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21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古旧家谱 承载一段穿越时空的记忆[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 2014-9-23 13:19| 发布者: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沈辉|
摘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而一份完整的家谱,则可以告诉你答案。 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而一份完整的家谱,则可以告诉你答案。
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资治、存史、教化”等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
家谱,承载普通人的历史记忆
在阜阳临沂商城北面,有个远近有名的村庄——潘寨。潘寨是光绪年间曾任淮扬镇总兵、贵州提督的潘万才家族兴建的,潘寨双重寨沟,砖石寨墙,固若金汤。新中国成立后,潘万才的后人中,有的到外地谋生,转眼半个世纪,他们再未回过故乡。
前年夏天,潘万才的后人来潘寨寻祖,来到已经破败的寨子,找到魂牵梦萦的老房子,听到久违的乡音。令他们意外而惊喜的是,他们竟然见到了民国年间修的潘氏族谱,当他们手捧先祖修的家谱时,激动的双手颤抖,一时哽咽。
这套珍贵的族谱,是族人冒着极大的风险保留下来的。翻开斑驳的族谱,他们知道自己家族曾经的辉煌,知道先祖在明洪武二年自山东枣林岗迁徙来颍。
“这次回老家,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老家谱。”潘家后人高兴地说。
家谱,值得族人用生命捍卫
2012年4月,作为“颍州八大家”之一的宁家,第六次续谱的《颍州宁氏族谱》问世。
按照家族约定,家谱应该每30年修一次,但这第六次修谱与前一次却相隔了近80年。战火灾荒之中的颍州,躲避天灾人祸尚且不及,哪里顾得上续族谱。
在确定第六次续谱之前,宁氏老族谱杳无音信。宁家人甚至有过这样的担心:老族谱是否已经不存于世?颍州宁氏一脉究竟从何而来?
解放前,宁家人有不少是地主,良田豪宅众多。破四旧时期,老族谱等老物件几乎焚烧殆尽。如今仅存的几部族谱都是经过艰难险阻才得以保存,甚至族谱主人为此还经历过生死考验。
宁家人听说,临泉县高塘镇的宁新南保存有一部老族谱。宁新南在世时,每逢春节都会把族谱请出来与祖宗的牌位一起供奉,平时则收藏密存。
为了保住老族谱,宁新南将族谱用多层油纸作防水密封包装后埋于地下,又将装族谱的木匣用火熏黑,中间开洞,将蒜臼子安放在上面。就这样,一部完整的《宁氏族谱》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上世纪末,宁新南身患重病,在弥留之际,让妻子请出族谱,拿出那张神秘字条,只见上面书有“德世长存仁,明榜制春元”十个字。这也是他为下次续修族谱用心准备的参考意见。
除了宁新南,西湖镇宁庄的宁良坤也是将族谱砌于墙间,才得以保存至今。正是老族谱的记载,宁家后人才知道“颍州宁氏一脉,明朝时期从直隶通州迁来”。
颍州晚报记者 方松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