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姚德淳宗亲的“撇捺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9: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勾勒梦想家园 小画家们比才艺

    2013年08月08日 06: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勾勒梦想家园 小画家们比才艺
    @华西都市报:8月4日上午,由华西都市报主办、保利地产承办的第五届“保利和乐中国·童画中国梦”成都赛区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保利城营销中心内火热举行。本次决赛从进入决赛的50位小朋友绘画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
    8月4日上午,由华西都市报主办、保利地产承办的第五届“保利和乐中国·童画中国梦”成都赛区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保利城营销中心内举行。
    本次决赛邀请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中国画家游火清,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协会会员姚德淳和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学院讲师罗园园作评委。
    决赛要求小朋友们在两个半小时内创作出三幅画。主题分别是对保利城内的喷水池、楼盘项目沙盘进行写生和以梦想的家园为主题进行故事情景绘画。
    最后,比赛共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其中,一等奖的获奖者由6岁小朋友(范科蓓)以“画风特别好,想象力丰富,构图别致”拔得头筹,她如愿成为2013年“和乐中国大使”候选人,同时还有机会参与“小小画家台湾行”两岸交流活动;二等奖的获奖者获得了参加保利地产和乐基金慈善晚宴的机会。
    选手比才艺
    描绘美好家园构想宇宙生活
    在开始比赛前,主持人先介绍了三位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三位参赛学生。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展示了他们的画作:长城、飞机、在台下熙熙攘攘看升国旗的人群背影。为了鼓励他们读好书绘好画,保利地产特向三位孩子分别赠送世界名著一套。
    比赛正式开始后,小朋友们各施绝活,各显神通。广安的7岁女孩夏艺瑞在妈妈唐女士的陪同下专心致志地用毛笔绘画她梦想的家园。配色、构图、上色、题字。在夏艺瑞的笔下,一汪清澈的池水、两朵盛开的荷花、几条活泼的鱼儿、一座别致的小亭、两只飞翔的小鸟栩栩如生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夏艺瑞说:“这就是我梦想家园的后花园。梦想家园的房子尽管都是可以设计的,但是后花园会是最独特的,所以我选择画了小荷亭台。”好创意获得了评委的认可。最后,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成为本次决赛唯一一幅获奖的水墨画作品。
    “把自己的家设计成一个火箭,不仅有专业的人负责发射,还有人24小时轮流站岗执勤;家的大门上悬挂着自家独有的鲨鱼标志,不但可以在屋顶上躺在椅子里惬意地晒太阳、和朋友一起打乒乓球,还可以随时随地在云层中飞翔。”这是郭毅小朋友心中梦想的家园。当被问到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家园时,9岁的郭毅回答说:“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可以做一名宇航员,我希望自己可以建造一栋能发射到太空的房子,让我可以在宇宙中生活,与各类星球做好邻居。”
    评委提希望
    书画艺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著名书画家游火清表示,此次童话中国梦绘画大赛成都赛区作品的评选具有很强的正确导向作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书画艺术历史,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青少年特别是少儿时期,思维活跃、视觉独特,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书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对生活有美好的想象、美好的追求。但是现在的小朋友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就是将书法和绘画割裂开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自古以来就是书画同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否则,将影响作品质量。建议孩子从小“拿起毛笔书写人生,挥动画笔描绘梦想”。
    少儿学习书画艺术有何讲究?游火清说:
    一要有专业人士教导,打好基础;二要自信;三要勤奋;四要有点悟性。
    罗园园老师则分析说,通过这次决赛,我们看到训练过的孩子与没有训练过的孩子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训练过的孩子在绘画中对色彩对比度、协调性的把握比较准确,构图合理,加上新颖的创意,胜算较大;而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孩子,在绘画时对整体的色彩和造型的拿捏上全凭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想法,思维更加发散,无拘无束,但往往因缺乏美术基础知识而难以获奖。
    建议家长在遵循孩子兴趣、意愿的情况下,选择专业老师培养孩子,方能有所修为。
    钟正伟应婉琪华西都市报记者张佳雨摄影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德淳:竹庐里的笔墨人生四川日报本报记者   庞峰伟

