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  | 名讳  | 简介  | 配偶  | 子女  | 
舜帝先祖考  |     少典至黄帝,至舜帝的世系为:少典、勖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坚、节、赫胡、封胥、依卢、启昆、轩辕(黄帝)、昌意、高阳(颛顼)、穷蝉(穷係)、敬康、句芒(句望)、桥牛、瞽叟、重华(帝舜)。 | 
1  | 舜帝  | 姚氏先出于黄帝,七世至瞽叟。瞽叟妻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受尧禅而为虞,帝都薄坂。舜之妃尧二女也。长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商均、季厘;次妃癸比,生二女曰:霄明、烛光。太史公《陈杞世家》曰舜德可谓至也,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夏商周三代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 | 祁氏尧女:娥皇、女英  | 商均、季厘  | 
2  | 商均  | 商均:号羲均按路史舜二妃,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季厘。舜子不肖,舜禅帝位于禹后,羲均被封于商而称商均,初禹封商均于虞正(今河南虞城),称虞侯,其后夏为虞国、商为遂国、周为陈国为齐国。季厘被封于缗,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愍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其后缗国为夏所免。 | 阙  | 箕伯  | 
3  | 箕伯  | 箕伯,一说夷伯,谥号封曰:虞侯。萁伯卒,侯位传强余子颉。 | 阙  | 强余  | 
4  | 强余  | 强余,谥号补封曰:虞侯。 | 阙  | 颉  | 
5  | 颉  | 颉,谥号封曰:虞侯。颉卒,传子梦熊;梦熊卒,传子汶。汶以事孔甲累,惧而逃,失国。甲复封汶之叔虞思为虞侯。 
 
 | 阙  | 梦熊、虞思  | 
6  | 思  | 思:虞思公在位时,正值夏乱。相帝之子少康避寒浊追杀,逃入有虞,国君虞思命为庖正,并以二女妻之,又给其方圆十里之地,让他学习治理。后又出五百精兵助其复位。 
 | 阙  | 有龙  | 
7  | 有龙  | 有龙,一说友龙,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寿肸  | 
8  | 寿肸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叔仪  | 
9  | 叔仪  | 谥号封曰:虞侯。叔仪卒,传子康伯;康伯卒,传子宗石;宗石卒,传子期。期忠谏夏桀,为桀所灭。商汤灭桀而有天下(约约前1556年),悯有虞氏之失祀,乃复封发于虞,以奉舜祀,曰思公。 | 阙  | 康伯、康仲  | 
10  | 康仲  | 追封谥号曰:虞侯。 | 阙  | 祖妫  | 
11  | 祖妫  | 追封谥号曰:虞侯。 | 阙  | 发  | 
12  | 发  | 发,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桀而有天下,悯有虞氏之失祀,乃复封发于虞,以奉舜祀,曰思公。 | 阙  | 妫方  | 
13  | 妫方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振  | 
14  | 振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维  | 
15  | 维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寿固  | 
16  | 寿固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敖  | 
17  | 敖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胜  | 
18  | 胜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侯。 | 阙  | 元捷  | 
