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10-13 10:26 编辑
原文地址:自传体小说《寒星》《弦月》读后致作者信 作者:李乙隆
自传体小说《寒星》《弦月》读后致作者信
姚董:
您好!
一切皆缘。
接到您的电话,我怎么也听不出您79岁。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挂断电话,拿您的姓名百度一下,看到2008年《深圳特区报》的一篇报道:71岁的姚先生从深圳来到香港德辅道中的中信嘉华银行,准备给在英国读书的儿子寄去1万元,谁知银行卡塞不进ATM自动提款机。老人定睛一看,这才发现ATM机里面还有一张卡,仍处于服务状态。姚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卡拿出来交给了银行经理。经银行工作人员检查,发现这张银行卡内有大额存款。姚先生表示:“哪怕是十个亿,不是我的钱我也不动心。”读完报道,我对您产生了认同感。
第二天收到您寄来的自传《寒星》《弦月》,当即读了起来。读着读着,竟被深深吸引住了。两部书共81万字,花了8天时间读完。掩卷遐思,感慨良多。
我曾说,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被写成传记,只要有好的表达方式,再平淡的人生也可以写得有滋有味。我本人在2004年也用了一年多时间写了50多万字的自传《世界最长的信:我的甲申年及瞻前顾后》,又名《世界最长的信:一个普通人的自传》或《此岸》,还为这部书稿写了这样的阅读提示:
“谁说普通人就不能写自传?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在给朋友写信时,写成了世界最长的信,写成了50多万字的自传,写了一年多。
当您读这部自传时,就像听一位老友向您讲述他的人生。
他真诚、正直、善良、执著……性格上也有许多弱点和缺点。
也许您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他就在您的身边;也许他就是您今天在路上擦肩而过的某一个人,平凡、朴实,正在为生计奔波。
也许您曾帮助过他,鼓励过他,也许您曾误解过他,伤害过他。
也许您会欣赏他,也许您不会欣赏他……
但不管怎样,您都会从他身上,从他的成败得失中,从他的生活感悟中,从他无休止的思索中,得到正面或反面的启迪。
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未来,关于彼岸……”
尽管与自己所熟悉的所有人比起来,我的人生经历算得上曲折、丰富,但我的人生故事仍显得平淡,只能靠平实的语言娓娓而谈,以真实打动人心。于是也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好评,摘录几则评语如下:
“洋洋洒洒五十万字的《世界最长的信》,撰刻着作者人生之轨迹,我看到了一个孝子、贤夫、慈父、良师、益友……娓娓笔触无不显露:嫉恶而亲善,刚正且自律。一颗赤子之心,一方博爱情怀。‘李乙隆’这三个字,令我肃然起敬!”
“读李乙隆自传读得好累,但可谓心灵之作。我一直觉得有文人忧郁气质的人,爱探问心灵的人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往往是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往往活得很累。这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用了几天时间近乎废寝忘食地看完了你的《甲申年及瞻前顾后》:一、感叹。你有如此的天赋和才能,却为生计所累,不得不从事着与文学并不密切的工作。否则,你的作家头衔前,一定会加上‘著名’ 二字。二、敬佩。你的正直,善良,坦诚。我相信你在人生路上遇到的‘贵人’,也是敬佩、欣赏你的。”
我在自传中说,可能有记忆上的误差,但我主观上力求百分之百真实。但我自己知道,我心目中的真实,不一定是客观上的真实,因为作为一个人,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在网上所能搜到的关于您这两部书的资料甚少,只有周西篱的一篇评论及网上售书信息。可见这两部书出版以来,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关于您个人的资料,也只是上面那篇关于您拾金不昧的报道。由于不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我进汕头时,您已离开汕头十多年,因之,我对您的了解,除了那篇报道,便来自于您的书。
