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张富博图/记者宫伟恩
很多人有过姚志强式的叹息
为期八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紧张进行,场上对阵双方分别是赤峰宁城县八里罕中学男足和包钢一中男足。此次比赛有来自12个盟市高中学校共29支球队参赛,是自治区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足球赛事。
只穿了一件薄外套的姚志强认真地看着比赛,在包钢一中男足越来越平静的进球庆祝后,他不停地摇头叹息。
如果说包头有个足球圈的话,姚志强可以说是这个圈里的殿堂级人物。作为包头市足球协会秘书长,他曾把包头草根球队带进过国内业余足球的最高舞台。今年3月底,姚志强带领包头南郊联社足球队打进中国足协杯。在包头奥体中心体育场,两万三千多名球迷到场助威,创下了中国足协杯首轮比赛球迷上座率的最高纪录。
但今天,姚志强在情感上更支持客队,因为这是他的母校,他在这所学校与足球结缘。随着哨声响起,上半场结束,八里罕中学男足0:10落后于包钢一中男足,而就在上一轮比赛中,乌海一中男足以10:0血洗八里罕中学男足。
随着一声叹息,姚志强对记者说,八里罕中学男足在内蒙古的位置,就像是内蒙古足球在中国的位置,中国足球在世界的位置。
如果把八里罕球迷扩展为中国球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都有过姚志强式的叹息。
时间回到18年前。1996年,姚志强从八里罕中学考入包头钢铁学院,入校后技术出众的姚志强很快成为了钢院球场上的明星。
1998年,包头足球发展遭遇巨大挫折,曾经创造内蒙古足球最好成绩,踢入中国乙级联赛的包头带钢足球队宣布解散,我市从此与职业足球渐行渐远。
同年,包头南郊联社足球队成立,起初是包头南郊信用联社的职工足球队,后来职工球员越来越少,球队反而聚集了一批真心喜欢足球并能够投入这项运动的佼佼者。
2000年,姚志强加入了南郊联社足球队,从球员到队长到球队的教练兼总负责人,曾经球场上的毛头小子,成长为包头民间足球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十多年里,包头市有近30支像南郊联社足球队的业余球队在顽强生存,艰难成长。如果把他们比作振兴中国足球的星星之火,他们已经燃烧了十多年,但仍未燎原。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足球场边,26岁的张航陪着姚志强一起看球。同样的爱好,让两个相差十岁的男人成了挚友。
张航,2005年加入包头南郊联社足球队,是球队的中场核心。2006年,他考入吉林体育学院足球专业。大学毕业后,班里60多名学生只有一人从事了与足球相关的工作,而张航的职业是一家担保公司的职工。
“张航可能是咱们内蒙古技术最好的球员,但他现在每个月只能拿3000多元的工资,向老板请假踢比赛。”姚志强感叹,“我们是一支最草根的球队,没有一名职业球员,工作五花八门,每次打比赛都需要大家凑钱。”
这些年来,职业是高级白领的姚志强为球队贴了近40万元,姚志强身边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还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在采访完姚志强之后,留下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足球狂人”。这位记者感叹,我们身边这样的狂人太少了。
近五年来,南郊联社足球队是内蒙古唯一一支连续参加省外比赛的球队。“刚出去比赛时,输五六个球很正常,到现在我们逐渐可以和外面的球队抗衡,有自己的进攻。”张航回忆,有一次比赛,他听到别人这么评价南郊联队,“内蒙球队也能踢出这水平?”为球队的进步自豪之余,张航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
今年春节期间,在中国足协杯资格赛中,南郊联队两场全胜排名小组第一,奋斗多年终于获得足协杯正赛资格。中国足协杯是中国足坛历史最悠久的赛事,重要性仅次于中超联赛,冠军可以参加中国足球超级杯和亚洲冠军联赛。
为了这场球赛,姚志强印制了2万多张门票,而且基本是免费发放。但在筹备过程中,姚志强和队友们仍然经历了重重困难,当对手在全力备战时,南郊联队却因为场地、安保、赞助等事宜忙得不可开交。最终,他们1:3负于中乙球队贵州智诚。
比赛结束后,客队主教练张军赞叹:“我没想到足协杯首轮比赛居然能够有2万多名观众,这在全国都很少见。包头这么好的城市,这么好的足球氛围,应该拥有一支职业球队。”
半年多过去,那场比赛山呼海啸的主场气氛让人记忆犹新。“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振奋人心的横幅让人想起了13年前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战胜阿曼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的情景,当时场边“中华足球,从这里崛起”的标语,让多少中国球迷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