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8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4 2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傳薌大師傳藝風範
近來常看各種版本的牡丹亭, 最喜歡90年代浙昆張志紅扮的杜麗娘, 她有一種特殊的氣質, 天生明艷照人, 嗓音圓潤自然,扮相典雅温婉, 高低音處理得當, 不見鋒芒也不失柔细, 難得的嫵媚中略帶嬌憨, 眼角眉梢盡是風情, 實是閨門旦的首選, 張志紅11歲學藝,15歲便藝驚全場,29歲獲梅花獎, 是姚傳薌親傳的得意弟子, 所謂明師出高徒, 可惜大師教學風範鮮有記載, 節錄2008搜狐娛樂張靜報導 張靜嫻隨姚老學藝的情景, 可略見一二 :
1982年,張靜嫻到浙江跟隨姚傳薌老師學習《絮閣》的身段。在此之前,張靜嫻從來沒有與姚老師有過接觸。從小習慣了朱傳茗老師細膩的教學方式,姚老師“大而化之”的教法讓張靜嫻很新奇。一開始,她總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老師的每個調度,每個動作,盡力地做到分毫不差。可沒多久,她便發現老師的動作永遠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天手在左,明天手有可能便在右。這讓她有些摸不著方向。姚老師解釋說,你已是個成熟的演員,教一個成熟演員,不再是教一個動作、一個調度,而是告訴你一個方向,剩下的要自己去揣摩。姚老師啟發式的教學,讓張靜嫻豁然開朗,一下子就領悟到老師的深意,自己要學的不該僅僅是那些具體身段,而是要把四功五法用“活”,真正為“戲”所用。“戲”是什麼?戲就是人物,戲就是這些人物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
姚老師總是強調《絮閣》是一出“三鼎戲”。盡管楊妃是整個戲的中心人物,但唐明皇、高力士也同樣不能小覷。三人在台上要成“鼎足”,戲才好看,才能把“冷戲”演熱。因此,他告訴張靜嫻在表演時,時時注意與唐明皇的交流。這一下子就打開了張靜嫻的思路。她這是一出“宮醋”戲,最是難演。同是“吃醋戲”,《獅吼記》中的柳氏對陳季常的醋意不需掩飾,楊妃的醋意與平民百姓家的爭風吃醋不同,不能過於直露。張靜嫻覺得用“糖醋”來形容最為合適。張靜嫻特別注意下場的一段戲。當唐明皇提出去西宮閑話,拉著她的手進去時,她卻故作嬌嗔。當君王輕輕流露出一些假慍,她又馬上承應。這樣既有情人間的妒意,但同時又不失寵妃的甜美。進退之間,讓君王感受到她的委屈、不滿、情真、意深,同時又小心翼翼地不去觸到天子的“迅鱗”。這就是楊貴妃的智慧與高明之處。張靜嫻還從彈詞中汲取很多養分,常聽楊振雄的《長生殿》,他說的《絮閣》爭寵把楊妃、唐皇、高力士各自的心理都刻畫得細致入微,這也讓張靜嫻更深入、細膩地把握住了楊妃這個人物的基調。她努力地將楊妃爭寵時的“妒”、“怨”、“嗔”、“怒”、“驕”、“貴”、“甜”、“美”,適如其份地表現出來。
姚老師還重視眼神的運用。與朱老師眼神的“亮”不同,姚老師的眼神佔一個“媚”字。把女性眼神特有柔美、流動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讓張靜嫻印象深刻。彼時正值數九寒冬,那年的天氣特別地冷,教室也沒有暖氣。可張靜嫻學得十分認真,她把學習中點滴的感悟都記錄下來,對劇本逐字逐句地理解與實踐。這些筆記至今還在,每次拿出來翻看,就會想起當年學習的過程,仿佛看見自己一路走來的藝術軌跡。《絮閣》的學習,無論是唱或是表演都讓張靜嫻有了一次飛躍。
greentea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27375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