文似看山喜不平,传记何尝不如是!但是,即使是一些将帅、大人物的传记,也有好多流于平淡和琐碎的篇章。但您的自传,却是如此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一滴水见太阳,在您的身上,折射出我们的国家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折射出我们的民族上世纪血泪纵横的苦难史。这方面尤为我所重。
我一直有两个“野心”:一、以宗教情怀观照芸芸众生,写一部史诗式的作品,写一个小人物历尽沧桑、不断自我完善、最后达到较高境界的故事,用一个小人物来写大时代,写成中国的《悲惨世界》,有时代背景与历史感而又超越于政治;二、通过一代潮商,写出潮汕人的特质、精神与潮汕女性心灵、形体、神韵之美,同时写成一幅潮汕风情画、一部潮汕民俗志。看了《寒星》《弦月》,我觉得,如果以您为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在您大量的真实人生故事中取材,去掉主观色彩,在谋篇布局与表达方式上精益求精,并对主人公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升华,把众多人物进行合并重塑,塑造出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上面两个“野心”,也许会在这部书上同时实现。
上面的话,也许有人以为是恭维,其实我从来不喜欢恭维任何人,如果取得您的授权,我立即动手进行创作。
现在,您需要的不是我的“野心”,而是希望我看后写篇读后感。本不想写得较长。但是,一动键盘,不一会已经码了上面这些字,下面只能浓缩。
早已过了为爱情流泪的年纪,但是,《寒星》中萧三姑娘的爱情悲剧,还是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这里我不想复述故事情节,只想说在萧三姑娘的身上可以看到潮汕女性的美丽、淳朴、善良、忠贞……其爱情悲剧使这些特性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也可以说,这些特性使其爱情悲剧更加让人痛彻肺腑!读完萧三姑娘的故事,我深深地爱上这个潮阳女子,同时又萌发了一个“野心”:如果将其拍成影视,我要让她的故居、她出家的庵、她的芳冢,成为崇拜者的人文景点。我想对您说的是,能与萧三姑娘相恋,不枉此生!
同样是面对家庭阻力与各种诱惑以及欺骗,对爱情的忠贞,您显然无法与萧三姑娘的十年苦恋、千里寻郎相比,家境优越的萧三姑娘收不到您的信而令堂告诉她您已结婚,她仍然骗过父母,远赴上海,为寻找您而历尽艰辛,备受冷眼,不是要破坏您的家庭,而是想当面确证。最后,她也没有接受香港几位富家公子的追求,而是遁入空门,独守青灯,红颜早逝。在这些过程中,您却经历了第一次婚姻。当我还沉浸在萧三姑娘的悲情中唏嘘不已时,您已开始了新的旅途艳遇……
在您的人生中出现了不少美丽女子,我是相信的,因为您英俊潇洒、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生财有道……但是,凡事有度,如果要以您作为原型来塑造我心目中理想的潮人、潮商形象,我会在您这方面进行斧削与合并,萧三姑娘是第一女主角,其所占篇幅已较多,维持原状;您在上海的前妻是您在上海蒙冤入狱的红颜祸水,为了突出您与萧三姑娘的爱情,您与她的婚恋过程可适当加工,比如她长得酷似萧三姑娘,酒后您把她看成萧三姑娘;您去世的妻子与您现在的妻子,陪伴您蒙受迫害、抗争申诉、艰苦创业、颐养天年,可合并为一人;其他恋人,可合并为几个一般朋友。
在您的自传中,日寇侵华、国共内战、土改、公私合营、反右、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倒“四人帮”、改革开放……兵荒马乱与荒谬时代,人世的苦难、活着的艰辛与生命的坚韧,与您的人生履历水乳交融。您因权力者的夺妻遭受第一次迫害,因权力者的夺屋遭受第二次迫害,两者加起来达十五年之久,不受制约的权力的丑恶在您的自传中暴露无遗。也正因为蒙受迫害,您才亲眼看到:一个因说肚子饿被视为对社会主义不满而入狱的傻子,在狱中舍不得吃掉每餐一点饭而总要等到那饭变馊了才吃;一个老人为药费而把舍不得吃的几个鸡蛋拿到街上卖,即被工商管理人员“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收,不顾她在门外苦苦哀求,工商人员分掉了鸡蛋……而您在狱中每天一早负责敲打“犯人”额头确认其死活,“犯人”一死即被“两锨半”埋掉,没有任何裏尸之物,更别说棺材,如果衣服较好,还会被剥掉,类似这样的情节在您书中不胜枚举,如果拍进影视,怎么通得过他们的检查?
