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海姚良官

当代有多少姚氏将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以价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叱咤风云的革命气概率众起义,杀死山西巡抚,推翻了清朝在山西二百多年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姚以价 - 简介
    姚以价图册

    姚以价(1881——1947),字维藩,号龙门,[url=]山西河津县[/url]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 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崇敬的偶象和立身处世的楷模。因而从学童时代起,就养成了尚武好动,酷爱骑射,秉性刚直,豪爽不拘的个性。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更坚定了他从军报国、浴血疆场的志向,还在小学读书时,他就曾以[url=]《讨蝇檄文》[/url]为题,写下了“拔来三尺剑,逐出几群蝇”的诗句。
    姚以价 - 生平
    姚以价

    姚以价,光绪二十六年(1990)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后。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三年,学成回国,任山西督练公所教练,从事招募新兵和培训工作。

    宣统元年(1909),调任新军43混成协(旅)86标(团)三营管带,不久转任85标三营管带,后又转任85标二营管带。辛亥武昌起义后,山西革命党人策划在太原起义,10月28日,推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兵分三路,攻占巡抚衙门,光复太原。
       
    太原光复后,清政府震恐,急派新任山西巡抚吴禄贞率兵进攻娘子关。以价率军到娘子关布防,抗击清军人。 姚与吴密谋组织“晋燕联军”进攻北京。后因吴禄贞被清廷刺杀于石家庄而失败。12月8日,姚率四五百革命军在井陉与清军激战,后退据乏驴岭,因寡不敌众,娘子关失守。次年回并,受阎锡山排挤,旋到北京任晋威将军,后赴赣李烈钧部任参谋总长。李在赣发动二次革命,姚以价衔命北上,计划策应,被袁侦知,以价遂辗转赴滇,参与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任川陕派遣军支队司令,兴帅讨袁。民国16提(1927)1月,姚作为冯五祥的高级代表,赴陕游说杨虎城参加国民革命。民国19年,蒋、冯、阎中原会战,以价策动韩复榘、石友三反阎,被石友三诱捕,解送石家庄,姚伺机跳车脱逃。后客居山东,为韩复榘高参。抗战爆发,他不满韩复榘媚日行径,尽弃家资,只身离鲁。在此期间,孔祥熙委任姚为山东盐务局长,姚坚辞不受;蒋介石拟委姚为冀鲁监察使、上将参议,也未到职;日军曾对其诱降,姚嗤之以鼻。民国36年,病逝西安。

    辛亥革命期间,姚以价率军起义,从首义门攻占太原,光复山西,但却因为与阎锡山意见不合以及性格原因,从抗击清廷的娘子关前线离军出走,从此久居他乡。

    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两年之久的山西武备学堂于夏天复办,在全省招生。血气方刚的姚以价毅然投笔从戎,与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梁荣炳等同期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山西巡抚张曾(易攵)奏准清廷,选派50名学生赴日留学,姚以价因品学兼优,考列上等,与阎锡山、张维清三人享受公费留学的特殊待遇。

    旅日期间,姚以价先后结识了温寿泉李烈钧唐继尧等激进青年,受到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并曾参与李烈钧等推翻清廷的秘密活动。

    1907年,姚以价毕业回国,在山西督练公所任教,1909年升任八十六标五营管带,后转任八十五标管带,因他学科、术科俱佳、练兵有方,深受上峰器重。山西的六个新军营,经他亲自训练、管理的就有四营,在中下层军士中享有很高声誉。在1910年陆军部会试中,姚以价考列上等,被授予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军衔。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密谋响应。该营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为密谋举事的中坚骨干,负责中下层士兵的发动工作。当时,姚以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思想激进,在新军中职务较高,声望素著,因而被杨彭龄、张煌等推为义军司令,姚也慨然应诺。

    姚以价

    10月29日凌晨,起义正式发动。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吾辈身为军人,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

    姚以价随即下达了“攻占太原”、“攻打抚署”的作战命令:

    一、本军拂晓攻占太原;

    二、第一营由督队官苗文华率领,攻打满洲城;

    三、崔正着率两队攻占军装局;

    四、其余营队随本司令攻打抚署。

    接着,他又宣布了四条作战纪律:

    一、不服从命令者斩!

    二、临阵后退者斩!

    三、抢劫财物及奸淫妇女者斩!

