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4|回复: 1

读姚雅丽的《追溯生命的源头》随手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13 0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飞的散文
               ——读姚雅丽的《追溯生命的源头随手记
                          昌政
        飞翔是美妙的。诗人鬼叔中说,要写飞翔的诗;作家青黄说,小说要能飞起来。散文呢?有人说它是步行的,就像散步。但我品读姚雅丽的《追溯生命的源头》却有飞起来的感觉!不错,这是会飞的散文。
      当然不止于情思酣畅,文采飞扬。
      我说的是视角。
      作为一次北方之旅的随笔,她无妨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比如,可以从一角城墙,从一株河柳,甚至从一碗小吃去贴近历史,在移步换景中,长吁短叹,曲尽衷肠。然而,她避开了这一切,不,应该说是腾空而起,以飞翔的姿态俯看千年的朝代更迭,万里的山河裂变!
      这样的视角带来辽阔的文化视野,为气势奔腾的抒怀准备了足够宽广的疆域。
      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游客,伫立长安,行走洛阳,或许也会感叹帝都沧桑、中原板荡,而她是闽南作家,一个河洛(福佬)人的后代,对闽南族群的前世萦思不已,对那场无可挽回的血泪大南迁耿耿于怀,所以,一旦踏上北方的大地就恍如回到了家,随时随地产生精神上的呼应、文化上的认同。
      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也是厚重的。在姚雅丽的笔下,它化作两条线:其一是“我”从东南北上,其二是先祖从中原南下。南下诞生了“我”,现在“我”北上去追溯生命的源头——事实上,是代表一个南迁的族群去寻找它最初出发的北方。这两条线交织着,确切地说,是两个时空交错着。
      当然,错而不乱。你看,她“铁骑追云逐日……把遥远的时空拉近”,轻易就实现了“一种浪迹千年的自然回归”,尽管面对大唐古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又有一种朝夕相处的亲近感。”但这不妨碍她继续“向前追溯八百年”,一探始皇帝的梦境;更无妨她在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追踪南迁,且行且歌,咏叹文化的播迁。
      这很巧妙:在历史的进程中观察文化的演变,因了俯视,千年,万里,尽收眼底。但她不是旁观者,而是在这两条线中穿梭,或者说在这两种时空中穿越,与彼时人物感同身受,这是她在洛阳的牡丹花下行走,竟然有了游子归来的感觉——
      “擦肩而过的每一张笑脸都是那么温雅和善,仿佛你轻掩柴扉,去了拐角的小摊买了菜回来,巷口打盹的老街坊就是旧时相识。你仿佛不在这个时空里,而跌入了那个‘名士风流’、‘煮酒狂歌’的时空里。”觉得“先人依然徘徊于此,我又怎能说走就走?”
      然而毕竟一直在行走,哦不,是一直在飞翔!她在两个时空中持续闪回,观照,印证,梳理着闽南文化的源流,确认了族群血脉的谱系,这让她此文有了三明诗群所倡导的“大时空、大心境和大技巧”。
      她找到了“生命的源头”:晋人南迁,漂泊、动荡、迁徙、流离,“生命不可或缺的因子早已顺着历史的长河,蜿蜒而下,跨越万水千山,流进闽南人的血液里。”这“因子”,是“执拗”,是“忧患”,“不安份的气息与生俱来”,因而造就了“爱拼”的闽南性格。哦,闽南人,“总是在出发,总是担心脚下的土地不牢靠,他们的行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以至于每个闽南人都有千丝万缕的海外关系。”——这种全球的视角让姚雅丽的散文飞了起来!荡气回肠,有着闽南人特有的豪迈与劲健之风。
      风啊,让落叶也都飞起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溯生命的源头》节选

      福建東南沿海,我枕著濤聲入眠,枕著禦前清音入夢。可是我的心夢遊高天外,我的情激蕩濁浪裏。我向著生命的源頭,逆流而上。
      盛夏驕陽,灼熱如火,我的心裏也翻騰著火一樣熾熱的情愫。那一架鐵騎追雲逐日,也把遙遠的時空拉近。我不覺得這是一趟旅行,而是一種浪跡千年的自然回歸。仿佛在夢裏掙脫束縛,這一刻雲遊歸來。生命從沒這樣的真實過,也從沒如此的虛妄過。我走近你,有一種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又有一種朝夕相處的親近感。我被你放逐到九千裏雲天外,卻生生世世都依偎著你。
      當那朱紅的城牆在視線裏逶迤而來時,耳畔仿若縈回著一種夢囈般的呢喃,是我所熟悉的,就如兒時母親在搖籃邊哼的催眠曲,溫柔得你的心隨之消融。
