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姚心放
年龄:56岁
籍贯:定海
简介:定海环南街道环南司法所所长,全市第二届“展风采·定纷争”模拟调解活动最佳调解员奖、市首席人民调解员。近日,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第四届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和百名优秀人物评选活动中,他荣获“优秀司法所所长”称号。
在他办公室柜子里,叠放着厚厚一摞奖状证书,这是省市区三级司法部门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可在姚心放看来,他更中意的是那些挂满调解室、办公室,由老百姓赠送的锦旗。他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
“调”是言加周,调解就要“言语周到”
姚心放是环南司法所的主心骨,是我市的“王牌老娘舅”,一些疑难复杂纠纷的调解现场少不了他。
去年6月12日,定海一家电器商行,一名临时雇佣的水电工蒋某不慎触电身亡,经过公安部门鉴定属意外伤亡。次日,蒋某的家属到电器商行,要求商行负全责,索要高额经济补偿。
商行则表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蒋某工作中疏忽大意,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只能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双方分歧很大,剑拔弩张。一旁拉架的说,这事还得找姚心放来主持公道。
正在吃午饭的姚心放一接到电话,立刻放下碗筷,赶到现场,待缓和双方当事人情绪后,他马不停蹄地到公安等部门了解具体情况。
开始调解前,姚心放和当事双方约定:既然你们信任我,就要听我的,不能吵闹,有理说理。调解中,姚心放紧紧把握当事人心理,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条款,最后当事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是什么?姚心放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家都认为调解就是劝说,但事实上,单单劝说是远远不够的。‘调’,左边是言右边是周,意思是语言一定要周到,作为调解员,除了要讲法律、政策,也要讲乡情、民情。 ”
最长一次调解持续12个小时多
姚心放不记得自己有过多少次因调解耽误吃饭的情形。在他印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调解,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40分。
姚心放是在2012年接手这件事,事故则发生在2010年。当时,定海一家船厂请一家外包公司干活,23岁的河南籍小伙小郑(化名)工作中,不慎受伤,造成高位截瘫。
同在舟山打工的小郑父母找了律师,算了一笔账,要求公司高额赔偿。但公司认为这笔抚恤金实在太高,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两年后,事情转到了姚心放手中。他了解事发经过后,和其他几个调解员一起多次去医院看望小郑,又几次去小郑父母租的房子里跟他们商谈,了解了这一家子各方面困难。他随后又找船厂、外包公司负责人了解他们的想法。一星期后,在姚心放的主持下,双方终于正式面对面坐下来。12个小时40分钟后,调解最终顺利完成。
厚重的礼物:山东背来的两袋绿豆
在姚心放调解的100多起矛盾纠纷中,有一件事让他最有感触。
几年前,一个25岁的山东籍小伙子在我市工作,以国际海员的身份被派往马来西亚,不幸受伤去世。经调解,小伙子所属的公司同意赔偿,小伙子的家人也表示接受,双方到姚心放处签协议时,姚心放却从中发现了问题。“按规定,国际海员每人交了5万美金的保费,赔偿额应该高于这个数,可这家公司只赔偿5万美金,这是没道理的。”姚心放当场就指了出来,惹来公司方的一顿责怪。“他们说我不护着本地人,反而帮外地人。但是我们做调解的,就是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
后在姚心放的调解下,小伙子的家人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小伙子的父亲,背了自家种的两袋绿豆,特地从山东赶来,感谢姚心放。“绿豆是老人家大老远背过来的,这份礼物我不收不行,可收了又违反我的原则。”姚心放给老汉一家买了回程的车票,就当是买他绿豆的钱。“这样我心里才好受点。 ”
自此,这两袋绿豆永远深藏在姚心放心底,提醒他时刻要“公平”。
“跟”一矫正人员5年多,亲见其成老板
除了调解各类社会矛盾外,姚心放还要兼顾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
定海卫海社区的老张从一家水产公司辞职后,伙同他人回公司偷窃被判刑。老婆跟他离了婚,孩子和房产都归了老婆。
老张假释回来时,没地方住,跑去找姚心放诉苦,要求他送自己回监狱。“他对我说,还是监狱好,至少有饭吃、有地方睡。 ”姚心放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才断了老张这个念头。“他在监狱里做过服装,我们帮他在盐仓一家服装厂找了一份工作。后不知怎的,老张以前的事被人知道了,他就被炒鱿鱼了。我们又把他介绍到白泉一家服装厂,那家厂老是少东西,别人虽没说什么,可老张总感觉不舒服,便辞职了。 ”
之后,老张在定海一个菜场租了一间小店面,专卖服装厂里的次品服装,慢慢地摸索出了一条生财之道。
现在,老张已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厂,有四五十个员工。“跟”了老张5年多的姚心放,看到他有今天这番成就,心里颇为感慨。
7年帮助了200多个特殊人员
除老张外,还有200多个特殊人员受过姚心放的帮助。“挽救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就是挽救一个破碎家庭。 ”姚心放说,而一个家庭的和谐,能够促进基层社区和谐。
姚心放对辖区每个归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严格按照规定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动员各种力量,帮扶社区矫正人员,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重拾信心。
王某和李某分别因犯贩卖毒品罪和盗窃罪接受社区矫正。走访中,姚心放了解到,两人均家庭贫困,身无技能,这些因素,不利于他们安心接受社区矫正,回归社会。
姚心放主动咨询民政、劳动等部门,向街道、区司法局申请,为他俩争取困难补助金,并多方打听,帮他们学技能、找工作。在姚心放的帮助下,王某和李某如今都找到了工作,都努力工作着。
小李今年25岁,曾是我市一家公司财务人员,他拿公款去炒股,亏空后事发。小李在接受社区矫正后,回归了正途,但许多公司知道他的过往后,都不敢聘请他工作。
姚心放东奔西跑地为小李筹谋工作,同时安慰他说:“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面对各种诱惑,会更好地把住自己。 ”
在姚心放的安慰下,小李慢慢也迈过了心理上的那道坎,如今已在新岗位上做出了一番成就。“对特殊人群的管理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姚心放说,“要安其身、暖其心、塑其人,也就是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努力工作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
调解成功率达100%
姚心放只是高中毕业,当兵回来在街道人武部工作,直至调岗到司法所。他从未修过心理学和调解方面的课程,只私底下看大量的书籍自学。“我就是大杂烩,什么都看,什么都涉及。 ”姚心放开玩笑地自嘲道。
虽非专业出身,但姚心放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自学的知识,成了我市的“王牌老娘舅”。
他经办调解了100多件纠纷,成功率达到100%,且事后当事人没有一个反悔的,没有一起不好的反馈。
还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今年9月,姚心放所在的司法所在社区矫正人员中间办了一场“献爱心”活动,捐款帮助一些贫困人。
许多解矫人员纷纷捐款,还有人找到姚心放说,如果有需要,他会结对帮助贫困孩子,直到他们完成学业。这话,让姚心放感动不已,“这说明他们现在有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