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7|回复: 0

肇嘉浜上的桥(组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26 15: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肇嘉浜上的桥(组图)2014-10-26 15:12:13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肇嘉浜上第一桥—关桥
    进入上海的水果在关桥码头上岸
    进入上海的小木船搬上岸就成了“滚地笼”
    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在斜桥的坟地
    进入上海的贫民以船为家
    肇嘉浜是流经上海县城最大的河流

      薛理勇

      上海地处江南水乡,历史上的上海河流纵横,水渠密布。近代以后,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河流被填平筑路,上海路名中含有“浜”字者,往往就是填浜而筑的马路,今肇嘉浜路就是其中之一。肇嘉浜早见于明朝的著录,西接徐家汇附近的蒲汇塘,向东沿今肇嘉浜路、徐家汇路、方斜路、复兴东路,在“关桥”处注入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县城的最大的河流,古代,江南远行以舟楫为主,小船沿肇嘉浜,入蒲汇塘,走泗泾,是上海赴松江的主要水路。

      肇嘉浜是上海桥梁最多,密度最高的河流,从黄浦江到大东门约一华里就有大关桥、里关桥、龙德桥、外郎家桥、里郎家桥、坝基桥六座,平均不足百米就有一座桥,在城里则有水关桥、抚安桥、灵济桥、阜民桥、望云桥、登云桥、羊肉桥、混堂桥、穿心河桥、庄家桥、曹家桥等,出西门后则有万胜桥、吴家宅桥、斜桥、新木桥、打浦桥、大木桥、丰林桥、小木桥、东庙桥、西庙桥、天钥桥等。《乾隆上海县志》中讲:“肇嘉浜,因年久,龙华闸毁,日赤港(即日晖港)坝亦毁,浜之首、尾、中三段俱受浊流冲激,一日两潮,泥沙淀积,几成平陆。”进入近代后,肇嘉浜淤塞严重,清末民初,分几次填平筑路。肇嘉浜消失了,但浜上的桥名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壹 关桥有桥

      明朝和清初实行“海禁”,即禁止在中国近海开展航运和贸易。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标志沿海反清武装被肃清,两年后,康熙皇帝颁“驰海禁”令,结束了中国三百年的近海封闭政策,为了加强近海航运的管理和贸易的征税,就分别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设粤、闽、浙、江(苏)海关,史称“四大海关”,这也是中国有海关之始。江海关设在上海“县治东北五里面浦”就是在县衙门东北五里临黄浦的地方,旧址在今新开河外滩。1843年上海开埠,为加强对外轮的管理和征税,江海关就在关的北面,也就是今天外滩13号处另设专管外贸的新关,称之“江海北关”,于是原关就被称之“南关”“大关”“常关”等名。1853年9月,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义军当天就占领和控制了上海县城,当时江海关里存有200万两尚未解运的白银,遂遭义军攻打,关银被劫,建筑被毁。1855年小刀会被镇压后,上海又在原址重建,仅几年后又遇上太平军东进,海关再次被毁,而此年,新开河外滩一带被划进法租界,海关只得租用设在老白渡的同仁辅元堂下设的救生局(负责黄浦江救难打捞的慈善机构)房子办公。

      早期黄浦江岸多滩,商家搭建栈桥浮船当作码头,商家争夺码头,侵占水域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上海道的提议,1895年,上海成立“上海南市马路工程局”,沿十六铺到董家渡的黄浦江岸筑一条马路,就是今天的“外马路”(英文名为Chinese Bund,即“中国外滩”),并以这条马路作为这段黄浦江的岸线,禁止任何商人侵夺黄浦江水域,就在此同时,将海关移到外马路肇嘉浜北岸重建,外马路跨越肇嘉浜的桥就在这个海关边上,于是被叫做“南关桥”,省呼“关桥”,后来,又在这段肇嘉浜上建了多座桥,上海濒海,河水东流注入大海,上海地名用语习惯,以河流为地名时,东边称“外”,西边称“里”,于是,海关近黄浦的桥又称之“外关桥”,其西侧的桥就是“里关桥”,由于两桥的间隔很近,一般都称之“关桥”。

