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4|回复: 1

被“五四”遮蔽的姚鹓雏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6 09: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3-6 09:23 编辑

    被“五四”遮蔽的姚鹓雏们(图)2009年06月17日08:40  来源:



      “云间文学研讨会”研讨松江籍文人与文学

      “姚鹓雏、陈景韩等,都是近代中国文学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但长期以来,被‘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遮蔽了。”日前,50余位文学工作者齐聚松江,对近代松江文人的成就进行了重新评价。

      东方早报记者 江村

    姚鹓雏写社会小说是继承了吴敬梓、李伯元、吴趼人的衣钵。




      “在近代文学史上,松江出了一批文学大家,如姚鹓雏、陈景韩等,都是近代中国文学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但长期以来,却被‘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遮蔽了,不仅长期被冷落,甚至连不少上海文学史的著作也未提到他们,这是很不公平的。”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日前在松江举行的“云间文学研讨会”上说。

      由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和上海市松江区文广局联合主办的这一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松江区的50余位古典文学专家和文化工作者出席。松江,古代别称“云间”,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享有“上海之根”的美称。松江文脉不断,早在西晋,“云间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就以诗赋享誉天下,唐宋以来游历松江的文人更是史不绝书,明末清初,以陈子龙、夏完淳等为代表的“云间诗派”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直到现代,松江文人姚鹓雏、施蛰存、朱雯、罗洪、赵家璧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松江文人姚鹓雏,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姚鹓雏文集》前言中,知名学者范伯群对姚鹓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姚鹓雏写社会小说是继承了吴敬梓、李伯元、吴趼人的衣钵,他也用讽刺或谴责手法,但他还有自己发展的新路径,他的社会小说在讽刺、谴责之余有着鲜明的‘亮色’。吴敬梓善于讽刺儒林,而姚鹓雏则善于写知识分子中的光辉形象和光辉事迹,写出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范伯群认为,姚鹓雏的作品在民初的作家群中是非常突出的。柳亚子评价他是:“说部才无敌,文章鬼亦愁。”郑逸梅也评价道:“他的文笔,宗法林畏庐,我认为姚鹓雏的风华轶宕,蓄韵幽妙,有出蓝之誉。”事实上,姚鹓雏不仅是一位继承宋元以来的白话小说传统的出色的通俗作家,他的文言长短篇也是颇有成就的,其小说创作在清末的谴责小说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雅诗人,称他为“南社巨子”是当之无愧的。

      在上海大学文学院杨绪容看来,另一位松江文人陈景韩同样是被遮蔽的,她称陈景韩为“中国侦探小说之父”,并认为,作为较早从事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的晚清文学家之一,陈景韩1904年在《时报》发表的《歇洛克来游上海第一案》等作品是中国作家自创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之一,陈景韩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不仅反映在政治层面,亦反映在文学层面,其歇洛克来华探案故事不仅被包天笑模仿,也被“五四”作家刘半农继承,其滑稽讽刺风格对于鲁迅的《故事新编》等作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对近代松江籍文人进行研讨外,此次研讨会还收到不少对松江古代文人的研究论文,如《陆机〈文赋〉在韩国的流传与影响》、《陈子龙词研究历程与学理反思》、《郑思肖对云间文人的影响》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将结集出版这些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论文。


