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3|回复: 0

南通历史坐标:寺街畅想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7-27 16: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通历史坐标:寺街畅想曲

    2014年11月06日 11:26
    来源:南通书画网








    寺街
    寺街,这个“寺”当然是天宁寺。在晚唐时已出现的天宁寺,包括寺内的光孝塔。“先有寺,后有城”,南通人不少是知道的。这条狭长的只有住家没有店铺的街,照理说,应称为“寺巷”的,为何叫它“街”呢?据南通国学大师徐昂说,因为南通的前身——通州的州官们每月要经过此巷到万寿宫(供皇帝牌子的地方,即南通中学的前身)请“圣安”,到此上真殿拜菩萨。大官是不走小巷的。因此这条巷子特命名曰寺街,反正这是一条特殊的街。
    寺街是一座南通历史、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和民宅的“博物馆”,寺街从南向北进行排列,可以列数多处:
    由于寺街为南北街,自古“向阳门第春常在”,从西朝东、大门自然东门。西向但见日落,非不得已是不建造大门的。如东西巷,则大门朝南。朝北如开门,则二门与提阀门之间为长巷,俗称“倒拔蛇”。一般也避免。这是南通民居的布置、格局,因此寺街上,朝东大门,一个接一个,朝西则多是围墙或山墙,只有很少两个大门。寺街南头朝东第一座大门为徐家。即徐贯恂、徐赓起兄弟家。因此二三十年代都指这里为徐二惠奶奶家。现在徐家大宅已拆去,只余几丈长边墙。“文革”中为中华园,现在人民路邮电支局。最近,留下的唯一一座堂屋也已拆去,已看不到徐家宅子的残貌了。只有一点应提一下,徐贯恂曾有一方由吴昌硕所写的楷书,长圆形,黄杨木的闲章“梅花楼邻”,现尚存。这方印章可证胆徐家大宅北面与李方膺家的梅花楼接壤。徐家大门距寺街南口数丈,黑漆大门,高门楼,对面有照壁,门口为大麻石地。
    徐家北邻为梁家,梁家大门内曾悬有“通大夫第”大横匾。该宅为做过道的梁缙卿购置。全宅主要建筑尚未有大变动。大厅,楼屋,邻街朝西楼,现有梁家后人居住。这是小小剧社赵丹、顾尔已等常来的人家。梁衣衫是剧社的活跃分子,后游泳溺死,他的朋友们特出一本纪念小册子。梁家参加革命(如梁朱明,现健在)和从事电影、文学、戏剧事业的人才(如梁廷谨、梁天等)不少。
    梁家北邻为白家。白家为辛亥革命烈士、李大钊的老师白雅雨的族家。有人做过京官。现大门仍存。前厅与后屋相连,俗称“两叠台”式大屋,基本保存。附属房屋已改建,花圃假山石已毁。其后门在武胜巷。
    李玉钅宏是光绪通州志中列入名臣传的一位南通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做过福建按察使(即司法行政长官),有名的勤政爱民的清官。也是一位诗人。他的家就在梁、白两家的西侧,或即这两家的原址,后来,其后人陆续出售给梁、白家的也有可能,待考。李玉钅宏有四子,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为其第四子,现尚存“梅花楼诗抄”,李方膺的哥哥李方龙也知名。李方膺的儿子李露是一位很有诗才,但不擅长处理生活的诗人。这样一个官宦诗人的大族就住在寺街。特别人梅花楼,是李方膺居住,招待当时(乾隆初年)南通文人如保培基(艺园)、丁有煜(丽中,别号个道人)和扬州八怪如郑燮(板桥)、李鱼单(复堂)、黄慎(瘿瓢)、罗聘(两峰)的楼房。李方膺在画作中常自题“写于梅花楼”。这是南通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可与珠媚园(顾养谦宅)、双薇园(丁有煜宅)等并列,而其名居上。现在虽无痕迹可寻,但其地尚有李家后人居住,可以证明。《个道人遗墨》中,有在梅花楼中活动的描绘。看来是一座可容二三十人的比较宽敞的楼屋,四周罗植梅花。这无疑是李玉钅宏家的花园部分。现在恢复李方膺梅花楼,使之成为南通文化城的一座重要的景点,成为李方膺纪念馆,看来是没有人会不同意的。