在电话中我说:您这辈子,是来还债的。在令尊失业时您还很小,就开始当小贩、打童工,艰难地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可父母对您并不怎么好,甚至无意中害了您。您在上海被停职停薪而没有寄钱回家,令尊即写信称病要您寄钱,致使您为索要工资而落入圈套;您在汕头被工商管理人员迫害,他们抓不到您把柄准备放您走了,令尊为保释与您一起被抓的令弟,居然到工商局“举报”您在上海的“前科”,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您身上。您在家险些被捕,令堂鼾声如常。您的老板要借钱给您买单车,请您的母舅说句话时,他居然说“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地上霜”。您为舅妈卖产品致使自己被停职停薪,后来为讨薪而受害入狱,他们居然对您置之不理,连探望一下都不肯。您刑满释放来到您母舅家,有个表弟挥着玩具枪嚷着枪毙劳改犯。您母姨身体不好,您小时候总照顾她,给她买药,把较好的饭菜换给她,但当您因工资被停发而向她借两块钱吃饭时,当时手头宽裕的母姨断然拒绝。您把十多岁的小舅子带进自己救活的厂,给他相当于公社书记的工资,可他依然对您不满,偷了您800元,那时候800元相当于一个教师几年的工资。当过汉奸的堂兄如果没有出国一定被枪毙,您帮他卖掉东西筹路费,他发达后回国探亲,您请他以华侨身份到有关部门说几句话助您平反,他不肯。您初到香港,偷渡入港并已在港立足的弟弟对您冷眼冷语。类似这样的事,在您的自传中俯拾皆是。
亲人们为何如此无情无义呢?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放在我身上,我可能会在评判别人的同时,不断地审视自己。这个问题以后有空再探讨吧。
有件小事把您的整个家族许多人都写到了,很是值得一提。您堂兄“丢失”了个钱包,报案后,您堂嫂却在您堂兄加锁的密码箱中找到了,您请堂兄一起去派出所销案,他怕丢脸不肯去,也不肯大大方方地向亲友们宣布没有丢失钱包,还将差就错说可能是谁偷了放回去的。堂兄说的是“可能”,您却当真了,拿着扁担恐吓比较可疑的令弟泽敏,令弟怕您,自诬了。后来您向堂兄嫂汇报小偷找到了,心机颇深的堂兄问了一句“泽敏承认了”便不再说什么,后来却给泽敏比别人多的财物。堂嫂说了实情:密码加锁的箱子,谁能把钱包放进去!您帮一位姑姑写信向堂兄索要治风湿病的药,后来堂兄把给您女儿的药与给姑姑的药混在一起让您与姑姑去分,按理当然是各取所需,姑姑了解到给您女儿的药比给她的药贵一点,就不满了。“钱包”事件发生后,姑姑指着您的脸说:“就是你偷的!就是你偷的!”姑姑因其小肠鸡肚而冤枉了您,您以强硬的手段冤枉了泽敏。如果是注重品格的人,被人冤枉为小偷,是十分痛苦的。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您的较真与强硬,这种性格有时会让别人不愉快。
身边的朋友见我看您的书入迷,好奇地拿去看了。他看后说:您在自传中自我美化自我拔高。我则认为,您是坦率与诚实的,您不想骗人,您总想把百分之百的真实表现出来。我也是坦率与诚实的,我也不想骗人,我总想在自传中把百分之百的真实表现出来。但我知道,我心目中的真实,与客观上的真实,可能有些误差。有人说我在自传中自我美化自我拔高,我一笑置之。
如果您的自传今后有多个版本,那么我认为,201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其真实性一定是最高的。今后如果出新版本,可能更注重艺术性,在艺术形象与主人公人格上可能会进行重塑。
下面简单谈谈我们接下来可能进行的合作:由我编剧,将您的自传拍成电影。