    四、烧毁教堂及骚扰外国侨民者斩。

    命令下达和宣布军纪之后,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拂晓时分,义军前哨即从新南门(后改称首义门,

    姚以价

    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将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太原光复之后,各路义军将领及上层人士齐集省咨议局,组成了山西军政府,公推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为都督。为防堵清廷派兵入晋,姚以价被山西军政府委任为东路军司令,率所部民军前往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

    清军统帅吴禄贞也系老同盟会会员。他奉命率第六镇清兵及曹锟、卢永祥等部由保定南下抵达石家庄之后,即借“宣抚”之名,按兵不动,暗中却派老同盟会员何遂前往娘子关与姚以价取得联系,由姚连夜电约山西军政府都督阎锡山前往晤谈,共筹大计。双方商定共组“燕晋联军”,以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截断京汉铁路,直捣北京。后因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失败瓦解。清廷另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督率曹锟、卢永祥所部三万余人向娘子关、固关一线发动猛攻。

    当时,姚以价所部官兵仅两千余人,众寡悬殊,情势危急。姚以价一面派人向太原告急,一面写信给正定镇总兵徐邦杰进行策动,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同时,指挥所部民军奋勇抗击,与清军在娘子关下相持达两月之久。但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而姚与阎锡山又因意见不合,将帅不和。在此情势下,姚遂弃队而去,娘子关落入清军之手。

    娘子关失守后,三晋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直逼太原,山西军政府仓惶撤出,由阎锡山、温寿泉兵分两路向南北转移。形势急转直下。姚以价因任娘子关弃队先走,受到时人的责难,被讥为“临阵而逃的败军之将”,留下了终身的污点。这也是辛亥之后,姚以价久居他乡,不肯返里的导因之一。

    姚以价从娘子关出走之后,先到武汉,转赴天津,次年曾一度返回太原。因姚一向恃才傲物,目空四角,生性耿介,胸无城府,从不把阎锡山放在眼里。在娘子关作战时,即因与阎锡山意见不合,影响战事,深为阎所忌恨。此次姚以价返回太原,阎一面设宴请姚,一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晋阳日报撰文,攻讦姚以价在太原起义时,借口有病,在率队攻打抚署时躲进医院;在娘子关作战时,又弃队而走。同时又组织剧团演出了一个名曰《辛亥革命》的剧目,把姚丑化为一个手持刀片的鲁莽武夫。姚一怒之下,即踢翻宴席,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尔后,姚出城至黄国梁公寓,打电话对阎锡山说;我明天要到北京,与我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川资。阎虽然十分不满,但因姚系辛亥首义功臣,一时间奈何不得。再者见驱姚离晋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第二天亲自带人将银子送到姚处,并假意挽留姚说:我把军务司长和师长的位子都给你空着,你愿干啥都行。姚当即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老子不在你小子手下干事伺候,旋即离并赴京,在将军府任职。

    当时总揽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得知姚与江西都督李烈钧交往甚厚,送请姚赴赣,对李加以笼络。姚即借机离京赴赣,被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不久,李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姚衔命北上,有所策动,被袁侦知,屡次派兵搜查其宅第。姚复离京前往云南,策动滇军反袁,任援陕滇军司令,积极参与蔡松坡(蔡锷)为首的护国战争。及至袁世凯死后,姚又重返北京


    姚以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曹馄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毅然捐尽家资,只身赴陕西县旅居,命其长子姚鸣第从军鲁北,坚决抗日,后在山东聊城战役中为国捐躯。