        □本报记者 庞峰伟
        端正俊美的小楷,古朴飘逸的行书,笔走龙蛇的草书……1月18日,“儒墨晋唐·姚德淳书法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出“竹庐主人”姚德淳创作的书法精品力作80多幅。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题诗曰:“濡墨晋唐寻大美,煮茶竹庐待清风”。
        “我小时候没有墨盘,就把打烂的碗翻过来,碗底正好可以盛墨。”姚德淳4岁随父学字。没有笔和纸,就在炉灶旁边把木灰铺平,拿着碳锅铲在灰上比划。去山上放牛时,也不忘拿着树枝在沙坡上练字。后来,他又得到启功、刘奇晋等著名书法家点拨,创作渐入佳境。其小楷堪称一绝,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定和从容。
        姚德淳与启功的故事,还成为四川书坛的一段佳话。1988年底,成都举办“四川省首届硬笔书法展”,启功亲笔题写展览名,姚德淳和弟弟负责装裱。孰料,装裱时出了纰漏,“启功书法我们以为是碳素墨水写的,没想到加矾固定墨色的时候,那些字迹一下就散了。”当时离展览只有3天,姚德淳吓傻了,于是就临摹启功的字,然后把原作的印章挖出来补上。姚德淳本想先解燃眉之急,展览之后再向主办方“坦白”接受处罚。没想到贴补的印章翘边被人发现,主办方不依不饶要和唐·姚德淳书法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出“竹庐主人”姚德淳创作的书法精品力作80多幅。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题诗曰:“濡墨晋唐寻大美,煮茶竹庐待清风”。

        “我小时候没有墨盘,就把打烂的碗翻过来,碗底正好可以盛墨。”姚德淳4岁随父学字。没有笔和纸,就在炉灶旁边把木灰铺平,拿着碳锅铲在灰上比划。去山上放牛时,也不忘拿着树枝在沙坡上练字。后来,他又得到启功、刘奇晋等著名书法家点拨,创作渐入佳境。其小楷堪称一绝,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定和从容。
        姚德淳与启功的故事,还成为四川书坛的一段佳话。1988年底,成都举办“四川省首届硬笔书法展”,启功亲笔题写展览名,姚德淳和弟弟负责装裱。孰料,装裱时出了纰漏,“启功书法我们以为是碳素墨水写的,没想到加矾固定墨色的时候,那些字迹一下就散了。”当时离展览只有3天,姚德淳吓傻了,于是就临摹启功的字,然后把原作的印章挖出来补上。姚德淳本想先解燃眉之急,展览之后再向主办方“坦白”接受处罚。没想到贴补的印章翘边被人发现,主办方不依不饶要和兄弟俩对簿公堂。
        情急之中,姚德淳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启功,道明事情原委,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寻求解决之道,同时还附上自己的书法作品。没想到启功不但没有责怪,还赞扬姚德淳的书法“极见功力,深堪佩服”,并对他的书法创作进行点拨和建议。
        这次展览,刚好在姚德淳50岁的时候举行,姚德淳笑言:“这也算是对我40多年的书法创作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跨越三千年 良渚文物亮相巴蜀

