为战乱,如《秋草诗》所写:“黯然烽火动吴门,寂寞荒陵帝子魂。芳意巳怜金粉尽,香尘犹护土花昏。相看瘦影前朝柳,几处寒芜落叶村。为问前生多少恨,江南江北总愁痕。”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有其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姚华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不免会流露落后消沉的情绪,但是,实事求是说来,他与满清的那些遗老遗少毕竟有根本的区别。他早在留日期间,就不满于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写下过“西风何事起层阴”、“晚烟如雨起愁心”(《重阳寒雨清风亭小集>)等暗寓时政的诗,又将个人的探索与为国御侮联系起来,他写道:


浩劫经庚子,春闱又甲辰。
制科沿旧习,问学惭新民。
迫我功名亟,输君意气真。
临歧漫相送,此去已频频。
——《留别日本庄司昌造》


在这里,庚子劫难与个人功名所以能够统一起来,是由于将他振兴祖国的一腔热忱,真实而自然地化为诗歌形象的灵与肉。归国后,他便对一些留学生授官逐利斤斤计较极为不满。当时,一友人示诗云:“去国悲吟归国笑,春风红杏少年多。”他以《江南好》词作答道:“风尘恧,懊恼写春词,登垄乞墦《东郭记》,林惭涧愧北山移,马耳任风吹。”引《东郭记》中的故实,有力地鞭笞“乞墦登垄”鬼迷心窍的利蠹之辈。此时,他虽迫于生计供职清工部,却无意仕进,流寓城南莲花寺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开始新的追求。历尽劫难的他,始终站在普通老百姓之中,不断把厌史行进的轨迹烙印在自己的诗行里。


这一时期,姚华赢得人们惊异目光的诗作,不仅是指那些矢志瀚墨生涯的作品,如写“富贵易成春梦短,不堪内翰一生忙”(《题画牡丹蝴蝶花》),写“臭昧差池原不恶,春风无界本来宽”(《题画》)等,更主要是指那些从生活到艺术决不抱残守缺而有所抉择、决不亦步亦趋而有所突破的作品,如《丁已都门杂诗》中之四首:


浮屍血泊日争殷,跋扈将军甲尚擐。
词客草间偷话去,顾荣羽扇尽萧闲。


剧战何客众士欢,长天弹雨射金丸。
行间能识肇缨贵,死胜沙场尚盖棺。


胜算应成一鼓擒,军声急处转锁沉。
已闻清昼风前报,长刺颓垣战后寻。


莲花十载一身藏,丧乱年年事事荒。
自与山僧等贫贱,不关人世有兴亡。


诗人在小序中写道:“六年(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纪事之作也。浮生半世,战史千秋,庾兰成之赋枯树,杜子美之吟北征,事与古别。欲资稗乘,聊记琐言,涂说道听,所谓多市井之辞,形赠影答,其意在文字以外,得失之数又何知焉。”诗人剥离社会动乱的画图,决非一时即兴之作,抓紧富有典型特征的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抒写,作品才有历史的美学的价值。前三首写张勋复辟带来的战乱,那“跋扈将军”,那“识肇缨贵”、“死胜沙场尚盖棺”者,是屠杀民众的罪祸魁首,是一切灾难的根由;后一首结合自己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倾吐出对黑暗世事的满腔忧愤。这样富有战斗性的诗篇,诗人一气写成二十多首,为当时进步文坛主张的“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姚华曾在清华学堂、北京美专、北京女师等校任职,他将艺术创作与教育实践集于一身,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写下过许多广为流传的教育诗篇。在这里,有两首诗是值得特别一提的:


生前著意染胭脂,别样风姿正入时。
画里玄机惟守墨,可怜落笔苦争奇。
——《题方舟画集》


朝浴波清暮白沙,
野性由来养不家。
冷魂黑夜绕洲渚,
孤影依然件落霞。
——《题方生(舟)遗墨鹜》


这是为曾是北京美专学生方舟画集所写的诗,非一般思想平庸、笔力软弱之作所能比并。题诗之时,方舟已是为反抗黑暗、追求光明而与李大钊同时殉难。在白色恐怖下,身为知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姚华,以题诗寄寓哀思、倾吐衷曲,实在难能可贵。诗中,曲折地表达了对革命烈士、青年画家的深刻同情与无限热爱。方舟由献身于绘画艺术,到服从革命需要从事工人运动而牺性,他的画不仅具有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画里玄机惟守墨,可怜落笔苦争奇”,而且,“冷魂黑夜绕洲渚,孤影依然伴落霞”,画家的品质和感情完美地呈现于艺术形象之中,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这两首题诗,是姚华的力作,它说明诗人艺术概括和表现生活对象的高超的艺术造诣,其诗的意蕴是难于穷尽的。

姚波 发表于 2023-12-23 17:05:46




姚华在他青年时代的一首诗中,以火样的热情写道:“志学能藏用,图艰欲济时”(《送刘叙五归国》),要以青春的活力和炼就的本领,更好地服务于他的时代和人民。


在他写的诗中,能正确估价和推崇贵州历史上光辉的文化艺术遗迹,并用以为现实服务。“百年上下几枯管,颇可槎枒相支撑。”《蹇子振先生山水卷为季常题》一诗,对贵州明清以来的诗人、画家如徐渭、杨文骢、黄辅辰、郑珍、袁思韠、谢鉴礼等作了充分肯定。在其他诗中,对于卓荦特异的作家更是啧啧称赏,有“郘亭生是西南秀,隔代书名远更光”,而郑珍“平生诗句见风雅,下笔万卷薄江湖”等。当他去兴义讲学时,友人称许:“章句追秦汉,学术探洙泗。不囿经生业,不执门户私。”“今文与古文,分肌亦擘理。”“蔚然铸英才,斯可翘首企”。(《赠茫茫父之兴义笔山讲学》)他博闻强记,学识丰富,青少年时期就为其身当学者化的诗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诗人游弋于浩瀚无际的古代文化的领城,聆听前人艺术文化的跫音,融汇百家之长,汲取丰富营养,开创了思维空间。翻开他的诗集,他或者佇目于秦帝唐宗的古刻,或者感叹于楚汉兴亡的教训,或者对“由来名士业,依旧素人风”的聪明机智的诸葛亮备极钦服,或者面向“泪土腥花”的圆明园宫殿,深沉地思考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诗人选择一条更艰难、更需要下苦功夫的路,但这也是一条更宽广、更深邃、更精彩的路,表现出诗人非同凡响的识见与才力。我们不仅惊服于他的诗歌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四言、五七言古近体、骚体、乐府、词、小令、散曲、套曲以及赋、俳句、民谣俱能运用自如,也惊服于他能将其识见与才力,铸进一定的诗歌意境中去,以其丰厚的历史感和进步的艺术思想,使诗篇灼灼生辉。如他的《春兰秋菊》:


“四时既平分,春秋乃相序。二季胡可乐,节物多情绪。春草生萋萋,秋实落离离。离离与萋萋,众多不可思。所思何所在?山崖水一方。所思何所在?兰秀菊有芳。兰既令人喜,菊亦系人怀。匪惟兰与菊,其人堪徘徊。徘徊复徘徊,徘徊不知数。前有离骚醒,后有闲情赋。九畹三闾草,一畦五柳花。花草醉醒殊,醒醉俱可嘉,齐物未妨醉。自贞亦可醒。谁兼醉与醒,太空长冥冥。醉醒不并时,花草不同候。欲补造物缺,奋腕走仓籀。龙门合传笔,宗臣伉征士。遥遥春秋心,褒贬无一字。吾遇雎以盱,我思纷且欢。俯仰生幽心,采芳增悲叹!”