    在旅居陕西期间,姚以价与中共领导人林伯渠相汉,对中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的主张亟表赞同,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疑忌,于1941年六月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1945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始授于陆军中将之衔。为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姚于1946年又迁往兰州,寄居于名士[url=]水楚琴[/url]的花园,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时有过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骊祥(1893-1967),字珠浦,城内(笔者注:即垣曲县城)西街(今第6居民组)人。祖父曾任山东曲阜孔庙守街府知府。父曾任山西临县教谕,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去世。3日后骊祥出生。9岁丧母,由兄嫂、姐姐抚育,13岁随张应麟入陆军小学堂,后考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炮科,在校期间,曾与同学傅作义、李服膺、赵承绶、王靖国、李生达、李世杰、鲁英麟、王廷英、窦桂五、武俊千、樊赓灿等十三人,效桃园义事,结为兄弟,人称“十三太保”,毕业后回到山西,入方振武部。民国8年(1919)任山西省督军署上尉副官,并先后兼任省立专门工业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及国民师范学校军事教官。民国13年(1924)到北平冯玉祥部,初任少校参谋,因才智出众,甚得冯赏识,月余升为炮兵团长。其间,苏联顾问马力诺要他按照苏联模式演习,姚认为不合中国实际,拒绝执行。马力诺向冯告状,姚据理力争,冯大为赞许,并将姚提升为张家口西北军高级干部学校教育长。民国17年(1928),因兄长去世返垣。不久,友好函电敦促,赴太原任山西晋绥军王廷英师参谋长,驻北平南宛,旋迁绥远。次年,调任221团团长,驻包头。民国19年(1930)阎、冯倒蒋战争开始,姚为先头部队开往山西省惠民县,曾召集地方百姓诉苦,并枪决一地方恶霸,为民除害。
           阎、冯失败后,回绥远任副旅长兼蒙边司令部参谋长,不久兼副司令。民国21年(1932),阎锡山从大连回太原,成立绥远军事整理委员会,姚任少将督导员。其间,《垣民之友》案发,阎锡山派人从北平将垣曲弟安仁、普攀龙、姚书奎押解太原。姚先将姚书奎保释,又找本县人安恭己周旋,将弟、普二人释放。民国24年(1935),任山西军官教育团教育长,未几,成立“防共保卫团”,任第一团少将团长,驻河曲。民国26年(1937),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姚部改编为山西陆军新编第三团(原文为“新兵三团”),曾参加阳方口、忻口诸战役。后回太原与傅作义共守古城。按照部署,姚部负责太原城西北角防务,从日军战斗详报可以看出该部作战意志坚决,且坚持到最后(参见博文太原保卫战之西北城隅攻防战考)太原失陷与傅会合后,任董其武部218旅旅长,率部与日军作战,战绩显著,不久调任37军副军长,旋调陕西军官团中将教育长。该团停办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办公厅高级参议。其间,家乡被日军占领,许多乡亲投奔姚处,姚供以食宿,资助盘缠,并四处奔走,为很多流亡青年安置就业。其寓所经常挤满了逃难而来的乡亲,人称“垣曲会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姚由南京军事参议院退役,不久任西安物价管制委员会科长。民国36年(1947)该会撤销,姚与友人合办麻袋修理厂。次年,
           因子女均在四川,遂赴重庆再转成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1月到泸州,与人合作办维生米厂,姚任经理。当时,所有加工米粮均由当地贸易公司陈某负责,陈以职权受贿,每加工5000公斤回扣2公斤肥私。姚骊祥发觉后,向中共西南局揭发,陈被处以12年徒刑。1953年“三反”运动中,当地19家米厂,18家贪污,唯姚一家清白。众人举他任联合米厂经理,但他坚辞不受,只任车间主任。1958年米厂公私合营后,任小河街碾米厂车间主任,1964年退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姚骊祥惨遭迫害。次年7月8日被造反派抓走,迫害致死,下落不明。是年.74岁。1978年12月21日,中共泸州市粮食局总支召开大会,为姚骊祥平反昭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藩字介垣,1893年11月(即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月)生于湖南醴陵嘉树乡。其祖父及父均执教私塾。姚藩六岁即启蒙受读,清末兴新学,姚藩考入醴陵禄江中学堂,毕业后愤国事日非,列强有瓜分中国之危,乃与同学李明灏、刘建绪、何键等投笔从戎。1916年华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分发湘军总司令程潜所部,历任排、连、营长、参谋等职。

    1926年北伐军兴,程潜率第六军力克南昌,直下浙、苏,攻占南京。姚藩先后任该军李明灏师的副团良、师参谋处长等职,为李明灏所倚重。1927午程潜率部四征入湘,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刚直不阿,力主拥护中央,为李宗仁所忌,籍开武汉政治分会之机,扣押程潜,第六军退走江西,被朱培德军所击溃。残部周希武、张其雄、姚藩等以同学、同乡关系,编入何键的第35军15师,姚藩任第85团团长,后又任湖南道县县长。1931年任第28军军长刘建绪军部参谋处少将副处长,1933年升任处长。1936年调为第四路军教导团少将团长。

    抗日时期,第四路军转战淞沪、杭州、莆山、宁波、绍兴一带,颇著战绩。1938年冬第四路总指挥犯及教导团等均撤,姚藩改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氏。1939年又调温州师管区副司令兼温(州)台(州)防守司令,姚因肺病固辞未就,回籍养病。旋因中央军校武冈二分校主任李明灏坚约相助,姚、李本昔年誓盟兄弟,碍于多年袍泽情深,乃不得已力疾就任该校办公处少将处长。抗日胜利后,将军病重坚请解甲,获准以陆军中将衔退役,回籍就医,又被授以醴陵在乡军官委员会副主任之职,仍不能专心静养。时李明灏将军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奔赴解放区从事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仍与姚将军保持秘密通信联络,并将其妻儿子女寄居姚家妥善保护,直至醴陵解放后李明灏将军才将眷属接去武汉。

    1949年6月2日,姚藩将军终因久病无治,与世长辞,终年56岁。

    本文曾发表于《醴陵文史》 第七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纯将军生于西元1894年,萍乡后埠里桐车岭人。幼年家境贫寒,随父务农,聪颖超众。

    辛亥革命时期[url=]编辑[/url]
    少年姚纯受革命思想影响,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1912年毅然离乡,考入南京入伍生总队,随后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4年姚纯又升入保定陆年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1916年秋季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江苏陆军巡辑队任见习排长。不久,接到广东光复军总部副官长族兄姚季逊来信,召他南下,遂投奔革命,奔赴广东孙中山先生麾下,任滇、粤、桂援赣联军重炮队连长。随后参加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广东军阀陈炯明诸战役,以战功显赫而升任为赣军第一混成旅二团二营营长。

