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4|回复: 0

桐城派衍生桐城诗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26 2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衍生桐城诗派
    来源:安庆晚报 作者:何诚斌

    一般来说,桐城派指桐城古文派,或桐城散文派。我在读《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之前,并不知道还有“桐城诗派”一说,“姚氏自范以诗古文义授从子鼐;嗣是海内言古文者,必曰桐城姚氏。而鼐之诗,则独为其文所掩。自曾国藩昌言其能以古文之义法通于诗,特以劲气盘折;而张裕钊、吴汝纶益复张其师说,以为天下之言诗者,莫于姚氏若也。于是桐城诗派始称于世。”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先有“桐城文派”,后有“桐城诗派”。一次,姚鼐和朋友聊天,程晋芳、周永年对他说:“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从此,学者相互传述,于是有了“桐城派”称号,时在乾隆末年。虽然,桐城派作家擅长写诗的不少,但大多一如姚鼐“诗为其文所掩”,不被诗坛重视。生活于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曾国藩,喜欢桐城派散文风格,尤其尊崇姚鼐,他将姚所言“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奉为写作之圭臬,并有所阐发,他说:“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翰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位极人臣的曾国藩对于扩大桐城派的影响,以及对桐城派的发展,可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他力挺姚鼐的诗,很大程度上引起文坛对桐城派诗作的关注。接着,张裕钊和吴汝纶积极响应与鼓吹,一时间,“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清末程秉钊)。尤其在清末,陈衍、郑孝胥领导的“同光诗派”风头正劲的时候,桐城派学者宣传自己的诗作,成为了一种自觉,以固自家的阵营。
    过去文坛,喜欢讲渊源与师承关系,即任何诗派、文派均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凡都有继承、发展、转化的过程,例如“湘乡派”、“阳湖派”散文是从桐城派继承而来的;现在“同光诗派”搞得热闹,还不是桐城派的“孙子”?因为所谓的“同光体”,是从“宋诗体”演化过来的,而“宋诗派”,“其诗自昌黎、山谷入杜,实衍桐城姚鼐一脉”。同光诗派的领袖陈衍能不买账吗?桐城派诗人林纾挑选了最满意的10首诗给陈衍看,陈衍认为只有两三首尚可,其它七八首都不行。被批评的林纾反过来对陈衍所搞的诗派加以批评,他在《旅行述异·文家生活》中指出:“至于今日,则又昌言宋诗,搜取枯瘠无华者,用以矜其识力,张其坛坫,……揭麾举□,令人望景而趋,是身以齐人,屈天下均齐语,身为楚产,屈天下皆楚语,此势之必不至者也。”
    陈衍是不接受“同光体”发源于姚鼐这一说法的,他虽没有批评姚鼐的诗,但认为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写得不好,没有写出泰山的品貌和泰山的精神,如果用《姚记》换《泰山记》,无论说是写什么山都行,“皆普通高山皆是矣”。他决定自己来写篇泰山游记,超越姚鼐,于是专意去了趟泰山,写了篇2000多字的文章。他很得意,以为比姚鼐的《登泰山记》写得好,可是却没能像前者一样被广泛传读。陈衍登泰山,突然感觉古今无数人登过此山,却没有留下一首传世之作,杜甫倒是写了首《望岳》,可那是想象出来的,实际上杜甫没有上过泰山,他便一口气连续写了五言律四首,他自负地说:“独余诗广大雄深,殆无抗手者矣。”
    实际上在“桐城诗派始称于世”之前,姚莹于《桐旧集序》中就明确指出,桐城派的诗是不可被漠视的,他说:“自齐蓉川给谏以诗著有明中叶,钱田间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康熙中,潘木先生是以有《龙眠风雅》之选,然犹未及其盛也。海峰出而大振,惜抱起而继之,然后诗道大昌,盖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以至元明诸大家之美,无一不备。海内诸贤谓古文之道在桐城,岂知诗亦然哉?”他显然不愿“诗文分家”,于是标榜桐城派既能文,又能诗。
    自从有了“桐城诗派”之说后,姚鼐的世父姚范便被人们推为桐城诗派的鼻祖。姚范(1702—1771),字南青,号姜坞,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著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诗集》七卷等。为什么不从方苞和刘大先人当中找一位出来奉为桐城诗派的鼻祖呢?显然是“姚氏家法”起了重大作用。直到清末民初,姚氏之姚永概、姚永朴仍然活跃于诗坛,并“一秉家法”,“以古文义法通之于诗”(钱基博语)。姚范在《援鹑堂笔记》中说:“字句章法,文之浅者,然神气体势,皆因之而见”,“文法要莽苍硬札高古”,而对于诗,他评韩愈《纪梦诗》即代表了其诗观:“以健崛之笔,叙状情事,亦诗家所未有。”方东树说:“姜坞所论,极超诣深微,可谓得三昧真筌,直与古作者通魂授意。”(《昭昧詹言》)。桐城诗派诗人极其尊崇姚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就在桐城诗派大张其旗,不多时,它与同光诗派一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文学革命”的声浪压住了,在新体诗各种流派围剿下,其“诗法”只被少数喜欢古诗的人所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1 10:26 , Processed in 0.1001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