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4-6-3 10:38:59

桃李芬芳 德高寿长――贺姚奠中先生九十华诞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3-31 14:04 编辑

桃李芬芳 德高寿长――贺姚奠中先生九十华诞


杨瑞武
坎坷的经历 执着的追求

姚先生,原名豫泰,字奠中,1913年5月21日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一个耕读之家。父亲是一个有一定文化的农民,叔父亦商亦农,是能写会算的能人。幼年时期,由于社会相对稳定,家境趋于殷实,在诸兄弟中,奠中成了惟一能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的幸运者,但道路并不平坦。1932年他在运城菁华中学毕业后,到太原新民高中就读,之后毕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又曾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肆业。22岁时,就学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并考取章太炎先生招收的惟一的一次研究生,名列七名中之第四。1936年初,研究生尚未毕业,奠中即开始教书。60多年来,先后在苏州章氏国学会预备班、安徽泗县中学、安徽第一临时中学、安徽临时政治学院、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国立云南大学、国立贵州大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山西大学任教。30岁时任副教授,35岁任教授兼系主任,并历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任委员;山西古典文学会会长。还在中国书协、省书协、省文联、省作协和几个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理事、会长、顾问、名誉会长等,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学者之一。
  从幼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姚先生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他始终迎着时代的风雨艰难行进,执着地追求着人生的价值。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挑起了“万宝山事件”和“九一八”事变,全国各地掀起了反日高潮。19岁的他作为运城菁华中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即愤然编写了话剧《万宝山》并参加演出,投身抗日宣传活动。1934年当局以“会考”压制学生的抗日活动,奠中因是发起罢课学生的代表,而被扣押3个月,并驱逐回乡。“七七事变”后,奠中毅然出行,辗转苏州、南京、安徽等地。1938年初,奠中怀着“志士英雄应即作,从头重整旧江关”的救国豪情,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部第一支队任秘书,并写下了“齐心赴国难,誓辞相慷慨。一旅虽寡弱,男儿当自强”,表现了誓死救国的雄心壮志。后因目睹国民党军政之腐败,自知无能为力,不久,遂转泗县中学教国文,踏上“教育救国”之路,泗县沦陷后,逃至柏浦,与同学柏君创办“汉国学讲习班”并亲手制定教规十则,要求其学生“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苟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妥于势,不淫于华”把为社会服务与为救国服务作为教学宗旨。此后多年,他始终和广大学生在一起,站在反专制,反压迫,坚持正义斗争的第一线,因而不断遭到打击迫害,以致在9年间走了4个省区,换了7个学校。1940年在大别山立煌师范,为反对无理干扰教学,他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时认安徽省教育厅长的方冶,从教室赶走,之后自己辞职而去;1943年在安徽师专,为反对省主席李品仙侮辱教师,他带头罢课抗议,起草集体辞职书,1947年在贵阳师院,他因率众反对军统特务任院长而被解聘。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姚先生回到山西大学任教,精神无比振奋。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文学理论,先后兼任中文科、系主任,参加民主党派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起先进的世界观、政治观、文学观和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中,虽历经肃反运动中被错误审查、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三年困难中忍饥挨饿、十年浩劫中备受折磨,姚先生一直保持着坚定的思想信念,在政治风雨的吹打中,他泰然处之,毫不颓废,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虽不无忧虑但能看到光明;虽遭到不少挫折和损失,却不以个人得失为怀,始终保持了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粉碎“四人帮”以后,姚先生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五、六届副主席、山西省七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主委、名誉主委,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发展山西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年届九十高寿的姚先生,仍与时俱进地关注着国家大事和学子们的成熟和成长。坎坷的经历磨练了姚先生坚强的意志,漫长的岁月记录了姚先生执着的追求,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充溢着新型知识分子的先进意识,他不愧为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
  丰硕的成果 独到的见解
  姚先生博学广识,勤于笔耕,成果累累,而素有独到之见识,是国内著名学者。他幼年时,除读完多种文言启蒙读物和教科书外,又读了《论语》、《老子》、《中庸》、《大学》、《左传》和部分《诗经》。上中学后,则大量浏览经、史、子、集等文化古籍,诸如,对《史记》、《庄子》中的不少名篇,都能熟读成诵,并阅读了不少鲁迅、茅盾等人的新小说、新诗。由于博览广学,眼界较宽,思维活跃,在各期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轻的奠中,虽然尚谈不上做学问,但已能写诸子风格的古文,能作长篇歌行体诗,能书,能画,能刻印,多才多艺崭露头角,为日后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至步入大学,又在著名学者,近代哲学家章炳麟(号太炎)主办的“章氏国学讲习班”聆听真谛,受到章老先生在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方面深邃造诣的熏陶,学识如虎添翼。