    北伐战争时期[url=]编辑[/url]
    青年姚纯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37师4团团长,他集合部队,誓师北伐,转战江西、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次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激战。在中原大战中,孙传芳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向革命军猛烈反扑,姚纯率部坚守阵地,血战数日,终於将敌军击溃,深受上司好评。因屡立战功,他先后擢升14旅旅长,笫5师副师长,96师师长等职。
    在长期的艰苦征战中,姚纯将军辛劳过度患染肺病,于1934年被迫在上海住院治疗,后转到九江庐山休养。

    抗战时期[url=]编辑[/url]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全民奋起,军人更是守土有责,姚纯将军时任36军副军长,他再也无法安心养病了,遂中断休养,率部从九江出发入川待命。1938年姚纯升任36军中将军长兼渝南警备司令。36军除担任川江三峡防务及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外,还先后抽调167师赵锡光部队及新23师盛逢尧部队奔赴前线,参加武汉会战和湘北会战,与日军浴血奋战,歼敌甚众。在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有云:“如遇新23师(盛逢尧部)作战不可轻敌”等字句,足见将军治军有方,部属之骁勇善战。
    (一)出发前他奋笔书下“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等条幅交与家人。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老蒋的嫡系“中央军”白崇喜指挥的又一战例。昆仑关之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形式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这是值得后人敬仰的一笔浓彩。
    1939年冬,日寇21军安藤利吉部队,乘著大风浪的日子,从广西北海钦州湾偷袭登陆,随即分3路向北推进,昆仑关危急!南宁危急!姚纯将军多次请缨驰援广西,终获批准。接到出征命令,将军激奋不已,自思戎马倥偬20馀年,抗日报国宿愿今乃得遂,出发前他奋笔书下“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等条幅交与家人,然后慷慨率部出征。
    (二)日本侵略者口出狂言:“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喜的桂林行营指挥,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6万人。接著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新编第22师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以下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姚纯);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兵力之众。
    固守昆仑关及关南日本第21军之一部,辖师团长今村均率领的第5师团,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3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日军广西作战主力中的第五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任务。日军认为,切断这条线路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狂妄地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三)将军报国之志未酬,悲愤欲绝,肺病复发,在前线一直吐血不止。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军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郑庭笈的荣一师第三团。1939年11月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怕牺牲,顽强进攻。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能全歼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它的全部指挥官,尚无第二例。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规模之大,战斗力之强,行动之迅猛,在历次攻势中少见其匹。”
    第5军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麼简单,第21旅团的剩馀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1940年1月1日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
    第5军向南宁方向继续进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攻打昆仑关时荣一师便攻占了高地北侧,日军顽强守卫这高地的南侧。1日,日军飞机对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仅剩百人,仍坚守阵地。2日拂晓,荣一师举全部剩馀兵力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3日,杜聿明调集200师主力及新22师一部协同荣一师继续战斗,战况更为惨烈,双方死伤都很重。入夜,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九塘。4日,荣一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出战斗,移师思陇休整。第5师继续进攻,而败退九塘之日军也奉命于4日拂晓放弃九塘,撤至八塘固守,“国军”新编第22师进驻九塘。第5军继续进攻八塘,日军拼死抵抗,战至12日纹丝未动。而第5军经过苦战之后,伤亡甚重,人员疲惫,已不宜战斗,于12日奉命转至思陇、黄圩、太守等地休整。攻击任务移交姚纯的第36军接替。