    【作者:江村 来源:东方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鹓雏先生的诗词和说部
                                     文/柯益烈
         南社前辈姚鹤雏先生一生著述甚丰。
        先生幼时聪颖好学,十六岁时毕业于松江府中学堂(松江二中前身)。毕业考试时,郡守戚公扬亲临监考,见姚再取国文试
    卷,问前发卷已损污乎?告之已写完需续写。邵守亲阅,因而盛赞他的文才。上京师大学堂前,邵守曾以“父母在,不远游”以试鹤雏,鹤雏即以歇后语答之“游必有方”,大加发挥,满座赞叹。
        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时,与同学闽侯林庚白各以诗百首合著《太学二子集》,开始以诗崭露头角。后乃一意为诗。初笃好陆剑南,服膺江西,继从南社诸君子为唐音,故所作既有宋诗的发露,又有唐诗的蕴藉。晚年亦喜填词,以和婉雅正、声律谨阵为时人称赏。抗战入蜀后诗诃风格一变,摒去浮华,臻于清新自然,晚律尤细。著有《恬养簃诗》五卷,共一千四百余首《苍雪词》三卷,一百八专余阙、都是生前亲手选完,从旧作五六千首中删存的惬意之作。内容反映了作者自民初起,经历抗战,以迄新中国成立,各个时期的家国兴衰、个人身世、山水游涉、朋樽唱酬等。
        先生于辛亥前夕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历主 《 太平洋报 》 、 《 民国日报 》 、新加坡 《国民日报》及《春声》杂志等笔政,并先后担任南京市府秘书长,江苏教育厅及省政府秘书,监察院主任秘书等职。解放后由苏南区有司推荐,乡人属望,出任松江县副县长,为桑梓服务。
        生尝师事林纾、陈澹然、陈散原诸大家,交游甚广,与南社社友于右任、叶楚枪、苏曼殊、刘三、李叔同、陈巢南、高吹万、姚石子、胡朴安、沈尹默、吴梅、柳亚子等,均缔文字深交。“老至成漂泊,书来慰阔疏”,便是彼此唱酬的记实话语。
        先生治诗数十载,篇什之富,宜可与诚斋十集,放翁万首相媲美。先生热爱家乡,松江风物、华亭风光,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在《松青纪游诗》中写道:“北郭清溪旧日妍,菜花径畔踏荒烟。寒梢万个新生竹,合抱参天待几年”(之一);“吴家湾边树屈蟠,大盈浦上水微澜。桔槔长闲阡陌静,老牛将犊行归栏”(之五),很好地写出了菜花径、吴家湾的乡土风光。他在《华亭鱼化石》中写道:“瀚海荒茫变陵谷,鱼龙万族皆僵伏。遥遥一十四万年,石色犹如海波绿。中有游鳞二寸余,皮肉化尽存形模。不须尾知劳止,便作明珠亦久枯。鸿荒太古知何世,棒狂应少猿揉类。惟兹鳍翅已宛然,掉影拨波若态戏.具形虽早灵蠢殊,终复与人供疱厨。独尔自僵脱汤火,亿年堰卧无毒茶.已成得网故可变,肯向涸澈求沫濡。江湖相忘有如此,物理变化真区区。周君新归自河渭,缄封饷我黄琮比。邑名我亦古华亭,但钓妒鱼听鹤唳。”这首诗是具体记录华亭鱼化石的文献。先生爱国爱家乡,对于为国捐躯的故乡烈士,热情写诗讴歌,在《哀薛原》中写道:“松江有薛原,薛原豪杰士。以忘其生生,以志乎死死。纪元廿七载,岁戊寅之春。维余滞长沙,积雪埋车轮。有弟喜止,劳人各含辛。岸帻伟丈夫,闯然来叩门。瓠白七尺躯,一笑四座温。询知故乡里,脱贼余孑身。旅饭落屯溪,共载亡湘滨。其时国初破,惨淡天宇昏。流人聚如蚁,旦暮不自存。我生老逾迂,挟策随朝暾。长吟耻邻舍,岂恤甑有尘。蒋生亦踵至,画具纷然陈。乳石可治印,花貌能写真。 … … 为言妻与子,弃掷无消息。我虽罹国难,未至遽决绝。赴蹈必得之,耿耿肠中血。身虽落贼中,此手不揖贼。寒窗雪满天,坐毡冷于铁。天地有至情,铁坚雪比洁。我老百不售,大义粗能知。簪笔入幕府,俯仰还随时。七年坐看山,强言共艰危。其实无寸效,日费大官炊。颇闻君还乡,杀贼贼不支。空拳奋奇袭,弹尽成紫羁。捐躯信堂堂,取义甘如饴。千鐘非世禄,四壁空卓锥。白屋受军檄,身殉心不疑。谁谓百里奚,轻于五羊皮。丈夫报国意,计较无所施。知君诚未尽,视君尤愧滋。敢窃一拜宠,靦颜为君师。鸣呼!古井水,不如千年冰。寥蓝草,不如琅玕青。薛原豪杰士,百世诗是徽。”这是尸首抗日烈士颂歌。薛原,松江人,字士芳,扰日战争中游击敌军,被执不屈死。
