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徽宿松姚氏 于 2014-11-20 15:02 编辑
那个原来不是下雨的季节,忽晴忽雨的使人摸不清下一个时刻的天气。 2006年12月28日,正是圣诞与元旦新年之间的星期四,110位来自各地的老友冒着连绵淫雨赶到苏邦再也湖畔俱乐部餐厅,赴一个非比寻常的生日晚宴。除了吉隆坡和雪州的老友记之外,老远在怡保的符标国等一群人到了,新加坡的蔡良乾、柔佛的马汉和马六甲的李成宗一班人也在南马肆逆的水灾中涉水而来。那晚,寿星公是马华知名文化宿将姚拓。 发起和筹办姚拓84岁寿宴聚会的,是一群看着姚拓从36岁青壮年逐渐变老的当年年轻人。实际上,姚拓也看着这群不知愁滋味的青涩少年步向老迈。姚老是赶上马来亚独立的那年,也就是1957年从香港南渡新加坡,然后到吉隆坡的,就这样与这群小伙子结下了49年的忘年之缘。 湖畔餐厅外淅沥细雨,餐厅里闹哄哄的一片。许多朋友老早就到了,多少带点办喜事的激动。姚老的心情看来也异常高兴,他的孙子福伟说,“爷爷一天里就念着今晚的寿筵,像是等候一件大事的来临。”见到姚老步入餐厅的那一刻,可以感觉到他的喜悦。大家都围拢上来,嘘寒问暖,真情毕露,让人看了好不窝心。自从姚夫人甘姐去世之后,好像没有看过姚老这么开怀。 爱妻去年的逝世对姚老是个不轻的打击,朋友们都不愿在他面前提及这件伤心事。我也与其他认识姚老的朋友一样,劝他不要闲着下来,保持忙碌。目前几乎每天到他手创的集珍庄画廊,会见到访的远近文人雅士,茗茶聊天、评书论画,午后小睡片刻,好不惬意。 寿筵的进行随意而有序,自由餐提供了各取所需、自由交流的特色。不能免俗的是唱生日歌、吹蜡烛和切蛋糕。姚老缓缓切了蛋糕,见者有份,每人一块。姚老充满真情的简单谈话,又掀起热烈的、激赏的掌声。 姚老30岁前颠沛坎坷,出身河南农家,一穷二白,少小进入军校从此入伍,时正中国内忧外患的动荡时代,二战后只身辗转南下香港,栖居九龙调景岭难民区的小板屋,当过小工和打石工人等粗活,31岁时的一段机缘,使他正式转入出版界,3年后再南进吉隆坡,写下改变命运的一页。 餐厅里的气氛越来越暖,原来的寒气都给逼走了。朋友们捧着姚老的新作《雪泥鸿爪》列队等候签名,姚老很耐心的埋头挥写,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姚老从作客到入籍马来西亚,毕生献身华文出版事业,编撰华文课本、著作等身,堪称马华文化界的瑰宝。他热衷文化工作与活动,数十年如一日,完全仗着一片赤子之心。 夜已央,雨也歇了。大家送走姚老之后,心底泛起深深的不舍,久久不能忘记这个温馨的夜晚。(本文同时刊载于南洋商报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