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79|回复: 11

再次查考姚兴归属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19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3-19 15:39 编辑


    再次查考姚兴归属问题
    罗益平
    最近,本市万市镇姚村村民在清理一座坍塌的古寺庙中发现了一尊巨碑,高达二米许,宽七十余公分,碑厚二十公分,连同底座重逾二千斤。由于岁月沧桑,碑文已漫漶不清。经仔细辨认,大意是记述“重建姚开府祠”的缘由和经过。
    姚开府即姚兴。据有关史书记载,姚兴又名姚叔兴,是宋代的抗金民族英雄。《宋史》说他是河北相州人,但《咸淳临安志》却明确指出姚兴是临安府新城县人。咸淳志比宋史要早七十多年,又属地方志,记述应该更清楚可信。所以,新登县志将姚兴收入《人物传》。
    说到姚兴抗金卫国而捐躯,这里还有一段颇为悲壮的故事: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再次南侵,十万大军直压江淮。南宋防边的江淮制置使刘锜,急命淮西守将都统置王权迎战。岂料王权贪生怕死,畏敌如虎,仅令兵马副都监姚兴率本部三千人马御敌,自己则率大军慌乱后撤。这时,金兵前锋已逼近和州尉子桥。
    姚兴自幼习武,骁勇善战,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便在尉子桥边摆开阵式,命令部队压住阵脚,自己则率五百铁骑突入敌阵,往来冲杀,毙敌无数。但金兵排山倒海般涌来,设下了一个大包围圈,意欲逼姚兴投降,形势岌岌可危。而身拥重兵的都统制王权却远远的扎在仙踪山上饮酒取乐。丝毫没有救援姚兴之意。
    有个叫李二的汉奸,以前对王权有过私恩,深得王权的信任,可以随意出入王权的中军大帐,觑机窃得王权的军旗,当金军涌到之时,李二已乘乱投入敌营,他见姚兴既不投降也不退却,便向金军献上一计,将从王权军中窃得的军旗竖立在不远处一座叫酒仙宗的小山上,造成宋军援兵已到的假象。这时的姚兴及其部下,已经鏖战了四五个时辰,早已人疲马乏,见得宋军军旗出现,便奋勇杀开一条血路,前往会合,不料却陷入了金兵设下的圈套,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终于力竭而血洒疆场。
    姚兴的英勇壮举,不仅威慑了敌胆,同时也使金军上下唏嘘感慨不已。时为金军统率的国君海陵王完颜亮,下令全军为之致哀,并赋诗曰:独领孤军将姓姚,一身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徵兵檄,未必将军死尉桥。不久,完颜亮因祭祀敌军英雄,而被内部哗变人员杀死,其罪状之一就是歌颂敌军英雄姚兴。
    宋军于当年年底收复了淮西,朝廷为此赠封姚兴为观察使,在他牺牲之处,立庙祭祀。四十多年后,宋宁宗赵扩为激励臣下抗金,追赠姚兴为袭庆军节度使,开府义同三司,谥“忠毅”。而姚兴的故乡新城(新登),亦于他的故里立庙祭祀。
    姚兴是新登石门岭人,而新登有二处叫“石门”的地方。据《新登县志》记载说:石门有二,一在东洲乡(今湘溪一带),一在南安乡(今万市镇)。旧志载,姚兴字叔兴,东洲之石门山姚村人。姚兴墓即在东洲乡姚村,后人名其村为尽忠里。……惟徐宏敏《谒姚开府墓》诗:骂贼亡身报主恩,当年马革返槎源。槎源原为南安乡,按此诗所言,姚墓则在南安乡。
    而今,湘溪石门并无姚姓,村人仍言之凿凿。在湘溪石门其他姓氏的族谱中,对姚将军之事也有所记载。数年前,石门村人还在故址建立一石碑,以表纪念。而槎源姚村仍为姚姓聚居地,其宗谱赫然记述姚兴是该族始祖,原居石门山,明洪武初,“(姚)兴公十二世孙士方,迁居姚宅,永乐中(士方)一孙复还石门山外的直舍坞”……
