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姚天林 发表于 2014-3-19 11:58:44

怀念恩师马颖达先生---姚建忠

怀念恩师马颖达先生姚建忠(甘肃省金昌市武术协会主席) 时光如梭,恩师马颖达先生归真已三易春秋,每每想起先师的音容笑貌及言传身教,仍不愿相信先师真的已辞世而去,只能感慨岁月无情,沧海桑田。在我步入初中时,马氏武艺及马氏两代人的英名已如雷贯耳,如日中天,西北拳家谈论起马氏就犹如谈论一段历史、一段经典、一段神话一般。虽本人断续二十余年经多人演练马氏武艺,但能接识马氏就没敢侈望过,认为是遥不可及之事,然确也有幸于1997年夏日经友人之友介绍投于“马氏四杰”之马颖达门下,时年先师已是67岁的老人了,老人戴一顶前进帽,一付眼镜,着一身便服,俨然一身学者的打扮,严谨的话语中有一种哲人和智者的气质,虽廉频老矣,但讲论起武道,先师依然双目炯炯有神,腰板笔直,显得生龙活虎,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威气,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敬意,能投于先师门下,受先师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之教诲,是我的造化和人生事业道路上的一次升华。先师为马氏通备武艺宗师马风图之子。马凤图是我国著名的武学大师,甘肃省四大名医,曾于1910年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武术机构“中华武士会”,在三十年代创办了甘肃省和青海省“国术馆”。他在先贤先哲的基础上,以颜李学派“文通武备”学说为理论基础,宏扬明清以来诸多古典拳械精粹,以劈挂为基础,将流传于河北、东北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长短两类拳艺及西北鞭棍精要合为一体,形成“气势雄峻、身法矫健、劲力通透、打手洗练”的以“通备劲”统领的通备类拳械体系,通备武艺经马凤图、“马氏四杰”父子两代人在陇上近一个世纪的耕耘,已被称为“马氏通备武艺”,“陇上第一拳”。先师1930年8月13日生于兰州,自幼深受先君严格课教,研文习武,精得通备武学之全部,擅长翻子、劈挂、八极、戳脚,其所演练之翻子拳、鸳鸯腿、鞭杆、棍术、大枪被武术行家称为中国一绝。先师还海纳百川,是我国首批由外国专家培训的拳击和举重教练员,终成就为马氏通备武艺之集大成者。先师在武术上造诣深厚,丰功卓著。解放前1947年既在甘肃省第一届运动会夺得国术比赛徒手、器械两项第一,1953年又得甘肃省、西北区(陕甘青新陕)短兵冠军和次轻量级拳击冠军,在全国多民族形式运动会上,与胞弟马贤达进行短兵表演赛,一时传为佳话。历任甘肃省武术、拳击、摔跤、举重队教练,甘肃省武术比赛总裁判长,省武协副主席,兰州中国通备武术学院院长。先师在甘肃武术界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文革中虽被诬为“武术界的黑把头”、“武术界贺龙的黑干将”,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据统计,先师在省体委工作的18年,其门人弟子在全国夺得金牌达48枚之多,教授学生弟子两万七千人之多,影响遍及国门内外,雄风威振秦陇大地,其事迹编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中国武术拳械录》、《甘肃武术史》,其与胞弟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在国内武坛享有“马氏四杰”之美誉,真可谓“通备之魂,桃李丰碑”,“一代风流百代骄,通备世家尽英豪”。先师一生致力于通备武学之系统构建和艺业建树,不仅武艺精深,功力纯厚,而且武学思想极具见地,他告诫我们:学艺要立德为先,文武俱备,博览、专攻、精研,既广涉多门武艺,开阔视野,融类旁通,专攻一门,把握本质,求取真经,进而精研一点,登堂入室,有所造诣,成一家之言。专攻精研通备武艺,应勤学苦练,文武结合,打练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以文化智慧来感悟通窍,以深层思维、理性理解来指导练艺,在理法势招中修炼,在通备劲道上磨砺,达到曲经通幽之境界。先师自幼熟读经史,涉猎广泛,武艺超凡,医道高超,对甘肃文物、近代史、教育心理学、诗词韵律、古文等均有较深研究,可谓学问渊博,满腹经纶,在秉持传承家学方面走武医结合之道,以武艺立身,以医学立业,行医数十年,尤擅中医、妇科和跌打损伤,在临床上有极丰富之经验和较深造诣。先师无论在民国动荡中,还是在就学从军的变故中,也无论从事体育管理工作,还是行医坐堂,更无论是逆境中保身,还是顺世立业,都不流俗,不依附权贵,不坠青云之志,保持了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人格魅力和精神修养,诚可贵学者风范,古道侠肠,修炼高达,艺业齐备,“实处见身世经历,虚处显神采精神”。  人生短暂,风范永存。先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通备武学文化遗产,我们后来者谨当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大力弘扬通备武艺,振兴民族瑰宝,为先师,为中化武术,也为我们自己。 http://s14.sinaimg.cn/bmiddle/54583efd7caf5258faa2d照片右起:姚建忠,张克俭,郭乃辉。