  姚先生一生从教,坚持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坚持学术真理服从教学需要。他授课的门类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经学、子学、文字学、训诂学、文艺学、文学鉴赏等诸多领域,学术论著多半是为了回答学生和学界提出的问题而作,所以有很强的针对性。早年著作有:《藏琳五帝本纪书说正》、《魏晋玄学与老庄》,见解独特,功底深厚;同时编印了《中国文学史》为学生提供方便。在安徽期间发表的《大学讲疏》提出了考证、训诂方面的新见解;《书注与读书法》对古书籍的注解作了分析批判,提出了字音、字义、名物、故实是抽释文意的基础;特别是《屈原的有无问题》一文有力驳斥了廖季平、胡适否定屈原存在的说法。在贵阳和昆明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治诸子》针对胡适、冯友兰等人对西方哲学体系、概念和术语硬套中国学说的通病,指出了他们往往取粗失精、丢掉诸子精髓的弊病,提出了研究诸子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之后,还发表了不少很有新颖见解的文章,由他编写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等陆续刊印,均引起了学界的关注。50年代,姚先生针对一些人否定屈原作品权,贬抑庄子思想的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在1956年发表的《试谈作为文学家的庄子》一文中,全面深入分析了庄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认为庄子对现实的批判力度是“二千年中仅有的”,庄子的思想是“同情苦难人民”的,“庄子的艺术成就”是“千古文学奇迹”。反右斗争和“文革”20年中,姚先生被剥夺了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发言权。但他仍孜孜不倦,在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编印了《先秦文学》、《汉魏众胡学》和《唐代文学》等教材,写出了《柳宗元辞赋》和《柳宗元诗歌》、《柳宗元文论》等著作,直到1979年后始得发表。
  粉碎“四人帮”后,姚先生工作热情焕发。1979?年他写了一篇批判“儒法斗争史”的长文。他在整理了儒、法、墨、道四大学派源流和演变的基础上,指出:儒法虽有斗争的一面,但也有相联系一致的一面;反儒不一定是法,发法也不一定是儒,儒家本身不断地发展,法家也不断地演进,汉以后的儒法已统一于帝国的思想之内,他们作为学派的性质,已完全改变,法家思想已成为以儒家为主导的统治思想的组成部分。这样就从学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两个方面揭穿了“四人帮”的政治谎言。1982年发表的《政教中心与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了系统的探讨,其观点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
  姚先生从1937年就开始发表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130余篇,有对《诗经》、汉乐府、诗、词、曲、小说、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有对历代作家作品的考证、评论、赏析和文学史探讨,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出版的《姚奠中论文集》和《姚奠中诗文辑存》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姚先生还率领他的学生并亲自动手,编写出版了《元好问全集》校点、《通鉴纪事本末全译》、《中国短篇小说选》、《咏晋诗选》、《山西历代诗人诗选》、《唐宋绝句选注析》、《词谱词范注析》、《元好问注析》、《章太炎学术年谱》等十几部著作,获得两项国务院古籍整理成果三等奖,一项山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其他多种奖项。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山西省高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诸多的建树 深厚的功底
  姚奠中先生不仅是国内著名的古典文学家、教育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篆刻家,他有着多方面的爱好,且功底深厚,造诣精湛。
  姚先生自幼爱好诗词。早在初中时期,他就能作长篇歌行体的诗。高中时即有五言古诗常在报刊发表。后因工作繁忙,诗词不再多作,但一刊出,即广为传诵,受到专家们的重视。诗名所及,被聘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他的诗作辑有《南国零稿》、《忘言斋诗词》、《樗庐韵语》等。198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唐风集”选入他的作品有38首;1988年山西省诗词学会编辑出版的《难老泉声》选入他的作品达90余首。他的诗多为宣传抗日救国、悲悯民生艰难、揭露旧社会黑暗、针贬时政得失、歌颂改革开放、评论作家作品、鉴赏书画艺术的呼唤呐喊之作;很少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贫贱困厄等一己私情的吟咏之声,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学术价值。姚先生的诗风刚健博雅,拒绝纤巧柔媚;诗格众体兼善,不拘一格,尤以五言古诗见长,显然是继承了《诗经》风雅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
  姚先生的书法艺术是学问之余事,却成为国内一大名家。他自幼习学,日课月积,数十年从不停笔,集各家所长,而熔铸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先后被选为山西省书法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坚持以奖掖后进为要务,绝不以书法沽名钓誉;十分重视书法的教育使用,常劝人“字能移人性情,要避免俗、弱、媚、软”。他的字苍劲老道,朴实无华,博得了书届的普遍尊敬。其行书“结构严谨,布局疏朗,意度沉雄”、“端严中笔势飞动,浑朴中透出一股秀气”蕴藉含蓄,大气磅礴。书法家徐文达称姚先生的字“从楷书化出,注入隶篆、金石、间以草体,成其独特的行草”。他的金文古篆,更是堪称绝唱。见字如见其人。姚先生的字是其品德学识、素养、胸襟、气度的综合体现,是其人格、美德的升华。他的字不是静止的线条,而是活跃的生命,一笔一画都洋溢着充沛的精神力量。观赏他的作品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一切理论诠释都不如直观感受更为丰富。姚先生画风清秀淡雅,不事雕琢,全用神运,挥洒自如;姚先生的篆刻风格高古深厚,如钟鼎山石雄踞于前,结构布局巧妙,形体变化多端,分寸之间常见奇想,稳重之中时露逸趣。二者与诗词、书法一样显示出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20世纪90年代在太原、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时,他的书法制印都受到高度评价。日前,为祝贺姚奠中先生九十寿辰举办的师生书法展,是先生书、画、篆刻的代表作和几代学子的精心之作,既是先生文高、艺高、德高、寿高、桃李馥郁的标志,也是诸多学子、各界人士为先生90寿辰和从教60年的一项隆重朴实的祝贺。
(《太原日报》文学作品2003年9月24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桃李芬芳 德高寿长――贺姚奠中先生九十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