    这尊石碑的出现以及现存的《东安姚氏宗谱》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姚兴这位抗金英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位于万市石门马家的姚兴祭祀碑

          万市石门姚家的姚氏族谱有记载
        再次查考姚兴归属问题
    2007年11月15日,我撰写的《新登抗金英雄姚兴》一文,引起了原新登县所属二个石门村人的高度重视。从中也反映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古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对此,倍感欣慰。为慎重起见,我再次对姚兴其人作了一番查考。
    首先,二个石门姚村都在原新登县区域,姚兴是原新登县人,这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在撰写时,就没有注明是万市或湘溪地域。
    11月上旬,我去万市镇的姚村、石门、槎源,观看了记载着“重建姚开府祠”的《石门碑记》以及“姚开府香火厅”,最使我感到欣慰的是,该族还保存着世代传承的《东安姚氏宗谱》。
    该宗谱明确记载:“姚兴居东安(即原新登县)之石门山姚村……马公(为宁善马公,而不是七贤长兰马弓)娶夫人刘氏,生子近仁,传至元末,兵乱,有士方者,于洪武初迁居宁善西石岭之对岸,地名姚宅。士方系兴公十二世孙,有二孙,曰:纯;曰:全。纯公于永乐中复还居南安石门山外直舍坞,历五世,至观一公于天顺间又迁至槎源中村。”
    族谱对“石门山姚村”,也没注明是何处石门山姚村,从“迁居……复还居……又迁至……。”来分析,这个“复还”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但族谱不是国史和县志,不作为铁证,故仍不可妄定。
    由此,我再次去市图书馆查考了新登县的《万历志》、《道光志》、《民国志》。万历志卷三,第十九页;道光志卷十四,人物篇第七页;民国志卷十五,人物传第八页都是沿袭咸淳志记载的:“姚兴,字叔兴,石门山姚村人,有臂力、善武艺,仕宋至右武大夫建康府破敌军统领……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入寇,兵至和州尉子桥,兴以一军三千人力战……而殁。”县志里面都没有注明县西北二十里东州乡或县西南六十里宁善乡之石门姚村。有明确注明的是道光志卷三第二十三页:“姚开府祠,在姚村,祀宋袭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兴也。绍兴间战于和州阵亡,朝廷嘉之,赐庙和州。乡人慕其忠节,复即其里建祠焉;(上同)一在南安乡。”道光志卷十七,坟墓篇第十七页又记载:“赠集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姚兴墓,在东州乡姚村。”
    根据万市姚氏族谱记载,他们为姚兴后裔应该是属实的。而湘溪他姓族谱,也都有关于姚兴事迹的记载,姚姓在湘溪石门于明朝中消失,但对姚兴的归属问题,二个石门都认为姚兴是自己地方上的人,一直延续至今,也都缺乏明确的佐证。
    12月21日,我又去了湘溪石门,亲眼目睹了姚宅和姚公祠残基、姚公墓原穴地,亲耳聆听了耋髦老人讲述有关湘溪石门、槎源、姚村、尽忠里的有关姚兴的故事。