    到达广西后,36军担负昆仑关正面防守任务。根据会议决定的新军事部署,36军为中路军,以甘丽初第6军为右翼军,向三庄岭方向侧击日军;以叶肇第66军为左翼军,在甘棠方向阻敌(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35页)。
    姚纯将军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于昆仑关前。1940年2月初,36军在坚守的昆仑关阵地英勇杀敌,正欲一举击溃敌人,以遂抗日报国宿愿,不料此时左路友军叶肇部队防线被敌突破,日军包抄至我军阵地后方,前后夹击,向36军阵地发起猛攻。姚纯将军接到报告急愤交加,当即呕血数口,仍沉著镇定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数日。在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后,乃抱病率部突围,撤至广西上林一带整编待命。将军报国之志未酬,悲愤欲绝,肺病复发,在前线一直吐血不止。
    (四)蒋介石在会上大发雷霆。
    这种战略上和决策上的瞬息万变让姚纯将军始所未料。还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喜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939年12月1日向重庆发出电报。
    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7日飞抵桂林,10日亲临迁江,与白崇喜、陈诚、张发奎、徐庭瑶等讨论下步作战计划。白提议:乘敌新败,援军未到,倾广西的李延年第2军、甘丽初第6军、姚纯第36军、傅仲芳第99军会同第5军等部队,发动攻势,一举收复南宁。蒋刚刚批准了这个计划。第二天,正当白崇喜发布部署命令准备开战时,返回柳州的蒋致白一封信,推翻头一天会议上的决定。这样,白崇喜只好发出改变作战部署的新命令,中国军队全部进入固守状态,日本方面赢得时间从容部署直至发动反攻。那个被蒋介石否定的决策,是个乘敌空虚迅速进攻的决策,而现在实施的决策,则是被动挨打的防守决策。以中国军队的实力,灾难已经难免。更为错误的是,2月1日,在日军开始总攻的这天,蒋介石命令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喜指挥桂南战役。临战易帅,乃兵家大忌。(中国青年出版社《抗日战争史话》1983年版)
    昆仑关失守后,蒋介石于1940年2月22日在柳州召开军事会议,检讨战役失利原因。因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相互倾轧,有人诬告姚纯将军擅自撤退,对昆仑关失守应负重要责任。蒋介石在会上大发雷霆。姚纯当时抱病参加军事会议,身体虚弱,有口难辩。幸亏随同参加会议的军部参谋长郭觫从容镇静,待蒋介石盛怒之后,将藏于军帽中的撤退命令取了出来,双手呈上,蒋介石看过,方才平息。此次会议惩处了一大批将领也是史无前例的。其中“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予以降级处分,由陆军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给予降级处分,由陆军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第2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法处会审……”等等。
    (五)“七·七”事变后,姚纯将军率领部队从九江誓师出发,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
    柳州会议不久,姚纯将军回到重庆治病。病情日渐沉重,仍念念不忘抗日大业,常常提及待病体痊愈之后,重率旧部再上抗日前线,报仇雪恨。然而苍天不遂人愿,1940年5月,姚纯将军病情急剧恶化,并发肺炎,高烧不退,昏迷中将军连呼数声“抗日救国”之后,呕血而亡,饮恨长逝,终年46岁。当时重庆各报载曰:“36军中将军长姚纯抗战积劳成疾不幸殉职。”
    姚纯将军逝世以后,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拨款在重庆举行公祭,蒋介石派侍从室主任陈方、竺方明前来吊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送来挽联:“英名垂青史,楚地寄哀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许多军政要员都送来挽联、发来唁电。姚纯将军灵柩运回萍乡后,由江西省政府在萍乡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姚纯将军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殉职的历史事实,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正评价,萍乡市将他作为重要历史名人载入文史资料和市志。
    姚纯,原名树如,别号兼一、别字汝阜。原配夫人梁氏,生下姚剑云数年后(大约是七、八岁时)因病去世。续弦文氏,未生育,不久过世。时隔不久,返故里再续弦,与文氏(与前文氏无血缘关系)(1942年逝世)在萍乡举行婚礼。育有凌云、青云、湘云、辉云、庆云,其中青云早年病故。
    姚剑云,1919年—1995年,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1949年2月开始到九江一中担任教师。1979年,他被评为九江市首批国家特级教师不久又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先后担任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科协副主席。毕生工作于九江一中,奉献于教育事业。
    姚辉云,1936年—,曾任江西省作协理事、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歌词集《大海和白云》、《匡庐恋歌》,诗集《匡庐情思》,散文诗集《鄱湖风情(散文诗八章)》、《庐山风景线》,长篇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1937》、《金陵血泪——南京大屠杀全貌大写真》,歌词作品《大海和白云》、《无名的枕木》、《工地之夜》、《林业工人之歌》等在全国性大型征歌评选中获奖。《桃花渡口喜事多》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获奖作品还有《江南美》、《江南小唱》》四十余首歌词。《小路弯变》、《月照松林》等十五首歌词谱曲后录成唱片、盒带,《大海和白云》谱曲后分别获“杜鹃杯”全国征歌一等奖、全球华人“中华歌会”征歌大赛银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锡光,字石泉。江苏丹徒人,早年先后任李鸿章张之洞李秉衡的幕姚锡光著作《姚锡光江鄂日记》封面
    僚。