    李方膺家北邻是光绪通州志城隍图上有其名的药王庙,即南通城人称的华王庙。现在庙前房屋,已建一简陋的两层住宅楼。但药王庙正殿未毁。抗战前,是一座道观。供的是神农氏,三国时的华佗。两边有柱,上面写的历代名医,南通的陈实功也有牌位供于其中。有人回忆,大殿立柱有联:“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时名。”写的即是华陀的事迹。这座庙非同一般的道教观殿,是民间对历代名医的崇敬。华王庙后屋在民国年间兴办小学,同南通著名的教育家施仁政损资成立养正小学,即华王庙初级小学。施仁政为施春瘦(史白)的父亲。解放后,这座小学合并到城北小学即现在的南通实验小学。这里是寺街上唯一的公共建筑。
    华王庙后有株枝叶茂盛、树龄百年以上的银杏树。这里是南通四大才子之首、近代国学大师,南通人称之为“徐大夫子”的徐昂(字益修)和他的弟弟古琴家徐立荪的故居(四才子为徐益修、曹文麟、顾祝予、顾怡生)。徐昂是南通易学、音韵学大家,在国内知名。近年海内外来访其故居者不少。
    徐家往北,为管家、赵家,都是大门、大宅。再北即石桥头。石桥头角即清代寺卿袁九皋家。现在石桥头西口,有三座大门堂,都是袁家,现仍有其后人居住,袁运开(华东师大校长)、袁运甫(中央工艺美院系主任)、袁运生(画家)都是袁家的后代。
    再往北在老育婴堂巷与胡家园巷之间为南通著名南社诗人,辞海有传的范伯子(名铸造,字当世)和他的夫人,南通第一任女师校长范姚夫人(姚蕴素、桐城姚鼐之后)的故居。“通州三范”(范铸、范钟、范铠)为明代户部尚书范凤翼,其子大诗人范十山之后,范家自明至清,出了十代诗人。张啬庵有诗:“十代诗人九代穷”,就是赞扬南通诗人之家范氏的。范家东邻即革命文艺家史白(即施春瘦)故居。现在故居陈列室,这两家都是应该作为南通名人故居加以保护的。
    再向北,到原来的通州北墙根,为通州唯一的状元府——胡长龄状元府。(张謇的状元府在海门)这座状元府,抗战前仍保留原貌。“篾门漆户”,门对面为八字墙照壁,大门与照壁之间为一开阔地,青石板铺地。记得还有石狮。红漆大门,十分宽大,虽隔200年,仍能看到其气派。
    以下是寺街西侧一边。寺街东侧在大巷,小巷,三衙墩支巷都有朝南大门。有徐家又一个大宅。沿街都是高墙围住。在石桥头巷口对面,有一座革命烈士马世和的住家。她的兄弟马世雄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寺街老29号,现拆去为楼房,是当年女师学生朱文英(朱姚老太太之女)的故居。朱文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南通县的负责人。当时在朱老太太的掩护下,朱文英家成为中国**南通中心县委的所在地。朱文英在上海参加了**,后被国民党逮捕,病死狱中。南通解放后,在该地工作过的我党老干部、南通最早的党员之一刘瑞龙,知道朱姚老太太还活着,特地将她接去北京护养,还写过《朱姚小传》,表彰她对党的贡献。这所“中央南通中心县委”是南通党史的活档案,也在寺街上,原址虽拆去,但应悬牌,以示纪念。
    东至三衙墩巷,北至天宁寺照壁,西为寺街,南通开门在东西向小巷,(现也称三衙墩巷)整整一个“大方圆地”的黄文田家,是基本上保持着南通民居原貌的大宅。(其正屋现为寺街幼儿园)火巷、书屋等均存,有些门窗、隔扇,还是老的。这是南通有名文人翰林黄文田的故居。其子孙黄耀曾为中国化学家、学部委员。其兄弟由台湾回通居住,在他处买了一套房子。
    至于寺街北首的天宇寺,光孝塔,作为寺街的母体,更不用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7 00:49 , Processed in 0.1035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