    尽忠里:据民国志第九卷,胜迹第三十八页记载“在县北二十里,东州乡石门山姚村,里人慕姚兴忠节,因以名其村。”这又使人觉得这里是姚兴的故里。对此,清新登县著名的史学研究者徐时敦,引用了万市石门附近的诗人徐浤敏的诗:“骂贼亡身报主恩,当年马革返槎源,新开山骨函英骨,谁与招魂奠怨魂。松柏已新巢鹤去,麒麟久毁野花繁。尽忠里畔村农说,风雨灵旗返石门。”
    根据以上查考,我认为,姚兴的归属,不会外乎几种情况:
    一是姚氏世居万市石门姚村说。姚兴阵亡后,族人买得风水宝地以及部分山、田、地于湘溪石门,以确保其子孙居住守墓。该支系姚兴的直系,后来发达了,就在那里建起了规模宏伟的姚开府祠,因其来自石门姚村,人们便都顺口呼其石门姚家人,久而久之就有了类同的地名。后来,由于不知何因,该支姚氏又迁回万市石门姚村或绝迹。
    类似的现象有如出生于新登镇共和村冬官弄的方廉与湘主炉头的“方家(也谓方公)坟头”;胥口查村罗氏始祖买风水于永昌何阜殿边的罗家山、罗家院、罗家田畈。
    二是姚氏世居湘溪石门姚村说。姚兴阵亡后魂归故里。后不知何因,迁居到宁善(即现在的万市)石门,因该族来自于湘溪石门姚村,所以,就顺口呼其为石门姚村人,时间一久,就顺理成章的把宁善居地也定名为石门姚村。后人为纪念姚兴,也在居地立祠祭祀姚兴。
    以上二种情况,只是纯假设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万市石门姚氏,确实是姚兴的后裔,湘溪石门姚村确实是姚兴的墓祭地。两个石门姚村都有姚公祠,他们绝对都不是为了攀附姚兴的名节,而是两处都与姚兴有着直接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姚兴尽忠报国的精神,将永远值得大家世代传承。               (罗益坪)
    补记:
    姚兴将军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抗金战争中英勇捐躯,墓在湘溪石门,湘溪石门有尽忠里、姚宅遗址;而万市槎源有石门、姚村、传承的姚氏宗谱,湘溪石门从明代开始并无姚氏居住,但万市石门的姚氏族人和湘溪石门的本土人士均说姚将军是自己地方的英雄。
    “当年马革返槎源”。“尽忠里畔村农说,风雨灵旗返石门”。新登县《万历志》对此也没有明确注明姚兴将军的具体归属地,因此,二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今编者在收集新登各姓氏族谱中,查找到了一篇最早也最明确记载有关姚兴归属的《姚兴传》,作者系新登炉头凌准嫡裔,明洪武廿二年(1389年)出生的凌志先生,字文苑,号一。职授:礼部司务尚书,升工部虞衡员外郎转南京刑部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正六品)。
    凌志先生一生潜心理学研究,博览群书,曾主纂景泰年间的《新登县志》,其“姚兴传”撰文时,距姚将军捐躯仅227年,比方廉主撰的新登县《万历志(1575年)》还早185年。其实,从各个所见资料来看,凌志先生在古文化研究方面,应该要比方廉更高一层次。
    根据年代核对,凌志先生写这篇姚兴传时,从万市石门到湘溪石门守墓的姚将军后代,由于战乱,从湘溪石门,又迁回万市石门去才四十几年。由于新登县志留存民间最早的是方廉主撰的万历志,及其后来沿袭万历志的康熙志和道光志、光绪志以及民国志,凌志先生主撰的景泰《新登县志》从无人看到过其间的内容,后人对凌志先生的了解,因为方廉的官职比凌志高几品,方廉对新登县留下的古迹较多,凌志先生的名气没方廉那么大,时间也比方廉要早,因此,有关凌志先生的具体资料,在我们这代人手头的也没方廉多。应该说,此文与其他资料相比,姚兴将军归属的定论问题,其准确性应为最。根据凌志先生的姚兴传,十分明确,姚兴是新安乡(今南安)石门姚村人!
