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7|回复: 0

与姚波和其他宗亲就姚勉谱系的学术交流(五) 姚闻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5-14 17: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闻闻宗亲你干脆将《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联的地方说完,好不好!
    闻:本来只想说点《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的典型例文,判断是否史学家姚思廉的问题,就进行对家谱与《舍人集》《姚锡墓志铭》有何关联的探讨。既然宗亲还想了解《舍人集》姚思廉相关的典型文章,我们继续把谱的对接研究延后,先说你问的问题。我们知道上一问题对“蓋”字的理解出现分歧,我进行了例句讲解,也许有些宗亲是理解了“蓋”字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有的宗亲也许依然不赞同我的解答,其实没关系,我们可以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全文或那两句话问问中学语文老师就可弄明白。下面我依然按照我多年研究姚勉是姚思廉后裔的观点,来列举《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联的文章。
    首先还是说说《雪坡舍人集》卷四百七十一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原文】“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族虽异,然得姓自有虞氏则一。凡询新昌姚氏者,咸以为一族。而二氏子孙亦知柯分同根,派别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孙而遡鼻祖,不可以异视,相与讲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非若周秦之刘、宋卫之孔,为蜡为尚之石,为宋为燕之乐,其始既异,其终卒不可合者也。运属公讳公烈,字伯武。其先潍州北海人,中散在国初仕至上柱国,传至铜鍉县令某者,君之高伯祖也。初以太学上舍生及进士第,后以忠殁王事。庐州教授某者,铜鍉府君之弟,君之高祖也。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再转而丞新昌,因家焉。自潍州而为新昌人,蓋自此始。大父某,父某,皆韬英含章,不愿仕进。君生而颖悟,弱不好弄。既长,温而文,简而有理。母龚氏,龙图端之孙。“
    【译文】“姚之宗族为瑞州之新昌著姓者有二支,家邑在郛这个地方的人,出自潍州,蓋(是)中散大夫姚恕之后;家住灵源这个地方的人,出自丰城,蓋(是)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支族虽有差异,然而得姓都出自有虞氏则是一样。凡是询问新昌姓姚氏的人,咸(都)以为是一族。而二氏子孙亦(也)知道柯分别同根,字派分别共一个祖源。等待百世而(往)上追溯,由耳孙而(追)遡到鼻祖,不可以(没有)诧异(不同)的眼光视(看待),相(互)(都)讲与同姓之友好甚至亲密,真(像)若(如果)出自一族者(的人),若(如果)非(不是)周和秦之刘姓、宋和卫之孔姓,为蜡和尚之石姓,为宋和燕之乐姓,其始祖既然差异(不同),其终卒也不是一个宗族相合的人。运属公讳公烈,字伯武。其最先是潍州北海人,中散大夫姚恕在国(宋)初期官至上柱国,传至铜鍉县令某者,是君(运属公)之高伯祖。初(最先)以太学上舍生及进士第,后(来)以忠殁(死)于王事。庐州教授某者,铜鍉府君之弟,君(运属公)之高祖。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官),再转而任新昌(县)丞,这个原因家住在(新昌)焉(这里),自潍州而为新昌人,蓋(是)自此(开)始。大父某,父某,皆(全)韬英含章,不愿仕(途)进(取)。君生而颖悟,弱(小)不好弄。既长,温而文,简而有理。母龚氏,龙图龚端之孙女。”这是第一自然段的翻译。
    第二自然段从运属襁褓就失去生母,十二岁失去父亲,由继母抚养长大,对继母很孝道。自己也很刻苦学习,此段都叙述运属的一生事迹。第三自然段写运属的妻子和子女情况和托姚勉写此铭的情况。这就是此铭写作结构和内容。
    【分析】此铭是姚勉《雪坡舍人集》中叙述新昌两支姚渊源最详尽的史料,对我们研究姚勉谱系和新昌两支姚氏族史异常重要,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很珍贵很难得,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此史料与《雪坡舍人集》和姚勉家族其他资料对比研究,正确分辨,对相互矛盾的地方,多方比对,再做取舍,得出一个真实的姚勉谱系成果。这才是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的目的。
