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3|回复: 0

“一里三公”之辨从张德胜到蔡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30 14: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里三公”之辨从张德胜到蔡悉2005 年立的大兴陵园“ 一里三公”塑像下写着:合肥大兴集不到一里之地先后长眠了孝肃公(包拯)、蔡国公(张德胜)、文忠公(李鸿章)三位历史名人。不过最新的塑像下面又改成了:孝肃公、蔡毅公(实际应该是“蔡文毅公”)、文忠公。为何会这样改呢?
    蔡国公是谁?蔡文毅公又是谁?



    “一里三公”之谜

      从合肥往肥东撮镇,下了裕溪路高架桥,就到了大兴集。大兴集以西,夏楼房以东,在一里之内,自西向东曾依次长眠三位大人物。西边是包拯、东边是李鸿章,中间那位众说纷纭。
      一直以来,“一里葬三公”有两种说法。曾经的官方记载,“一里三公”墓主分别是包拯、张德胜、李鸿章,但也有人对此存疑,认为其中一公不是张德胜,而是明朝理学名臣蔡悉。
      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三公”墓先后被毁:900年“风雨的包公墓未躲过“浩劫”,李鸿章甚至被从棺柩中拖出来,中间的墓也销声匿迹。此后考古专家程如峰提出,一里三公”墓主分别是包拯、张德胜、李鸿章。“
      张德胜是明朝开国将领,合肥人。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命人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立功臣庙,共得21人,徐达为首,张德胜名列第九。
      元末天下大乱时,合肥人张德胜组织乡邻加入义军,由于英勇善战,成为巢湖水军的首领,之后投奔朱元璋,与汤和、徐达一起转战皖南、苏南各地,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朱元璋很器重他,委任他为枢密院事,参与最高指挥部的重大决策。
      不过合肥人记住张德胜却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是一件口耳相传的趣闻。
      裕溪口之战中,朱元璋派张德胜攻打裕溪口。张德胜的水军多是自己带出来的队伍,为了鼓舞家乡子弟的士气,他派人去合肥筹办干粮。当时合肥生产一种铜钱大小的金钱饼,张德胜以金钱饼为原型,让合肥的父老制作一种糖馅的特大号的“金钱饼”,称作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
      据说,战士们吃了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随后一鼓作气攻下裕溪口,并乘胜攻下采石矶。这一仗为朱元璋不久后攻占集庆(今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听说张德胜用大麻饼犒军而取得胜利后,遂赐名“得胜饼”。
      张德胜战死疆场后,朱元璋追封其为蔡国公,谥“忠毅”。大麻饼则一度被尊称为蔡国公饼,位居合肥“四大名点”之首。
    “蔡公”到底是谁?
      程如峰的文章发表后,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蔡氏后裔蔡善武先生说:“我们看到程如峰先生的文章以后,就觉得程先生可能弄错了,但我们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中一个墓葬不是张德胜的,而是蔡悉的。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蔡氏宗谱》中找到了一篇《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公葬东郊外十里许,墓在宋包孝肃公墓之右,相越不过数武。两公刚风毅节,俱高千古,墓亦相接,尤足异云。’由此,我们确信其中一公墓就是蔡悉墓葬。”
      随后,蔡氏后裔将有关材料给程如峰看,程老也认为自己确实搞错了。
      程老说,发掘包公墓是在1973年,当时正处于混乱时期,涉及“四旧”大家惟恐避之不及,图书馆中的古籍资料也全部被封存,无处查阅。程如峰后来回忆,当时,他听了“一里葬三公”的传说后很感兴趣,大家都说这三公是包公、李鸿章,另一位大家叫他“蔡公”,但具体名字不知道。后来程老从《合肥县志》上找到一篇《张德胜传》,张德胜当时被封为蔡国公,所以在没有其他资料的情况下,就把他当作“蔡公”了。
      当年发掘包公墓时,曾有另一公的墓志,若能找到,“三公”之谜就能迎刃而解。程如峰开始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
      后来,一个拓片将蔡公之谜解开。原来,当时主持发掘包公墓的吴兴汉将墓志做了拓片,拓片上清晰地写着“南京尚宝司卿肖谦蔡公墓志铭”,下面是蔡悉的生平简介。至此,蔡公已确定是蔡悉。

    说说蔡悉这个人

      蔡悉,合肥人,生于公元1536年,卒于1615年,谥文毅。曾任明朝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的地方官,蔡悉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进士,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为官五十年,最后任至南京尚宝司卿和国子监祭酒,位列九卿。蔡文毅公最值得称颂的是他对宋明理学的精深研究,并贯通诸子百家,单论学识,应是三公之首。
      他生前著述很多,达七十余种,如《孔子年谱》《儒学宪章记》《颜子见知经》《居身居家训词二十则》等。
      清雍正乙卯年(1735年),提督安徽学政姚三辰巡回庐州府,对生员进行策问:为什么庐郡代产哲人,而宋明为盛?其中一位姓许的生员答道:“必欲于其中较量其最优而可法者,则宋莫如包孝肃,明莫如蔡文毅。”
      关于蔡悉的故事多是规劝他人,符合理学家的风格。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蔡悉告老还乡。途中弟子告诉他,安徽桐城有两个人,一是方龙舒,一是濮亮。这两人经常讲学,传播学问,听闻蔡悉归来,希望较量一下。蔡悉回到合肥没几天,方龙舒和濮亮就来了。两位提出公开“求教”,论学地点在古逍遥津。消息传出,合肥和桐城一带的学子蜂拥而至。
      濮亮出场就说:“当今理学已背离了程朱理学的宗旨,而‘心学’更是邪说。”蔡悉拈须微笑道:“既然二位认为‘心学’是邪说,可否请先生为大家讲解一下程朱理学?”方龙舒见蔡悉并未驳斥,于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围观学子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听了两人的见解,蔡悉认为他们虽然有才,却是空谈,不知家国艰辛。等方龙舒讲完,蔡悉走到场中,从程氏兄弟、朱熹到阳明心学,再到自己的为官实践、为学历程,将多家学说熔于一炉,不知不觉讲了两个多时辰。众人被他的学识所折服,更被他的家国情怀所打动。
      这事之后,方龙舒和濮亮又羞愧又钦佩,施以大礼,恳求拜在蔡悉门下学习。之后,蔡悉在庐州开始讲学。
      本报星级记者周晔/文 本报记者卞世鹏/图11月27日,记者再次前往“一里三公”塑像,发现文字说明已经更改。
    此前错误的文字说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1:36 , Processed in 0.1037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