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阜民 民国二年(1913年)初冬的一天,营口县第一淑慎女学校校长姚幽兰去参加友人的婚礼。新郎查富玑毕业于上海某校,时任营口县税捐征收局局长,与姚幽兰同乡,又是姚幽兰丈夫的朋友。婚礼是新式的文明结婚,这在当时的营口尚无先例。 姚幽兰应邀做迎新伴姆(伴娘),还率领20余学生唱歌助兴。学生唱的歌曲是她编教的,洋溢着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文明新眷属,撇却旧繁嚣,喜画堂开处,自由平等皆欢笑”,“齐奏双鸾曲,欣然欢唱迎凤调”,“看云鬃翠袖姗姗玉骨新人貌,涂脂抹粉总徒劳,还是天然好。” 这种文明婚礼和以往不同,不坐花轿,不跪拜天地,不伏地叩头而弯腰鞠躬,由证婚人讲话,伴姆陪新娘,踏风琴伴奏,女学生唱歌。这是营口最早出现的文明婚礼,让所有来宾大开眼界,啧啧称赞。然而,对于这种新事物,也少不了评头品足不以为然者。 事后,令姚幽兰震惊的是,针对这起“事件”,营口劝学所(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派人到学校和税捐局调查情况,然后寄给姚幽兰一封信函借以问责,说本城议事会议员反映她率女生“鼓琴唱歌,形同优伶”。得知这种情况,许多思想守旧的人,都盼着看姚幽兰难堪。 接到信的第二天上午,姚幽兰就派人把一封信送到劝学所。信中指出:“名儒章太炎君完婚时,庆贺者女宾唱歌,男宾祝词,载在报章,敝校女生前亦在东商会大楼唱歌庆祝纪念,近数月未曾闻章君结婚以女子唱歌为耻者,亦未闻以敝校女生在东商会唱歌庆祝为非者。” 抗辩信有理有据,义正辞严,读来痛快淋漓。此事结果如何呢?自然是不了了之,但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世态之点滴。 (作者为营口市历史学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