天水姚天林 发表于 2014-3-19 12:01:29

甘肃张掖网甘州讯近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体校举办的为期2天的"天马武道"杯定西市首届武术馆校暨西棍武术大赛圆满结束,并举行了颁奖仪式。我国著名武术家甘肃省武协顾问兰州市武协主席马令达、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江百龙、甘肃省武协副秘书长姚建忠、甘肃省八门拳研究会会长陈永新、定西市政府有关领导、定西市体育总会、定西市武协、《武魂》杂志社等出席仪式。
来自定西市及省内各地的18支代表队共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甘州区武术协会也组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甘州区武术协会荣获6块金牌,其中队员刘西平获老年组传统拳术封手、短器械双手剑、长器械盘龙棍三项第一,队员王廷新获成年组传统拳术封手、短器械铁门闩鞭杆、长器械流星锤三项第一。(王廷新)

天水姚天林 发表于 2014-3-19 12:13:17

试论马氏通备武艺的劲道
来源:《搏击》作者:姚建忠          马氏通备武艺是我国武术中独树一帜、融会贯通,宏富深邃的一个武术流派门类。它继承了颜李学派“文通武备”学说,以“理象会通、体用兼备、融通古今、兼备内外、通神达化、备万贯一”为理论基础,弘扬明清以来诸多古典武艺拳械技艺精粹,将流传于河北、东北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长拳与短打两类拳法及西北鞭棍精要合为一体,形成“气势雄峻、身法矫健、劲力通透、打手洗炼”的风格,成为以“刚柔相济、长短兼备、三体同功、精力神全”的通备劲统领的通备门拳械体系。它流传于国门内外,盛行于大西北陕、甘、宁、青、新诸省区。由于西北地区的通备拳主要是马凤图、其子“马氏四杰”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及其弟子门人所传教,故而西北地区的通备拳被称为“马氏通备武艺”或“马氏武艺”、“马家拳”。  目前,马氏通备武艺成为一门武术显学,国内外承传和研习马氏通备武艺的组织、团体和个人蔚为壮观,马氏通备武艺之体系构建亦日臻完备,目前一批研究成果日见丰富,武学及体系特色诸方面多有论述。本文试以马氏通备武艺为题,对通备劲道加以论述。
  
  一、“劲道”之解释
  
  “劲”在汉语中的义项为坚强、有力和猛烈,而“道”为法则、规律、方法。武术中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武术技术的力。然“劲”与“力”既相同又有区别,相同点在于两者均由内力牵动关节,产生人体各部位间的相对运动。区别在 于,“力”指大脑指挥下的肌肉收缩力,作用于外界时为局部用力,作用面积大,压强相对小,传递慢,随意性小;而“劲”是意识支配下的气息吐纳和肌肉收缩,按照一定动作规格进行有序化配合产生的力,包含要点多,作用于外界时,强调聚全身之力(整劲)于一点发出,作用面积小,压强相对大,攻击力大,且劲经意识支配和有序化配合锻炼,传递迅速,变转灵活,随意性较大。可以说,劲道为武术中的劲力特点与用劲、发动技巧方法,主要指刚、柔、长、短等劲法在拳艺中的变化运用。
  