    下附《凌氏宗谱》中有关一先生所撰写的景泰《新登县志》序,及其本人的 “行传”和他撰写的“姚兴传”。并附新登县《万历志》所载“姚兴传”。
    这是一菴(凌志)先生明景泰五年秋九月(1450年)主纂新登县志时写的序言
       



                              新登县《万历志》所载的姚兴传




                      《凌氏宗谱》中一菴(凌志)先生所撰的“姚兴传”

                   
                   新登炉头村《凌氏宗谱》中有关一菴(凌志)先生的行传记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登东山坞凌氏
    (罗益坪)
        东山坞位于新登城北五里,旧时称山阴坞,其凌氏一族为唐“八司马”之一的凌准后裔。据《东安凌氏宗谱》记载,其凌氏源于尧舜,祖上凌操,仕东吴孙策麾下,孙策下江东时,凌操授校尉,有大功,世居余杭,生一子凌统。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遣将七千人马屯合肥,孙权率兵十万围攻,张辽披甲执戟冲垒,直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凌统扶权出围,乘骏马至上津桥,谁知桥面有丈余无板,幸亏是匹骏马,凌统在马后就势一鞭,骏马趁势飞跃对岸,而凌统卒。尔后,孙权就将凌统的二个儿子凌烈和凌封收养于宫中,关爱如子,凡进见者相遇,孙权均称“此吾虎子”。烈和封成人后,孙权按其父功绩,袭封为亭侯,回余杭故里居住。
        凌氏在余杭历十一世后,有位叫凌安的祖上,任安徽歙州州判,后定居歙州沙溪。其曾孙凌秀兰,字士燮,唐肃宗时来睦州(时新登为桐庐属下)任学正,从而就在新登城北五里的山阴坞搭建了二间茅屋定居下来,不久,新城下四乡(昌东、昌西、昌定、折桂)并入富春县管辖,凌士燮升为国子监司业(从四品下),柳宗元受教于凌士燮。后,柳宗元来到山阴坞,就在其墙壁上题诗:赞赏先生“京师敬业十三年,家本贤,欲归而不得,遂构筑棚室,以备揖让之位,栋宇简易,仅除风雨……”这就是著名的柳宗元“富春蓬室题诗”。正因为柳宗元与凌家有这层关系,所以,他们之间一直交往频繁。
        士燮长子凌准(公元752-808年),大历六年(公元771年)20岁即思建功立业,上书宰相自荐,经宰相亲自测试,日试万言,遂擢升为崇文馆校书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因平叛有功,提任大理评事御史,赐绯鱼袋,历迁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聘为浙东廉使判官。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德宗病重,宰相王伾及其太子太傅王叔文叔侄当政,他们眼看国力渐衰,为挽救危局,就组建改革派中枢。因为柳宗元与凌士燮的关系,凌准的人品与才华受柳宗元十分赏识,在柳宗元的竭力推举下,凌准等被飞檄征召进京。凌准担任翰林院侍从学士。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柳宗元与凌准等“八司马”的改革,从打击藩镇割据、打击官宦势力、减轻贫民赋税入手。这一举措戳到了地方武装势力的痛处。宦官俱文珍、四川军阀(节度史)韦皋等地方武装势力为此寝食不安,于是就狼狈为奸,率军举事,迫使顺宗李诵称病禅位于子李纯,并处斩了王叔文,流放了王伾。至此,“二王变法”失败,柳宗元、凌准等8位骨干,均被贬为条件恶劣之州的司马。
        凌准被贬为荒蛮之地的连州司马,同年九月,凌准母丧弟亡,由于待罪之身不得奔丧,只得远望乡关恸哭,以至失明。二年后(公元808年),凌准病逝于任所连州。柳宗元心中愤懑不已,为之写了《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及《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一方面记叙了凌准的一生经历,为他的悲惨下场深表不平,同时也在叙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继凌准之后,凌氏家族在明万历后的历代《新登县.人物志》和《杭州府志》中,曾有四人录入其内,即凌善之、凌志、凌镐、凌云龙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凌志。他在景泰(1454年)间,还主纂《新登县志》,文献赖以有考。明万历《新城县志》与《凌氏宗谱》均载:“凌志,字文琬,号一菴,生于洪武廿二年(1389年),少孤,奉祖母,至孝,博极群书,永乐癸卯(1423年)领乡荐。初为帝王贵族子孙从教,时拜曾棨、李时勉二先生潜心理学,职授礼部司务尚书,升工部虞衡员外,即转南京刑部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居官莅政裁决无滞留,后荐为佥都御史(正四品),抚湖广,天顺四年(1460年)命未下而卒。