要拍电影,一部书可拍一部电影,没有必要把《寒星》《弦月》合并成一部电影。当然是先拍《寒星》,以您与萧三姑娘的爱情为主线,并以此贯穿您青少年时期的人生故事,您在冤狱中受苦的情景与萧三姑娘对您的思念,类似于潮剧的“双棚窗”,催人泪下。《弦月》则以立功、受奖、蒙冤、抗争、逃难、上访、平反为线索,其间会表现您的创业经历与商业智慧。
把几十万字的一部书浓缩为两个小时的电影,肯定要削去许多人物和枝蔓,也许有些人物与故事您会认为较重要,但没办法,一定要忍痛割爱。等到将来第三部也出版之后,把三部书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则可以拍得很细致,拍一百集都可以。
您的家世、出生、童年故事可能大多要留给电视剧,电影《寒星》可以从您与萧三姑娘的初识开始,到“坟前断肠人”结束。也可能在影片结尾留下拍《弦月》的伏笔:
您在西堤码头看到一个女子的侧影酷似萧三姑娘,您不由自主地踩着单车追了上去,画外音:人生的路,还要走下去……
这也正是您与汕头妻子初识的情景,可作为《弦月》的开头。
在您的人生中,多少次山穷水尽疑无路,您都不气馁,努力拼搏,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部尚未出版。第二部结束时,您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胞弟不亲,朋友不义,在香港第一桩生意输掉了老本。其时您已48岁。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又是如何崛起的呢?我对第三部充满期待。
愿《暖日》早日出版!
愿电影《寒星》早日问世!
愿我们合作愉快、成功!
顺颂
夏祺!
李乙隆
2014年5月25日
以下内容,没有写进信中,但有必要附于后:
其实,封面上明明白白写着“自传体小说”,可我在第一次看时忽略了“小说”二字,加上传主姚董不时打电话给我,反复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给我听,而他所讲的书上都有,加深我对书中所写真实性的信服与较真。曾就书中若干问题请教姚董,皆答百分之百真实。比如姚董一得到一把猎枪,就枪击群狼救美女,而按现版本,姚董是第一次玩猎枪。比如满车乘客皆怨责司机迟到,只有一年轻人及一老者劝解,最后那个年轻人及那个老者被司机骗下车,司机将满车乘客载进死亡,类似的故事曾流传过,也有人在电视上说是谣传,这惊天事故有没有发生过?即使有之,那个传说中的年轻人就恰好是姚董吗?如果我改写这部书,也许会去掉这类情节,力求更加真实感人。
还有个问题,姚董寄给萧三姑娘的信被萧父截获,而萧三姑娘寄给姚董的信何以收不到呢?现版本的姚著说是被萧父拦截,没有寄出来。萧三姑娘并没有被萧父禁足,她完全可以自己拿信去邮局寄,萧父何以拦截得到呢?在电影中我想这样解决问题:萧父收买了姚母,而姚母出乎种种原因,也竭力阻止和破坏姚萧之恋。她写信给上海的哥哥,要他不要把萧三姑娘的信交给姚董。而姚董居无定所,寄给他的信都寄往他舅父家。
(2014年5月)
姚泽轩自传《历劫奋飞》第一部《寒星》(1)
(2014-09-10 14:06:38)[url=] [url=]
[/url][/url]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的编辑,在出版《历劫奋飞》三部曲时,在书的腰封上给以隆重推介:
《寒星》
逾七十载的人生传奇,九死一生情深义重。
不仅仅是成功的秘诀,它是一部当代劝世文,
也是今天青少年的励志书。
本书以真实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劫难与奋斗,
如何在人性人情人际种种劫难与奋斗中活出精彩找到幸福。
《弦月》
惊险重重,劫难无边。
唯有不屈、执著、顽强、坚持正道,
方能扭转乾坤,创造奇迹。
是警示之作,也是启迪之书!
