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1|回复: 1

姚清贤: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死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26 13: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清贤: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死人

    姚清贤,88岁,解放初渝北两路的“货郎”。
    今年88岁的姚清贤在渝北区一家酒楼的大堂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家酒楼是他儿子开的,在重庆已经开了三家连锁店。毫无疑问,姚清贤的儿子是一个成功商人。
    儿子继承了姚清贤做生意的头脑,虽然老人最开始只是一个挑着担子的乡下货郎。当然,对于姚清贤来说,这已经是自己前半辈子的事情了,而向我们再次回忆起这些过去,姚清贤感叹不已。
    重庆晨报记者 许星 摄影报道
    我生于1926年,今年88岁。我14岁就从老家巴南进城,主要是当时家里太穷了,没得法。
    进城
    刚开始是洗化妆品的瓶子,后来到大梁子卖百货
    我走的时候,爷爷在饭里头弄了点肉,我吃了就走。在鱼洞坐的船,储奇门下的船,当时我老师的舅子叫周培基,他把我带去洗化妆品的瓶子。
    后来,我没有洗瓶子了,就在大梁子(现在的新华路)卖百货,当时卖些小商品,包括牙刷、鞋子、礼帽,没做几年重庆就解放了。我就回老家去,第二年又到重庆来,到江北县一碗水(现两路一碗水)找我的老丈人,当时他在这里,房间很小,条件也很差。当时刚土改,我们在戴家祠堂分了一个天字号房子(注:面积较大的房子)——就在现在渝北区人大后面。
    当时两路比较差,叫两路口。虽然有街,但是也不像什么街,就是从下场口上来到丁字口,丁字口上来不远就是我老丈人给我的房子(戴家祠堂)。那个时候房子都是很烂的。我搬过来后,在上面的祠堂住了一阵,下面的朱云刚的老汉儿是看阴阳的,他就叫我们搬下去要好一些,我就搬到下面修了个土房子。
    挑货郎
    晚上到朝天门把货进回来,第二天挑起到附近场镇卖
    后来我就开始做生意,做百货。
    那个时候我们进货的方式都是你把货给我,我卖了再给你钱,我当时也没有多少本钱。我刚开始卖的是帽子,有点像当时解放军戴的那种,按现在的钱来算,也就1块多钱一顶。生意也还可以。我就在附近场镇卖,然后就是下乡,我们也没有铺子。
    当时我吃得苦,白天就在附近卖,晚上就走到寸滩,到朝天门把货进了回来,第二天又卖。当时从两路到寸滩只有走路,一去一来要走一天。我还是比较会做生意,因为我比较随和,看到人就要打招呼,大家欢迎得很。另外,我做生意有个习惯,我把利润看得很薄,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死人”,薄利我每次少赚点,但是卖多了赚的钱就多。
    合营
    我属于小摊贩,就进了两路的合作商店,之后又当上了经理
    1956年公私合营时,我属于小摊贩,就进了两路的合作商店。我的货盘存下来折了300多元钱,当时我们商店有十多个人。
    我在合作商店是经理,在龙门、石坪干过。当时是领导安排我过去的,因为我做的门市效益比较好。我就是一门心思做生意,我做生意的心得就是为群众服务,然后自己多赚点。
    旧社会有句老话叫“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种庄稼”,乡下的人还是更愿意种地,对于生意不是太喜欢。当时我们做生意还是比较恼火,钱都是东借西借,我就把商店的商品担到乡下去卖,两路当时最远的村叫“杠上村”,有30多里路,我都要挑过去卖。主要是那个地方的人出来不方便,当时有个政策就是鼓励送货下乡,把党的温暖送下去。我卖东西,利润定在15%左右,不会乱加一分钱。
    当时江北县最繁华的是水土,那里是江北县政府所在地,我们开会都在那里,基本上都是从两路走过去,要走几个小时。此外,江北县热闹的地方还有静观、偏岩和洛碛,反正有水码头的地方就热闹。
    副食店
    退休后开了一个副食店,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生活
    53岁我就退休了,主要是让娃儿顶替到商店。我是在两路第一百货商店退休的。退休后,1983年,我就在现在人大门口开了一个副食店,卖烟酒。当时解决了那个片区农业局、水电局、人大这一片买东西的问题,我的副食店开起来后,这片区的人都不上街了,就在我这里买,比较方便,价格也不会比街上高,包括伙食团的酱油豆瓣都定在我这里买。
    当时我们开副食店生意还是很好,因为那个时候开副食店的还是很少,一个店可以够我们一家人生活,当时我儿子下了班就来帮忙。我做副食店的时候,每天就坐在店门口,身上随时放包烟,来了人就递烟,喊他们喝茶,我对人很客气,当时附近的人都愿意过来和我吹上一阵。副食店我开到1996年,房子拆迁后就没做了。
    改变
    如果我现在来做生意,肯定做不了,因为现在人的思想不同了
    两路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政府还没搬过来的时候,就是丁字口一条街下去。很窄一条路,现在都还在。1964年,江北县县城搬到两路,当时搬过来主要是水土有点吊角,而且比较散,两路则比较集中,而且离主城近一些。
    我儿子做生意还可以,他接我班后就没多久就当了经理,当时他们就是做百货商店,当时有四个门市,叫第一百货商店。我儿子接手两年后,就把商店改成了渝北区群益百货公司,做到1986年,他们的公司跟当时江北县商业贸易公司合并了两年后又分了出来,又做了一阵食品批发。当时这个商店是在江北县商业系统生意做得最好的百货商店。我儿子做的时候,一年要发200元的奖金,外面的人羡慕得很,因为当时很多商业每月效益较好时奖金才发5元钱。
    现在的人做生意是利钱越多越好,我们当时利润最多20%。如果我现在来做生意,肯定做不赢了。时代不同了,做生意的思想也不同了,而且现在的资本也大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3 11: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姚清贤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2 10:06 , Processed in 0.1087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