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强,1961年出生于湖北郧县,现任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十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北省高校名师,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出访欧美。油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各类大型展览中参展、获奖,并在国内外学术性较高的画册中发表。 记者 任小帆 《塬上牧歌》 一幅油画勾起老武汉人的回忆 说起油画,不得不提到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姚强的油画作品《即将消失的风景》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幅入选油画作品之一,在山东展出3个月。《即将消失的风景》描绘的是早年武汉常见的红顶砖房,但画作的背景中却是高楼林立,暗示红房子命运的即将终结。看似简单的写实风景,却表现着一代武汉人的生命痕迹,风景终将逝去,但记忆不能被遗忘,姚强用他平实精准的笔调和客观冷静的色彩,将其真实地记录。 “这幅作品其实在2009年就完成了,当时由武汉市委宣传部组织16位湖北地区的知名学院派画家举办‘武汉·印象’美术作品展,接到邀请后我共创作了4幅油画,从城市风貌、田园风情、大型企业发展成就等角度描绘了大武汉,这是其中的一幅,另3幅已被武汉市政府收藏。”比起谈论走上油画道路的历史,姚强更愿意跟人聊一聊他的作品。诚然,作为一名艺术家,在一定意义上,作品就是他的人格,就是他的观念与境界,从灵魂呈现到物质的定格。 “这幅作品前后花了30多天,每天工作18个小时,它难就难在我将画面进行了重构,别人看来可能就像一张照片,实际上是上十张片子相互错构,远近虚实,新旧对比,而后探索出来的一张作品。”该画作在“武汉·印象”美术作品展展出后,勾起不少武汉人的记忆。“当时武汉人对这张画反应很强烈,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是一个城市凝聚的文化,是他们已经消失的记忆。”近日,该作品被一收藏家以40万元的高价收藏。 艺术的本质是琢磨世界的方式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强烈的感受,敏锐的观察,新颖的构思和准确的组合——这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家乌哥·富斯科洛概括出来的美学原则。姚强就是这样一个画家,他游走于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之中,在具象与意象之间进入一种游刃有余的自由境界。 翻看姚强的画作,总给人一种沉静而细腻的感觉,充斥着对生生不息的生命与人性的思考和追寻。“艺术的本质应该是琢磨世界的方式。我的创作是在理性地寻找精神的东西。美的存在、发现与创作,是在精神上内化以后,对心灵过程状态的一种完善。” 姚强早期油画作品《新生》曾于1995年被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德拍出16.8万港元的高价,同系列作品《苍生》亦在“2010湖北武汉‘文化使者’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全场画作最高价拍出。《苍生》描绘了在坚硬而苍古的岩石上,鸟巢里安静地躺着3只白色的蛋,远方高原上有大鸟飞过。诞生是艰难的,生命是平等的,而未知世界的美妙一直在诱惑着苍生,这便是他对苍生的理解。 而他的另一幅引起画坛关注的力作《塬上牧歌》曾获“湖北省首届高校美术作品大展”金奖,现被中国油画学会收藏。远方的漆黑将夜空渲染的神秘而深沉,广袤的垣上铺着厚厚的积雪,将融未融的冰雪与黑夜交织出一种错落的美感,画面最前方一只因风雪而紊乱了绒毛、因长途跋涉而步履蹒跚的老绵羊正在艰难前行。“2002年12月,我在从法国到德国的路上,看到广袤的大地边缘有偏僻的小镇,那种状态让人鲜明地感受到生存的艰辛。在那种真实的、自生自灭的、裸露在大地上,人跟动物一样渴望回家、渴望温暖,塬上是自然的,牧歌是心灵的东西。” 追求作品细腻严谨的姚强,在生活中却常被朋友评价为观点尖锐、言辞犀利。姚强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在面对世界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立场,“批判是触摸真理的一种方式,是对偏离本质的事物、对生活错位的矫正,人应该选择批判的姿态。”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有太多人以艺术为名,却做着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事情,他只是说出自己看清的真理,表达真实的声音,而这种姿态无论对人对己都是一种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