青春是美好的,春兰秋菊使人沉醉。但是,人一生只有一次的春光春景,将无情地如逝水般消失。如何度过宝贵的年华,这首抒情诗抚今追昔,深入浅出,给人以巨大的启迪。所谓“四时既平分,春秋乃相序。二季胡可乐,节物多情绪。”人生有限,艺术永恒,创造事业鼓舞着人们。春兰秋菊,在《离骚》中,在《闲情赋》中,都以其永久性的魅力展示其高贵的品性;诗人“徘徊复徘徊,徘徊不知数”,他又一次深深地激动起来:热爱青春,要为创造人类福祉的事业竭尽自己毕生的精力。诗人借歌咏兰与菊,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他又进一步开掘其意蕴:“花草醒醉殊,醒醉俱可嘉。齐物未妨醉,自贞亦可醒。谁兼醉与醒,太空长冥冥。醉醒不并时,花草不同候。欲补造物缺,奋腕走仓籀……俯仰生幽心,采芳增悲叹!”诗人将其心灵、人格推向了广袤无垠的世界。抚卷沉思,诗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使人不能不深深感动起来!


我们知道,姚华博才多艺,他的诗歌创作撷取各种艺术之长,甚至翱游他种艺术的蹊径,诗中有画,借题发挥,融汇贯通,自成一体。如《冰川梅花卷》一诗充分显现他一贯倡导,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清新流丽的诗风。


补之以来写梅者,无虑千百各相因
………
君之家法何自尔,斩然已意出清新。
兴来闭户为此卷,大枝小枝捷如神。
竹石差牙枯肠话,金铁鏦鏦喜神嗔。
写成自阀无人识,惟有杨侯觑其真。
既逢欣赏便投赠,得之如饮周郎醇
……
仿佛坐我槐堂东,得见披怀下笔亲。
秃毫错杂成秀韵,遗英寥落为逸民。
已为细沈点白石,更作粗文添绿筠。
启南征仲并幻化,合笔乃有白阳陈。
如此文质亦黼黻,大廷礼乐能彬彬。
我愧椎髫丑天成,东施难效西家颦。
三年一赋今一诗,蓬心未除益荆榛。
诗亦不能写其画,卷里梅花空青眷。


诗中,“写成自閟无人识”,反映出艺术家与一般人审美水平的差距,但是,《冰川梅花卷》作为艺术珍品,一旦被认识,“得之如饮周郎醇”,其价值可想而知。从“君之家法何自尔,斩然已意出清新”,到“如此文质亦黼黻,大廷礼乐能彬彬,”既体现出阵师曾《冰川梅花卷》的艺术特色,也是姚华的诗风。对于因袭雷同的作品,诗人嗤之以鼻:“补之以来写梅者,无虑千百各相因”,“齐楚得失枉门户,主客甲乙皆陈人。”他主张,“看山不但须腰脚,胸次邱山更贵先”(《纪游册为陈万里题》),创作要从生活出发;同时,所谓“梅祖遗笔久无传,名宗千祀追芳尘”,创作也要博古鉴今,对前人丰富的文艺遗产和优秀的文艺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只有这样,艺术家不辞辛劳,勇于创造,才能产生成功的作品,使读者沉浸于诗美之中,受到启发、熏陶和感染,完成赋予诗歌的艺术使命。当我们论及姚华富有艺术特色的诗歌,对他一以贯之的艺术精神是不能忘记的,这表现在他写的《四序平成为女师运动会歌》中,那些勇于创造、不断进取的宝贵箴言,应当长久地、长久地萦回我们的脑际;
四序平成秋风生兮,天高而气清。
天运循环往复更矣,动静相争而互行。
嗟予小子胡所营兮,感时而心自惊。
奋吾力以周旋兮,愿习勤以自宏!

姚波 发表于 2023-12-23 17:11:4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志学能藏用 清新又流丽——评姚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