本书以真实故事展示人性的善与恶,
人生的苦难与希望,
以及不辛背后的智慧与胆略,
崇高与宽容。
《暖日》
历七十载劫难与磨练,终修成善有善报的辉煌人生。
商海中诚信坦然,生活中从容慷慨。
一部令人获益良多的成功宝典!
本书以真实的经历,呈现生命的奋飞。
如何持之以恒,如何问心无愧,
在变幻莫测的际遇中,活出仁爱升华的高度。 第一章 明亮的烛火
观音送子,吉儿诞生
1935年秋天,我出生在潮阳县棉城镇赵厝巷一家姚姓大户人家。
据说我的出生充满神奇的色彩。
这天午夜时分,母亲银莲在东边厢房睡得沉沉的,忽然云里雾里中,飘过来一个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娘娘,踩着祥云,穿着洁白的衣裙,发带和衣裙在风中轻轻地飘啊飘。最让她惊讶的是娘娘怀中还抱着一个婴儿,看不清模样。不知为什么母亲觉得那肯定是一个可爱的胖小子,就想爬起来跪着迎接观世音娘娘,但却浑身乏力,根本动弹不得。
正在惶恐中,娘娘轻启朱唇说话了:“善女赵银莲,我佛念姚家勤积功德,现赠一童与你,望好生抚养。阿弥陀佛。”说着就伸出长长的手臂将红袄裹住的婴儿送入不知所措的银莲怀里。等她再次抬起头,娘娘已经没了踪影,只剩下迷蒙的云雾。“娘娘、娘娘……”想不到她这一叫却把自己给叫醒了。
“娘娘……宝宝”母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摸着自己那胀鼓鼓的肚皮,为刚才的梦境感到一丝丝欣喜,觉得是个好兆头。在窃喜之中眼睛晶亮,再也难以入睡。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母亲开始感到腹痛,她马上叫醒身旁的夫婿。父亲马上一骨碌爬起来,通知屋里的其他人。
整个少永祠马上忙活起来。特别是我的祖母和已经生养过小孩的伯母等人,她们仗着有经验,在那儿指挥着大伙。一个丫头首先被派去叫接生婆过来;有的人负责收拾母亲的床铺、房间;有的负责把生小孩要用到的家伙拿出来,什么剪刀啊,火盆啊,脸盆啊,毛巾啊,初生儿的衣裤、毯子等等。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母亲感到肚皮抽紧的次数越来越多,间隔也越来越短。天已经渐渐放亮,一阵阵的痉挛让她难受得直叫唤。接生婆在旁边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别害怕”,同时又敦促她:“憋住气,用力!使劲!往下使劲!”
“对了,就这样!”
“啊!我的妈呀!好痛啊!”
“快了!快了!再使劲!小孩的头已经出来了!快使劲!”
“啊!啊!啊……”
产妇大汗淋漓,牙齿咬得紧紧的,脸都痛得变了颜色。没有麻醉的分娩那种痛苦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快!出来了!”等小孩的头完全出来以后,接生婆顺势将胎儿的整个躯体拔了出来。此时,初升的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进产房,在胎儿离开母体的一刹那,在场的人都看到了突然的满屋红光,在面面相觑之后,内心都欣喜异常!