    甲午战争时,为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僚,得亲见当时的公文军令,亲听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后来将这些资料整理写成十余万言的《东方兵事纪略》,书中分析甲午战争失败,“乃封疆之吏,将帅之臣,内无整军经武之谋,外无致命遂志之节。”说明他写此书目的,是要人们“明可耻之事,求雪耻之道,昭示国人生爱国之心”。《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自莱州戎幕愤然辞归故里。
    后去南京,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两次被派偕德国军事专家,自吴淞,历崇明、江阴,抵镇江,巡视沿江炮台,对丹徒沿江防务尤为重视,亲自主持绘制了《吴淞与白茅沙截段图》、《江阴口截段图》、《镇江圌山关截段图》,并对炮台的坚脆、炮位的优劣、子弹药库的建置,均作扼要说明。考察以后,两次呈折向张报告视察情况,指出其中有的外国专家来华并非诚心帮助,而是怂恿中国多买炮火,从中取利;有的甚至别有用心,应加以警惕。他在同时期写的《长江炮台刍议》中认为:“现有圌山炮台等如不加以改革,势必形同虚设,无一可恃。”后又多次提出一系列加强沿江防务的措施,得到张的重视。
    1903年,与人合办华北一所女子学校。后历任安徽怀宁知县,和州知州等。
    1905年5月,他奉命赴内蒙古东部卓索图盟一带考察垦牧、蒙盐各等情形。7月5日,他经练兵处王大臣铁良奏补军政使副使缺。12月,他随肃亲王善耆考察东西盟蒙古事件,并写出了《筹蒙刍议》。1906年9月23日,他被陆军部宪堂任命为练兵处提调。1908年,因陆军部左侍郎寿勋丁忧,姚锡光署陆军部左侍郎。其间,姚锡光写出了《筹海军别录》。1909年,他任殖边学堂监督。1909年2月,因荫昌升迁,姚锡光任兵部右侍郎,11月被免职。1911年,他参与组织了帝国宪政实进会。该年他还任庆亲王内阁的弼德院顾问大臣。
    辛亥革命后,他参加国民党。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他被推举为参议。袁世凯任大总统期间,他任蒙藏事务局总裁、口北宣抚使、查抚津保被灾商民专使等职。1912年5月12日,袁世凯下令在北京成立了五族国民合进会,总统府边事顾问姚锡光任会长。1912年6月至12月,他任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遣藏劝慰使,在赴西藏的行程中,因英属印度政府阻挠而滞留于印度。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孙中山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沈秉堃王传炯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蒋翊武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温宗尧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他担任参政院参政;1923年1月31日,他被将军府授“锡威将军”,此后,在民国政争中,逐渐淡出政治舞台,确切卒年不详,但可以推测应该在1923年以后(一说1921年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病故)。
    姚锡光是晚清政坛经历较为复杂的封建官僚,他从外交随员、督抚幕僚、地方官员到考察教育和传播西学的教育家,再到锐意革新、兴办海军的军事家和关心边疆民族问题的中央政府官员,丰富的个人阅历、现实机遇,加上他超群的个人能力,使他在清末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军事、民族关系、教育等许多领域取得话语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著有《东方兵事纪略》、《东瀛学校举概》、《筹藏刍议》、《筹蒙刍议》、《姚锡光日记》、《姚锡光文稿》等。