        由凌志主撰,修于明正统年间的《东安凌氏宗谱》,其内容之丰富,实为东安诸族谱少见。其内的“东安百咏”是凌志先生乡荐会试不隅,优游之暇所作,它以每村每族的族谱八景为基础,收集了古新城县的名胜百景,“稿凡百篇,皆清婉佳逸,或因山川名胜,或因明贤古迹,因感而赋。”此次修谱,凌志先生曾邀礼、工、兵、吏等各部尚书、侍郎、郎中等121人为其族谱题诗。谱中还收集了新城历代名人传,如罗隐、杜稜、孙陟、姚兴、袁时亿、袁用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广陵乡及其他有关幸存族谱的记载,凌志先生在这篇“姚兴传”时,从万市石门到湘溪石门守墓的姚将军后代,为避元末明初(1365年)的三溪口张士诚与李文忠二部几十万大军战乱,从湘溪石门又回迁至万市石门才数十年。这也是迄今所发现的,除《姚氏宗谱》外,对姚兴将军属村记载最早、最权威、最肯定、最清楚的唯一一篇文章。                (罗益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抗金名将姚兴
    (2009-05-08 08:47:54)转载▼
    东圃草堂的博客
        2008年5月,我参加新登镇委在湘溪石林村召开的“新登人文精神”座谈会,会议期间湘溪籍退休老师胡友朋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南宋湘溪名将姚兴的一些史料,并对姚兴将军不是“湘溪人”的说法,感到不可思议。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南宋抗金名将姚兴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就相关问题谈点认识和浅见,如有不妥之处,望谅解。
        姚兴是南宋新城(登)人。他的生平简历,在南宋《咸淳临安志.姚兴传》上,有比较祥细的记载,现辑录如下:“姚兴,旧名叔兴,新城姚村人。有勇力、善武艺。为统制官,隶王权。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入,寇兵至和州尉子桥,兴以一军三千人力战,权置酒仙宗山上,拥群刀斧自卫,殊不援兴,兴刹虏数百,以援不至而没。朝廷为之立祠,以表其忠。宁宗朝复加追赠,制曰:烈士徇国未尝计,生后之荣人举褒忠,盖将为天下之劝,矧于名将著节。先朝兹纵列之,搞章追想壮猷而兴慨肆颁显渥用发幽光,故右武大夫、建康府破敌军统制、赠集庆军节度使姚兴,可特赠开府仪同三司。(以中兴编年纲目,彭百川治迹统类,及新登续图经修)”
        有关史料还记载,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了开封,徽钦两帝做了俘虏。当时,姚兴还是个小小的州校,因为袭杀金人有功,补缺为承信郎。②建炎初年,有一位名叫张琪的人,聚集了一批人投奔到东京留守宗泽的旗下,由于宗泽是抗金名将,姚兴便辗转来到张琪处,随张琪驻守池州。到了绍兴元年(1131年),张琪叛宋,率军进犯饶州。时池州兼江东安抚大使为前丞相吕颐浩,此时他刚从左蠡班师、帐下兵不满万,便遣派统制官巨师古招降张琪。老奸巨滑的张琪假意接受招降,待巨师古一入其营便抓捕了他,并以其为人质直扑饶州城下。姚兴不愿在这种奸诈无耻的小人手下卖命,于是带领本部人马救了巨师古等人,连夜投奔吕颐浩。一贯主张对金强硬,用兵收复失地的吕颐浩对姚兴大为欣赏,便将姚兴事迹上报朝廷,朝廷便授姚兴为武义郎。③当年九月,吕颐浩复任右相后,将姚兴划入淮西宣抚使张俊军中。此后,姚兴跟从抗金名将刘锜坚守顺昌,收复宿县、亳州、攻克城父、永城、临涣、蕲县朱家村,由于居功至伟,升武略大夫,淮壖之役后,再升右武大夫,累迁建康府驻劄御前破敌军统制,充荆南路兵马副都监。④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铁骑直抵江淮。江淮制置使刘锜命淮西守将王权迎战,贪生怕死的王权迟迟不敢进驻前线,直到完颜亮攻陷军事重镇寿春(今安徽寿县),才不得已入驻庐州。王权的前锋正是兵马副都监姚兴。姚兴接令后率部飞速向庐州挺进,在定林(今安徽合肥)遇敌五百骑。姚兴沉着指挥击退了敌军,生擒了敌将女直鹘杀虎。其后,金兵强渡淮河,阳奉阴违的王权命令姚兴出战拒敌,自己则慌忙后撤。姚兴与金兵相遇于和州尉子桥。在号称十万金兵的金戈铁马面前,姚兴所部的三千将士(一说四百骑)毫无惧色,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从早上辰时至下午申时,鏖战八九个小时,冲杀数十个回合,光姚兴一人便手杀数百人,而此时王权躲避在仙宗山上,严兵自卫,置酒取乐,全然没有援助姚兴之意,统领戴皋也帅马军引避敌锋。姚兴虽前有强敌,后无援军,但却越战越勇,金兵无可奈何,便暗里派人收买了汉奸李二。