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8|回复: 1

“赋色家园:姚来义山水画作品展”杭州启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2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7-20 14: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赋色家园:姚来义山水画作品展”杭州启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6-02 14:49

        天津美术网讯  5月30日,由今日早报社、浙江双鎏置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新联艺术中心承办,《精英汇》杂志社、杭州石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协办的“赋色家园——姚来义山水画作品展”在杭州转塘金街美地展厅华丽启航。
    嘉宾云集,高朋满座
    中国美术学院正院级巡视员高法根致辞
    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老师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正院级巡视员高法根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黄骏先生,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教师李桐先生,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美术报》执行总经理刘一丁先生等嘉宾和主办方《今日早报》房产事业部总监吴彩萍女士,浙江双鎏置业有限公司金街美地项目销售经理陈志科先生;承办方中国新联艺术中心总经理、《精英汇》杂志社社长农丽琼女士,杭州石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涛先生;浙江富阳公望山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军先生,杭州天坪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小波先生,美术报·公望山居中国书画写生创研基地主任、富春山居书画院院长楼望淦先生,以及浙北中国画研究院理事、雁荡画院副院长刘后旺先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分院副院长马青女士和蒋仁杰先生、黄士明先生等美术报姜宝林国画综合工作室学员、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共同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美术报》执行总经理刘一丁先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姚来义本科时期的班主任李桐老师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黄骏教授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姜宝林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壁画艺术系系主任张敏杰教授;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教授;《江南游报》社总编辑江如文先生以及姚来义的导师刘文洁教授、张铨教授、吕金柱教授因事未能到场,但对姚来义展览的成功举办深表祝贺。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姜宝林先生题字
          5月29日,201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展示周的主题是【山水相望】;5月30日,姚来义山水画作品展的主题是【赋色家园】。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第一届的毕业生,姚来义带着他的70多幅精品佳作和近年来取得的各项荣誉“回家”,在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墙之隔的金街美地与学弟学妹们“再毕业”一次,有着特别的意义。
          开幕式上,嘉宾对姚来义的作品都赞赏不已,一直关注着姚来义近年成长的高法根、黄骏、李桐、赵跃鹏等老师都感叹姚来义的作品已经日趋成熟,自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北方的俊朗中带着南方的气息,南方的水墨中又隐藏着北方的线条”。
    展览现场
          全球艺术网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万会海先生在观赏了展览作品之后有感而发赋诗两首赠来义:
          片石疏云中,斜依太行松。
          错落农家居,闲静山野风。
          玲珑古岩划,朦胧紫苔生。
          知是姚君意,托付峙碧空。
          片石居里故桑麻,
          五千年前是老家。
          风云至今无变色,
          砥柱亘古未有涯。
          寄身莫忘生身处,
          发心更需倾心察。
          撷来小景成佳色,
          敢并奇峰共彩霞。
          姚来义,1982年生于安徽。字子刚,号至空,馨心室主。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师从于刘文洁、李桐、张铨、赵跃鹏等名师。2014年,就读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师从于姜宝林先生。现执教于河南省平顶山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展览现场
          姚来义:赋予家园最诗性的色彩
          文:苏晓晗(《美术报》编辑、策展人,艺术硕士)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们在享有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而来义的山水画,恰恰流露出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的美好情愫,给观赏者一种诗意、新颖、怡心养眼的视觉享受,更是他质朴而又充满个性化语言内心景观的一种勾画。
    展览现场
          这种勾画,应从来义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求学时代开始。记得那时的中午,大伙时常躺在草坪上晒天阳,或仰望蓝天白云,或闭目养神,或学习交流。在这个充满诗性的校园里,刘文洁、李桐、赵跃鹏、张铨等导师们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从中国画的源流到浙派代表性画家身上,使他悟出了不同风格中的共同点,也给了来义的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除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眼界、审美和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他的艺术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感受力是在尊重自然、尊重生活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他总是把自己亲身感受的、最鲜活生命的东西摆在第一位。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他更加热爱山水的世界,也更加深信闪现着精神遐想的山水画,对人生的感奋与慰藉。