      这一段的肇嘉浜1915年以后填平筑路的,桥消失了,地名也消失了,这里还有一条叫做“外郎家桥路”,就是以原“外郎家桥”保存下来的地名。关桥临江,是码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水路进入上海的水果大多在这里上岸,于是,“关桥”或“关桥码头”就成了上海水果的批发市场,在上海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关桥”也是上海知名度很高的地名。

      贰 斜桥不斜

      肇嘉浜向东流到“斜桥”处分作两条,一条改向东北流,在老西门处的水门流入城里,为肇嘉浜的下游水道,约1915年填平筑路,取方浜与斜桥的首字取名“方斜路”;另一条继续向东,在今南浦大桥处注入黄浦,叫做“陆家浜”,就是今天的“陆家浜路”。严格地讲,斜桥是陆家浜西段的第一座桥,就建在陆家浜的顶端,以斜桥为界,桥西是肇嘉浜,桥东河流分作两条,即陆家浜和肇嘉浜。中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的趋势,所以中国的河流大多是由西向东流的,其支流则多为南北流向,所以,大多数的桥也是南北向或东西向的,应该讲,这座所谓的“斜桥”基本上是呈南北向的,但是,桥的东、西分作陆家浜和肇嘉浜两条河流,桥东的肇嘉浜是西南—东北流向的,站在东面看这座桥,至少从视觉上讲,这座桥是斜建在河上的,于是被叫做“斜桥”。

      坊间有这样的传说,以前,上海县城的南门外地方大多是坟山,上海地区的殡仪习俗,出殡后,殡仪的队伍不能从原路返回,所以上海出殡,一般从南门出城抵达坟山,然后过斜桥后从西门返城。古人认为墓地有“煞气”,于居家不利,直到今天,许多迷信的上海人从殡仪馆返家时,会在马路上兜上一个大圈子,或到人流量大的百货公司、超市中逗留片刻,即使随殡仪队伍返回丧家的,人们早已在丧家的门口或弄堂口点燃花圈,人们会自觉地,不约而同地跨过燃烧的花圈,人们深信,烈火能驱逐“煞气”,消弥灾难。这座“斜桥”是上海出殡队伍返回城里的必经之桥,人们祈示,从坟山里引出的“煞气”过了此桥后就一直朝西郊散去,永远不要随人们进入城里。“斜桥”的知名度很高,在清代,“斜桥”往往作为坟山的代名词。姚廷遴是明末清初上海人,他的《历年记》是日记体裁著作,多次提到上海“斜桥”,其中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记:“余此时虽少,亦大哭,悲痛之甚,家人陈胜、张胜搀扶退缩,直送至斜桥祖山。大伯祀土葬毕而归。”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记:“二十八日清明,出邑,先至寿山,值缉臣侄亦在,同至斜桥、唐湾(应即今‘唐家湾’,与斜桥相近)诸山,化纸毕而进城”。如此看来,“斜桥”至迟在明朝已有桥,并作为坟山的代词。

      斜桥在1926年填浜筑路时拆了,这里是沪西南的交通枢纽,有方斜路、西藏南路、徐家汇路、制造局路、陆家浜路等多条马路在此交汇,途经此地的多辆公共汽车、电车在这里设“斜桥站”,使“斜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还是上海市区的著名地名。