汉奸李二对王权有私恩,能够出入王权军营,他乘机偷盗了王权的军旗交给金人。金人将军旗竖立在今之姚庙镇东侧的一座小山上诱骗姚兴。姚兴猛见军旗,误以为王权将兵来援,便奋不顾身地前往迎合,及至发现中了敌人诡计,为时已晚,他愤然砍断军旗旗杆(后人因此称此山为“倒山”),大声痛骂了敌人一通后,返身复入敌阵厮杀,最后终因敌众我寡,姚兴与其子壮烈牺牲,同时遇难的,还有拱卫大夫、忠州防御使郑通等五十人。⑤据说姚兴死在马上尸身不倒,双目圆睁,战马狂吼冲出乱围,直奔姚兴之子营帐,当马跑到一座桥上遇到儿子带领仅剩的几十名士兵援父而来,儿子下马见父已死,哭拜于地说:“孩儿定要收复失地为父报仇”。话音一落,其父尸身缓缓从马上倒下,人们叫这座桥为“遇子桥”,后讹称“慰子桥”。事后金人心犹余悸,相谓曰:“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金陵王完颜亮,闻报后命笔《吊姚兴》诗一首,诗云:“独领孤军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征兵檄,未必将军死尉桥。”对姚兴尽忠南宋的忠义行为予以高度赞赏。当年十一月,宋军收复淮西,金兵北退。朝廷赠姚兴为观察使,并将他的三位后人也封了官。次年,人们为纪念为国捐躯的父子抗金英雄,在姚兴抗击金兵的桂门关建立了一座庙宇,名“姚兴庙”。宋高宗亲赐书:“旌忠”二字的匾额。宋宁宗开禧初,又追谥“忠毅”,并把这个小集镇改名为“姚公庙”(现叫姚庙)。⑦在这里还有姚兴抗金的遗迹尚有“倒旗山”、“校场心”、“慰子
    桥”。 当地百姓每年都在姚兴阵亡那天,来到这大庙焚香,久而成了“姚庙集”,即当今的姚庙乡政府所在地。姚兴父子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不仅载入了史册,而且至今尚在民间世代传颂。
        新登古地名与姚兴的关系。“尽忠里”是新登湘溪的一个古老地名,南宋潜说友著《咸淳临安志》中记载:新城县管十二乡:祥禽乡、折桂乡、七贤乡、永昌乡、新登乡、太平乡、昌东乡、昌西乡、新安乡、宁善乡、南新乡、广陵乡。七贤乡“(晋咸和中樵者入山见七仙客坐石围某奏于朝改今名)管里四:新城、招贤、永仙、尽忠”。以上记载可以说明二个问题,一是“尽忠里”地名早在南宋时就有了;二是“尽忠里”地名与“南宋朝因姚兴忠烈,为他立祠,以表其忠”有关。关于姚兴是新登那里人,我赞同有一位学者对姚兴的记述:“姚兴牺牲后,其灵归葬故里浙江新城。顺带一提,《宋史》《姚兴传》记姚兴为相州(今河南安阳)人,而新城《槎源姚氏宗谱》也说“叔兴公讳兴,祖籍相州”,而南宋潜说友的《咸淳临安志》,则明言姚兴为新城人。潜说友较宋史作者为早,是位严肃的史学家,言必有据。故而《新城县志》认为姚兴祖籍确为相州,但已于姚兴父祖辈迁徙于新城“石门”。新城的石门有二处:一在东州乡(今湘溪一带),一在万市镇槎源坞。姚兴家居哪一个石门?清同治、光绪年间,以考据见长的邑先贤徐时敦所著《闲云录》云“旧志载姚兴字叔兴,东洲石门山姚村人,后人名其村为尽忠里。”应该说徐时敦据旧志判定姚兴为东洲石门人是正确的。不过“槎源石门”一说也非空穴来风,因为槎源石门之姚氏原本便是姚兴后裔。《槎源姚氏宗谱》有写于康熙二十五年的《谱原》一文,称姚兴是“舜之六十二世孙也,居东安石门山姚村”。传至元末兵乱,有姚兴十二世孙名士方者“于洪武中迁居宁善西石岭(今洞桥镇石羊潘家附近)之对岸,地名姚宅。”士方孙姚纯“于永乐中复迁居南安石门外山直舍坞。”今槎源坞有姚开府祠,有石门村,正是其后人慕姚兴忠节而不忘前贤的反映。”

    注解:
    ①、南宋《咸淳临安志。姚兴传》。
    ②、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五十二阶为承信郎,以代旧官三班借职。
    ③、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一阶为武义郎,以代旧官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④、宋代军事职官名称。南宋初以将要郡守臣带此职。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罢带。其副职兵马副都监由武臣充任。各掌本处屯驻、兵甲、训练与差使之事,次浅者为监押。兵马都监亦简称都监或逐路兵马都监。
    ⑤、《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宋史》卷四五三《姚兴传》等书。
    ⑥、唐、宋、元因之,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
