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法度承载下的笔情墨韵 ——姚伯齐山水画作品赏析 李人毅 在当今画壇上以张仃为师进行焦墨山水画创作的不乏其人,但是能够把焦墨山水进行系统承传、理性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独特风格者,当属画家姚伯齐了。 张仃先生在难忘的岁月中想画国画没有颜料,只能醮以墨汁在白纸上作画,久而久之画出了一批对景写生小品。这批作品画面上并不因为墨色单一而单调,也不因为仅有线条而枯燥,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高度统一,堪称佳构。这偶而为之无奈之举却形成了一种流派——焦墨山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焦墨山水恰恰是应运了谢赫六法之“骨法用笔”。有了正确而严格的法度才能承载下笔情墨韵,焦墨山水画必然会出大家、出名作。 画家姚伯齐深得骨法用笔之真谛,并用人生的艺术实践执着地践行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为祖国山河作画传彰显焦墨艺术的魅力 以三峡题材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是以写真笔法为祖国山河作画传,来彰显焦墨艺术的魅力,构成了画家姚伯齐作品主要的风貌。 在他笔下呈现泰山雄奇和三峡的壮美,蜀道的险峻和家山的灵秀。这一批以渴笔重墨营造的大山水,被人称之为主题性创作,强调整体性,不是那种半边一角的小经营,这使得焦墨画法走进了大制作和整体结构叙事的丹青视野中,把师承的表现力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与表现题材相适应的的是技法,在这批以写生为基础的作品中,画家用笔形成了自己的方法,画主峰近景时的中锋侧锋相交汇,短皴和长线条相转换,生动而娴熟。尤其表现山脉结构的重墨粗线条与短线相呼应,犹如墨分五色的大泼彩效果,使黑白灰在对比中沉着而响亮。法度是伴随创新而更换着的,而姚伯齐的焦墨山水,不管笔法千变万化,却一直恪守着以骨法用笔,以线为魂的书写性,不管篇幅多大,造型多复杂,都是一气哈成,淋漓酣畅,慑人心魄。 二、在偶然中寻求必然追求溢彩河山的审美理想 姚伯齐溢彩河山作品是画家在探索路上的醒目坐标,这类作品有二种表现形式。 一是以焦墨构成主体后敷以淡色,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了,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二是进行泼彩,让水与色重叠、互渗中产生肌理效果,在偶然中寻求必然,追求溢彩河山的审美理想。如《西陵风光》等,在深秘中透出隽永秀美之感,尽管色彩纷呈,但支撑起画面的“主轴”仍然是骨法用笔的焦墨线条,依然是渴笔神韵在主宰着泼彩的风骨,因为再绮丽的的彩晕,总无法剥离骨法丹青给予的关照,这是画家探索路上重要的一个阶段印痕,深深镶嵌在旅人的心路历程中。 三、在进行抽象巨变中成为一个造境高手 姚伯齐没有停止探索之路,当写实创作无法承载他的精神世界时,就转向新的探索领域。意笔家山系列是在写心,作者把山水画创作提炼概括为对客观事物心象的表达,创作出一种高度概括的简笔山水系列,这系列以《川东印象》为代表作品,整幅作品简化到仅用几根可以数出来的粗细相间的线条来塑造。这种形式是写生基础上的演化,往往是言简意赅惜墨如金。 另一种则进行着抽象的巨变,把山的结构归纳为一种符号式的艺术语言,以平面构成的饱和式状态来表现哲思,进行逻辑上的变奏。在《山魂》系列里画家不再拘泥造型,笔下石非石、云非云、树非树,只有宣泄情感的线条在流动、在倾诉,把笔意的张力推向了极致,也把绘画语言转换为书法狂草式的表现之中,使黑白墨韵进入神化领域的同时,也使画家成为一个造境高手,尽情地书写着自己的丹青人生。 姚伯齐的三种艺术面貌归为一点学术贡献,就是确立了焦墨山水的学术地位,成为一位有学识有追求有文化成果的大艺术家。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美术网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