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8|回复: 1

姚老的温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1 09: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2-1 09:52 编辑

    姚老的温暖

    2015-01-30 05:52:00 来源: 山西日报(太原)

    姚奠中老先生去世已经整整一年了。追忆一年前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太原西山送别老先生的场面,又不禁令人潸然。
    姚老先生寿龄过百,真正是仁者长寿。世称姚老诗、书、画、艺“四绝”,人们也送给他许多桂冠,“大师”“鸿儒”等等,这些他都佩戴得起。但对我而言,称呼姚老先生最为亲切而贴切。仔细想来,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姚老在世百岁加一,长我近半百,算是我的师爷辈。“老”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对自己而言那是年龄上的老,对他者而言那是一种内心的尊重和敬仰。二是我也算是姚老的一位“小老乡”。姚老出生在稷山县,我出生在距稷山不足20公里的新绛县,民国以前均属绛州府。按家乡的说法,一般人是不能随便称呼老的,只有那些年龄上很老,又有“乡望”的人,才能配称为老。乡俗难改,如此这般,称呼姚老最为亲切而贴切。
    话说2014年12月26日,我受山西大学委派前去稷山参加“姚奠中艺术馆开馆仪式”活动,又一次勾起我对姚老无尽的追念。
    自从上大学离开家乡后,我每年都要利用假期至少“回家”两次,那是真正回了家的感觉。与往常不同,这次我要去我的一位“乡贤”的家乡—姚奠中老先生的家乡稷山。乡音、乡俗、乡土、乡风将我和天堂另一边姚老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是呀,老先生在世时,我怎么没有勇气和他攀老乡呢?如今,天各一方,我怎么觉得跟他又是那么亲近呢!
    时节虽已进入数九天,但晋南的天气还是比太原温暖了许多。在新落成的稷山县图书馆广场,从台湾、贵州、太原、运城等地赶来的各界人士汇聚缅怀姚老。姚老先生的4个子女也都从太原赶来参加开馆仪式。关于纪念姚老逝世一周年的活动,早有有关人士提议在北京举行纪念会或书画展,但子女们考虑再三,还是要继承姚老生前朴实务实的作风,做点对社会有益对民众有益的工作。家乡稷山县各界人士对此极为热心,遂使“姚奠中艺术馆”在家乡落地。走进布置典雅的姚老艺术馆,再次驻足欣赏姚老的“四绝”,聚精会神地观看姚老生前的电视画面,老先生仿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缓缓的乡音、安详的神态、满头的银发、白净的皮肤,还有那总是红润的嘴唇……一切都是那样亲切,一切又是那样真切。
    参观完书艺馆,我们来到姚老的家乡南阳村。姚家宅院位处村西高地,院内有两棵椿树,逢年过节,老椿树上总会挂起灯笼,方圆三五里都可以看得到。晚年姚老自称“老樗”,并有这样的解释:“樗就是椿树,庄子认为‘樗’大得很,是没用的椿树,大而无用,但很逍遥。我们家就有两棵椿树。”据说,姚家在南阳虽不算十分富有,但也是庭院深深,不仅有前院、后院,还有可以种菜的场院。如今,供人们参观的就是拥有前后院的主院。踏上石阶,走进左侧悬有“姚奠中故居”的大门,穿过通往后院的西廊,便是姚家后院的四合院了,我怎么又一次感到如此亲切!是的,我们家原也是这样一个类似的晋南四合院,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院落中度过的。我在每个房间驻足良久,又特意站在据说是姚先生出生的那间西房窗户前请友人拍照,也不知道究竟是想留下点什么。
    回来的路上,姚老的儿子三云给我讲了个姚老与家乡的故事。1946年,姚老北上千里回家奔丧,此时,父亲、伯父相继去世。办完丧事后,由姚老做主立过一个字据。原来,一位名叫王吉善的外地人逃难到稷山,多年靠租种姚家土地养家糊口,此次姚老回家,王吉善专门登门看望,无意中谈及生活之困苦和世道之艰难,姚老考虑到自己家中无劳力耕种土地,也无力支应官府的杂税和钱粮,便与继母商量决定将王吉善租种的姚家9亩地全部赠送,同时答应场院6间房让其居住。60多年后,王吉善的儿子带着当年的字据看望姚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姚老还是用他那缓缓的乡音问寒嘘暖。
    连日来,我的思绪总在追念姚老。姚老在山西大学校园生活60多年,我从读书到现在也在这个校园生活了30多年,但之前确实没有更多接触,那大概是因为他确是那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这样的小辈只能远一点地心怀敬仰地遥望他。姚老在世最后的十多年时间,我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了他,老先生90岁时在学校举行的章太炎学术思想讨论会、祝贺姚老获中国书法兰亭奖 “终身成就奖”仪式等活动,我都有幸参与,亲睹姚老的儒雅风采。


    不过,最让我难忘也最让我长时间接近他的是,2012年,姚老应邀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参观。当天,姚老坐着轮椅,由女儿李芸、儿媳牛树芳陪同缓缓来到鉴知楼前,看到绿茵茵的草地上置放的碾子、水井、磨盘时,老人家连声念叨着“这个好,这个好”。之后,我慢慢推着他参观了档案室、图书室和教室……老人家不时指指点点,说说道道,鉴知楼里发出欢声笑语。我想,姚老如此高兴地来中心参观,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的,他在生前最后的口述《百岁溯往》中就说过这样的话:
    学国学就是学历史,六经皆史嘛,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老祖先不行。
    不能违背历史,而是要了解历史。历史也是前进的力量。未来是从过去来的。取得过去好的经验,避免过去的错误,未来都是从过去总结来的。
    我记得,姚老生前还曾这样题字,叫做“知以藏往,神以知来”。
    那个下午,我推着姚老,贴近着姚老,心是那样温暖。
    行龙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1 17: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老在生前最后的口述《百岁溯往》中就说过这样的话:
        学国学就是学历史,六经皆史嘛,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老祖先不行。
        不能违背历史,而是要了解历史。历史也是前进的力量。未来是从过去来的。取得过去好的经验,避免过去的错误,未来都是从过去总结来的。

        姚老生前还曾这样题字,叫做“知以藏往,神以知来”。

        晋南(绛州府)稷山县南阳村姚家宅院,“姚奠中故居”。
        姚家在南阳村虽不算十分富有,但也是庭院深深,不仅有前院、后院,还有可以种菜的场院。如今,供人们参观的就是拥有前后院的主院。走进左侧悬有“姚奠中故居”的大门,穿过通往后院的西廊,便是姚家后院的四合院了,据说是先生出生的那间西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 14:53 , Processed in 0.0994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