19  | 元捷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偃  | 
20  | 偃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姑猛  | 
21  | 姑猛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公允  | 
22  | 公允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蔺  | 
23  | 蔺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慎叔  | 
24  | 慎叔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野  | 
25  | 野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无斁  | 
26  | 无斁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菑  | 
27  | 菑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叔正  | 
28  | 叔正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献子  | 
29  | 献子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亚寿  | 
30  | 亚寿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原寿  | 
31  | 原寿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梦延  | 
32  | 梦延  | 谥号封曰:袭位为虞君。 | 阙  | 阏父  | 
33  | 阏父  | 又名遏父,号虞遂。仕周武王,官为陶正。助周克商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线束商纣王统治,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后,进行大分封,封阏父之子满于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 | 阙  | 满  | 
34  | 满  | 陈胡公满,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县之南)为妫姓。其父助周灭纣功高,武王长女太姬配满,并封满于陈地,是为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为陈氏始祖,其“铁墓”在今淮阳城东南。太姬所生嫡长子犀侯;所生次子皋羊封为胡国(地在陈国境内,为陈之附庸,爵位为子)之君,子孙以胡为姓。 | 太姬(周武王长女)  | 犀 、皋羊  | 
35  | 犀侯  | 陈申公犀侯,周武王长女太姬嫡长子,继胡满公之位,以国为姓。陈相公皋羊继兄位袭陈侯,相公卒申公子突继位;相公配李氏,子:龙泉。 | 蓟氏  | 突  、靖伯庚  | 
36  | 突  | 陈孝公突,继叔相公位袭陈侯。 | 宋氏  | 圉戎  | 
37  | 圉戎  | 陈慎公圉戎。 | 周氏、翟氏  | 宁  | 
38  | 宁  | 陈幽公宁,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32年)。 | 杞氏、覃氏  | 孝  | 
39  | 孝  | 陈僖公(史记:陈厘公)孝。在位36年,卒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 | 鲁氏、刘氏  | 灵 、 针  | 
40  | 灵  | 陈武公灵,在位15年,卒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武公十年,宣王大臣共行政,号曰共和,十四年,宣王即位。” 武公卒,传陈夷公说,又名林熊。夷公(妻:胡氏)在位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传位于弟燮。 | 齐氏  | 说 、 燮  | 