    展览现场
          许江院长曾在《大学的望境》一文中说过:“望境”是所望之境、望中之境,也是由望而得境,是望自身的意境。来义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多以表现江南的园林庭院,自2006年本科毕业后至平顶山学院任教至今,时常自己或者带领学生深入太行山写生。当今,表现太行山题材的画家很多,但大多数画家都是表现太行的大山大水。相反,我们可直观地看到他不厌其烦地把太行山里的原始古村落作为绘画的母题,他善于将各种物象元素,诸如村里的石路、石墙、石凳、石屋、院落等等进行意象式的组合,处处彰显着石头的质朴和原生态的气息,使原本平常不过的景物顿时华丽转身,幻化为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精神家园,《幽静山村景色佳》、《一树梨花落晚风》、《更深月色半人家》、《树隐山邨晓烟低》……透过清新氤氲的空间,农村老屋的轮廓依稀可见,树木、农具、瓦片在增强画面空间感的同时,在微微晨光、月色的笼罩下,清澄的静寂中便蕴藉了幽深的情怀和淡淡的韵味。在每一幅作品的创作中他既是作者,又是一个艺术上的苛求者,极认真的研究、观察客观对象。深入到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深处,深入到细微的妙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与此同时,他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对形象的提炼,经过理性和心灵的净化进行再创造,创造出一个似与不似之间的真实,创造出一个令人神往而又新奇的、充满智慧和充满诗性哲理的境界。他借助人文与自然之美探求内心深处的诗性家园,使观者通过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画面勾起自己生活中曾经美好的回忆,让人远离了喧嚣闹市的纷繁复杂,内心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升华,唤醒心扉中沉睡已久的精神渴恋。
    展览现场
          朴素的东西最具纯粹性,没有杂质,也因此亲近了人性。然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并不局限于对景物“诗性”的发现与抒发,而是借其赋予了个人强烈的创作手法和精神指向,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自我艺术主张的独行者。近两年来,他在创作的表现手法和风格语言上加入了更多的思考,一方面延续了以前用线性的手法,另一方面作品中的笔法更丰富了,色调更加主观,技法上,大量运用粉色与墨色的综合表现,传达出了唯美的色调。画面打破传统工笔画的空间的表现,更具有平面性,从造型、色彩、肌理都加以重新组合和秩序化。他寻求的是:简约而又充实,精致而又有力度,色彩单纯而又响亮,画面明澈而又深邃。他将时代特色、地域风格、个性语言,以最自然又最个性化的方式,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逐步从深入临习传统的山水中走出来,形成厚重古朴、典雅唯美的家园山水。从表面看,这种表现方式似乎与其学院派出身、重视水墨的秉性有点错位,然而,这并不是他孤立的、单纯技术性的显露,而是承载着审美理想的形式、结构表达。他的内心情感很细腻与丰富,是个地道的传统文化践行者,这些只不过是他内置文化精神的一种外化形态,其精神底色是一种书卷气和人文关怀的写照。在他精心构建的诗性家园背后是传统文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一种精神诉求。这既是他心灵的一种向往与祈盼,也是他追求人性向善的精神诠释。在这里,他不仅是对生长于农村热爱之情单向度的表述,还在情感的美学维度上自觉地伸延摆渡,从而彰显出他对人性美的礼赞与讴歌。
    展览现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方能心性淡远,襟袍超然。在来义的画中远离了尘嚣的澄明之境感受人与自然的宁静、和谐,伴随着呼吸的律动触摸着生命的质感。来义的这些年,将聒噪的市声弃绝于耳,踏出了一个个坚实而从容的足迹,守望着蕴含五彩的诗性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7
  • 签到天数: 32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简历
          姚来义——汉族,1982年生于安徽,号至空,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现任教于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002—2006年  国画、素描、书法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留校
          2003年  参与创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第二眼艺术工作室”,并在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作品展
          2003年  版画《思》入选张敏杰教授策划的“中国美院抗击非典版画作品大展”并被学院留校
          2005年  油画《松》参加巴比松油画比赛”获三等奖被留校
          2006年  国画《茶园图》度、《碧波开春》、《敦煌印象》等作品参加“2006年大象视觉学生作品回顾展”时,被中国美院两位副院长:高法根、蒋永春收藏
          2006年  毕业创作《声在幽林》荣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6年  毕业创作《背听林风》参加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提名展——北京• 今日美术馆
          2007年  作品《西冷素影》入选河南省首届青年美术大展,
          2007年  作品《园林》获河南省高校美术教师作品展三等奖。
          2008年  作品《听春》入选当代中国画百家扇面精品展——山东•齐鲁美术展
          2008年  作品《溪山清韵》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原书画大获赛获优秀作品奖
          2008年  作品《太行系列》入编2008年中国美术年刊,获银奖
          2009年  作品《山水》特邀参加“锦秀中华•盛世水墨”——中国画百米长卷展•山东
          2009年  作品《树林烟霞》入选第十一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郑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4 01:05 , Processed in 0.1068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