  二、通备的“劲道”论述
  
  马氏通备武艺的“通备劲道”是一种自然劲的总结和升华,其将人们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劲力合理地运用到技击中去,并通过快速的躯体移动,将身体的整个动量传递到拳脚等八拳上,产生出最大的力量、速度及击打效果。也可以说,“通备劲”是由多种劲道逐步形成的,基本上是将长拳与短打两种劲法融合为一体,在躯干的最大幅度的起伏活动中,在脚下的拧转中,开合吞吐同时进行,以腰为中轴把多种劲力完整协调起来,并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大力量发射到对方最薄弱的环节中去。
  通备师祖马凤图在“通备学内功气调势真约旨”中对“通备劲”歌曰:
  立地通天,格律谨严;三体同功,理法势绾;两臂挑直,溜肩和腕;拧腰切胯,伸收往还;吞吐内运,通窍导毂;三盘六合,精气神全;阴阳刚柔,武美矫健。
  在“通备劈挂拳调劲字诀”中进一步提炼了通备劲,其对人体中上盘的劲道阐述为:
  吞胸拔背,两臂调直;溜肩和腕,肩沉气按;拧腰切胯。
  在对以人体正面之中轴线上的分布点及内部生理、筋骨脉胳的译解表述为:
  肩穴吞吐,脑穴有无,腹穴鼓荡,胯穴起伏。
  同时,其又重点强调了腰胯的决定性作用:
  左胯出时右胯掀,右胯出时左亦然。古人说是在腰间,胯起胯落牵着拳。
  从先哲的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氏通备武艺“通备劲”的关键在于“三体同功,三盘六合”,而核心在于腰胯的主宰中轴作用和“吞吐开合,起伏拧转”的劲力。“三体同功,三盘六合”符合和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的发劲基本规律,并在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驰中,使全身之力能在一瞬间到达着力点,即集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成为典型的整劲、合劲。“吞吐开合,起伏拧转”之说合乎“命意在腰间”之理,“吞吐”系胸背借助于呼吸而完成之动作;“开合”系以腰椎为中心,颈椎、尾椎为两端的伸屈动作。“吞吐”、“开合”融为一体,使躯干开合如弓,胸背吞吐如弦,发出之力如无影之箭,加之上下肢的起伏拧转,形成调动全身之力,以最快速度集于一点之合力。
  
  三、“通备”劲道之解析
  
  “通备”劲道是马氏通备武艺中的灵魂,是此一武艺区别于他一武艺的解码,更是马氏通备武艺科学生命力之所在。然而,“通备”劲道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游弋于马氏通备武艺之外的,它是和马氏通备武艺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套路体系乃至技击体系融为一体的,即是与“理、法、势、招”融为一体的。先哲们在“通备武学拳变”中歌曰:理法势招四总妙,顺利击健运用巧;奇正灵实极变化,通神达化贯千招。
  恩师马颖达先生在论及“理法势招”时谈到:夫武术不外理、法、势、招,四者势即常习之拳械套路,招即技击之招手,正如戚继光所说“不招不架,便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唯理与法全凭诀法,如得势而不得诀,如画龙画虎虽工,未尝点睛,终为无神,故常有练艺数十年仍为门外汉者,非其功力不到,知不及也。因其未得法,不明理法。习练劈挂掌,能否得法,能不失通备之劲道及功力,全在于字诀,诀是指导奉法之定律。
  “理法势招”是建立在马氏通备武艺内容体系基础上的主体,“通备劲道”是马氏通备武艺的灵魂,两者互为彼此,互相作用,互为结果,常言道:熟读千遍,其理自明,熟练千遍,其义自见。
  “通备”劲道当源自于劈挂拳械,因劈挂拳械是马氏通备武艺的立命基础,是“通备劲”的来源和融会其它劲法的基础。劈挂讲求翻扯(滚勒)劲、辘辘劲、吞吐劲和劈挂(开合)劲,技法上讲究大开大合,势短节猛,长刁冷抽,搅靠劈重,动作特点上“拧腰切胯,含胸拔背,合膝钻足,缩肩藏头,两臂挑直,搂臂立腕,肩沉气按,两臂劈挂”,而劈挂劲可归纳为“大开大合,猛起硬落,辗轳翻扯;吞吐开合,起伏拧转。”在马氏通备武艺中,八极、翻子、戳脚,原本是自有其劲道的,如八极拳讲究“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以及“崩、撼、突、击、挨、旁、挤、靠”等;翻子拳讲究“脆、快、硬、弹、冷”,特色上为“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戳脚讲究“硬、脆、滑、寸”,在腿法上讲“跺、蹶、寸、摆、插、点、圈、掀”,拳法上讲“起、落、钻、翻、崩、转、横、直”八字。
  马氏通备武艺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融会贯通、通神达化的过程。即以劈挂、八极为基础,以“集古典武艺精粹,融科学性和竞技性于一体,汇实战技击和武而美于一法”为原则,凝聚传统枪、棍点法精要,提炼出以劈挂劲力为基础的“通备”劲道,进而对自身的劈挂、八极,后来的翻子、戳脚及西北的鞭、棍进行改造创新,融会贯通,提纯构建及劲道染化,从而形成了以“通备”劲道统领的以劈挂、八极、翻子、戳脚为构建的马氏通备武艺体系。
  归纳之,“通备”劲道就是以“三体同功”的通透整体为统领,“三盘六合”(即上盘的开合劲、劈挂劲,中盘的扭丝劲、吞吐劲,下盘的翻扯劲、辘轳劲)为统一体的始于劲道,又高于一盘的意义上劲道的武艺劲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恩师马颖达先生---姚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