        朋樽应酬唱和之作在先生诗中随处可见。先生与柳亚子是莫逆之交。二人同尚高风亮节,淡泊明志,以诗会友。他在《答柳亚子》中写道:“腾踔少年场,流辈畴足数。读君诗与书,谙我用心苦。我侪社木樗,于世良鲜补。谁知磊坷性,槎枒出肺腑。平生轻世事,择术近莽卤。乡庠试教学,技已穷梧鼠。黄童饱腐儒,且复讲训话。忍事或未能,得勿向夭吐。是非无终穷,物论有彼此。行藏时利钝,得失生温喜。北窗企脚眠,襟情淡于水。知君澄清志,书生大言耳。即论契稷业,肯挂高人齿。不如专湖山,辄比天随子。渔者容世外,我亦可袭美。浮沉风月中,请事斯语矣。”先生和一代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等人感情深厚,在《题张大千溥心舍合作黄山手卷》中写道:“高斋肃肃来秋风,尺幅势已江山穷。微茫帆树映湍瀑,山脊颇见霜枫红。谁与作者张与溥,南能北秀皆宗工。黄山得名以古松,往往岩壑蟠髯龙。兴酣落笔出象外,得意不取形貌同.我于黄山未识面,却缘展卷如扶筇。尻轮神马遍天下,何必身造天都峰。”热情赞其尺幅之内写尽黄山之奥妙。先生与同乡友人、著名文学家施蛰存先生常有应和之作,在《得施蛰存长汀书,却寄》中写道:“劳劳水择与山程,听雨裁书见故情。老息交游成独学,生同臭味肯相轻。乡心鱼市应初雪,客况榕城更阻兵。他日从君办归计,袖诗无吝欵柴荆。”这是先生抗战入蜀后写给施蛰存先生的诗信。诗中表明了两人故情的深厚,以及渴望抗战胜利后回归故里的心情。
        先生为一代词家,曾经间律于词坛巨匠朱疆村,亲手迻写《疆村语业》三卷,盛称其“气格凝重,笔力苍坚为不可及”(《减兰》附小序)。分咏所慕名及交游之近代词家二十人,甄搜殆遍,评量点最,不失铢黍。与汪东、夏承煮时相唱和。自云:“文随情至,音无繁缚。”此亦词家之正则也。先生《苍雪词》始作于抗战初期,兵尘涨陌、战血连江之际,先生方提携弱小,转徙湘黔,优国怀乡之思,触绪纷生,于是诗咏之不足,则继之以倚声。卷首《望江南》十二阙,堪称绝唱,录二如下:“江南好,黯惨望烽烟。起陆龙蛇吞象腹,临江胡马断流鞭。此日是何年!” “江南好,父老盼霓旌。鞯三千齐射日,横磨十万快屠鲸。东海始销兵。”悲壮雄浑,正气凛然,即在今日读之,犹令人击节称快。综观先生全部词作,其风格仍以和婉鹓正为主,似相近于花外白云,此实为倚声家之准绳。
        施蛰存先生在《姚鹓雏诗词集 · 序》中写道:“先生未弱冠,以诗文说部鸣于时。柳亚子创南社,先生羽翼之,绍东林几复之绪风,鼓吹革命,意气甚盛。辛亥鼎革,入仕金陵,浮沉郎署者三十年。抗战军兴,流移湘黔巴蜀者又十年。家国兴亡之感,朋尊聚散之迹,一以著于诗。遇愈穷,诗乃愈工。”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姚鹓雏先生一生的经历及诗作。
        先生著述除诗词外,尤善说部。他写小说,笔墨华赡,流畅无滞。他自谓:“为说部书不修饰,不留稿。忆民国二年冬,上海某书局始倩予为文言长篇,予撰《燕蹴筝弦录》一书应之,演衍朱竹坨无题诗本事,得稿帑百数十金,居然可以度岁,心始乐之。自是请者渐多,予为之亦益勤。时王莼农主商务编辑,频以书来敦促,于是又成短篇十余,则力摹畏庐师译狄更司之作。莼农品第时人撰著,遂有‘唐临晋帖,格妙簪花’之目。明年,与包天笑共事文明书局,包编《小说大观》,予编《春声 》 、皆小说期刊也。”