“哈哈,是个男婴!”接生婆叫道,产房里的人赶紧给在门外等候的男人们传达喜讯。屋内的女人们在认真地端详着小孩的相貌。只见小孩皮肤细腻平滑,白白净净,相貌堂堂,脸圆耳大,一脸福相。大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嘴上却笑嘻嘻地低声说着反话:“哎呀!真是好丑啊!嗬嗬,银莲,快看看你的丑小儿。”当地的风俗就是不允许说好的,据说那样会把好的说坏了。只能说“丑啊、不乖啊”之类的反话,希望小孩能够越来越好。这种迷信谁也不敢打破。
医师夫人来救命
然而落地之后的我竟然一直不哭,这样大家刚刚放下的心被再次提了起来。担心着,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小宝宝的脸色很快就变了,红色、酱紫色、最后竟然有点发黑了……但谁都没办法,包括经验丰富的接生婆也束手无策。全家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少永祠门外走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可不是一般的乡镇妇人。她的丈夫是这一带有名的吴明光医师。他们夫妇二人均是从英国的医学院留学归来的,在镇上开了一家全科诊所。这天,吴夫人破天荒一大早起来,她稀里糊涂地走出了大门,隐隐觉得自己似乎仍在睡梦当中,好像梦游一般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少永祠前面。
她之前从未到过这儿,今天不知怎的走了那么远的路。突然看到少永祠这样气派的建筑,她不由得驻足观望。好奇的她慢慢走上台阶,有个守门人站在那儿,她问道:“请问这是谁家的大宅啊?好气派!”
“里面住着力余贡,贡爷,夫人您不认识啊?对了,您又是干什么的呀?”
“我是医生。”
“哎呀!那您快请进!快请进!我们三少奶奶刚刚生下一个娃娃,落地之后一直不哭,听说可能活不成了,接生婆都没有办法。您赶紧进去看看吧。”守门人一边说一边在前面奔跑着带路。
吴夫人没有多想,急忙紧跟其后,不一会就到了产房。“大家快闪开!女医生来了!快让女医生看看!”守门人大声叫嚷着。人们马上闪开,把希望的目光投到这个似乎从天而降的女医生身上。
女医生走到床前,马上一把抓起婴儿的两条腿,倒挂了起来,然后另一只手在婴儿的屁股上响亮地拍了三下,“啪!啪!啪!”
“哇”的一声,婴儿哭了!
“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虔诚的祖母双手合十,感谢菩萨保佑她的孙子终于渡过生死难关。然后又对着吴夫人千恩万谢。
原本迷迷糊糊的吴夫人此时也比较清醒了,她对祖母说:“您的孙子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母体中的羊水留在他的鼻子里,不哭就不会出来,甚至倒流进他的肺部,这就导致他呼吸困难,乃至有窒息的危险,再晚一点可能就没救了。我把他倒提起来,拍打他的屁股就是为了让那羊水流出来,恢复呼吸。”
虔诚的祖母在内心认定危难当中到来的吴明光医师夫人就是菩萨派来挽救这个幼小生命的。后来听母亲说了梦中观音送子之事后,祖母立即备了礼品到观音庙答谢观音菩萨。她从老道士那里听说,观音菩萨所奉行的“道”,其实就是“天道”。“天道”就是对天的信仰,天上有日、月、星,而“星”最为复杂,也最为灵妙。“星”主要有北斗七星、二十八宿,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星象可以决定人世间各事各人的发生发展和祸福休咎。如北斗星,就主持着人世间的七政,即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听了老道士的话,祖母更加笃信这个可爱的小孙子是上天派下凡间的使者,他原本应是天上的星宿。于是,就跟贡爷商量,为他们的宝贝孙子取了个小名——星仔。贡爷再按照生辰八字、家族辈分等给这小生命取名为“姚泽轩”。
姚姓始祖——舜帝
我已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应该记住我的祖先。说起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很遥远很遥远,那就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帝——舜帝。
相传舜帝生于姚墟,以姚为姓。当地有桃园,姚城因产桃而得名,并以桃为图腾。舜的少年时代充满苦难,因其生母早逝,父亲另娶了一个继母,并给他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小弟弟。父亲跟继母都溺爱小儿子,对于舜却是百般虐待,甚至还合谋要杀害他。舜知道真相之后却依然以礼待之,仍旧勤谨孝顺父母,爱护小弟。后来,尧帝也听说了舜的贤明,通过长时间的考验,认为舜是位圣人,能够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最终禅位于舜。舜帝,孟子称其为大孝,有些学者还称其为东方圣人。尧舜时代是古时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作为圣帝的裔孙,我们都引以为荣。
若再往上追溯,舜帝其实就是黄帝的第八世孙。黄帝是中国历史的起点。黄帝,气吞山河,怀抱千里,是一位骑在战马上俯瞰原野的伟大首领。后世人尊称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我对黄帝出生时的情景很感兴趣,主要是有这样一个传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二十四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十五岁,已经无所不通。——我自然远不能自比黄帝,但我的出生和黄帝的出生,是不是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呢?
