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4|回复: 0

航天筑梦人:解读航天科工二院“航天人”的“航天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00
  • 签到天数: 333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22 05: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天筑梦人:解读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人”的“航天梦”
    http://www.workercn.cn2014-11-21来源: 中工网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一个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地方。她和卫星、飞船、导弹这些神秘的词句相连,当你和她不期而遇,当伟大和平凡相连,无数个平凡铸就了伟大。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是怎么来到二院的呢?这里就有了很多有点“神秘”的故事了。
        “只要是国家的需要,让上哪儿就上哪儿,没二话”——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 曲永才
        曲永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我原来在东北抚顺供电局,是1962年来二院的。后来听说是总理特批国防科委,拿着介绍信,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挑人——要技术全面的工人,而我被选中了。那时只要是国家的需要,让上哪儿就上哪儿,没二话。来二院后我分配在了变电站,又运行又维修,条件比现在艰苦的多。我们那一批东北过来的人不太多,但个顶个都是各工种能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我‘活着战斗在二院’的任务完成了,现在就看年轻人的了”——志愿军战士 冯开太
        冯开太(志愿军战士):我老家河南,是60年来二院的,来之前在23军,王牌军,过了鸭绿江。战争硝烟散尽后,我坐上闷罐车,再次跨过了鸭绿江,回到祖国。
        回国后我在长春邮电学院学习,然后就分配到了当时还叫0086部队的二院。原来在部队“雄赳赳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我们的口号是:保家卫国,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后来到了二院,领导号召:活着战斗在二院,死后葬在八宝山。我“活着战斗在二院”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就看年轻人的了。(现年78岁)
        “走到哪儿,人问我哪儿的,我都会挺直腰板,不打磕巴地说:航天部二院的”——原变电站职工 姚长海
        姚长海(原北京市良乡变电站职工):我是65年5月来二院的,来之前在北京市良乡变电站工作了两年。来前两天我突然接到通知,让第二天带上行李到局里报到。我想着带行李肯定是要远走,但领导没说去哪,就说保密,到了就知道了。我也没敢问,琢磨着最远不过是边疆,反正出不了国,于是回家跟爸妈说我可能去边疆,具体到哪儿保密,到了地方再给你们打电报。
        第二天,到了集合地点,把行李卷甩到车上,一个国防老五院人事处的李处长带着我们二十多个人上了辆美国嘎司车,往公主坟方向开。马路两边是窜天的白叶杨,路两边都是麦田,汽车一直开到二食堂。我一看,这哪儿是边疆,连北京都没出,刚到了老北京的城边上。
        来到二院后我直接到了变电站,当时的设备很简陋,开关全是手动的,没把子力气弄不动。我们那一批来了好几百人,有汽车修配厂的、有石景山发电厂的、有北京供电局的,抽调的全是北京各行各业政审合格的优秀工人,全撒在二院各个单位了。风风雨雨几十年,老哥儿们全我这岁数了。现在的变电站是今非昔比,全都是电脑控制了,我也退休了。
        我很自豪,我一生的美好时光都和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融合在一起。无论走到哪儿,人问我哪儿的,我都会挺直腰板,不打磕巴地说:航天部二院的。

        “哪儿没电了,您就打电话找我,保证人到电到”——原东海某潜艇部队士兵 陈京文
        陈京文(东海某潜艇部队士兵): 86年我复员到了二院,来之前在潜艇部队干了四年。驾驭着潜艇,我在波涛汹涌的海洋里保卫祖国的海疆;回到陆地上,就分到了二院,我父母就是二院的,我也算是院二代了。我从开潜艇到当变电工,当组长,当车间副主任,一直干到车间主任,后来又到厂生产调度处当处长。科研生产,职工生活,哪一样也离不开电,每年六千多万度电,都从变电站发出——为全院科研生产服好务是我们的宗旨,哪儿没电了,您就打电话找我,保证人到电到。
        “每次看到有功人员上台戴大红花领奖,我也在一边激动不已,毕竟他们的成就里也有我一份默默无闻的贡献”——北大荒知青朱新生
        朱新生(北大荒知青):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北大荒的广阔天地里屯垦戍边整八年,我练就了一副好身板。75年带着一嘴大碴子味回到北京,在人头攒动的海淀劳动局知青办里报了到,没一个月,就接到通知,到二院报到。啥是航天,啥是二院——我不知道。火箭上天,会不会连人带上天?——好神秘,来了再说。