    其次《雪坡舍人集》卷二百四十二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而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
    可能大家见了这段文字感觉有点熟悉,对的。我们在前面举例分析过一段文字,即《发解谢判府蔡寺丞启》中姚勉说过与上相似的一段话,只不过这里是姚勉给新昌赵判县的信。这封信是在什么环境中说的呢,我们先看《雪坡舍人集》二百四十二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原文。
    【原文】芝亭布政,文星依临照之光;桂籍浮香,化雨沐沾濡之赐。倘匪作成之有地,谁其吹送之上天。认叶寻根,饮泉知脉。穷以宜丰之邑,实为多士之林。锦水发源,春动麦池之浪,桂峰拔秀,霄峥文笔之尖。英气攸锺,异人间出。至近时之西府,尝首选于南宫。有若寒宗,尤为著姓。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如王大父生三期而失怙(依仗,凭借音互),以奇童子十四岁而荐名,官虽初至于泛莲,文则愈昌而未艾。在我书橱之祖,方徙附庸;然而天府之名,尚仍故邑。惜以世传之再,各地安著之拘。两歧之派既分,一线之脉几断。北宗禅析,二兄犹继捧于乡书;南阮家贫。诸父乃不收于文效。虽以椿庭之老隐,仅于槐市以先鸣。
    【译文】芝亭是布政司的一座普通亭子,文曲星的光辉依然临照着它;高中科举的名籍还漂浮着香味,春风化雨沐浴恩泽普及着老天的恩赐。倘若不是成功有这样的地方,谁会将它从天上吹送来。认树叶寻找树的根,饮泉水知道水的来源。宜丰这座城邑虽然贫穷,实际是一个很出人才之林。锦江的水发源之地,春风吹动着麦田像池子里的浪花,桂峰挺拔秀丽,峥嵘的峰霄像文笔的锋尖。英气攸锺情这里,时不时会出现几个有本事的人。直至到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的西府(钱鏐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南宫(古姓氏)一族是第一家。虽然宗族贫寒,但是是著名的大姓。粤(发语词,又如)(来)自瀛洲的学士(指姚思廉),肇开剑水(古水名)受到国家的封赐。由儿子到孙子,把家都安在了这个城邑。南唐仓监(官名,实指灵源始迁祖)正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指姚子玉,即姚振)以七举(夏季)而伦魁(指科举考试中夺魁为榜首。伦,通“ 抡 ”),益(渐渐)有声(声誉,声望)于乡郡,(成)为弟子以千数计(算),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问竹楼书院(姚子玉办的学校)之基(础),犹在梓里故山(故里)之侧(旁边)。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见前例翻译)高(祖)传而曾(祖),儒(业)(有)益以世(间)。如王大父(曾祖父)生三期(指三岁)而失怙(依仗,凭借。音互。失怙:指死了父亲),以奇童子十四岁而荐(考功)名,官虽初至于泛(透出)莲(花品质),文则愈昌而未艾(未尽)。在我书橱之祖(喻指学问淹博的人),方徙附庸(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然而天府(原指四川,这里指故里)之名(字),尚仍故邑(故乡)。(爱)惜以世传之再(传),各地安著之拘(礼)。两歧(岔道)之派既分(开),一线之(血)脉几断(开)。北宗禅(宗分)析,二兄犹继捧于乡书(代指科举乡试中式);南阮(指“竹林七贤”的阮籍与侄子阮咸住路南)家贫。诸父乃不收于文效。虽以椿庭(古指父亲)之老(父)隐,仅于槐市(汉长安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借指学宫,学舍)以先鸣。
    以上是此文第一自然段的译文。后两自然段,姚勉又拿苏东坡、韩愈、伊洛、陆机的事例,说明科举,读书,人才的问题。目的就是让新昌赵判县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分析】从第一自然段译文看,我们知道姚勉在说自己祖先时比对判府蔡寺丞说得更详细,不仅从思廉,仓监(注意是南唐),接着是姚振办学竹楼书院(注意是竹楼)至今日仅百余年(时间可以推算世系)。接着又说曾祖父三岁失怙,十四岁荐名,最后告诉赵“方徙附庸”接着把家乡比着“天府四川”,要爱惜家族和读书世家的名声,相信“槐市以先鸣”。特别是姚勉对家族的描述更仔细,如果与其他资料参照更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下面我们再举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7 10:19 , Processed in 0.1078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