41  | 燮  | 陈平公燮。在位23年,卒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平公七年(晋文侯十年,秦襄公七年,郑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771年),幽王姬宫涅被杀,周室东迁。 | 曹氏  | 圉  | 
42  | 圉  | 陈文公圉,又名亹。在位10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齐氏生子鲍(桓公);蔡姬氏生子佗。 | 齐氏、蔡姬氏  | 鲍 、佗  | 
43  | 鲍  | 陈桓公鲍,谥桓公,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太子免、陈厉公跃[子:敬仲完]、蔡姬生庄公林、陈宣公杵臼。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其异母弟陈佗杀太子免自立为诸侯。佗好田猎,不恤国政。桓公次子跃之舅蔡桓侯命其弟蔡季(蔡哀侯)驻兵陈境,俟佗出猎擒杀之。 | 吴氏、蔡姬氏(蔡宣侯之女)  | 免、跃、林、杵臼  | 
44  | 跃  | 陈厉公跃,佗被蔡人杀后立为君。在位7年,卒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厉公跃卒弟林(庄公)继位,完公太子之位被免而为大夫;庄公林在位7年卒由弟(一说子)杵臼(宣公)继位。 | 阙  | 完  | 
45  | 田完  | 完公,厉公子,字敬仲。御寇本为宣公太子,但宣公与宠妾谋杀了太子御寇(公元前672年),让款为太子。完公、颛孙素与御寇善,躲祸奔齐,史称“完公奔齐”,齐桓公于是将完公封为“工正”。次年,颛孙又从齐国投奔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遂以“颛孙”为姓,后又大多改为单姓孙。 | 国氏(齐国右卿国懿仲之女)  | 孟夷  | 
46  | 田孟夷  | 田稚子孟夷,先后事齐桓公、齐孝公。承袭父亲田完担任田氏家族首领,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二任首领。田孟夷卒,子田孟庄继位。 | 阙  | 孟庄  | 
47  | 田孟庄  | 田闵子孟庄,先后事齐孝公、齐昭公。承袭父亲孟夷担任田氏家族首领,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三任首领。田孟庄卒,子须无继位。 | 阙  | 须无  | 
48  | 田须无  | 大夫田文子须无,先后事齐庄公、齐景公。景公时,文子为大夫。公元前545年,齐国栾、高、鲍等族对庆封专政不满,文子父子获悉后联合他们设计除去庆氏。文子以车载齐景公于内躲过一劫,田氏家族自此逐渐强大。文子卒,无宇与齐庄公长女姜蕾夫妻共铸一“桓子孟姜壶”(现存于世)悼念。 | 阙  | 无宇  | 
49  | 田无宇  | 田桓子无宇。上大夫无宇子三:武子开,僖子乞,田书。齐景公时,田书因伐莒有功被孙姓封于乐安(今山东惠民)。田书之孙即为孙武。后书子孙因乱奔吴,其后武、膑、权、中山皆著名。晏子曰:(景)公厚敛焉,陈(田)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公元前532年,田、鲍除栾、高二族。 | 姜蕾(齐庄公长女)  | 开、乞、书 | 
50  | 田乞  | 田僖子乞。无宇长子田开(武子)被齐相晏子设计而卒,田乞才得以继父职。田乞先以上大夫事齐景公,后又相齐悼公。僖子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赐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齐景公也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很得齐国民心,百姓心向田氏。公元前485年,田僖子卒。 | 阙  | 常 、齿、其夷、安、尚翳兹、芒盈、得  | 
51  | 田常  | 田成子常(原名“恒”)继相位,与孔子弟子监止(子我)共相齐简公。公专宠监止而压制成子,成子重新使用其父僖子的办法,将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尽得民心。监止挑衅反被成子杀,田氏又惧而杀简公立平公,成子任齐相,五年后齐政皆归田氏。成子于公元前455年卒,有子七十余。 | 阙  | 盘  | 