        几年后,我从一个只会锄铲犁趟、扬场垛垛,春播夏收的老农变成了二八四厂一个懵懂的“电工”。不长时间,就完成了从“农”到“工”的转变,也打心眼里立刻热爱上了我们的航天事业。人家要问我是干啥的,我就会说,管电的。这不是瞎说,二院电力运行的事,我是正管,哪儿没电了都玩不转。每次院里召开的表彰大会时,厂里就会派我们去保障供电,看到成绩斐然的有功人员上台戴大红花领奖,领导亲切握手,合影拍照,我也在一边激动不已,欢呼雀跃,巴掌都拍红了,毕竟他们的成就里也有我的一份默默无闻的贡献。
        “到二院门口一看,站岗的都是当兵的,拿着大枪站在一个木头做的岗楼里,当时我就想,这单位肯定错不了”——原六十中初中生 庄玉和
        庄玉和(原六十中初中生):我是六四年从学校来二院的,那时二院到我们学校招徒工,我不知道二院是干什么的,就先跑来看了看。到二院门口一看,站岗的都是当兵的,拿着大枪站在一个木头做的岗楼里——当时我就想,这单位肯定错不了。于是回家跟家里一说,就这么来了。那年我十六岁,工资是十六元,我还以为和岁数有关,心想早知道就多报两岁了。然后工资慢慢长,18元,21元,37元,一直长到43块4毛8分,本以为拿到退休,改革开放后,祖国发展,航天事业也发展,我的工资也打着滚的往上翻。现在我的收入是当年的一百多倍,想都不敢想。我的收入把我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了,也把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出来了。
        我从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个高级技师。现在我住着单位低于成本价卖给我的近八十平米的房子,有医保有养老金,衣食无忧,有国才有家,国富家才富,我算是体会到了。
        “我们在二院这块空地上,在这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二院的蓝图,并把蓝图变为现实”——五九届清华大学毕业生 闫长福
        闫长福(59届清华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国防部就来学校挑人,我被选中,分配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二院前身)。那年我们清华大学来二院一百多人,个个风华正茂。当时二院一片空地,茅草丛生,只有几栋部队学校的老楼。一开始,苏联老大哥带着我们搞建设,会点烟酒的还能蹭点高级烟抽、蹭点高级酒喝。后来,老大哥走了,把设计好的图纸和好烟好酒全带走了,我们就自力更生,自己试制各种非标设备,从土建到设备安装全是自己干,到外地跑设备。
       逆境之时,也成了我们智慧奋发的岁月。我们在二院这块空地上,在这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二院的蓝图,并把蓝图变为现实。几年后,二院高楼迭起,设备调试安装完毕,二十三所、十二所、十三所、计量站、七零六所等一大批单位进驻二院,我们把盖好的大楼和调试好的工业设备交给他们。二院初创时期是艰苦的,也是我永远难忘的。
        “我明白,我不会只为加入航天事业骄傲,我还要承担起一份责任,把我国的航天事业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来,传下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 孙丽明
        孙丽明(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我是2004年来二院的,国防科工局来招人,因为我们学校是科工局隶属的学校,到二院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学的可以,人也机灵,就脱颖而出了。
        我是家里的宝贝女儿,从小没离开过父母,但还是毅然来到了二院,主要是“航天”这两个字的感召力太大了。还有,二院在北京,北京是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能到北京的二院来,更是好上加好了。我明白,我不会只为加入航天事业骄傲,我还要承担起一份责任,把我国的航天事业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来,传下去。
        岁月流转,二院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一代代航天人的开拓与跋涉,失败与欢欣,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企业呈现在我们面前。
        把二院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召唤到二院的,是“航天”这两个字。这里是二院人放飞理想的地方,只要看见航天这两个字,就会唤起中华民族最古老深切的爱国情怀。航天两字,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召唤到她的旗帜下,为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为二院的明天,一代一代的二院人舞动出他们的青春热血,无怨无悔,生生不息。
        他们中的人,有的人用他们的一生,走完了他们该走的路,有的人正走在这条路上,还有更多的人,正在赶往这条路上……
        (朱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5 05:59 , Processed in 0.0995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