    2013年01月19日 04:01
    来源:天府早报








    原标题:跨越三千年 良渚文物亮相巴蜀
    《君住长江尾——良渚文明展》昨日在蓉开展
    早报讯 (记者 肖姗姗 摄影 向宇)昨日,“君住长江尾——良渚文明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131件(组)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精美文物亮相。本次展览是良渚文明与古蜀文明跨越时间和空间在蓉城的首次相聚,实现了三千年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个魂牵梦绕的历史夙愿,延续了三千年的情谊。
    本次展览中,大量精美绝伦的良渚古玉首次在川集中亮相。这批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治玉工艺的巅峰之作,见证了东亚大陆第一轮文明潮,被视为中原中心出现前的文明典范。而在良渚文物上以及展厅内随处可见的神秘图腾——神人兽面纹,则对中国青铜器纹饰以及中华文化均衡对称、方圆合度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风格独特的黑陶器上刻划的“黑陶文”,或许是早期文字的雏形;昭示身份的三叉形玉器是不是最早的三叉戟“马萨拉蒂”呢……
    良渚的玉器,以鬼斧神工而惊艳,堪称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高峰。走进展厅,精美的玉器上雕刻着神人兽面纹、风格独特的黑陶石器上刻画着“黑陶文”……其中,最为精美的,当属玉琮。
    有趣的是,在金沙遗址中也发现了典型的良渚式玉琮。这件玉琮是如何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辗转来到成都平原,至今仍是未解之谜,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毅说:“金沙遗址和良渚古城位列长江头尾。在金沙遗址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件良渚式玉琮,在四五千年以前,这件玉琮是如何跨越崇山峻岭,从长江下游来到成都平原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这却使得‘共饮长江水’的两地文化交流历史变得更为真切。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时期,古蜀文明和良渚文明已经有了交流。”
    本次展览将作为2013年金沙太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持续至4月18日。
    蓉城展览>>>
    姚德淳书法展开幕
    早报讯(记者段祯摄影蒙明国)昨日,“濡墨晋唐——姚德淳书法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展出了书法家姚德淳近两年创作的书法作品80余幅。本次展览将持续4天。
    姚德淳自幼学书,执笔勤习深研至今40余年,他的作品里极具文人雅韵。展出的书作中,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诸体皆备,这些作品或尺牍方寸或数米长卷,笔墨间皆呈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周春芽作品只展不卖
    早报讯(记者 段祯)今日,“图像精神之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藏品展”将在K空间正式开幕,展出了艾轩、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叶永青、郭伟等多位知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其中,周春芽于2002年创作的油画《绿狗》“只展不卖”,K空间负责人杨峻告诉天府早报记者,“这幅作品尺寸为2.5米×2米,该系列中,这样尺寸的作品数量很少。”杨峻估计,这件作品如今的价值至少有1000多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12-31 10:10 编辑

    濡墨晋唐 书法家姚徳淳省博开展【多图】
    2013-01-18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姚徳淳与书法名家、书法爱好者合影
    姚徳淳与观展者讲解创作心得。
      中国经济网1月18日成都讯 书法乃中国国粹之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小楷大家确是甚少。今(18)日上午,以小楷和行草在中国书法界、收藏界声誉鹊起的书法家姚徳淳在四川省博物院的个人作品展隆重开展。据悉,此次主题为“濡墨晋唐 姚徳淳书法展”的展会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承办。开展当天,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长何应辉在现场盛赞姚德淳是宗法帖学的典范。众多书法名家、书法爱好者、收藏界名流纷纷到来,赏析姚徳淳浑然天成、濡墨晋唐的佳作。据悉,本期展出为期4天。
        姚徳淳喜竹,自称竹庐主人,位于浣花溪畔的四川省博物院展馆内翠竹挺拔,与他的作品融为一道道美丽高雅的文化景观。入口处腊梅飘来淡淡幽香,让人仿若回到晋唐,心静如水。姚徳淳此次展出了苏东坡词、王国维诗词、周作人诗、灵飞经、道德经、金刚经等80多幅作品。姚徳淳的楷书温而不柔,行书古朴飘逸,草书苍劲浑厚,全部作品尽显儒风雅韵,渗透妙理禅机。
        记者见到,前来参观姚徳淳书法作品展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无不对姚徳淳的作品啧啧称赞,不少人在每幅作品前都会驻足良久,细细品味姚徳淳一笔一划的精湛功力及其所带来的卓绝的艺术魅力,更有一些书法爱好者现场选定了作品作为收藏,就怕憾失所爱。
    《临王帖》部分
                                                作品欣赏
    《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周作人·五十自寿诗》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长何应辉昨日在现场盛赞姚德淳濡墨水晋唐,是宗法帖学的典范。据业内诸多行家评析称,姚徳淳以小楷著称,声名远播,俨然大家风范。而其行草挥洒纵横,风卷云舒,既有苏东坡之丰腴劲健,也有朱元璋的纵横恣肆,令人爱不释卷。正如四川大学教授何崝所言:晋唐风韵,吾国书法之正脉也。而晚近书家,或奉荒率狂野为圭臬,或以丑怪浊恶相矜尚,致八法崩坏,书风浇漓,识者未尝不扼腕叹息也。然亦有好学深思之士,欲一挽颓风,重振楷法,沉潜晋唐,森严法度,出规入矩,以复旧观,蜀西姚君德淳盖其人矣。
        据悉,姚徳淳个人作品展将持续到21日下午,为期4天。喜爱书法的文人雅士不妨前往参观,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享受艺术。(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 记者 王恋)
        相关链接:

    《灵飞经》
    《钱穆语句》
    《赤壁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展的人们都非常认真地欣赏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
    《姚徳淳临圣教序》
    姚徳淳老师刘奇晋为作品展题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展现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墨晋唐——姚德淳书法展在蓉举办

    www.sc.xinhuanet.com   2013年01月18日 15:24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1月18日,姚德淳书法展在四川省博物馆开展。 新华社记者 熊小立摄
        新华网四川频道1月18日电(记者 熊小立)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姚德淳书法展今日在省博物馆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长何应辉称赞身为省文物局公职人员的姚德淳,是宗法帖学的典范,持之以恒的典范,也是公务员修德修心的典范。
        据介绍,姚德淳四岁随父学字,常在泥地上以树枝为笔练字,后来勤奋临帖,又得启功、刘奇晋等点拨,创作渐入佳境。
        细赏此次书法展展出姚德淳的八十件作品,楷书温而不柔,行书古朴飘逸,草书苍劲浑厚,全部作品尽显儒风雅韵,渗透妙理禅机。



    姚德淳书法作品。


    姚德淳书法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道怀古 笔法自然 姚德淳的小楷人生

    http://www.enorth.com.cn  2013-01-13 11:38



      姚德淳。











      欧阳修曾说过,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人物点击
      姚德淳
      生于1962年,四川西充人,号百纳馆主、竹庐主人,现供职于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书展,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和寺庙收藏。出版有《高中古诗文钢笔字帖》、《初中古诗文钢笔字帖》、《毛笔小楷字帖》、《趣味规律识字系列字帖》等。所书小楷作品《金刚经》石刻被石经寺永久收藏;小楷作品《六祖坛经》填补了该经历代无书家书写之空白,被成都文书院印行,受到佛教界、书法界的广泛好评。
      1月18日,“儒墨晋唐·姚德淳书法作品展”将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开幕,姚德淳将展出他近两年时间创作的书法力作80余幅。就在开展前,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这位行事低调的书法家。
      竹者,虚心高节也,喜竹爱竹的姚德淳经常以竹之品性勉励自己,因此他将自己位于城郊的寓所起名曰“竹庐”。在竹庐书房,穿着一身深色唐装的姚德淳看上去极具雅士风范,泡上两杯香茶,他将自己的学艺之路向记者娓娓道来。
      他
      ●他四岁学书法,在那段困难年月,树枝当笔,沙坡做纸,写字成了他童年最大乐趣; ●他中学临帖,其绝妙书艺逐渐闻名乡里,青年时的他如同一块海绵,疯狂汲取着传统书法赐予他的营养;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一次偶然机缘,他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大师结缘,大师对这位晚辈的点拨更令其终生受益; ●他为人低调,书坛濡染四十余载才举办人生中首场大型个展,虽外界对其书法造诣难窥究竟,但其独树一帜的楷书成就早就被业内人士所公认…… ●他就是四川书坛目前颇受瞩目的一颗闪亮之星,姚德淳。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著名学者魏学峰先生就赞他是:﹃功力深厚而不事张扬的书法家。﹄
      追忆童年
      树枝当笔沙坡做纸
      绝大多数书法家的成功都源于勤奋和悟性,童年的兴趣也会引导他们步入艺术殿堂,姚德淳便是如此。“我1962年出生于川北西充凤凰山下多扶镇的姚家大院,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家里的人也没太多文化。但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很多家里人就喜欢写毛笔字,都写得不错,每到过年过节,我家都会为左邻右舍写对联。四岁,我父亲开始教我毛笔字,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王羲之小时候曾用树枝代笔练字,怀素在最贫寒的时候用芭蕉叶代纸写书法,古人学书法的艰难与执着在童年的姚德淳身上也得以映射。“我小时候没有墨盘,就把打烂的碗翻过来,碗底正好可以盛墨。写大点的字,没有笔和纸,于是就在炉灶旁边把木灰铺平,左手拉风箱,右手拿着碳锅铲在灰上比划,去山上放牛割草的时候也拿着树枝在沙坡上练字。”姚德淳说,他父亲常把“字是敲门砖”、“字如其人”等古训挂在嘴边。
