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发表于 2014-8-21 09:47:48

姚檀栋

姚檀栋
来源:中国科学院


姓 名:姚檀栋性    别:男
专家类别:4-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学 历:研究生
电 话:0931-4967534传 真:无
电子邮件:tdyao@lzb.ac.cn个人主页:无
邮政编码:730000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http://sourcedb.cas.cn/sourcedb_careeri_cas/zw/expert/200906/P020100914389876551924.gif


简历:
1982年 兰州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 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1983年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攻读博士学位。1984年 赴美国参加Ohio大学主办的"极地与高山冰川学夏季研究"培训班。1986年 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7年-1988年 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冰川与环境物理所博士后。
1988年-1989年 美国Ohio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学习与工作。1999年-2001年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2001年-2003年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冰冻圈与环境)


职称:
研究员


职务: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 编辑:李娇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院)



姚波 发表于 2014-8-21 10:14:47


甘肃籍科学家姚檀栋晋升中科院院士



http://www.gscn.com.cn 2007-12-28 10:19:39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
  -个人简介
  姚檀栋,男,1954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82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4月-2003年3月在中科院兰州冰川所工作;1995年6月-1999年6月,任冰川冻土所副所长;1999年6月-2001年11月任寒旱所副所长;2001年11月-2003年3月任寒旱所所长;2003年3月至今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等,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等奖,及“甘肃省优秀专家”、“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称号。
  兰州晨报讯(记者武永明)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07年院士增选结果,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今年53岁的通渭人姚檀栋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院士,这是2007年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一名土生土长的甘肃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经中国科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和院士推荐,2007年共产生院士有效候选人287名。经过推荐、公示、通讯评审、会议评审、选举等环节,最终选举产生29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6名,化学部6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7名,地学部4名,信息技术科学部1名,技术科学部5名。另有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美国3名,法国和俄罗斯各1名。
据了解,此次新当选的29名院士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只有41岁,平均年龄53.7岁,其中60岁以下的有20人,占69%。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次。至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710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总人数为53名。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甘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13人。
  相关新闻
  别人眼中的姚檀栋学生:姚老师是个治学严谨的人
  27日下午,记者在中科院寒旱所采访时,师从姚檀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段克勤说:“姚老师是我国冰芯研究的开拓者,治学严谨,是个很严肃的人。他经常告诫我们,要做好学问,得先从做人开始;别人玩的时候,你也得工作!1995年我能考上他的研究生,我觉得很荣幸。”
  段克勤告诉记者,1996年,他第一次跟随姚老师到世界上第14座高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进行科学考察。当时山上冰天雪地,每走一步都得喘气,当他爬行到海拔5400米时,由于高原反应,行进速度很慢。姚老师走在最前面,等他艰难上到海拔7200米时,姚老师早已跪在雪地上开始称样、标重等工作了,半个身子埋在雪里。在零下17摄氏度、海拔7200米的环境中,姚老师连续工作了20多天,晚上就住在帐篷里,等考察结束下山时,姚老师睡过的冰面上是个人的形状。
  段克勤说:“姚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工作做不好就要挨批评。我第一次写的文章里面错误很多,姚老师逐字逐句修改后才成形。我的野外考察经验、专业知识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在寒旱所时,他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12时,在家呆的时间很少。平时工作特别忙,偶尔和学生、员工打打乒乓球;到野外考察,没什么娱乐,下象棋成了姚老师的最大爱好。”谈及姚老师的成果时,段克勤说:“那可多了!1999年,姚老师从冰芯里检测到微生物,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他通过冰芯里检测到的微生物来研究气候变化以及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后来,姚老师又指导学生第一次从冰芯里分析出过去1000年甲烷浓度含量变化……”
  兰大教授:他师从名家成就非凡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王乃昂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姚檀栋在兰大地质地理系学习期间就立志从事我国冰川事业。1978年,姚檀栋当时还在兰大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到祁连山“七一”冰川考察实习。在太阳光照射下,当第一眼看到冰川的时候,那纯净洁白的冰川、缥缈动人的云雾,让姚檀栋为大自然的壮观而震撼,被那种壮美和纯洁深深征服。1978年姚檀栋大学毕业后考取著名自然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李吉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考取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
  姚檀栋的冰芯研究首先从祁连山敦德冰川开始,之后,他又成功地进行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古里雅冰帽冰芯研究,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达索普冰川冰芯研究,被称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学新闻之一。近几年来,他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普若岗日冰原和青藏高原西部的慕土塔格所进行的冰芯研究,开辟了季风区气候与西风带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方向。
  李吉均院士:他当选院士在预料之中
  12月27日下午,正在海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在电话中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李老告诉记者:“他(姚檀栋)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这跟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当年,他还是我的学生时,我就发现这个人很有才华,工作踏实认真,而且不哗众取宠,多年来一贯这样。他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记者武永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姚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