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2|回复: 3

姚梦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22 1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2-22 11:10 编辑

    姚梦兰
    姚梦兰(1827—1897),名仁,字仁斋,号梦兰,以号行,清仁和(今杭州)永泰钱家兜(今余杭区獐山镇)人。初习儒,年长后患肺痨病,垂死。瓶窑镇回龙寺老僧接至寺中,授以气功,每夜相对静坐,年余病愈。又授以技击,竟成伟丈夫。从此改学医术。刻苦探研,终成良医,擅治湿热,精内、妇、儿诸科。40岁后,医名大振,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誉。远近求医者,日逾百人。被誉为“晚清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平时乐善好施,贫病者求治,不收分文。



    本    名姚梦兰


    所处时代晚清



    出生时间1827


    去世时间1897年





      姚受业弟子颇多,遍及江、浙两省。子姚耕山、良渚莫尚古、平宅马幼眉,均当地名医,人称“三鼎甲”。名医叶熙春师莫尚古;史沛棠师姚耕山,高如章师马幼眉。皆姚之传人。姚著有《医学大成》手稿,惜佚失,现只剩子耕山抄录的医案手稿数页。姚早年习儒的启蒙老师俞生辉之子俞奕侧从姚习医。姚为答谢师恩,悉心传授,始终不以师徒相称。俞氏擅治痨症,后自成一支,然与姚氏内科渊源甚深。行医乡里,也颇有声誉。[1]