      姚父希望儿子从小就能把字练好,为此他还担起挑子,装满自家田地所种的农产品徒步70多里去南充卖,所得的微薄收入在城里买了大字本和毛笔给他带回来。回忆起慈父,姚德淳充满感恩之情,据他介绍,书法展开展当天,他父亲也会专程从西充赶来成都参加盛大的开幕盛典。
      买帖临摹
      参加书法组受益匪浅
      “父亲教了我一两年,我对书法的兴趣就完全培养起来,那时只要看到有好的字,就要临摹。由于当时生活很艰苦,我在高中才看到人生中第一本字帖,那是唐人钟绍京的小楷范帖《灵飞经》。当时我看到这本字帖后特别激动,立刻买回家临摹。”去书店买帖,然后迫不及待地带回去临帖成为姚德淳青年时期的一个生活常态。
      姚德淳告诉记者:“1983年,我在四川省水利厅参加工作后报名上了一个书法班,工作之余就是以写字临帖。当时我发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逛书店,买字帖和关于书法的书。”
      后来,姚德淳参加了成都市西城区书法组继续深造,那段时间对他的书法创作提高很快。“这个书法组在全国都很有名,目前川内活跃的很多著名书法家都曾在那里活动过。书法组经常举行各种活动,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都会来开讲座,每个组员都要把自己的作品定期带来交流,我们一般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所以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在那里也结识了我的老师,著名书法家刘奇晋先生。”姚德淳说。
      因祸得福
      启功点拨终身受益
      在竹庐,记者还见到了一本厚厚的展览画册《儒墨晋唐》,翻阅到最后,发现有一页登载了姚德淳和著名书法家启功之间的通信,他和启功之间的故事也是四川书坛的一段佳话。
      1988年底,四川省展览馆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硬笔书法展,而负责展览装裱的人正是姚德淳的弟弟姚德维。当时启功亲笔题写了“四川省首届硬笔书法展”这十个字,孰料,姚德维和姚德淳把启功手迹拿去装裱的时候出了纰漏。“启功书法的颜色是黑色,我们以为是碳素墨水写的,没想到加矾固定墨色的时候,那些字迹一下就散了。当时离展览只有三天,我们完全吓傻了,于是我就临摹了启功的字,然后把原作的印章挖出来补在上面。”
      姚德淳本来是想先把这燃眉之急对付过去,展览之后再向主办方坦白接受处罚,没想到贴补的印章翘边被人发现,后来主办方不依不饶要和他们兄弟二人对簿公堂。情急之中,姚德淳写信向远在北京的启功求援,他在信中道明事情的原委,语气诚恳地向启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寻求解决之道,同时还附上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没想到启功在收到他信的当天就回信了,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在信中解释了是他所用的日产签字笔特质导致了装裱失败,同时他还赞扬了姚德淳的书法“极见功力,深堪佩服”,启功还对姚德淳的书法创作也进行了点拨和建议,这让他终生受益。
      其后几年,姚德淳去北京出差时先后三次赴启功先生位于北师大的家中拜望他,“先生之音容笑貌尤在眼前,先生之谆谆教导尤在耳边。
      淡泊名利
      小楷书法圈内一绝
      姚德淳的书法取晋唐楷书及宋人行书的韵致,尤得苏、米笔趣。其作品不在“力”和“势”上做文章,而是注重“趣”和“韵”,呈现出典型的文人化书风,笔墨间流淌的是书家对传统的钟情和对文化的尊崇,显示的是一种文人书法的情怀。
      姚德淳擅长写小楷,他笑着说:“我喜欢写小字这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的书写习惯,因为家里穷,写大字所耗费的纸笔墨砚开销太大,承受不起。”
      姚德淳也擅长写经,他所书《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均已被著名寺院收藏。在书写中,他的意念受到佛禅思想的浸润,笔下也呈现出玄机妙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定和从容。
      同为书家的著名学者魏学峰就对姚德淳的小楷书法赞赏有加,他说:“小楷在细微的线条中要展示复杂的变化,实非易事,宋人欧阳修就说过,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德淳君最为人赞许的是他的小楷艺术。”
      国学大师温锦泓也对他的书法给予高度认可:“观其所书之《道德经》、《六祖坛经》及诸学人论学语录,形构结体瘦丽绝人,无不心手相应,神彩奕然而出人意表,令人如接晋唐雅韵。”
      姚德淳的书法其实早就获得业内褒扬,为何直到现在才举行人生中首场个展?他笑道:“我其实比较淡泊名利,喜欢那种隐士型的创作状态,这次展览刚好在我五十岁的时候举行,也算是对我四十多年的书法创作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接下来我还要笔耕不辍,继续创作。”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12-31 10:24 编辑