      叁 大木桥与小木桥

      古代,出上海县城,过了斜桥向西,离市区渐行渐远了,肇嘉浜上的桥也稀疏了。进入近代以后,由于江南制造局建在上海县城西南的黄浦江边,这里也成了人口密集的区域,从县城往返于厂区的人越来越多,据清《光绪上海县续志》中记,在光绪年间人们在斜桥以西的肇嘉浜上建的桥有:吴家石桥、新木桥、潘家木桥、陈泾东庙桥、西庙桥。这些桥早已在填肇嘉浜筑马路时拆除了,这些古老的地名也消失了,实际上吴家石桥是直通江南制造局大门的桥,桥与局大门之间的马路就叫“局门路”,后来这座桥被叫做“局门路桥”。“新木桥”即新建的木桥,其北堍的马路就是“新桥路”,就是今天的蒙自路。潘家木桥又称“潘家桥”,以桥南是自然村宅—潘家宅而得名,桥在今打浦桥与大木桥路之间,相当于今肇嘉浜路雅安路口。

      1914年法租界扩张成功,从斜桥到徐家汇的肇嘉浜以南全部被划进法租界,也就是讲,这一段的肇嘉浜就成了法租界与中国地界的界河(今华山路是1914年后法租界与中国地界的西界线)。租界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较快,也带动了中国地界的市政发展。于是1920年起,沪南工巡局沿肇嘉浜的南岸筑从斜桥通徐家汇的“斜徐路”,在后来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斜徐路分别并入肇嘉浜路和徐家汇路,还沿肇嘉浜增建了桥梁和道路,其中有打浦桥和打浦(桥)路、大木桥与大木桥路、小木桥与小木桥路等。

      打浦路初名“带浦路”,以该路是从肇嘉浜通往黄浦江边而得名的,在沪方言中“打”与“带”读音相近而讹作“打浦路”。打浦桥址在今打浦路北面顶端,当桥被拆除后,作为地名的“打浦桥”的实际所指发生转移,多指今瑞金二路与肇嘉浜路相交处的地方。而大木桥初名“大马桥”,该桥较大,马车可以从桥上通过,是人们到龙华进香的必经之路,同样,沪音“木”与“马”发声相近而讹作“大木桥”。如今,肇嘉浜早已筑成马路,但人们可以从这些带“桥”字的路名知道肇嘉浜的存在。

      肆 庙桥与天钥桥

      前面提到,跨肇嘉浜的还有“陈泾东庙桥、西庙桥”。陈泾是肇嘉浜的支流,《同治上海县志》中记:“陈泾在陈泾庙潘恭定公墓左,从肇嘉浜分流,北达漕家桥,其芦浦东,折一支名沈家浜。”这些地名早已湮没了,我们也不必花太多的功夫去考证。潘恭定即上海豫园主人潘允端的父亲潘恩,潘氏的祖茔就在今肇嘉浜路东安路一带;陈泾庙在解放初还在,在今高安路与肇嘉浜路相交处的东北角,庙里还办了陈泾第一小学,高安路就是填陈泾筑的马路。在陈泾庙东面跨肇嘉浜的庙就是“东庙桥”,桥南面的路叫“东庙桥路”,就是今天的东安路;陈泾庙西面跨肇嘉浜的桥叫“西庙桥”,桥南的路就是“西庙桥路”,1918年,有一叫程谨记的商人出资重建,于是又改称“谨记路”,1965年以该路北通宛平路,于是又重新命名为“宛平南路”。这二座桥早已消失了,但是,当地的老人仍把肇嘉浜东安路口叫做“东庙桥”,宛平路口叫做“西庙桥”。



      宛平南路的西面有一条“天钥桥路”,经常有人来问,这“天钥桥”是否有桥,它在哪里,这“天钥”,又是什么意思。天钥桥有桥,就是天钥桥路跨肇嘉浜的桥,众所周知,今徐家汇的南面有徐家汇天主堂,在历史上,天主堂附近一带的土地多为天主教产业,但天主堂与法租界被肇嘉浜分割,住在租界里的人到天主堂须绕西庙桥而行,十分不便,于是由教会出资在近徐家汇的肇嘉浜上建了一木桥,教会称该桥是Key to dise,就是开启,通向天国之桥,取汉名为“天钥桥”,桥南的路就叫做“天钥桥路”。如今的天钥桥路早已脱离了昔日的宁静,是徐家汇商圈的繁华地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02:38 , Processed in 0.142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