我奇怪为什么到现在仍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十个月大时发生的一件事。具体时间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母亲告诉我,那是1936年秋分时节,姚姓祖庙举行秋祭,那天,母亲带我去逛庙会。
我记得很清楚,母亲抱着我,来到一个人山人海的地方。我只见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灯笼,明明亮亮的,很是好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家家户户的人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到祖庙来,用庙堂里供奉祖宗的烛火,点燃自家的灯笼,然后回家再用此火点燃其它灯笼。此举的象征意义很大,而且各家多以少年儿童出面,无疑是对他们进行家族传统教育。传统对联横额中的“俎豆馨香”,指的就是祖宗传下来的薪火。
我还记得,当时母亲把我放了下来,我就在地上爬。突然,我看到在我前面有一面面飘动着的旌幡,上面画着一个一个的人头,我好奇地爬过去,想去拉那些旌幡,但总是够不着,一急之下,竟站了起来,抓住了眼前那面旌幡的角……
母亲一直盯守着我,见我突然间站了起来,好不吃惊,但又非常欢喜,她怕我跌倒,马上又把我抱在了怀里。
后来又是母亲告诉我,那些旌幡画的“人头”,其实都是历代祖宗的画像……
我的特点
可以看出,自小我就有超强的记忆力。我记得大人们总是这样夸我:星仔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在于相貌堂堂,四方脸,高额头,印堂饱满,眉毛浓密有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鼻梁高耸,鼻子厚实,耳朵长大,整个脸部的三庭分配均匀,两排牙齿细小整齐,皮肤白净、细腻、红润。许多对相书有研究之人也都对我另眼相看,有人私底下跟我家人说:“这个小孩长得非常好,长大以后非富即贵!”
而大舅父经过长期观察我平日里的言谈举止之后说:“这个小孩确实不错,他以后不会平平庸庸地过一生。要么是声名远扬的权贵显赫之人,要么是臭名昭著的土匪强盗。总之是两个极端,而不会是平凡的中间层。全看他自己的把握以及造化。”
我从小心地善良。虽然调皮好动、聪明机灵,但我与其他顽皮的小男孩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待小动物上面。我打心里爱护小动物,从家里的小鸡、小鸭到家门外的小蚂蚁、小蜻蜓、小蝴蝶、小蜜蜂,我都不愿意伤害它们。看到家里的大人杀鸡宰鸭,我都会哭着不让杀,拿着长长的竹竿将为杀鸡而准备的开水壶捅翻。当我发现了家门口的蚂蚁洞,我不仅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把蚂蚁捏死或踩死,而是从那以后还常常拿些米粒喂它们。看着蚂蚁们忙忙碌碌地搬抬着饭粒,我觉得有趣极了。下雨的时候,我担心蚂蚁窝被水浸,就挖了点粘土,在蚂蚁洞口筑起一堵围墙。有些男孩子抓住了蜻蜓就偷拿家中的针线把几个蜻蜓串起来,让它们带着线飞,一直到把它们折腾死为止,觉得很是好玩。而我呢,每次看伙伴们这么做都觉得于心不忍,更不可能自己亲手做这么残忍的事情。我的善心是与生俱来的,是根本用不着大人说教就能自觉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品德。