52  | 田盘  | 田襄子盘继相位而事齐宣公。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公元前453年)杀智伯而“晋分三家”,50年后被周威烈王分别列为诸侯。田盘为日后夺取齐国政权而效法他们的做法,就让他的弟兄和族人都去做齐国各地城邑的大夫,并率先与三晋互通使臣,至此便已几乎拥有齐国。襄子约在公元前411年卒。 
 | 阙  | 白  | 
53  | 田白  | 田庄子白继任齐相,辅佐齐宣公。田白公元前411年卒,子田悼子继齐相;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后,其弟田和继任为齐相,即为后来“田齐”的第一任齐侯齐太公。 | 阙  | 和  | 
54  | 田和  | 田齐国开国君齐太公和。公元前403年“三晋”被周王朝正式册封,公元前391年,沉溺酒色不理政事的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海岛,田和自立为齐君,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名为诸侯。前379年齐康公卒,齐国姜氏为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384年太公去世,子齐侯剡立。 | 阙  | 剡、午  | 
55  | 田午  | 田齐国君桓公午(前400年~前357年),公元前375年田午弑其兄(齐侯剡)及孺子喜而为公。桓公始创设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充当他的智囊团;又着书立说进行学术研究,还广收门徒进行教育,一时人才荟萃,各流派争芳斗艳,史称“百家争鸣”。公元前357年桓公卒,子田因齐(齐威王)立。 | 阙  | 因齐  | 
56  | 田因齐  | 田齐国君齐威王因齐(前378~前320),田齐桓公午子,公元前356年继位。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公元前353年、341年,齐国出兵救赵、韩,两度(桂陵战役和马陵战役)打败强大的魏国,开始称雄于诸侯,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手下有邹忌、田忌、孙膑等。 | 阙  | 僻强、婴、却师、威 | 
57  | 田僻强  | 田齐国君齐宣王僻强(疆,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威王子。生子地、胡、通。宣王少子通,封为大将军,并赐陆地,通至以邑为氏,此地百姓拜田通为陆氏始祖。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至数百千人。 | 钟离春  | 地、胡、通  | 
58  | 田地  | 田齐国君齐闵王地(前301年~前284年)在位期间是秦齐争霸的时代,前288年先后称帝。公元前301年,齐闵王刚即位齐将匡章就率领齐魏韩联军大破楚军,楚国此后依附于齐。而齐相孟尝君田文专权,田文对内培植势力,营私舞弊;对外则频繁组织合纵战争,前284年终使齐王被楚将淖齿弑杀。 | 阙  | 法章  | 
59  | 田法章  | 田齐国君齐襄王法章(前283年~前265年在位)。前284年,燕将乐毅率联军攻下齐都临淄,法章随父逃亡莒城,淖齿弑闵王。齐人杀淖齿而立藏在太史敫家的法章为王,立太史敫之女(君王后)为后。燕兵围即墨,田单为将,公元前279年田单又火牛阵大败燕军后复国。田文当年卒,齐魏国联手灭薛。 | 君王后  | 建、法、假、间、角 | 
60  | 田建  | 田齐国君齐王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在位前期因获太后君王后扶持而使齐国暂时安定。太后卒,执政的舅父后胜接受秦国贿赂终致灭国,齐王建死于流放之地,田齐灭国。长子嘉痛国贼,不食而亡,嘉子安被项羽立为济北王;次子修逃难后改王姓,王莽即为其后;三子良。 | 阙  | 嘉、修、良  | 
