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2|回复: 0

五花八门“大团圆”/姚文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6-19 08: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花八门“大团圆”/姚文冬2015-06-19 02:54:06|
    来源:大公网

      程砚秋最珍爱的戏是《锁麟囊》,但这齣戏因为有宣传“因果报应”的嫌疑,在一九五五年的戏改中被禁演了。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为程砚秋拍一部电影,程砚秋希望能拍《锁麟囊》,结果未能如愿,被换成了《荒山泪》。
      为了应对所谓的戏改,早在一九五四年,程砚秋已将这齣戏做了不少改动,譬如最后“大团圆”一场的那段流水,整段唱词都改了。原唱词:“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种福得福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改成了:“休将往事存心上,协力同心来拯荒。力耕耘,勤织纺,种田园,建村庄。待等来年禾场上,把酒共谢那锁麟囊。”以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程砚秋最后演出的这齣戏,就是改动后的版本。但依然没能挽救《锁麟囊》被禁演数年的厄运。
      所以在以后,同样的一场戏,怎么唱的都有。大多数传人都改回了原词,有的则依然坚持唱新词。我从二十多位程派传人演唱中,发现了些许微妙。其中最质疑的是高华。
      高华生于一九○六年,是资深程派票友,与程砚秋亦徒亦友,虽是票友,但对程派的艺术造诣颇深,是学程最得神韵者。程砚秋对他的评语是:“不死学我,别具一格!”高华一九四九年已经定居台湾,而他存世的《锁麟囊》中这段流水的唱片,却用的是程砚秋改后的新词。我查阅过资料,一九五九年之后,高华灌製了许多唱片行世,其中就包括《锁麟囊》。那么,我们现在听到的他这段戏,应该是那时候灌製的。
      这就有些不通了。在五十年代,并不受内地政治环境影响的台湾,怎么会出现了这样的唱词呢,高华有改词的必要吗?从另一个角度说,程砚秋谓高华“不死学我”,却怎么连这样权宜之计的唱词也跟?学呢?何况他定居台湾后,和程砚秋应该不再联繫了,并且,程砚秋已经在一九五八年离世了。
      还有一个改动的版本,是李世济的。她保留了原唱词的基本内容,只将第三句改成了“莫在痴嗔休啼笑,教导器儿多勤劳。”这样的改动又是受了什么影响呢?李世济这一支流的传人,像刘桂娟、隋晓庆等,也都是唱这个版本,可见师承的影响。
      程派传人中素有“南钟北李”之称,即北京有李世济,南京有钟荣。钟荣师承新艷秋,新艷秋、王吟秋等第一代传人,其演艺与程砚秋是最为接近的,新艷秋是模仿,王吟秋是拘泥。从师承来讲,钟荣应该遵循新艷秋。但在这段唱里,钟荣则是与上述都不同的第四种版本,唱词改成“休将往事存心上,为人心地需善良。得知己、齐欢畅,结金兰、诉衷肠……”,显得很另类。有位叫张娜的九十后程派演员,就是这种唱法,一看就是艺出钟门。
      每个演员在宗法流派的同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这并非只表现在唱词的修改上。程砚秋修改唱词,是迫不得已,其他人将好端端的唱词改上那么几句,难道就算是“别具一格”了吗?还是回到高华,他虽然改了唱词,但演唱风格与程砚秋迥异,别有一番韵味。可见,艺术的“别具一格”该在内里,而不是在形式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19:53 , Processed in 0.1129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