        先生好说部,如《鸿雪印 》 ,载 《 太平洋报 》 ,以梅兰芳为书中主人。 《 恨海孤舟记》,载《小说画报》,凡二十万言,一月完成;事后却深悔急就之作,草率未工。 《 夕阳红槛记》,载于《晶报》,写苏曼殊、林琴南、沈惟贤等事,约三万字。 《 春奁艳影》,多涉及几园事,几园即云间扬了公,此书与《燕蹴筝弦录》均曾印单行本。长篇小说尚有 《 海鸥秋语 》 、 《 檐曝余闻录 》 ,载《春声 》杂志,惜均未完成。又白话言情《宾河鹣影》 ,亦载 《 春声 》 ,则取自外国题材。
        先生说部,最著名的为 《 江左十年目睹记 》 。其原名《龙套人语 》 ,撰于 1929 年。是以民国初年至北伐前约十年间北洋军阀在江南的反革命残暴统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部谴责性小说。当时用“龙公”笔名连载于上海《时报》。作者自谓此书“记述南方掌故,网罗江左旧闻”,揭露当时官僚内幕甚详。论者认为虽属稗官,有文史价值。从民初至北伐前,构成江南地方统治势力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军阀,二是官僚,三是省宪会。选举议长往往是各派势力争夺的目标。那次臭不可闻的、与北方曹锟贿选遥相呼应的江苏议长争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掀起的。《江左十年目睹记》正是针对上述三种势力交织而成的社会黑暗面,进行了充分的暴露。对于祸国殃民的军阀是秉笔直书,大张挞伐,写一个骂一个,不留余地。对于依附勾结恶势力,为非作歹者,抓住了典型,尽情予以揭露。对于虽居高位,但能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作者不是“味讽刺,有时也寄托善意的同情和希望。书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寓臧否于风趣之中,往往隽永深刻,颇耐咀嚼。除上述情况外,小说还以较多的篇幅,描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刻划知识界怀着“国亡有日”的预感,表现他们思想上的仿徨苦闷。书中的正面人物是魏敬斋,也是一个自始至终出现的人物,他是一个“清狂自喜,荣辱无关”的廉者。很明显,作者是有意识地选择这样一个性格、志趣、境遇与自己相仿佛的人物来作为自己心仪的代表。书中!还写到一个急公好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知识分子尹几园,是一个具有朴素的爱国心的知识分子典型,也包含着作者的影子在内。全书在艺术表现上,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采用白话为主兼夹文言的写法,并以事实说话、读来更为具体、形象。
    (图片均来自网络)
      姚鹓雏(1892~1954年),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南社社员。历主《太平洋报》、《民国日报》、《七襄》和《春声》等报刊杂志笔政,擅长诗歌小说,有《恬养砥诗》、《苍雪词》和《龙套人语》等存世。民国时曾任南京监察院主任秘书兼监察委员等职。解放后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出任松江县副县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2 13:11 , Processed in 0.1113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