61  | 田良  |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之三子良在秦兵入宫逃奔时折足免祸,徙颍川,复陈姓,汉高祖八年诏齐楚大族,徙关中,家于长陵。 | 阙  | 疾佑、疾祚  | 
62  | 田疾祚  | 汉元年(前206年)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臧荼为燕王,田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良长子疾佑被招为齐楚大夫,前198年疾祚随兄至长陵(咸阳)定居。疾佑之子昌,昌妻为臧荼孙女臧儿,昌子为宰相田蚡、周阳侯田胜。田蚡异母姐王娡即汉武帝之母,汉景帝的皇后。 | 阙  | 留  | 
63  | 田留  | 田留(一说田岳),宰相田蚡、周阳侯田胜堂弟,居长陵。王娡的妹妹王儿姁 皇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献王刘舜;田蚡子梧袭武安侯,后又不敬国除;田胜子佗(陀)袭周阳侯,后坐酬金国除。 | 阙  | 牟  | 
64  | 田牟  | 田牟,曾任灵州节度使、检校金部尚书金吾卫大将军,后又子贵封大司农,。田牟与田蚡曾祖均为田良。田蚡,系田昌(汉武帝的外公)之子,疾佑之孙,田良曾孙,汉景帝皇后同母弟。孝景晚节,蚡始贵幸。武帝即位,蚡以舅受封武安侯。拜太尉。窦太后崩,帝以蚡为丞相。入奏事,所言皆听。 | 阙  | 延年  | 
65  | 田延年  | 田延年被大将军霍光招纳到幕府之中,不久担任长史。又出为河东太守,选擢尹翁归等为手下,诛锄豪强,后拜为大司农。霍光等罢黜汉帝刘贺时,田延年挺身而出,被继位的汉宣帝封为颍川阳成侯,后蒙冤自刎。 | 阙  | 渊  | 
66  | 田渊  | 大司农延年公因坐罪自刎,其子渊公逃亡吴兴,居灵溪,称妫姓。至渊公之子平公又恢复本姚,是为吴兴姚氏。其灭吴兴当在汉宣帝初年,犹在东汉始祖之前八、九十年。 | 阙  | 徵  | 
67  | 妫徵  | 妫徵,其父渊公因延年公坐罪自刎而逃亡吴兴。 | 阙  | 平  | 
68  | 姚平  | 妫渊公之孙平公又恢复本姚,西汉冀州刺史、谏议大夫、通京房易,始复姓为吴兴起家之祖。期间,齐王建次子修的后代王莽家族,因王莽姑母王政君(前71年-13年)系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而强盛,并惠及平公一族。自此,姚平成为吴兴郡姚氏之开基郡祖。 | 阙  | 丰  | 
69  | 丰  | 丰公,王莽曾封其为代睦侯,奉祀帝舜。景梁谱序曰丰公为平公之孙,居于鲁。后王莽败,丰偕子恢公过江复归吴郡隐居。汉书王莽传:王莽封姚恂为初睦侯以奉黄帝;封妫昌为始睦侯以奉虞帝;封陈崇为统睦侯以奉胡王(即陈胡公);封田丰为世睦侯以奉敬王(田完);男以睦、女以隆为号。 | 阙  | 恢  | 
70  | 恢  | 丰公的儿子恢公,汉青州刺史,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复归吴郡隐居,时为王莽卒后的光武帝建武元年。及敷后分支派别居江左者尤盛。姚丰因王莽封其侯而改田姓,以奉敬王(田完),田恢则因避王莽之乱而改姓为妫。湖州府陵墓志,汉姚恢墓在武康县西南石城山上。 | 阙  | 显  | 
71  | 显  | 显公,隐居不仕,钧於箬川,号智川醉翁。显生翔。 | 阙  | 翔  | 
72  | 翔  | 妫翔为妫恢之孙,避祸迁先祖田延年封侯地颍川,生子寔复国姓而叫陈寔,即太邱公,是为颍川陈氏始祖。 | 阙  | 寔  | 
73  | 实  | 东汉颍川太丘长、文范先生。 | 阙  |  
 | 
| 74 | 奕  | 奕,西汉时为西陵县令。万姓统谱云,(后)汉时有尚书郎(后升为吴兴陵墓志所称的汉尚书左仆射)妫皓,与吾始祖葬处同知与此公同族,同时又改妫氏为姚氏,惟不知其辈份,今附谱于此。 | 阙  | 敷  | 
75  | 姚敷  | 恢的五世孙敷,西汉官武骑常侍,由吴兴徙武康(今德清县),为武康派始居祖。敷长子姚膺,字彦和,累官至少府,膺子伯,为蜀汉官太守,后丞相诸葛亮辟为丞,为丞相椽子;敷次子姚信,吴选曹尚书,信长子逄,信次子巡。 | 陆氏(三国陆逊姊妹)  | 膺、信  | 
76  | 姚信  | 姚信(207年至267年),字元道,系陆逊(妻为孙策女为,孙策之妻即大乔)外甥,孙吴选曹尚书,太常卿。孙权即位,信为太子和之官属,孙和之子皓继帝位,任太常卿。师从钱唐范平,著作有《周易注》。 八世孙僧坦为隋朝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其子察、孙思廉著《梁书》、《陈书》。 | 阙  | 逄、巡  | 