    ⑦、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以西约八公里,与居巢区西峰乡尉桥接壤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溪村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西北部山区,由原石岭、石佛、崔家、仙源四村撤并而成。行政区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2亩,山林面积11486亩,有15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农户702户,总人口2235人,其中党员106名,村民代表45名。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5700元,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20.5万元,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竹笋、杨梅、葡萄等生态农业,村内有百年以上古树名木28棵,千年以上古树4棵,2011年被列为省级中心村培育建设单位,同时被列为富阳市“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建设村,2012年在新农村“4+1”竞赛中被评为“一乡一精品”第一名,2013年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湘溪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南宋著名爱国抗金将领姚兴故里,姚公祠、姚兴古墓、盛忠村界碑历史古迹文物保存完好。
    湘溪村拥有浓厚的人文资源积淀,早在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在途经湘溪时留足泼墨“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赞美了湘溪的山山水水、和乐的幸福生活。现已修复了苏东坡古道。
    近年来,湘溪村在富阳市委市政府和新登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城乡区域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以中心村、精品村建设为抓手,加大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产业集聚的总目标,实质性启动了石门岭农居点的安置房建设,湘溪村是我市唯一的省级中心村培育建设村,2013年启动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我们有决心在2015年以前全面完成中心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建设,把湘溪村建设成中心村“富春山居”精品村的样板,为描绘好富裕阳光新的富春山居图实现强村富民的湘溪梦而努力奋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6: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5-3-21 0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英烈!流芳万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3-24 07: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英烈!流芳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24 2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英烈,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25 1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再次查考姚兴归属问题

           宋抗金名将姚兴是哪里人?利用族谱和方志再次查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25 13: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再次查考姚兴归属问题

           宋抗金名将姚兴是哪里人?利用族谱和方志再次查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9:45 , Processed in 0.1252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