    赋予文字生命 书法家姚徳淳作品将在四川省博物院展出4天
    2012-12-27 13: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竹庐主人”姚徳淳

    小楷团扇 马一浮诗二首
    小楷团扇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中国经济网12月27日成都讯 晋唐风韵,吾国书法之正脉也。而晚近书家,或奉荒率狂野为圭臬,或以丑怪浊恶相矜尚,弃晋唐如敞屣,纷躁进于柔翰,故作诡异,骇人眼目,致八法崩坏,书风浇漓,识者未尝不扼腕叹息也。然亦有好学深思之士,欲一挽颓风,重振楷法,沉潜晋唐,森严法度,出规入矩,以复旧观,蜀西姚君德淳盖其人矣。——四川大学教授何崝。
        近日,在书法收藏界声名鹊起的竹庐主人姚德淳先生接受了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的专访。姚德淳系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记者见其作品小楷刚劲不挠,功力精湛,法度森严,再现晋唐风韵;其行草挥洒纵横,风卷云舒,既有苏东坡之丰腴劲健,也有朱元璋的纵横恣肆。姚徳淳的书法一笔一划均展示了中国文人心中的豪迈气概。记者获悉,下月18日起,四川博物院将展出姚徳淳个人作品,为期四天。届时众多书法名家、书法爱好者、收藏界名流雅士将出席该活动。
       竹者,君子也,历代文人雅士莫不好之,姚徳淳亦然,他在家中种植数盆翠竹,于是自称竹庐主人。姚徳淳是四川西充人,号百衲馆主,这位已是知命之年的书法家,自4岁开始便跟着家父习字,从此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痴迷书法40余载,姚徳淳结交众多书坛才俊,他在丰富的积累中感悟人生,自得其乐。
      姚徳淳出生农家,父亲粗通文墨,当他幼年时父亲便教他握笔习字。因家处僻乡,姚徳淳未曾见过更不知碑帖的存在,时常以树枝为笔,泥沙为纸练习书法。
      后得到《灵飞经》字帖便爱不释手,潜心自学,十余年来专心临摹,久而久之练得一手精致小楷,字势生动,宛若天然,见过之人无不啧啧称赞。
      但是姚徳淳自知所见尚浅,总是希望有良师益友可以相互切磋。后来到成都,结识了许多书法友人,自此受益良多,行草篆隶也渐成规模。
      如今写小楷的书法家甚是少见,姚徳淳功力深厚而不张扬,但凡见过他小楷的人总能倍感惊喜。姚徳淳的小楷刚劲不挠,劲利取势,虚和取韵,他把笔性、笔趣、笔韵集结为综合表现力,又将运笔、结体、章法构成相互联系的语言层次。在法、度、意的把握上,凸显出书法家的真性情。
      行草虽不是姚徳淳的主打,但是他的行草挥洒纵横,风卷云舒,既有苏东坡之丰腴劲健,也有朱元璋的纵横恣肆。姚徳淳行草涉笔从容,使转自如,细微之处也有颇多精彩。
        本网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书法收藏界,姚德淳先生的小楷和行草已经声誉鹊起,颇受关注。
       据悉,1月18日姚徳淳将在四川博物院举办为期4天的个人作品展,届时众多名家将出席。姚徳淳的书法一笔一划均展示了文人心中的豪迈气概,众多书法爱好者也将见识到姚徳淳更多的书法名品。(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 记者王寀 王恋)
     姚德淳简介
       姚德淳,四川西充人,自号竹庐主人,又号百衲馆主,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从小研习书法,擅长楷书,其书法秉承传统,追求宁静淡雅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展,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寺庙收藏,曾出版《高中古诗文钢笔字帖》、《初中古诗文钢笔字帖》、《毛笔小楷字帖》、《趣味规律识字系列字帖》等。其于2004年历时3月创作的小楷《六祖坛经》尤为人称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9 04:43 , Processed in 0.1334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