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内容在网上发表后有宗亲提出了一些提问,我还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但限学术探讨,有异议求同存异,不人身攻击。以亲的称谓表示交流者) 亲:有人说:“客观地说,其实《集》,有的是能做史料,有的不能,《集》里面的文章也可以是传记,也可是诗歌、策论等,是不是一定是史料或不是史料,这与《集》不《集》是没关系的,就是能做史料的东西也要看它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史料的研判关键是占有丰富的资料,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理性地,辨证地地得出结论。上面用《鲁迅全集》打比方,是我打的,公正地说,全集中有的文章就反映了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过程,也可以考证出他在租界的生活时间,杂文中点名对骂的那些文人也确实存在,在研究相关问题时,这是可以用来作史料参考的。但你要在鲁家找那个祥林嫂,肯定找不到。各位宗亲都出于好的目的一起讨论,可能由于各人的资料占有量或分析的方式方法不同,或有时内心有所顾忌,所以会有不同的争论,但千万别用急将。有时我也想着发笑,其实脾气不好的,姚网上差不多都是灵源姚后裔,不会这也是老祖宗的血脉特征?” 闻:上述说法部分认同即史料的研判观点我认同。但与《集》不《集》是没关系的,我认为是有关系的。在目录分类法的历史上,四部分类法之前是六分法,六分法是孔夫子在整理文献时创立的,他将其编为《六艺》,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形成了六个学术门类,后来才发展为四部分类法。而这《六艺》即诗、书、易、礼、乐、春秋,也就是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所指的六经,所以说他们有关系。章学诚“六经皆史也”是《文史通义》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话,他写下了史学思想深邃的、一部在中国史学理论上的鸿篇巨著《文史通义》。《文史通义》的发表一改了对史学的认识误区,同时拓展了史学认识的视野,成为中国史学界的共识,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史学研究。近代很多大史学家都无比的推崇,如龚自珍、章太炎、梁启超等等。他的六经与孔夫子的《六艺》分类法(也可称六分法)有关系,六分法的儿子四部分类法是父子关系,四部分类法家中的集部,你说与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有不有关系?(说点笑话,活跃一下气氛)。章学诚这一理论的提出本来就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明朝的王世贞、宋濂、王守仁、李贽都作出了贡献,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一主张,只是章学诚全面、系统的进行了总结、提炼、发扬光大,所指范围涵盖了经、史、子、集的全部或更大。 亲:还有人说“《舍人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姚勉文集》或《姚勉全集》这是我的认为。” 闻:对的。原名《雪坡姚舍人集》、《雪坡舍人集》、《雪坡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和《豫章丛书》。《豫章丛书》有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整理本,有傅增湘校勘本。 亲:还有人说“考古人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个方法,先假设,然后排除,也就是,如果考古过程中发现有一实证与假设不符,就推翻这一假设。” 闻:这就是历史上我们常说的实证学派。中国近代史学派别的划分有很多版本。最著名的是疑古学派的顾颉刚先生,他这个学派也叫古史辨学派、实证主义史学学派,你刚说的考古的方法就是指的他们这个学派。冯友兰先生把中国近代史学派划分为信古、疑古、释古。杨宽在三古基础上增加一古考古。钱穆先生划分为传统派、革新派、科学派。曾繁康先生划分为考据学派、唯物史观派、理学派。周予同先生划为史观和史料派。当代学者就划分得更细。如张书学把一九一九到一九四九年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对主义史学三大思潮,二三十年代实证主义史学独占史坛。即梁启超、严复、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特别是后两人弟子众多学说深远。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最著名的就是范文澜、周谷城他们了,他们也是唯物史观派。侯云灏划得最多最细有十二个学派,记都记不住。有什么南高派、国粹派、考古派、新史学派等等。当然这种划分还在变化当中。比如,当下的李学勤就有自己的划法。就不细说了。 亲:有人提出考证姚勉谱系要从多方资料入手,比如《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等资料。 闻:是的,这是一个在严肃思考这一问题的人。今天就交流到这里,都深夜两点了。 亲:彦国公谱系与思廉公谱系是否有内在联系,有待考证。我提几点供宗亲研究。1、彦国公和思廉公属同一代人,思廉公的封地是丰城,此时彦国公在丰城任儒学山长。2、众所周知南昌姚氏是以国医闻名,国医历来又以祖传为主,这与僧垣公是否有联系,现在南昌姚有人说“御医”不知是否有此含义。3、勉公在彦国公谱系中有非常明确的世系关联,勉公在《舍人集》中称思廉公为鼻祖,是否也能说明彦国公谱系与思廉公谱系有近亲的关系,此时是南宋只相差一个朝代,不会有差错,只是后人的忽略,没有去研究。4、就是现代人的书信和说话时,都不能直呼父母及祖先的名字,何况古时的文人呢!这点是否可以说明崇公不是勉公的祖先。 闻:这个问题提得好,围绕着姚勉谱系问题以我上提出的五块资料在思考,而且对五块资料比较熟悉。思考的方法是某一宗亲提出的先假设,再实证,属疑古学派的考证方法。他把彦国公谱系与思廉公谱系同时代两个人对比设想,把封地和任职地关联进行分析,间接又以彦国公支后裔与思廉公谱系中都以家传行医来联系思考,设想姚勉《舍人集》自称思廉公为鼻祖是一种近亲关系。由于有了这种近亲关系,姚勉《舍人集》中当然是会用尊称。从这种关联分析,解释了《舍人集》姚勉为什么会尊称的原因,我认为也有这种可能,为什么我这样说,从中国人日常生活逻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是近亲关系或是其他关系,还需史料来应证。可以设想,但还不能确定。亲:我认为那一族的谱都有欠缺,我南昌姚的族谱也不例外。1、我想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谱系来研究谱,心情就豁达。2、请这几方面的宗亲参加,特别是某某等,此课题涉及百万姚氏宗亲,是大事呀! 闻:从这位宗亲的话,可以看出他比较公正、无私,也对姚氏宗族事业很焦急和用心,提议非常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研究、分析。这个事我认为世姚组织应该考虑,这是有利于子孙的事,是功德无量的事,应积极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