    人物事迹[url=]编辑[/url]
    姚锡光提出的巩固边疆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对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发展边疆经济文化,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民族思想含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色彩。
    辛亥革命后,姚锡光凭借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受到袁世凯当局的青睐,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边事顾问。1912年5月12日“五族国民合进会”在北京成立,选举总统府边事顾问姚锡光为会长,汉人赵秉钧、满人志钧、蒙人熙凌阿、回人王宽、藏人萨伦为副会长。黄兴、蔡元培等革命党元老和黎元洪梁士诒段祺瑞袁克定等民国要员,以及满、蒙、藏、回等族数十名人或参与发起,或列名表示赞成。不仅声势较大,而且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五族联合组织。1912年7月29日,袁世凯任命姚锡光为蒙藏事务局副总裁,并暂兼署总裁。
    可见,辛亥革命后,姚锡光虽然不再撰著作品,阐发民族思想,但积极融入到民族事务的管理中,为巩固边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姚锡光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他早在入李鸿章幕府的时候就对军事问题发表过独到的见解。当时,日本欲侵占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
    为此,姚锡光数上说帖,建议李鸿章采取以下的策略对付日本:(一)“行军宜舍短而用长,中国长技在陆而不在海”,“我军宜以陆路为正兵,海军为奇兵,陆路为战兵,海道为游兵.”,强调以陆军为主,海战为辅,以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这一战略是在当时敌我双方形势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较为科学的策略。(二)采取积极进攻的海防策略:“我战舰不必以入口为攻,而于朝鲜外海游弋,以取远势,截日朝海道往来之路,阻其归途,扰其接济,斯渡朝之倭人势将狼顾……不然,我不彼往,彼将我来。与其使彼扰我海疆,不若我先捣彼巢窟。先人者夺人,斯我当能致彼而不为彼所致也”。这里,姚锡光提出的“守外海”、“取远势”思想,具有夺取制海权的倾向,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制海权的军事思想家,这种识见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三)重视后勤保障的军事思想。后勤保障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历来为有远见的军事家所重视。姚锡光认为:“水陆各军以转运为急务。诚恐战事一开,海道多梗,转运不易。军火子药之需,海陆各军所共;外此则陆以粮为急,海以煤为急,借宜先事预筹。”[xl]并提出了一系列后勤保障的具体办法。(四)持久战思想。姚锡光认为:“日人性情嚣动,宜持久以老其师。”他提出通过持久战,拖垮日本的国民经济,使它“驻朝日久,势必不支。”同时水陆并用,采取陆路“扼其腹地,据险自顾,不与浪战,以老彼师,乘间出奇,攻其不备”的办法,辅之以海路牵制的办法,将日本拖入持久战的泥沼里,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上述军事建议,初步展现了姚锡光在军事领域的素养和才华,也是他以一介布衣最后作到了兵部侍郎的逐步。
    甲午战争后,姚锡光凭借曾经在李鸿章李秉衡幕府的有利条件搜集材料,仅用2年时间撰著《东方兵事纪略》一书,比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甲午战争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才能。入张之洞幕府后,他奉命陪同德国的军事专家雷诺和莱春石泰等巡视沿江炮台和防务,不久又赴日本考察军事教育。这些经历,使他既熟悉中国军队的现状,又对日本的军事思想、军事近代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由此奠定了他在清末筹建近代海军的过程中重要的地位。
    1900年,马汉的海权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军界和文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将海权论运用于研究中国海军的作战和建设问题上。
    1907年,练兵处提调姚锡光奉命拟制海军规划,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姚锡光完成了三个文件,即《拟就现有兵轮暂编经制舰队说帖》、《拟兴办海军经费五千万两作十年计划说帖》、《拟兴办海军经费一万二千万两作十二年计划说帖》。姚锡光提出的三个说帖对海军统一建制作了系统的论述,计划周全,规模宏大,为清朝政府规划了海军建设的美好愿景,在中国海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克服畛域之见,全国建立统一的海军。他提出,将全国海军编成巡洋、巡江两支舰队,设立海军提督统一事权,统一指挥。(2)制海权思想。 1907年,清政府命令姚锡光拟制海军复兴规划时,就充满了海权思想。他在《筹海军刍议》序中说:“今天下一海军争竞剧烈之场耳。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环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夫天下安有不能外战而能内守者哉?!”这里,姚锡光的一个重要思想:如果没有海权,不但远洋无法控制,即使近海权益也难保证。这对士大夫强调海口防御是一剂清醒针。他在《拟就现有兵轮暂编经制舰队说帖》中说:“海军与陆军相为表里,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将陆军亦运调不灵。”
    姚锡光在为海军拟制规划时,海权思想是他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他制订的2个分年规划中,他将中国海军装备建设重点集中在具有巨大远洋作战能力的远洋战力舰上[2] ;姚锡光的规划中,还有一个空前的建议,即在海军中成立一个海军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任务,不是研究驾驶、管轮,而是研究军事技术,他说:“海军研究所为中下军官讨论学术之地,期扩新知,不封固步。”晚清海军建设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海军军事学术的研究机构,姚锡光能够提出如此重要的主张,实在难能可贵。(3)发展军事航海教育的思想。姚锡光认为:“海军人才尤赖教育,此为开设海军之根本也。”“造育之方,设教于本国,遣学于外国,分徒并进,浸淫既久,而人材出焉”。因此,他建议;“兹拟就军港所在,设为初级、高级专门诸学堂,演习、研究学营诸厂舍,而择其尤者,以留学监造于外国学堂、工场,期以10年,则具海军知识之将士可增至千员以上,而足用之。” 姚锡光估计上述各项费用需银1000万两,而且“人才造育之多寡,胥视舰队之增减以为衡。”如果舰队增加了,“则所需人员自应大加扩充,方足供舰队之用,而不虞废事”。
    总之,姚锡光拟订的海军振兴规划,起点高,立意远,如果晚清政府能够采纳,并付诸实行,将会对海军的近代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清朝政府没有采纳他的计划,这三个方案交给水师提督萨镇冰看后,认为“不得要领”,被全部否决。接着,当局又命姚锡光草拟了一个三年规划,即《拟暂行海军章程》,也未被当局采纳。姚锡光的方案虽未被当局采纳,但他重建海军的思想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
    参考资江苏省丹徒县志·人物 .江苏省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网[引用日期2014-0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宝来(1879—?),别字志善。河北省大兴人。国民高级将领。陆军中将。