    [2]  姚梦兰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卒,噩耗传出,数十里内乡人皆下泪。在姚处受业弟子颇多,子耕山、良渚莫尚古、平宅马幼眉,声名尤著,人称“三鼎甲”。当代名医原浙江卫生厅副厅长叶熙春在姚处待诊二年。姚在江浙一带共有弟子百余人,野茅山俞氏内科,也与姚氏内科渊源甚深。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1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医学大家姚梦兰
    —— ——纪念晚清名医姚梦兰诞辰180周年
    作者:□胡樾 发布时间:2007-9-30 0:00:00
      吾邑晚清名医姚仁,字梦兰(1827年~1897年),世居仁和镇钱家兜。初习儒,启蒙师为野茅山俞生辉老先生。后攻医。由于医术精良,医德医风高尚,声名远播,传承至今。今年是姚梦兰诞辰180周年,当地各界人士为他编纂《姚梦兰史闻汇编》,并举行纪念大会,怀念其一生事业的成就。姚氏五世后裔姚荣铨先生为此托笔者为《汇编》作序,由此勾引起笔者对姚氏一系的思念。
      姚氏一生从事祖国临床医学,声誉遍及江、浙、沪。传人不下五六代,据不完整统计约150余人。未及记载者远远不止此数。门人中有莫尚古、马幼眉、姚耕山,人称“三鼎甲”。当代名医中有禹航叶熙春、武康史沛棠、秀州潘韵泉,均为其第三代传人。叶熙春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前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黄炎培有诗相赠,其中有:“江浙农村行一遍,家家争诵叶熙春”之句。可见姚氏一系人物声誉之盛。
      姚氏从事祖国临床医学,扎根于《内》《难》《伤寒》《金匮》等经典古籍,又兼综金元四大家及清初温热病学派之法。对各家学说兼容并蓄,取人之长,自出机杼,别具一格,形成独自的辩证论治风格。医术精湛,疗效显著,视患者生命健康为己任。医德医风高尚,深得病家和同道的信赖。今略举数事,以纪念其治病救人的业绩。
      一脉分二峰  二路驱瘟神
      本文开始曾述及姚髫年之启蒙师俞生辉老先生。习医后为答谢师恩,授医术予生辉之子俞奕仙。但始终不以师徒相称。后俞氏内科偏重滋阴,专治痨症,自成一支。传人五代,约50余人,以乡梓行医为多;第三代传人俞友梅声望最重。钱家兜姚氏与野茅山俞氏有它医学渊源之系,即有此一段姻缘。姚氏阵容前文已述。有的文献称姚梦兰为浙江四大名医之一,尚待查证。
      香炉烛台型  医案传后世
      国医革新导师章太炎曾言:“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姚氏为临床医学大家,擅治温病、虚劳,精于辩证。杂病重脉,时病重舌,用药轻灵见长,出奇制胜。姚氏处方,除医案外,旁开药名以字行三二三或二三二格式书写。三味一组,按序排列,呈镶嵌型,谓之“香炉烛台型”。据姚氏第四代传人梁寿山声称:“相传先生当年薄暮出诊,遇重症,不得已而用剧药。使用后不免忐忑不安,唯恐有失。回家后又一再推敲,查卷于纯阳祖师像前,重读该药有关注意事项。倦眼朦胧,倚几而入睡,仿佛见纯阳祖师伸手曲四指,伸其六指,长揖而去。梦醒后,推测其意,伸六指乃剧药治病,十去其六,不可过量;长揖而退,意示向先生致谢也。当时虽已深更半夜,惦病心切,乃重赴病家。见患者病已转机,即嘱停药,不尽其剂。翌晨病减泰半,不数日痊愈。”姚氏有所思而有所梦。借托神示,告诫后人,用药必须慎思明辩,特以香炉烛台型处方,以志纪念。从此姚氏一系处方特征世代相传。
      治病又救人  医风受人敬
      姚氏诊务繁忙,远近求医者日数百人,尤长疾病调理,乐以助人。治病不分贫富,对贫者分文不取,赠送药剂。迂天寒地冻深更半夜也乐于奔赴病家出诊。据文献记载:一老叟治病已渐愈,忽请停诊辍药。姚询其故。老叟揪然曰:有人窃我枕下金,家无余钱,只待死耳。姚笑对曰:我就诊时见汝枕下露白,暂取以应急需,今当还汝。即以十金归还。叟得金后继续诊病服药。至病愈后,起床整理床褥,枕下金仍原封不动,并非姚取用。此例也足见姚之医德医风的高尚。
      浜水除疾苦  人称“要命来”
      姚氏医名远播,求医者不绝于途。医寓旁有一浜兜连接小港,求医者乘小船沿港驶入钱家兜。据老人们回忆,那时求医的小船从浜尾一直停到浜口。似如今医院中的排队求医,迟到的船只只好待诊,有的从早等到天黑才轮到入诊。病人无奈下先舀碗浜兜水喝,说是喝钱家兜的水也能减轻病痛,治好疾病。稍有点卫生常识的人也知道喝生水有碍健康,能治病更荒唐。但当地人有此传说,也足证姚氏医术之灵验已深入人心。并被人衷心又诙谐地称姚梦兰为“要命来”。
      大医驾鹤去  乡民皆哀悼
      名医姚梦兰是仁和的先贤,钱家兜是他医庐之地。据此行医五十余年,有时也去杭州坐堂应诊。 平时与乡民和睦相处,情深意切。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1897年7月),姚不幸撤手尘寰,驾鹤仙逝,享年七十有一。乡邻和病家闻讯后从数十里外赶来送葬;皆痛哭流涕,深切哀悼。这是他一生敬业,医德医风高尚,深得人心之故。
      在纪念姚梦兰诞辰180周年之际,使笔者联想到吾邑余杭,原为钱塘、仁和、余杭组合之地,区域虽小,祖国医学文化传播既深且广。临床医学家除姚梦兰一系之外,还有多家。除此之外,还有国医革新导师章太炎,尊经崇古医家仲学辂,经学、医论校勘学家沈祖緜,均有大量医学著作问世。有待吾人深加整理发掘并发扬光大之。
    参考资料:
      ① 《浙江历代医林人物》,浙江省中医学会医史分会编,1987年11月。
      ②《章太炎全集》(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③ 当代老中医蒋鸿舫、李树范、劳卓如、李宗垣、梁寿山、劳建和、莫振声、蒋子岐、陈开绪(弃医从政)等人提供讯息。
      ④ 姚梦兰弟的五世孙姚荣铨口述及书面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1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梦兰中医内科
    2010/8/10 12:49:07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余杭姚派中医内科是杭嘉湖一带重要的中医流派之一,在浙北、上海、苏南有较大影响。姚派中医内科创始人姚梦兰,塘栖东塘永泰村人(今仁和镇)。生于清道光七年,系仁和县诸生(秀才)。姚梦兰以儒攻医,中年患重病几死,愈后悉心钻研医药,成为浙北名医,形成自己的流派。姚派传承迄今已五代,目前已知传人150余人,连同与之“一脉双峰”的野茅山分支,不下200人。历代名医辈出,如沪杭名医叶熙春、浙江名医姚耕山、莫尚古、马幼眉、杭州名医史沛棠、嘉兴名医潘韵泉等。姚派运用传统医药“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等基本原则,以温病学说为基础。秉承叶天士理论,又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主张祛邪为先;以胃为本,注重后天调摄;用药主张清灵,等等。姚梦兰独有的“香炉烛台”型处方书写格式带传奇色彩,成为姚派的特征。历代传人宗其温病主旨,又代有发展,其中第三、四代达到鼎盛,影响扩至省内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11 18:07
  • 签到天数: 70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9-13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帝御医姚氏 于 2015-9-13 17:52 编辑
    姚波 发表于 2015-2-22 10:50
    [/td][/tr]
    [/table]

        姚氏从事祖国临床医学,扎根于《内》.《难》.《伤寒》.《金匮》等经典古籍,又兼综金元四大家及清初温热病学派之法。对各家学说兼容并蓄,取人之长,自出机杼,别具一格,形成独自的辩证论治风格。医术精湛,疗效显著,视患者生命健康为己任。医德医风高尚,深得病家和同道的信赖。姚氏为临床医学大家,擅治温病、虚劳,精于辩证。杂病重脉,时病重舌,用药轻灵见长,出奇制胜。姚氏处方,除医案外,旁开药名以字行三二三或二三二格式书写。三味一组,按序排列,呈镶嵌型,谓之“香炉烛台型”。姚氏有所思而有所梦。借托神示,告诫后人,用药必须慎思明辩,特以香炉烛台型处方,以志纪念。从此姚氏一系处方特征世代相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04:10 , Processed in 0.1158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