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应贵阳市花溪区文联主席、书画家石文辉的邀请,我参加了花溪区久安乡与花溪区文联共同组织的“茫父故里行”采风活动。有感于久安的变化,写下一点感受。
—题记
1904年,青年举子姚茫父离开他的家乡花溪久安,进京赶考。在汇聚全国顶尖人才的最高考场,姚茫父不负家乡父老乡亲的期望,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后来他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清末民初的政府机构任职。由于他不适应官场,毅然辞职,专心追求他的艺术事业。假以时日,竟成为一代“诗书画印”四全大家,名扬京师,为鲁迅、郭沫若、梅兰芳、徐志摩等人所称道和敬佩。
关山阻隔,时光荏苒,姚茫父从此再也没有回过生长着漫山遍野千年古茶树、弥漫着茶香味的家乡,也没有机会让家乡人及时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悦。这不能不说是姚茫父的遗憾,更是久安人的遗憾。
但是,家乡人没有忘记他这个叶落未归根的游子。百余年后,久安人着手挖掘整理他的事迹,准备重新打造茫父故里,让世人重新认识他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向世人宣告:姚茫父的根在久安,姚茫父的艺术灵魂就在那一丛丛的千年古茶树林里。
既然是千年古茶树,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世纪前的姚茫父,从小肯定也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他家的房前屋后,也许就有不少古茶树。说不定,少年姚茫父也采茶制茶,甚至帮父母卖茶。也许,正是千年古茶树的灵气开启了姚茫父的心智;也许,千年古茶泡出来的浓汤滋润了姚茫父的心田。十年寒窗,他或许品着自己加工的佳茗,一边苦读圣贤书,一边憧憬着自己的人生的成功。
姚茫父当然不知,后来他的家乡也曾经走了一段以环境换发展的“弯路”。2011年,在国家关闭小煤窑和贵阳市保护水源地(久安地处贵阳市水源地)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久安人痛下决心,牺牲小我,关闭了全部煤矿,修复生态,休养生息。久安要生存发展,怎么办?久安人又想起了朝夕相处的古茶树,这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他们的财产—古茶树就是摇钱树啊!古茶树就是久安人的第二生命啊!
思路决定出路。久安毅然定下了发展茶产业的大政方针。面对久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厚的政策支持,本省一家茶产业龙头企业进驻久安。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知名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和全球的市场。久安,终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煤乡终于飘出了久违的茶香。
久安人又开始大规模种茶了。今天种下的茶苗,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将变成古茶树,这是久安人世代传承的传家宝。茶树下,可能会孕育出培养出姚茫父式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或者其他什么家。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