    姚宝来于武卫军左翼随营学堂步队、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第二期步队毕业。历任保定北洋陆写速成武备学堂步兵科队官、洋文班第一队正教员,随陆军部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军事教育。
    姚宝来后任北京贵胄学堂教员、北京政府陆军部将校讲习所教员、京畿军需处科长、随团赴法国考察特派员等职。1917年4月任禁工军械科监督、赴日本美国各国考察军事随员等职。
    姚宝来回国后任北京政府军谘府参谋厅厅长,被北京政府授予陆军部陆军少将军衔。1919年任禁卫军协统,大总统(冯国璋)府参谋、陆海军统率办事处参议、北京政府大总统府高级参议等职。姚宝来被北京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姚宝来先后获得二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等。1924年3月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械司司长等。同年4月,姚宝来被北京政府住军府授予荣威将军,1925年1月被免除军械司司长职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4: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树人 (海军工程学院原院长)
    [url=]编辑[/url]
    姚树人,河北省文安县人,1929年10月15日出生,1947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立天津中学(现天津三中),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少将、教授、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高分子化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2015年5月26日8时35分,姚树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6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消息传出,震惊中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1]
    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对中华民族之魂和抗战精神作了最好诠释。[2]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3]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1]
    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在南京市铸有姚子青铜像,上海市在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立碑[4] ,并以子青路命名道路作为纪念。[5]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4: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诚烈“非礼”宋美龄


    自古英雄爱美女,历史上有好多为红颜冲冠一怒的人物,比如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与李自成反目,比如吕布为了貂婵,而与董卓成仇,不过也有楚庄王的“绝缨”之会。楚庄王大宴群臣,手下一个臣子调戏爱妾,爱妾把这个人的盔缨摘掉,楚庄王却下令所有的臣子一律去掉头盔,此举保全了这个人的性命。后来楚庄王兵败,一个大臣拼死相救,楚王很感动,那人说大王还记得绝缨之会吗?

    可见大度是为人主的一种胸襟。有的时候确实能起到比处罚对方更好的效果。他可以使对方心悦诚服的为自己效力,民国时期的蒋介石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1931年的仲春。

    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南京黄埔军校本部视察。倾国倾城的宋美龄让很多黄埔军人为之一振,那雍容华贵的外表,优雅脱俗的举止让人眼前一亮。正在蒋先生发表讲话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国民党士兵几大步跨上前去,在众目睽睽之下,情不自禁地拉住了正陪同蒋介石检阅的宋美龄那白皙温软的纤纤玉手。蒋介石微微一笑,宋美龄却花容失色。回府邸后,侍卫长秉承宋美龄的旨意率兵立即将他拘来。“夫人安好!”他仿佛觉得自己并不是被作为“犯上”的罪人捉来,而是被宋美龄请来的,脚尚未站稳,便忙不迭请安。宋美龄似乎未看破他的心思,秀目怒睁:“你说说,你为何羞辱于我?不忠不义,该当何罪!”他“啪”地一个立正,痴痴地望着她,嘴唇翕动了几下:“夫人……实在……太美了!”这个士兵叫姚诚烈,是南京黄埔军校本部一名学员,他非常惊艳宋美龄的容貌,此时他知道自己凶多吉少,知道自己有可能身首异处,不过命运似乎没有那么糟糕。蒋介石让宋美龄处理此事,宋美龄听说此人自己的铁杆粉丝,于是像姐姐一样与他谈心,不觉时间飞逝。

    宋美龄留他在自己的府邸吃晚饭,并亲自为他下厨。要说在检阅场上,他只是惊羡宋美龄的美丽,而此时此刻,他更是为她的人品、修养、才学所折服。当太阳西坠的时候,又亲自下厨为他做好晚餐,并亲自打电话给黄埔军校本部长官,责令其不得为难于他。晚餐后,宋美龄还用钢琴为他演奏一支小夜曲:《春天的梦》,并赠英产镀金全钢手表一块,礼送他乘着雪弗莱轿车回校。

    有人说他幸运地缠绕上了一根好裙带。因为同窗们还在排连级的职位上苦苦煎熬时,他已升任为团长。当那些人好不容易升迁到营长、团长的位置时,他已是一位中将师长了。宋美龄也总是不遮不掩地关心着他,她把他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她公开的理由是,在抵御日军的太行山战役中,他立了大功。是的,太行山一战,已升任师长的他,不仅布署周密,指挥得当,而且在紧要关头,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由此他声威大振。不过也正因为姚诚烈放不下宋美龄,才让本来在仕途上可以飞黄腾达的他,却选择了离开。1947年,他脱下将服,去了美国,做了一名商人。后来终身未娶,有人问他是不是禁欲主义者,他说只要能有和蒋夫人一样品貌一样风度的女人是可以考虑的。

    不过从蒋介石处理姚诚烈一事,可见老蒋绝非一般人可比,他相信自己妻子,同时又不给对方穿小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4 0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科贵,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姚科贵中将(1936.11— ),湖北沙市人。
    ——继姚喆之后最高军衔的姚姓将军?中将,退休中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4 23:58 , Processed in 0.1403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