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12-19 09:42 编辑
百年传承的乡村羊肉
现杀湖羊、铁锅、果木硬柴,头2个小时用猛火,然后就是长达十多个小时的文火煨制,唯一的调料就是食盐。 |
陈晓雯/文 大 沐/图 “白切羊肉吃一冬,赛过人参吃一季。”冬至夜,苏州人餐桌上桂花冬酿酒、羊糕、砂锅菜三样必备,怎能少了东山白切羊肉? 现杀湖羊、铁锅、果木硬柴,头2个小时用猛火,然后就是长达十多个小时的文火煨制,唯一的调料就是食盐。煮好的羊肉从锅里捞出后,放在一片片新鲜晒干的荷叶上,自然晾凉,剔骨切片的东山白切羊肉,入口细腻,鲜嫩醇厚……作为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东山白切羊肉烹饪技艺,依旧在东山西泾村禾家湾保持着两百多年不变的传统。冬至前,慕名寻访东山白切羊肉烹饪技艺传承人姚富根及传说中的古法工艺。 到了东山,你若问姚富根,没几个人知道,但你要是问“矮马桶羊肉”,当地人都会给你指点。“矮马桶”是这位85岁古稀老人的绰号,由于“七岁死娘,爷(父亲)把我带大,家里穷,呒啥吃,小辰光长得矮,所以大家就叫我矮马桶。”人们几乎忘了他的姓名,他也习惯了这绰号。他的祖父辈就已做白切羊肉生意,至今两百多年了,“矮马桶”无形中成了他的商标。苏州地方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朋友圈里只转了个弯便直接找到了禾家湾姚富根家。 热气腾腾,白雾萦绕,添硬柴、揭锅盖、加把盐,一位“灶娘”忙碌地穿梭于六只“行灶”间,一只只直径一米大的铁锅在柴火中“笃笃”地冒着热气,每锅两块“城砖”压着三四只新鲜宰杀的湖羊,汤清肉白,已飘出香气……凌晨三四点钟,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姚富根家的厨房里早已热火朝天。宰、烧、焖、出锅,严格遵循古法,用当地“白煨羊肉”最原始的制作工艺,传递出“湖羊”的纯正味道。 太湖流域特有的太湖湖羊,东山是历史上的重要产地。相传南宋迁都临安期间,北方居民携带优质绵羊到南方饲养,经长期驯化、选育,最终成就这一珍稀品种,上世纪甚至一度面临“灭绝”的危险。2008年,东山镇被列为国家级湖羊保护区,目前设有占地30亩现代化湖羊养殖基地。湖羊的烹饪技法在东山流传了两百多年,主要在禾家湾传承,最兴旺时村里就有一半人家做白切羊肉的。只记得从祖父辈开始,家里便以宰羊现烹、挑担走街卖羊肉为生,姚富根说这一手“白煨羊肉”手艺已经传至第五代。 已不是当年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从东山镇走到杨湾,穿村走田埂叫卖的货郎,上了年纪的姚富根不肯休息在家,依旧一把弯刀,现切羊肉,用荷叶稻草一扎,出摊在东山老街上。家里家外便由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婿沈益军分工打理。 从二三只锅,发展至六只锅,扩建厨房,接单送货,如何传承并发展,80后沈益军辞去了外企白领工作,一方面为家人分担重任,原汁原味保留传统技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东山湖羊文化的美好前景。怎样改变白切羊肉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的现状,研发标准化生产工艺,运用现代保鲜技术及网络营销,作为东山特色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打响东山湖羊品牌文化,虽感力量单薄,但沈益军充满着信心。 稻草荷叶,二三只箩筐,羊肉上用斗笠覆盖,肉香、荷香、稻草香,淡雅悠长,二百年来不变的古朴,依旧呈现在东山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