77  | 姚巡  | 江西萍乡湘东姚家洲姚氏族谱(下称姚家洲谱)曰:姚巡,信次子,乐于游山玩水,号默叟。姚逄, 信长子,字得仁,蜀汉护羌校尉,因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肃陇西的赤亭一带。子恒,伯公子。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为姚陶:吴太守太常公信生宁浦太守姚陶。 | 阙  | 子慎  | 
78  | 姚子慎  | 姚家洲谱曰:姚子慎,巡之子。姚振宗谱曰为姚奋:宁浦太守姚陶生选部尚书太傅姚奋;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按吴兴陵墓志晋九江太守姚渠墓在府城南六十里,今在归安县境,又云汉刺史恢、仆射皓、吴太常信、晋太守渠墓皆在郡境碑碣尚存,此太守姚渠当与太傅姚奋同时附谱于此。 | 阙  | 墨  | 
79  | 姚墨  | 姚家洲谱曰:姚墨,姚子慎子。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此世无考。 | 阙  | 和  | 
80  | 姚和  | 姚家洲谱曰:姚和,姚墨子。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此世无考。 | 阙  | 岳  | 
81  | 姚岳  | 姚家洲谱曰:王逊知宁州,拜为大将,大破李让有大功,因谗言被罢官。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 | 阙  | 杰  | 
82  | 姚杰  | 姚家洲谱曰:姚杰,痛父诽命,洁身不仕。姚振宗谱吴兴郡支系曰:此世无考。 | 阙  | 度  | 
83  | 姚度  | 姚度,姚杰子。 | 阙  | 元  | 
84  | 姚元  | 姚元,姚度子 | 阙  | 汾  | 
85  | 姚汾  | 姚汾,泉石自娱,隐居不出征召。 汾公三子菩提任高平县令;菩提子僧坦起,后由此起原居吴兴郡武康派即僧坦公系武康派(据原思廉公篡修唐贞观六年姚氏谱系为据)。 | 阙  | 纲、纪、菩提  | 
86  | 姚纲  | 姚纲,事魏,徙家河南陕州(今陕县)。生子宣业,南朝陈(一说梁)国征东大将军,为陕州姚始祖。陕州姚姓《姚氏家谱》尊姚宣业为始祖。姚宣业,吴兴郡人,南朝陈国征东大将军。 | 阙  | 宣业  | 
87  | 姚宣业  | 姚崇高祖姚宣业,其裔孙自武康迁河南陕州硖石。姚宣业屡建奇功,梁武帝最倚重之,为梁征东大将军,为吴兴郡公,致仕后,日亦耕读教训子孙,是其出为名臣,处为名士,将仰承乎先烈,不愧神明之遗,亦启佑我后人,克培云耳之福,光前裕后,于是焉在祖众托始夫何间然。卒七十有一。 | 沈氏  | 安仁  | 
88  | 姚安仁  | 姚崇曾祖姚安仁,字德全,隋朝时历任青、汾二州刺史,为官清廉,秉公无仅,远图膺锡,大名垂休。卒年六十有二。 | 彭氏  | 祥  | 
89  | 姚祥  | 姚崇祖父姚祥,字天舆,历隋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关都尉。卒年五十有九。 | 赵氏  | 懿  | 
90  | 姚懿  | 姚懿(590-662),字善意,号果毅,陕州硖石人。隋硖石县令,唐高宗即位,起用为峡州刺史、嶲州都督,卒后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以次子元之(崇)之故,封紫微令梁国公。元景,懿长子,官朝散大夫,司农寺丞、潭州刺史,一子孝孙;元素,懿三子,宗正少卿,三子,合、冯、算。 | 张氏、李氏、刘氏  | 元景、元崇、元素  | 
91  | 姚崇  |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文贞公。名相狄仁杰荐,历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一起成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中书紫微令,封梁国公,赠太子太保,赐谥文贞。历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左庶子,肃政大夫,总灵武军兵马等。开元九年九月卒。 | 王氏,胡氏  | 彝、异、弈  | 
