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垭子老街 涌泉 摄
涌泉
周末,去建始县高坪镇寻访石垭子老街。之前去看过一次,只匆忙拍了些图片,未曾过细了解老街的情况。后来查阅资料,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具体内容,但没有,能找到的资料只能说个大概,于是便决定再去。
石垭子老街隔高坪集镇不远,从318国道分路下去只有0.4公里就到了,其实就在国道边上。
从老街的一头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三四米宽的街道。一位老人站在街口,指着远处告诉我,这条街本是抵达前头那山根脚下的,原来有两百多米长,后来有些人家搬走了,现在保存的可能只有百把米长了。顺着老街看过去,两层楼的木房和石墙房一栋挨着一栋,整齐地立在两边,把街道挤得显出几分狭长的感觉来。
我们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脚下踩着的,全是亮光光的石板,石板那油亮的光泽,折射出老街历史的久远,使老街这个称呼显得名符其实。有资料说是民国老街,问街上七八十岁的长者,长者说,她家是这街上的原住民,她已是祖传老屋的第四代主人了,家里人在这里已有了第七代。有人说,石垭子老街修建于1936年。其实,老街究竟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很难说得确切,因为它不是一时集中建成,应该是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综合多种资料和街上老人的说法,粗略估算,这老街再怎么也在百年以上了,当是晚清或清末民初就已基本建成。
上次来时,是一个阴雨天气,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整条老街显得沉寂阴郁。因为下雨,人们都呆在屋里,街上只有我们几个外来的游客走动。两边屋里光线很暗,人们还是保持着无事不开灯的习惯。在老街一头的一条小巷道里,我看到一面石墙上用毛笔写着一幅标语:点灯莫用大灯泡,无事关灯要记牢。
沿街走去,好几户人家的大门紧锁着。看到有开着大门的,我们便前去询问,主人说那些锁着门的,全家都外出打工去了。我们看到家里有人的,其实也就是几个老人和孩子,老人带着孙子在家守屋,孩子留在家里上学。
老街中段,有一户人家,两个老人正坐在大门里讲白话。看到我们走来,老人只拿目光很随意地瞟瞟,知道都是些“无事”之人,便依然平静地坐着,说她们的白话去了。隔壁一个门洞里,是一个小院落,院落里侧的房子里,四个老人正围在一起打麻将。外边阶檐上,一位大爷站在墙壁上已经有些斑驳的“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下,双手揣到裤子口袋里,目光呆痴地望着雨中不知哪里。斜对面,一位老婆婆独坐在门口,左手握着右手,搁在双腿上,神情木然,目光散漫地望着外面被雨水淋湿的街面。再往前不远,一家泥巴粉刷的石墙屋的大门口,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支个小凳子,坐在那里就着外面的光线做作业……
上次所见的一切,记忆还那么清晰,以至于这次光顾时已有了几分熟悉。老街还是那么宁静,沿街走去,偶尔见到一个老街居民,便要停下脚步,就想了解的问题跟人家闲聊。老人们总是很热情,看到有人打招呼,便是一脸的笑,一开口说话,便一发而不可收。不过,除了自己家里的情况,对于老街也只能说出个大概。毕竟,他们也已是这老街上的第四、第五代居民了,对于老街、老房子历史的了解,也只是从长辈们的口里听来,自己亲身经历的,多只是倒转去五六十年才开始的。
60多岁的老谈,住在老街的一头。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石垭子人,可他祖上却是从浙江过来的。石垭子这个地方,地势平缓,又处在过去从宜昌到恩施的施宜古道和去四川的巴盐古道的交汇点上,交通便利,人马往来,慢慢就形成了人气汇聚的驿站,进而发展成商贾云集的集镇。到这里落户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因战乱、灾荒从外面逃来,在这里定了居;有的来这里做生意,后来在这里落了户。小小一条街,竟汇聚着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武汉、宜昌等地的人,姓谈的、姓吴的、姓朱的、姓张的、姓杨的、姓姚的、姓袁的……上百年来,他们在这里和谐相处,繁衍发展,直到今天。
石垭子老街是施宜古道和巴盐古道这两条藤蔓上结出的瓜。听老人讲述老街的变迁,让我深深感到,石垭子老街的兴衰的确是跟路的变迁息息相关的。
1958年,从宜昌到恩施的公路通车,公路就傍着石垭子老街。那时候老街还很热闹,店铺林立,市面繁荣,生意兴隆,当地土特产品、当地民众所需的日杂百货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上世纪70年代初,318国道改道,从老街的上方走了,主干道离老街远了,粮店、邮政所、财政所、供销合作社等一些单位、好多商铺、不少人家都逐路而居,相继搬到路边上去。他们是方便了,可老街却因他们的离去而变得冷落。冷落下来的老街上的年轻人呆不住了,考学的、参军的、打工的、经商的……纷纷外出,过去热闹繁华的老街越发变得偏僻沉寂了,只有古老的街道和两边的房屋沉默在那里,聆听风声雨声,计数日升月落。
已经79岁的吴老奶奶,一个人住在家里,守着老屋,也守着老街。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姑娘,孙子一大群,但都在外面工作、读书去了。过去这里热闹得很,压断街的人啊!她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几分骄傲,但接着眼神里又充满了落寞。她说,你看,现在这里冷清了,子女们都出去了,只是经常打电话回来问情况,说是要有什么事他们就会赶回来。
老街上,像吴老奶奶这样的人家,还有十六七家;像吴老奶奶这样的老人,还有十好几个。
我们继续在老街漫步,看到三个小女孩手拉着手从对面朝我们走来,给这条沉寂的老街平添了一抹亮色,整条老街也仿佛因为她们的出现而显出了几分活力与生气。
老街老了。踏着老街的石板,行走在两边深灰色的板壁和墙壁之间,觉得满街都弥漫着冷清与寂寞,就连我的心情也有些阴郁与感伤了。好在,在建始从事旅游开发的崔应朝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公司正在对这条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发展乡村旅游,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将这条老街打造成湖北旅游名街。
走出老街,天上云层间露出一片浅蓝色的天空,阳光时隐时现,把石垭子老街映照得亮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