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益做成事业 病好了,姚亮考上了天津职业大学,继续勤工俭学、义卖,陆续资助了90名贫困地区的孩子,还为几位患重病的学生解决了医疗费。 大学期间,他结识了很多高校的社团负责人、学生会主席以及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有人建议,你别光自己做,也给我们讲讲这些年你的故事和感受。姚亮看书多,他结合自己的见闻,给大家讲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青春的梦想,国内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在内他总共讲了282场,最多的一场听众500多人,他滔滔不绝讲了6个小时。 2009年暑假,他集结80位志愿者走进甘肃民勤县。这个被沙漠包围的县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姚亮带着大家植树,在东湖种了近5000棵红柳、白杨,他们走一路,草籽撒一路,当初的一片片荒滩,现在已披上了绿装。当地一位官员十分感慨地对姚亮说:“咱们认识这么多年,周围一直在变,而你做的事却始终没变。” 姚亮到四川省凉山越西县德吉乡支教,晚上为村民放电影,村民们就像迎接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仪式,等待着电影开场。亩格村的村长得到消息,带着20多位村民,走了两个小时山路赶过来看,放映结束,背上的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一位老人感慨地说:“有生之年,我看过电影,值了!” 这次回来后,姚亮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他没有找工作,而是成立了公益公司,组建了团队,专门做公益。用他自己的话说,成立公司是为了把公益事业从兴趣变成责任,他把公司的名字定为“一家一”,家意味着温暖、意味着担当。 为了支撑自己的公益事业,公司的一项主营产品是公益出行,就是组织有共同志趣的驴友自助徒步旅行。公司成立两年多,姚亮每年组织各地驴友出行10余次,一年要把全国走两圈,参加人数超过了6000人,今年还要走巴西、尼泊尔、蒙古国。这不是单纯意义的游山玩水,每次出行,他都会确定一个主题,环保、捐助、节约的理念贯穿其中,出行结束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收获颇丰,还有一些人会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 另一项填补公司运营成本的,就是姚亮拍照片、出书的稿酬。现在他已是6家网站的签约摄影师,每年发表图片数千幅,两年时间出版了4部小说,今年还要有一本关于行走心得方面的书出版,大概算下来,一年收入40万元。 2011年寒假,姚亮带着志愿者们再次进入凉山。在亩格村,一位彝族老奶奶坐在自家门前,姚亮被她那饱经沧桑的神态深深打动,举起相机正要拍照,老奶奶向他摆了摆手,站起身说了一句彝语就进屋了。十几分钟后,老奶奶出来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和脸都洗得很干净,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 老奶奶有五个儿子,为了生计,几年前,他的三个儿子把自家老母鸡下的蛋送到集市上去卖,可是路上遇到洪水,人被水冲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跟我说,他们死了,我不信。我天天等,日日盼,盼着他们快点回来。可我一天天老了,我怕他们回来,而我却不在了。”姚亮明白了,老奶奶要把这张照片留给儿子当成最后的念想。 姚亮了解到,在贫困地区,很多壮劳力外出打工,一去几年不回家,当他们回来时,有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可他们生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从那以后,姚亮开始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拍照,留下地址,回到市里后洗好了,给他们寄到村委会。到现在,仅姚亮一人就为贫困地区数千名老人拍了照,全是无偿的。 采访结束时,姚亮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初,他的公司与蓟县有关部门签订了林场承包合同。三年后,林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会变成他公益事业的坚实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