我对待小动物尚且如此仁慈,对自己的亲人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小姨赵宝韵仅比我大十岁。她经常把从学堂里学到的歌曲、舞蹈教给我。姨甥俩经常在一块儿玩,感情非常好。小姨那时有哮喘病,才四五岁的我就偷偷地把长辈们偶尔给我的零花钱存起来,等存够了就自己到街上去抓治哮喘的中药材,中药要配上猪小肠,我又再去买了猪小肠,然后把小肠放在药材里一起煲,煲好了再端去给小姨吃。不单单对小姨如此,我对其他亲人都很有感情,只要有机会、有能力就会给他们办事,让他们高兴。
对于外人,我从小就身体力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条。没有招惹我的人我都以礼待之,但如果有谁伤了我或是我的亲人,我就会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予以“反击”,毫不含糊。有一次我前去一个亲戚家找祖母。但还没进门,就听到那家亲戚在讲我祖母和我母亲的坏话。我停住脚步,悄悄地站在窗户下面偷听,越听越气愤,再也不想进去了。我环顾四周,然后迅速地把那家人晾在外面的一竹竿子衣服全都扔进了旁边的臭水沟里。
我从小就非常爱干净,经常穿戴得很整洁。久而久之,附近的人都知道了我的这一习性,有的大人借此戏弄我,假装把口水吐到自己手上,然后再蛮横地抹到我的头上或者身上。此时,我就会哇哇大哭,然后跑回家里,一定要大人帮我洗头,把衣服换掉洗干净才行。
有一次,有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老太婆,从头到脚都脏兮兮的。她挎着一个破旧的篮子,里面装着几根看上去不怎么干净的油条。周围有很多小孩子在玩耍。她悄悄地观察了一会之后,趁着周围没有大人,就径自走到我身旁,突然抓住我的手,并把我的手硬按在那油腻油腻的油条上,我心里又是恶心又是害怕,顿时嚎啕大哭。祖母听到了,赶紧出来看个究竟,喝问老太婆何故。老太婆竟然污蔑我说:“你们家的小孩偷我篮子里的油条。”祖母此时明白了,这个老太婆八成是乞讨无门,借吓唬冤枉小孩来讹钱。祖母不想跟她计较太多,也想让她早点放开我,于是就发话:“好了好了,你的把戏我还不知道。你赶快放了小孩,这里有一毛钱,你过来拿走。”狡猾的老叫花子这才放了手,拿了钱喜滋滋地走了。
我天生还有个非常特别的爱好。不知何故,从尚未懂事的孩童时起,我对于同龄女性的芊芊玉脚是情有独钟。最初的印象来自四岁那年,夏天的夜晚,各家各户的人吃完晚饭都喜欢到天井石板上纳凉。小孩在一起玩耍嬉戏,大人们则在一起谈天说地、讲讲东家长说说西家短。我在小孩堆中玩得兴高采烈,突然发现一个可爱的邻家小妹妹坐在我附近,两条腿自然地垂了下来。她穿着一条短裙,露出一双洁白灵巧的小脚丫。我看了心动不已,忍不住上前悄悄地将那双小脚握在手中,轻轻地捏了捏,爱不释手。我抬头看了看脚的主人,她也朝我看了看,不带什么特别的感情,没有喜欢,也没有责备。
在某些时期的某些地方,摸女性的脚比摸女性的胸部更为冒犯。在那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摸脚行为被定为“性骚扰”是毫无疑问的。但我那时候还太小,完全不懂男女之情,连朦胧的情感都不存在,摸脚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内心的喜爱而自然而然作出的一种反应,与性没有任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