92  | 姚异  | 姚崇长子彝,历任太子通事舍人,都水使者,延州司马,泽州长使,邓、海二州刺史;二子异,字孟奇,历任太子中舍人,坊、许二州刺史、吏部司爵郎中、大理寺卿,卒年六十有三;三子弈,永阳郡太守。 | 房氏  | 闳、闬、阀  | 
93  | 姚闳  | 闳,姚崇长孙,姚异长子,字仲严,左拾遗,配李氏,卒年七十有三;姚闬,异次子,未仕;姚阀,异三子,洛州参军。彝长子姚闿,越州长史;彝次子姚阆,郫令;彝三子姚闉,贵乡令;彝四子姚闶,太子司议郎;彝五子姚辟,河南县丞;弈子姚阐,侍御史。 | 李氏  | 怦、悟、憺、惇、惕  | 
94  | 姚怦  | 姚怦,字季和,姚闳长子,宝应令,卒年五十有九;姚悟,姚闳次子,襄王傅;姚憺,姚闳三子,淮宁节度使押衙,摄邓州刺史;姚惇,姚闳四子,朝城令;姚惕,姚闳五子,华原令。 | 杜氏  | 丹、凂、温  | 
95  | 姚丹  | 姚丹,姚怦长子,陆浑令;姚浼,姚怦次子,楚邱令;姚温,姚怦三子,尉氏令。 | 阙  | 增、均、蕴  | 
96  | 姚蕴  | 姚增,姚丹长子,荥阳令;姚均,姚丹次子,金华令;姚蕴,姚丹三子,大理司直,卒年七十有一; | 宋氏(一说朱氏)  | 頲、圭、进  | 
97  | 姚圭  | 姚圭,字君锡,姚蕴次子,南昌主簿,卒年六十有三(一说六十有一);姚頲,姚蕴长子,唐世系曰浙西馆驿巡官,姚氏谱曰一子武英,举孝廉为颖川令,武英一子熙,后唐明宗朝出知州,遂为慈溪派始祖;姚进,姚蕴三子,姚氏谱曰仕为淮西司直——以上皆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 许氏  | 廷庆、馀庆  | 
98  | 姚馀庆  | 姚馀庆,圭次子,字君业(一作居业),赐进士,历冀州观察使,遂居冀州,是为冀州之始,人称北姚。廷庆,圭长子,仕为著作佐郞,一子昇,为福清教授,是为福清派始祖。 | 阙  | 仁安  | 
99  | 姚仁安  | 姚仁安,字仁夫,唐承事郞。卒年六十有一。 | 秦氏  | 瑀  | 
100  | 姚瑀  | 姚瑀,字元瑜。卒年五十五,还云堂谱云六十二;姚家埭谱云主十三。 | 周氏  | 延,匕(加建字底)  | 
101  | 姚延  | 姚延(廷?),字巨卿,唐举孝廉,为永宁尉(一作永安尉),卒年五十七(或五十一);姚匕(加建字底),字狩卿,霸州教授,一子彦明。 | 何氏  | 彦威  | 
102  | 姚彦威  | 姚彦威,字朝仪,永安尉,卒年九十一;姚匕(加建字底)子彦明,朝监,宋淳化五年进士,凤翔节度使,一子獬。 | 朱氏(一说宋氏)  | 文玄  | 
103  | 姚文玄  | 姚文玄,彦威子,字默夫,通经史学,隐德不仕,卒年七十有二。姚獬,彦明子,字毅夫,宋皇右五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二子天衢、天休。 | 刘氏  | 绰  | 
104  | 姚绰  | 姚绰,文玄子,字公宽,续修谱或曰以曾孙镐贵赠户部尚书,卒年六十有三。姚天衢,獬长子,字仕登,以阴补閤门祇候,一子奎;天休,獬次子,字仕班,一子乔。 | 何氏  | 秋鸿  | 
105  | 姚秋鸿  | 姚秋鸿,绰子,字远举,续修谱或曰以孙镐贵赠礼部尚书,卒年七十有四(或七十)。姚奎,衢子,字文光,二子伋、杰。姚乔,天休子,字文迁,二子诜、谪。 | 史氏  | 橐,钥  | 
106  | 姚橐  | 橐,秋鸿长子,字道初,举孝廉,知泗州,续修谱,以子镐贵赠兵部尚书,卒年六十五;钥,秋鸿次子,字道启,无后;伋,奎长子,字细侯,赠翰林学士,一子;姚杰,奎次子,字英侯,未娶早逝;姚诜,乔长子,字广基,一子;姚谪,乔次子,字广仙,二子。其三房四子或冀州或来会稽。 | 冯氏  | 镐  | 
107  | 姚镐  | 姚镐,姚橐子,字从周。宋大观三年进士。建炎南渡后,仕敷文阁学士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副职,相当于中书省宰相,主管军事机密及边防事)加光禄大夫,上柱国,赠崇政殿大学士、沂冈公,家于会稽雷门乡长乐里(今马山镇姚家埭)。卒年八十有一(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三月丙寅)。 | 周氏  | 范  | 
姚国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