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云婕来到病房看望患者,微笑安抚患者。魏懂娅 摄
【推荐人】 曹剑波 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推荐语】 作为市一院心内科的中坚力量,她勤奋学习苦练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她注重医患沟通,对待患者如沐春风,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是科主任的得力助手、科室的业务骨干、同事的知心朋友。
同事说:她是科室里最忙碌的人
2003年,怀着“为他人解除疾病之苦”的信念,姚云婕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10多年来,她的医术深得病患和同行的信赖,也因此成为了科室里最忙碌的人。有时刚值班结束,遇到有冠脉手术或起搏器手术,她就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最长一次甚至加班到第二天凌晨;有时夜里需要会诊或紧急临时起搏手术,只要一个电话,她就直奔医院,而第二天的工作照常进行。
2013年11月17日,姚云婕清晰地记得那天是周日。难得的休息日令她倍感珍惜,决定一家三口外出游玩。然而刚出门不久,急促的电话铃便打破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一位46岁的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刻执行手术。在家人无奈的叹息声中,姚云婕立即赶回医院。数小时后,为该病人做完冠脉介入手术的姚云婕开车回家,不料半路又接到电话,医院又来了一个急诊病人,疲惫的姚云婕果断掉头再次回医院。“没想到那天的急诊病人特别多,结果姚医生3次往返家和医院,本该休息的她一直忙碌到半夜才下班。”同科室的医生说。
前段时间,姚云婕请病假在家,年幼的儿子看到后脱口而出:“妈妈,你怎么会在家呀?”儿子的一句话,让姚云婕有道不出的心酸,但她总是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病人转危为安,一切都值得了!
患者说: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女儿 就好了
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姚云婕服务和工作的宗旨。更难得的是,姚云婕优秀的沟通艺术使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亲情关系。除了关心患者的病痛以外,更与他们交心,了解除了躯体疾病以外的心理问题以及生活困难。
心内科的病人多数是老年人,操着各式各样的方言,反应迟缓。姚云婕为了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自学了张家港多种方言,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及必须注意的事项。听着熟悉的语言,老年病患们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和姚医生建立起信任,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老人们时常在病房拉着她的手与她聊天,她总是微笑回应,开导并安抚他们。不止一位患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女儿就好了。”
2013年7月中旬,年仅23岁的季姓患者被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情况危急。得知该患者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后,姚云婕发动科室捐款,当天就募得3000多元。前几天有个外地急诊病人,由于身边钱不够,家属又远在外地,姚云婕像亲人一样悉心照料并垫付了500元,她告诉记者:“等他病好了,能还就还,还不了也没事。”心内科的病人很多需反复多次住院治疗,常有经济困难,她总是争取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去年市卫生局举办的医患沟通比赛中,姚云婕凭借多年来的沟通经验荣获三等奖。
领导说:她是同龄医生中 最刻苦、认真的
“小姚是我在科室同龄人中看到的最刻苦、最认真的!”心内科主任周勇说。在心内科,冠脉手术数量多,劳动强度大,且介入手术接触的辐射多,女性对此更敏感。姚云婕个子娇小,尽管有一次做完手术后检查发现自己的白细胞计数偏低,但是她仍然坚持参加手术,在主任及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临时、永久起搏术及冠脉造影术,成为了心内科的骨干。
2012年7月,姚云婕赴苏大附医院进修一年,此后还积极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相关短期培训。有领导对医院进行调研或检查时,姚云婕总能提前把相关材料整理妥善,连同事都直夸她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她还与心内科的年轻同志李海刚结为“双百结对帮带”,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他帮助他,使他在各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日积月累的授课经验使她在比赛中得心应手,在市一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姚云婕荣获二等奖。
“过硬的技术+严谨的作风+优秀的沟通=合格的医生。”姚云婕一直谨记周勇主任对她的教诲。在成绩面前,姚云婕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她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无怨无悔投入到工作中,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