      一場微雨,仿佛是一場往生的洗禮。漫步西安古城,帝都王氣在吸納間依稀浮現。彼時的大雁塔安然靜默,渾忘古今。它立於永恆裏,時光已失去了意義,夕陽的柔波為它鍍上一層神秘的佛光。那縷慈光,從西天極樂世界,從菩提葉隙,從萬千修行中凝聚而來。袈裟襤褸,山水迢迢,玄奘西天取經緣何功德圓滿?一座藏經塔,裝了多少天地玄機?你一再追問,佛只拈花而笑。
      古老的文明在現代化的鋼筋水泥構建中艱難喘息,我的心卻自由穿行,穿越車水馬龍,固執地徘徊於往昔。或者僅是我的一廂情願,我情願在擁擠的長安街踏歌而行,我寧肯置身於繁花似錦的大唐王朝,只為一睹詩仙、詩聖的風采,只為在《霓裳羽衣曲》雍容華美的旋律中墜入奢華的深淵。
      一切永恆而又脆弱。還來不及把最美的旋律駐於足尖,還來不及把最美的容顏綻放在君王的心尖尖,大唐盛世的夢就碎了,伊人的心碎了。只落得“宛轉娥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當年“山頂千門次第開”的皇家離宮驪山,如今只剩“春寒霧鎖華清池”;當年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如今已是“一縷香魂返故里”;當年的“名花傾國兩相歡”,如今已是“洛陽城裏見秋風”。江山震盪,名花委地,長生殿仙樂如泣如訴,生生世世回環著《長恨歌》的悲愴。
      而向前追溯八百年,那個始皇帝,更是做了一場江山永固、傲視天下的夢。可夢飛得越高,碎得更快。那個夢中人啊,你的夢成就了千百年後的一個奇跡!那佈局森嚴的地下陣營,行兵佈陣,費盡心機,固若金湯,卻也抵不過夢碎的徹骨之寒。古來君王同一夢,夢醒之後已是微雨黃昏,山河飄零。
      浮雲仍有當年意,流水不復舊時調。我站在這一條華夏文明的中軸線上,猶如一個風塵浪子,檢點著前塵往事,也在浮生萬劫中追尋先祖的足跡。我不清楚我是遊曳於過去,還是行走於今日,一串串的悲喜依然似江流般沖刷著我的心扉,一如我內心滾燙的呼聲。我淪陷於兵馬俑氣勢恢弘、不可思議的陣勢裏,扣問著宇宙洪荒、天地玄黃的神秘。我迷失於龍門石窟的千重宮闕、萬尊佛像前,感受著佛光普照、天人合一的玄妙幽微……
      “天下黃河九曲九道彎,九曲九道彎上,九十九條船……”黃河的號子伴著無數章節如影隨行。從陝西潼關古道的石榴飄香,西嶽華山的雄奇險峻,到河南洛陽的牡丹花開,龍門石窟的佛光普照,我踏歌而行,一路並不孤單。陽光灼熱,要燃燒一些時光迷障,濾盡浮塵,照亮交錯中的時空。那些遙遠的情節,在我的眼前晃動著。王朝的更迭,歷史的煙雲在夏日的晴空中時而模糊,時而清晰。那策馬揚鞭的豪邁英姿,那興盛衰亡的悲欣交集,薄薄的史冊,又如何安放得下?萬世英雄,千古傷心,依然如黃河濁浪,振盪得我心魂俱碎。即便如此,我也依然執意跋山涉水,溯流而上,帶著靈與肉的震顫歸來。
      黃河水啊,我醞釀了無數次,終於站到了你的岸灘上。你的濁浪翻卷著漫天煙雲,卻卷不走流離之殤。我的祖先,當年站在你的岸上,一步三回頭,要把家業拋棄,此去山水迢迢,回來,也許是夢裏,也許是來世。我終於來了,來到了你的岸灘上。
      此時的洛陽城,在盛夏的陽光下,顯得特別透明,特別純淨,如初生嬰兒般,明淨恬美。我極力地要走近當時的情景:風中帶著富貴溫柔的氣息,令人在夢中風流婉轉如鶯啼燕舞。名花傾城兩相宜,常得君王帶笑看。帝都老城區帶著閱盡繁華的深沉,它的貴族氣息在毫不張揚中愈讓人無可抗拒地迷戀。
      天高雲淡,大地芬芳,目之所至,皆是賞心悅目,無與倫比。令你不由得想仰天長嘯,或迎風起舞。驅車沿江而行,一切內斂平靜,沒有大唐盛世的車馬喧囂,沒有牡丹盛開的雍容華貴。十三朝古都仿佛脫胎重生。
      行走於牡丹花下,那感覺,恰是遠行的遊子歸來。擦肩而過的每一張笑臉都是那麼溫雅和善,仿佛你輕掩柴扉,去了拐角的小攤買了菜回來,巷口打盹的老街坊就是舊時相識。你仿佛不在這個時空裏,而跌入了那個“名士風流”、“煮酒狂歌”的時空裏。影影綽綽間,是花街柳巷的脂粉香濃,是鶯啼燕轉的明媚鮮妍。一切凝固在時光裏,先人依然徘徊於此,我又怎能說走就走?
      腳步近些,再近些,我仿佛觸摸到那亙古搏動的血脈。我的耳畔迴響著費翔“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漂泊……”的深情告白。但我回來,不是因為疲倦,而是因為奔騰的黃河水傳來的永不停歇的呼喚。我的目光,穿越萬水千山,日日夜夜尋覓著……
      頭頂的浮雲悠遊自在,腳下的流水一唱三歎。我們在黃河邊上的炎黃二帝景區裏的“中國姓氏文化館”裏,尋覓著淵源流長的生命之根。同行的“驢友”都是“廈漳泉”三地的閩南人,大家在枝繁葉茂的“姓氏樹”上尋找自己的“生命源頭”,每個人都驚呼著自己的根源原來就在黃河流域。聽導遊說:河南有一個村莊,人們至今保留著上古的遺風,說著中原古語,與福建閩南語音韻毫無二致。他們就像那株傳說中站了千年,站成了傳說的樹一般,等待著某一天,離家千年的遊子歸來,能嗅得故土的芬芳。而今羈旅倦歸,故人真的安好?也許,那遙遠的迴響,只存在於導遊美麗的敘說裏。但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確信,那個美麗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3 06:17 , Processed in 0.1311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