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4-3-12 20:22:15

书贵适意慰平生——姚华先生书法叙述

书贵适意慰平生——姚华先生书法叙述
2012-6-30 12:16:57    贵州都市报   文/袁海

http://www.gzrenwen.com/Skin/Rwgz2/pd20110611002.jpg
http://www.gzrenwen.com/Txgzr/UploadFiles_3903/201206/2012063012175179.jpg
    笔者于1996年曾购贵州人民出版社印行的《茫父楷书帖》一册,其时年尚弱冠,得见该帖,才晓得贵州有姚华先生。只觉先生的书法行笔刚强稳健,点画顿挫有力,力透纸背,锋颖藏露游刃有余,多用中锋又不为其所宥。这是我对茫父先生书法的初始印象,极深刻。
    及长,方知姚华先生为大家,诸艺兼擅。先生常自谓“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文人几乎一致性地对诗着力最著,因为“诗言志”。书画虽为“末技”,也是必须,姚华不惑之年以后,尤事丹青。对于书法,则毕生一以贯之,早年因为科举,要有一手好的小楷,但在及第之后,则是自觉的艺术行为。
    据说姚华先生初学书法从欧阳询《皇甫君碑铭》入手,效果不佳,改习《九宫醴泉铭》,兼及黄山谷与米元章,亦不得要领。二十岁后,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小字本,入其门径。又学赵孟頫\能登堂入室。到京城后,“纵览诸家,所见实多,所学益杂”,四十岁后终于成熟,“熔铸诸家,雄遒茂密,峻朴生动,刚柔相济,卓然自立”。这样的书学路径,是区别于专攻一家而自显的。必然成就茫父先生博采众长,四体俱精的书法特色。
    姚华篆书多法秦刻,以《琅玡刻石》、《峄山刻石》为宗,参以钟鼎、量权、印玺与汉碑碑额笔意,严整中有古朴的意味;隶书则喜《石门颂》,又对《郙阁颂》、《西狭颂》体会很深,认为“三颂”“皆汉隶之深朴雄峻者,笔皆隶势,平直圆活,而结构方正,寓严与宽,书品最高”;“而其楷书与行书,最称精绝”,根底在欧阳询与颜真卿,变化于褚遂良、柳公权、赵松雪,善“用刚毫行刻笔意”,“以金文倒薤法入楷书,笔画顿而后曳,方圆并济,纯真而秀丽,落笔高起高落,以远取势,拙朴而姿生,结体内敛外侈,朗密参差,谨严而妩媚。”茫父先生认为自己“不工草,坐过露筋骨”。也是诚实之言。
    贵州书坛最具影响力的书法赛事被冠名“茫父杯”,为双年展,已历四届。是对姚华先生别具形式的一种纪念,更是砥砺后学的途径之一。(袁海)
    清代初期的书法
    清代初期的书法主要是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尤其受明代董其昌的影响很大,有许多人都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康熙皇帝的书法就学董其昌,所以形成一种学董的风气。沈荃、张照、陈希祖等都是学董其昌的,而到了乾隆皇帝,他的书法又学赵孟頫\。
    清初,王铎的书法功力很深,楷书、行书、草书都很成熟,很有气魄,自成风格,尤其擅长临王羲之的草书帖。傅山的书法技能全面,楷、行、篆、隶、草都能写。他写的册页或手卷往往是各种字体兼而有之,这是他个人的习惯写法,也可说是他的独特面貌。郑簠专写隶书,他的隶书与明代的隶书不同,创造出一种圆润而灵活,流动而不板滞的新风格,对清初的书法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朱彝尊、万经等人的书体,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清代的“馆阁体”与明代的“台阁体”也有所不同,明代“台阁体”平正圆润,而清代“馆阁体”则横平竖直,规规矩矩,毫无生气。王际华、汪由敦是书写“馆阁体”的典型人物。(玉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贵适意慰平生——姚华先生书法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